七彩云

1.烧毛:将原布平幅地通过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达到既烧去绒毛又不损伤织物的加工过程

2.脱胶率:(脱胶前织物绝对干重—脱胶后织物绝对干重)/脱胶前织物绝对干重

3.碱减量:利用碱对涤纶的水解剥蚀作用,赋予其丝绸的风格

4.热定形:利用合成纤维的热塑性,在热能和张力的作用下,使产品形态稳定的加工过程

5.碱缩:指棉针织物在松弛状态下,用冷、浓烧碱溶液进行处理,使之任意收缩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是由亲水基和疏水基两部分构成。

2.常用退浆方法有碱退浆、酸退浆、酶退浆和氧化剂退浆。

3.煮练后棉布的吸湿性常用毛效来衡量。

4.棉织物增白主要有上蓝增白和荧光增白两种方式。

5.烘燥设备有烘筒、热风和红外三种形式。

6.棉布丝光时烧碱的浓度一般控制在240~280g/L。

7.棉织物的丝光是在丝光机上进行,其中以布铗丝光机应用最广。

8.麻类织物的漂白常采用氯—氧漂。

9.羊毛纤维的前处理有选毛、开松、洗毛、炭化、漂白等过程。

10.蚕丝织物的精练又称脱胶。

11.涤纶织物经碱减量后,上染率提高,表观得色量下降。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烧毛设备是(A)

A.气体烧毛机B.铜板烧毛机C.圆铜烧毛机

2.羊毛纤维最常用的洗毛方法是(B)

A.冷冻洗毛法B.乳化洗毛法C.溶剂洗毛法

3.含有磺酸基的表面活性剂是属于下列哪一类型(A)

A.阴离子B.非离子C.阳离子

4.天丝前处理中酶处理的目的是(C)

A.去除浆料B.去除天然杂质C.去除绒毛

5.对棉织物采用酶退浆表述错误的是(A)

A.退浆率高,对纤维损伤大

B.退浆率高,去除其他浆料的效果差

C.退浆率高,环保无污染

6.蚕丝精练加入保险粉的作用是(A)

A.提高白度B.软化硬水C.吸附杂质

7.蚕丝精练后处理水洗应遵循的原则是(B)

A.快速降温B.逐步降温C.室温水洗

8.棉织物半丝光的目的是(C)

A.提高光B.提高断裂强度C.提高染色性

9.泡化碱作为双氧水的稳定剂,有许多优点,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下列不属于该产品缺点的是(B)

A.易擦伤织物B.织物白度较差C.易沾污设备

10.氯漂、氧漂、亚漂三种漂白方式,白度最佳的是(C)

A.氯漂B.氧漂C.亚漂

四、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后说明原因。每题3分,共15分)

1.麻类织物进行丝光处理,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光泽

(错),为了提高染色性能。

2.柞蚕丝精练与桑蚕丝相比,需要在较高的碱性条件下进行

(对),因为柞蚕丝非蛋白含量高,而且与丝胶结合牢固,抑制丝胶的膨化。

3.热定形中,湿热定形温度要高于干热定形温度

(错),低于干热定形温度,因为水能松散纤维的结构,促进分子链段的运动

4.涤/棉混纺织物一般不用次氯酸钠漂白

(对),次氯酸钠去除杂质效果差,要求漂白前有良好的煮练效果,而涤纶又不耐高温强碱,不能达到理想的煮练效果

5.棉针织物的前处理加工一般不需要进行退浆工序

(对),棉针织物不需要上浆

五、简答题(共30分)

1.请写出棉织物前处理的工艺流程、蚕丝织物精练的工艺流程?(7分)

棉织物前处理:

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开轧烘→丝光

蚕丝织物前处理:

练前准备→预处理→初练→复练→练后处理

2.棉织物煮练的目的是什么,简述常用煮练剂的作用?(7分)

煮练的目的:

去除天然杂质及残留的浆料,以利后序加工

常用煮练剂的作用:

烧碱:去除果胶质、含氮物质、蜡状物质中的脂肪酸、棉籽壳中的某些成分及部分无机盐

表面活性剂:润湿、精洗、乳化

泡化碱:吸附煮练液中的铁质及分解的杂质,防止布面发脆及织物产生锈渍和锈斑

亚硫酸钠:还原作用,防止棉纤维在高温煮练时因空气的氧化产生氧化纤维素而损伤织物,使木质素成分转变为木质磺酸钠而溶于烧碱液中

磷酸三钠:软化硬水、提供碱性

3.简述三种常见漂白剂的工艺特点?(10分)

次氯酸钠:白度一般,织物漂白后需脱氯,脱氯不净易泛黄,去杂效果差,对织物损伤大,漂白PH值=9-11,有氯气产生,需要排风设备,成本低

双氧水:白度好,不易泛黄,去杂效果较好,对织物损伤一般,漂白PH值=10-11,漂白时,需要加入稳定剂,对设备有一定要求,无毒气体产生,成本中等

亚氯酸钠:白度很好,织物漂白后需脱氯,脱氯不净会泛黄,去杂效果好,对织物损伤较少,漂白PH值=4-4.5,漂白时,需要加入活化剂,对设备要求高,有二氧化氯有毒气体产生,成本高

4.什么是丝光?丝光后棉性质有哪些变化?(6分)

丝光:织物在受张力情况下,借助浓碱的作用,保持所需要的尺寸,获得丝一般的光泽

丝光后棉性质发生的变化:

A、光泽提高

b、吸附及化学反应性增强

c、织物形态稳定

d、强度提高,延伸度下降。

一、名词解释(15分)

1、表面活性剂:很低浓度就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

2、浊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开始呈现混浊时的温度,称为浊点

3、退浆率(%):退浆前织物重量减退浆后织物重量除以退浆前织物重量

4、热定形:利用合纤织物的热塑性,在热能和张力的作用下,使产品形态稳定的加工过程

5、HLB值:表面活性剂中两端不同基团对表面活性剂亲水性和亲油性的综合影响程度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印染企业水的软化方法有两种,即软水剂法和离子交换法。

2、一般织物烧毛要求达到3-4级。常用的烧毛机有气体烧毛机、铜板烧毛机、圆筒烧毛机等。

3、绒布的前处理采用重退浆、不煮练、适当加重漂白的工艺。

4、真丝织物脱胶率范围一般为23~24%,脱胶质量评定内容包括脱胶率、白度、泛黄率、手感等。

5、羊毛炭化方法有散毛、毛条、织物等。

6、针织物在染整加工过程中应采用松式设备。

7、纱线前处理加工形式主要分为绞纱和筒子纱两种。

三、选择题(20分)

1、不能用煮沸的方法,必须经化学处理才能除去所含杂质的水称为(A)

A、永久硬水B、暂时硬水C、软水

2、可对低级棉织物进行烧毛的是(B)

A、气体烧毛机B、铜板烧毛机C、圆筒烧毛机

3、淀粉酶退浆工艺中,最适宜的pH值是(A)

A、6-6.5B、7-8C、4-5

4、下面哪一种漂白方式对纤维的损伤最小(C)

A、次卤酸钠B、双氧水C、亚卤酸钠

5、次氯酸钠漂白工作液的pH值宜控制在(B)

A、弱酸性B、弱碱性C、中性

6、下列织物适宜采用紧式练漂加工的是(B)

A、棉针织物B涤棉机织物C、中长织物

7、下列品种在练漂加工中可以不漂白的是(B)

A、浅色布B、深色布C、印花布

8、针织物前处理工序中,一般不需要(C)

A.煮练B.漂白C.退浆

9、苎麻丝光的目的在于(C)

A、提高苎麻平滑性B、提高光泽C、提高对染料的吸附能力

10、有的漂白剂对锦纶有降解、脆化发黄作用,因此锦纶前处理漂白一般选用(B)

A、过氧化氢B、亚氯酸钠C、次氯酸钠

三、综合题(45分)

1、水中杂质对染整加工的危害?(6分)

(1)白度不够,色泽不纯、不鲜艳

(2)钙镁离子与染化料结合形成沉淀物,增加染化料用量,影响产品质量

(3)钙、镁离子能与染料形成沉淀,使过滤性染色的不能顺利进行(如筒子纱染色、经轴染色)

(4)铁盐(锰盐)使织物表面泛黄甚至产生锈斑,催化双氧水分解,影响漂白效果,并可使棉纤维脆化

(5)含有过多氯化物的水会影响织物的白度

(6)煮练过程中用硬水,煮练后织物的吸水性会明显降低

2、经过煮练,棉纤维上的杂质是如何去除的?(9分)

(1)果胶质的去除:果胶质的主要成分为果胶酸的衍生物,在烧碱作用下,一方面,果胶物质发生水解生成果胶酸并进而转变为果胶酸钠盐;另一方面,还可能发生分子链的断裂,从而提高了果胶在水中的溶解度,达到彻底去除的目的。

(2)含氮物质的去除:含氮物质按照溶解去除的难易可分为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另一种是以简单的无机盐类存在。在热烧碱作用下,蛋白质分子中的酰胺键发生水解断裂,生成可溶性的氨基酸钠盐而去除。

(3)蜡状物质的去除:蜡状物质含有多种成分,包括脂肪族高级一元醇、游离脂肪酸、高级一元醇酯以及碳氢合物等。其中高级一元醇、酯及碳氢化合物,借助于表面性剂的乳化、分散作用而去除。而蜡质中的脂肪酸在热稀碱溶液中可发生皂化反应,生成可熔性肥皂再经水洗而被去除;

(5)灰分等无机盐的去除:灰分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盐,可分为水溶性无机盐与不溶性无机盐两部分。其中,水溶性部分在煮练后的水洗过程中去除;而不溶性部分则经酸洗、中和水洗、水洗过程而去除。

3、说明丝光以后丝光棉的性质如何变化,并说明原因?(8分)

(1)光泽提高:原因横截面变圆形,纤维呈圆柱体,结果棉纤维对光线产生有规则的反射,从而增强了纤维的光泽,

(2)吸附性能及化学反应性能提高:由于膨化作用,使纤维素部分晶区分子间的氢键被打开,无定形区增多,晶区减小。而染料及其它化学药品对纤维的作用发生在无定形区,所以丝光后纤维的化学反应性能和对染料的吸附性能都有所提高。

(3)定形作用:丝光时浓烧碱液使棉纤维发生剧烈溶胀,纤维的无定形区和部分晶区的氢键被大量拆散,在张力作用下,使纤维素大分子进行取向的重新排列,在稳定的位置上重新建立起新的氢键,使织物的形态趋向稳定。

(4)强度提高:丝光时由于纤维充分溶胀,大分子间作用力被破坏,氢键断裂,纤维表面不均匀变形被消除,减少了薄弱环节,弯曲的大分子得以舒展、伸直,纤维相互紧贴,减少了滑移。同时,在张力作用下,纤维素大分子排列整齐,增加了纤维分子的相互作用力,纤维间抱合力提高。丝光后,纤维的定向度也有所提高,使纤维能均匀承受外力,减少了因应力集中而造成的纤维断裂现象,因此丝光后,提高了纤维的强度。

4、双氧水漂白的原理及工艺条件分析(12分)

原理:过氧化氢分解的物质对色素的氧化破坏作用

工艺条件分析:

(1)漂液的PH值:H2O2在强酸性条件下,几乎无漂白作用,碱性太强,损伤纤维,漂液PH值在控制在10~11之间较为理想

(4)漂液的浓度:双氧水的浓度应为2~6g/L(双氧水以100%计)。

(5)稳定剂的作用:使双氧水分解均匀、稳定、有效,充分利用双氧水,并尽可能减少对纤维的损伤。

5、热定形的机理及工艺条件分析(10分)

热定形机理:

(1)分子键松散、断裂

(2)大分子链段重排及新的分子键形成

(3)新的大分子结构形态的冷却固化

工艺条件:

(1)温度:一般定形温度提高,定形效果越好,但定形温度必须低于纤维的熔点而高于纤维的玻璃化温度。通常定形温度选择在180~220℃。

(3)张力:施加张力有助于布面舒展平整,有助于提高定形效果,但张力过大,则织物薄而板硬,热水收缩率提高。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上染百分率:染色结束时,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占投入到染液中的染料总量的百分数。

2.吸附等温线:在恒定条件下,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与染料在染液中浓度的分配关系曲线

4.成衣染色:将织物制成服装后,再进行染色的加工过程

5.隐色体电位:在一定条件下,用氧化剂滴定已还原溶解的还原染料隐色体,使其开始氧化析出时所测的电位。

1.三段命名法将染料的名称分为冠称、色称、尾注。

2.织物染色根据染料与织物接触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浸染和轧染两种。

3.直接染料固色处理常用的有金属盐和固色剂处理法。

4.活性染料染色是通过与纤维生成共价键结合,从而固着在纤维上。

5.活性染料染棉纤维,浸染工艺一般有一浴一步、一浴二步和二浴二步三种。

6.还原染料最常用的还原剂保险粉。

7.可溶性还原染料显色一般采用硫酸/亚硝酸盐法。

8.硫化染料还原比较容易,一般采用硫化钠作为还原剂。

9.酸性媒染染料的染色方法有预媒、同媒、后媒三种。

10.分散染料染涤纶,染浴pH值一般控制在5~6。

11.阳离子染料的配伍值越大,则染料的上染速率越慢,匀染性越好。

1.直接染料除用于棉纤维的染色外,还常用于下列哪种纤维的染色(B)

A.涤纶纤维B.粘胶纤维C.腈纶纤维

2.轧染时易产生头深现象的本质原因是(C)

A.轧液浓度太大B.染色温度太低C.亲和力太大

3.国产KN型活性染料其活性基的学名为(C)

A.一氯均三嗪B.二氯均三嗪C.β-乙烯砜

4.一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染色时,固色温度一般要控制在(C)

A.30℃左右B.60℃左右C.90℃左右

5.活性染料染色时,在染液中加入少量防染盐S,可防止染料(C)

A.聚集B.水解C.还原

6.色基重氮盐与打底剂偶合时,必须把显色液的酸度(A)

A.提高B.降低C.保持不变

7.已知某还原染料的亲和力小,聚集性低,扩散速率大,则浸染时适宜采用(C)

A.甲法B.乙法C.丙法D.特别法

8.为了提高可溶性还原染料的水解稳定性,通常可在染料中掺入一部分(B)以便保存

A.酸性盐B.碱性盐C.中性盐

9.酸性染料染羊毛时,在染色过程补加酸剂的目的是(A)

A.促染B.缓染C.匀染

10.腈纶纤维阳离子染料染色时,染液中的醋酸是(B)

A.促染剂B.缓染剂C.助溶剂

1.卷染机染色属于绳状染色

(错)属于平幅染色

2.染色过程一般可分为二个阶段,即染料的吸附和染料的扩散

(错)三个阶段:吸附扩散固着

3.冰染料染色的过程可理解为色基与纤维上色酚的偶合过程

(错)是色基重氮盐与色酚的偶合

4.弱酸性染料染羊毛,元明粉是起促染作用

(错)在等电点以上起促染,在等电点以下起缓染

5.M型活性染料是一类含有双活性基团的活性染料

(对)分别含有一氯均三嗪和乙烯砜双活性基团

五、简答题(共35分)

1.试根据以下两个工艺流程判别他们分别是何种染料的染色。(4分)

a浸轧染液→预烘→烘燥→汽蒸→冷洗→热洗→皂洗→热洗→冷洗→烘干。(活性染料)

b浸轧染液→预烘→烘燥→透风冷却→浸轧保险粉、烧碱液→汽蒸→冷水洗→透风→浸轧氧化液→皂煮→热水洗→烘干。(还原染料)

2.写出涤/棉混纺织物分散/活性染料一浴一步法工艺流程及工艺处方(6分)

工艺流程:

浸轧染液→预烘→烘干→热熔→汽蒸→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工艺处方:

分散染料xg/L

活性染料yg/L

尿素10g/L

NaHCO330g/L

5%海藻酸钠糊30~40g/L

渗透剂JFC0.5~1ml/L

3.简述元明粉在活性染料染色时的促染机理(6分)

4.分散染料染涤纶纤维常见的方法有哪几种?简述各种染色方法机理(12分)

染色方法:

高温高压染色法、热熔染色法、载体染色法

染色机理:

高温高压法:在高温及水的作用下纤维分子链段运动加剧,当加热至Tg以上温度时,分子间微隙增大,形成瞬时孔隙,染料分子通过纤维空隙进入纤维内部,通过范德华力、氢键以及由于机械作用等而固着在纤维上

热熔法:

在干热(170℃~220℃)条件下,纤维无定形区的分子链段运动加剧,形成较多较大的瞬时孔隙;同时染料颗粒升华形成单分子形式,动能增大而被纤维吸附,并迅速向纤维内部扩散,完成上染。

载体法:

载体能增塑纤维,降低纤维的Tg,并使涤纶分子链之间的引力减弱,使纤维形成较大的空隙,使染料易于进入纤维内部。

5.涂料染色是目前极力研究、推广的一种染色方法,试述涂料染色的优点,目前存在的缺陷(7分)

优点:适合各种纤维制品的染色、流程短,设备简单,工艺简便,能耗低、污水排放量小、不存在发色过程,配色直观,仿色容易、色光稳定,不易产生染色疵病、色谱齐全、生产特殊品种

缺点:摩擦牢度低、手感差。

1、轧余率:浸轧后织物重量减浸轧前织物重量除浸轧前织物重量

3、染色牢度:是指染制品在使用或在染后的加工过程中,染料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能否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

4、涂料染色:是将涂料制成分散液,通过浸轧使织物均匀带液,然后经高温处理,借助于粘合剂的粘附作用,在织物上形成一层透明而坚韧的树脂薄膜,从而将涂料机械地固着于纤维上的染色过程。

5、配伍性:表示拼色染料上染速率一致程度的物理量。上染速率一致的配伍性好。

二、填空题(20分)

1、国产商品染料采用三段命名法,将某一染料划分为冠称、色称、尾注三个部分。

2、依据染色设备和被染物运行状态的不同,染色方法分为浸染、卷染、轧染等几种。

3、染料在溶液中存在的基本形式有电离、溶解、分散、聚集四种。

4、分散染料染涤纶有高温高压、热熔染色、和载体染色三种染色方法。

5、还原染料的染色过程大体可分为染料的还原、隐色体的上染、隐色体的氧化和皂洗后处理四个步骤。

6、冰染料是由色酚和色基两类中间体在纤维上偶合而形成的。

7、成衣染色设备大多以常温常压条件下,以松式加工为主。

三、选择题(10分)

1、下列染料中最适宜染浅色的是(C)

A.还原染料B.不溶性偶氮染料C.印地科素染料

2、锦纶纤维用酸性染料拼染时会产生“竞染”现象,其原因是(C)

A.染料亲和力太大B.染液pH值太低C.大分子末端氨基较少

3、织物浸轧染液烘干时,为了防止织物上染料的泳移,烘筒温度通常应(A)。

A.前低后高B.前高后低C.前后一致

4、直接染料除可用于棉纤维的染色外,还常用于(B)的染色。

A、涤纶B、粘胶C、腈纶

5、硫化染料不溶于水,但能被(C)还原成隐色体钠盐而溶解于水中。

A、Na2SO4B、NaClC、Na2S

四、辨析题(先回答对错,再阐述理由。15分)

1、上染过程并不一定等于染色过程,而染色过程必须包括上染过程。(×)

答:上染过程有时不存在明显的固色作用,仅以吸附、扩散为主,而染色过程包括吸附、扩散和固色过程。

2、物体具有颜色是物体对光波选择性吸收的结果。(×)

答:物体具有颜色是物体对光波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吸收的结果。

3、在印染工业中,拼色属于加法混色,其三元色为红、绿、蓝。(×)

答:拼色属于减法混色,其三元色为品红、黄、青。

4、移染效果和泳移现象均可提高被染物的匀染性。(×)

答:泳移是染色后烘干时纤维中的部分染料因织物内水份分布不均匀而重新移动的现象,会造成不匀染,与移染效果正好相反。移染发生在染色前,泳移发生在染色后。

5、双活性基型活性染料染色可明显提高其固色率。(∨)

答:双活性基型活性染料具有两个活性基团,染色中即使一个被水解或失效、另一个仍然起作用。

五、综合题(共40分)

1、为了提高活性染料的上染率,在上染过程中可否采取下列措施?为什么?(9分)

(1)加入电解质促染

答:可以。活性染料属于阴荷性染料,棉纤维带负电荷,两者存在电荷斥力,加入中性电解质后,可减弱两者之间的斥力起促染作用。

(2)提高染液温度

答:不可以。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有它自己适用的染色温度,即使同种类型的染料,在实际染色情况下,升高温度可以加快上染速率,但却降低平衡上染百分率。

(3)采用小浴比染色

答:可以。活性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较小,上染率较低,采用小浴比染色可提高上染率。但浴比太小,会影响染色的均匀度。

2、阳离子染料染腈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试分析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写出采取的主要措施。(9分)

答:主要问题:是染色不匀。

原因:腈纶带负电荷,阳离子染料带正电荷,两者之间以库仑引力结合,再加上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使得染料上染速度很快,容易染花。

采取措施:

(1)控制温度、分段升温;

(2)选用缓染剂;

(3)pH值控制;

(4)加入电解质。

3、分散染料染色时pH值控制在什么范围内?为什么?(8分)

答:染浴pH值控制在pH=5—6。原因如下:分散染料在强酸性条件下,易水解使色光发生变化,降低上染率,并且纤维容易受到损伤;在高温碱性条件下,涤纶纤维的酯键容易发生水解断键,纤维强力降低,同时染料也会分解破坏或发生离子化,染料利用率降低;在中性条件下,则得色较萎暗。所以,选用pH=5—6。

4、简述酸性染料染羊毛时加入中性电解质的作用?并说明原因?(6分)

答:(1)在强酸性浴中起缓染作用。

无机阴离子在染液和纤维中的扩散速率远大于染料阴离子,因此是无机阴离子首先进入纤维,与纤维中的氨基正离子结合。染液中加入了中性电解质,提高了无机阴离子的浓度,具有缓染作用。

(2)在中性浴中,起的是促染作用。

此时,羊毛纤维带负电荷,与染料阴离子之间存在着库仑斥力,加入中性电解质后,可减弱两者之间的斥力起促染作用。

5、以下是某同学在某染整企业实习时记下的染色工艺流程

试根据工艺流程判断它们分别是何种织物(棉织物或涤\棉混纺织物)上采用何种方法的染色。(8分)

(1)浸轧染液→显色→透风→冷洗→中和→皂洗→热洗→冷洗→烘干;

(2)浸轧染液→预烘→烘干→热溶→还原清洗→烘干

浸轧染液→预烘→烘干→汽蒸→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3)浸轧染液→预烘→烘干→热溶→浸轧还原液→汽蒸→水洗→氧化→皂洗→水洗→烘干;

(4)浸轧打底液→烘干→透风→浸轧显色液→透风→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答:

(1)可溶性还原染料染棉

(2)分散活性二浴法染涤棉

(3)分散还原一浴法染涤棉

(4)冰染染料染棉。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防印印花:只在印花机上完成防染或拔染及其染地的整个加工

2、印花粘度指数:为衡量色浆的流变性所规定的参数指标,它定义为同一流体在剪切速率相差10倍时所具有的粘度之比。

3、拉活同印工艺:指快磺素和活性染料同印工艺

4、烂花印花:由两种不同性质纤维组成的织物,其中一种纤维不耐某种化学药品,用这种化学药品调浆印花,经过一定处理,把织物中的一种纤维成分烂掉,而保留另一种纤维,形成烂花织物。

5、转移印花:指染料或颜料印刷在纸上或薄膜上,再将纸印花面与织物重合,加热加压,使染料或颜料转移到织物上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筛网印花机可以分为圆网印花机和平网印花机。

2、乳化糊是由火油和水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加入乳化剂,在高速搅拌下所制成的分散体系。

3、不溶性偶氮染料直接印花可以分为色基印花发法和色盐印花法两种方法。

4、还原染料直接印花主要方法有隐色体印花法和悬浮体印花法。

5、目前,转移印花主要用于合纤织物的印花。

6、不适宜印制针织物的印花设备是滚筒印花机。

三、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

1.目前应用最广的印花机属于(B)

A平网印花机B圆网印花机

C滚筒印花机D转移印花机

2.一般圆网的金属材质是(C)

A铜B铁C镍D铬

3.感光制网过程中,花纹处感光胶的变化是下列哪种情况?(C)

A从可溶变为不可溶B从不可溶变为可溶

C一直可溶D一直不可溶

4.下列哪种糊料最适宜于还原染料印花(A)

A印染胶B淀粉糊

C海藻酸钠D龙胶

5.下列不属于花筒雕刻方法的是(B)

A照相雕刻法B车磨雕刻法

C钢芯雕刻法D缩小雕刻法

6.根据流体的性质,印花上所用的原糊属于下列哪种类型(D)

A塑流型流体和假塑流型流体

B塑流型流体和胀流型流体

C胀流型流体和粘塑流形流体

D假塑流型流体和粘塑流形流体

7.下列不属于涂料印花优点的是(B)

A色谱广B摩擦牢度好

C废水排放少D对纤维无选择性

8.下面所列举的染料直接印花,不需要蒸化工序的是哪类染料(D)

A还原染料B活性染料

C涂料D冰染料

9.下列不属于还原染料直接印花常用还原剂的是(C)

A.H/SB.R/CC.O/WD.TD

10.下面所列的特种印花不属于涂料印花的是(B)

A金粉印花B烂花印花

C钻石印花D夜光印花

四、辨析题(请先判断对错,后分析原因。每题5分,共20分。)

1.冰染料色基直接印花,花色的深浅是由色酚来定的。

这句话是错误的

冰染料色基直接印花,如果印浅色花和小型花时,花色的深浅是由色基来定的。

如果印深浓色和满地大花时,花色的深浅是由色酚来定的

2.冰涂共同印花时,为防止传色,可在冰染料色浆中加入一定量的还原剂。

这句话是错误的。冰涂共同印花时,为防止传色,应该在涂料色浆中加入一定量的还原剂。

3.不溶性偶氮染料地色拔染印花染地色时,不宜进行皂煮。

这句话是正确的。不溶性偶氮染料地色拔染印花染地色时,不宜进行皂煮,以免染料在纤维内重结晶,增加拔染难度。

4.活性防活性印花,地色是K型活性染料,防染染料是X型活性染料

这句话是错误的。活性防活性印花,地色是KN型活性染料,防染染料是K型活性染料

5.活性染料与涂料可以进行防染印花

这句话是正确的。活性染料与涂料可以进行防染印花,采用酸作防染剂,因为涂料可在偏酸条件下固色。

五、综合题

1.简述原糊在印花中所起得作用(6分)

(1)作为印花色浆的增稠剂

(2)起色浆组分的分散介质、稀释剂作用

(3)起粘着剂作用

(4)起染料和助剂的传递剂的作用

(5)作为汽蒸时的吸湿剂

(6)作为抗泳移作用的匀染剂

2.列举涂料直接印花工艺(工艺流程、条件、处方组成)(6分)

印花处方组成:

涂料粘合剂乳化糊尿素交联剂

工艺流程、条件:

漂白布-印花-汽蒸(102~104℃,5min)-定幅、成品

3.举例说明活性染料直接印花色浆中各助剂的作用(8分)

一相法印花工艺处方:

染料尿素防染盐S海藻酸钠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尿素作用:助溶剂,帮助染料溶解;吸湿剂,使纤维膨化,利于染料渗透

碱剂:固色剂,提高碱性环境

防染盐S:一种弱氧化剂,用来抵消汽蒸时还原性气体对染料的影响。

4.分析冰—涂工艺的可行性并写出工艺流程(5分)

可行性(1)相互弥补色谱(2)色浆电荷性相似(3)色浆PH值相仿

色酚打底-印花-汽蒸-碱洗-水皂洗-烘干。

5.现有一块纯棉印花坯布需加工成大面积色地白布,你认为可以采用哪些印花方法,并说明各印花方法的印花工艺。(10分)

答案要点:加工大面积色地白布可采用拔染和防染印花

拔染印花:可采用不溶性偶氮染料染地色,用雕白粉作拔染剂进行拔白印花

防染印花:可采用活性染料染地色,用柠檬酸作防染剂进行防白印花。

1、印花原糊:是指在色浆中能起增稠作用的高分子化合物,能分散在水中,制成具有一定浓度的、稠厚的胶体溶液。这种溶液称为印花原糊。

2、拔染印花:是在织物上先染色后印花的方法。印花色浆中含有破坏地色染料的化学药剂,经后处理,印上色浆处的地色被破坏,成白色的,称拔白;在含有拔染剂的色浆中加入不被破坏的染料,印花同时在花型处着色的,称为色拔。

3、涂料印花:借助粘合剂在织物上形成坚牢、透明、耐磨的树脂薄膜,将涂料机械地固着在织物上的印花方法。

4、触变性:在外力的作用下原糊的粘度变小,而外力去除后,粘度逐渐变大的原糊,其粘度的可逆变化叫做原糊的触变性。

5、感光法制版:利用照相原理,光线照射在已涂感光胶的网面上,使花型部分光线被阻,而非花型部位感光胶被感光,发生光化作用,感光胶堵塞网眼,经加固制版完成。

二、选择题(20分)

1、最适合二相法印花的活性染料是(B)

A.K型B.KN型C.X型

2、一般乳化糊均属于(B)的糊料。

A.水分散相B.油/水相C.水/油相

3、不溶性偶氮染料与活性染料共同印花时,不溶性偶氮染料色浆中的抗碱剂通常用(B)

A.醋酸B.柠檬酸C.硫酸

4、K型活性染料地色防染KN型活性染料印花时,常用的防染剂是(B)。

A.醋酸B.亚硫酸钠C.防染盐SD.柠檬酸

5、涤棉织物烂花印花选用的酸通常是(C)。

A.盐酸B.醋酸C.硫酸

6、印花中可不受纤维限制的工艺是(C)。

A.活性染料B.分散染料C.涂料D.直接染料

7、特殊情况时可以对花样进行校正,对图案进行全面缩小和放大,但必须在(B)以下。

A.15%B.10%C.20%

8、适合印花的原糊,其流体的流动属于(A)。

A.假塑性流动B.牛顿型流体动C.胀流型流动

9、白地小花不溶性偶氮染料印花时,色基的实际用量(B)色酚理论用量。

A.大于B.小于C.等于

10、印花时需要印花衬布的印花设备是(C)

A.平网印花机B.圆网印花机C.滚筒印花机

三、辨析题(先回答对错,再阐述理由。20分)

1、分散染料印花常采用合成增稠剂作为原糊。

(错)。由于涤纶是疏水性纤维,表面光滑,印制花纹不易均匀。因此选用的原糊应

有良好的粘着性,印制的花纹要得色均匀,轮廓清晰,实际工艺中常用混合原糊,

如小麦淀粉与海藻酸钠混合原糊。

2、活性防活性印花工艺均采用K型活性染料。

(错)。亚硫酸钠能与KN型活性染料作用,生成亚硫酸钠乙烯砜,试染料失去活性,而K型活性染料对亚硫酸钠比较稳定,可以进行活性染料防活性染料。

3、共同印花与同浆印花是相同的印花工艺。

(错)。二者均属于综合印花的范畴,但工艺不相同。共同印花指用不同类别的染料分别印制在同一织物上印花工艺;同浆印花指将不同类别的染料置于同一色浆内印制在织物上的印花工艺。

4、分散/活性染料同浆印花,主要用于涤棉混纺织物的中、深色印花,对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无特殊要求。

(错)。涤棉混纺织物的中、深色采用的分散/活性染料同浆印花容易造成相互之间的沾色,印花之前必须对染料进行选择。(1分)

(1)活性染料必须选择色泽鲜艳、牢度好、固色快、稳定性好、易洗性好、对涤纶沾色少,在弱碱条件下固色的品种;(2分)

(2)分散染料应选择在弱碱性条件下固色好、染料的升华牢度高、色泽鲜艳、具有一定抗碱性和耐还原性及对棉纤维沾色少的分散染料。(2分)

五、综合题(45分)

1、试回答印花对原糊有哪些要求?(8分)(每小点1分)

(1)是染料和助剂的良好溶剂和分散介质;

(2)有较高的成糊率;

(3)有良好的水溶性;

(4)有良好的流变性;

(5)有良好的吸湿性;

(6)有较高的给色量;

(7)制成色浆后要有一定的压透性和成膜性;

(8)制成色浆后要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

2、涤纶织物用分散染料印花,烘干后可采用哪几种方法进行固色?并回答各种方法的特点。(8分)

(1)高温高压法,不易产生升华沾色,固着率高;(2分)

(2)热溶法,手感较硬,对染料的升华牢度要求较高,不适宜弹性及针织物;(3分)

3、刀线是圆网印花的常见疵病,试回答该疵病的外观形态并提出防止的措施。(8分)

疵病的外观形态:由于刮刀上有缺口或粘附有固体杂质,史印花织物出现经向深浅线条的疵病,称为刀线。(4分)

防止措施:

(1)选择耐磨、耐弯曲的刮刀;

(2)合理控制刮刀角度和压力,尽量减小刮刀和筛网间的摩擦力;

(3)保证圆网内壁光洁,避免刀口局部受损;

(4)合理选择原糊,严格调制工艺,使糊料充分膨化,并过滤色浆,避免色浆中有固体杂质。(每小题1分)

4、试制定下列印花工艺流程并写出主要工艺参数:(6分)

⑴纯棉织物活性染料二相法印花:

白布印花→烘干→轧碱→汽蒸(120-130℃,30s)→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2)涤棉织物分散活性同浆印花:

白布印花→烘干→热溶(180-190℃,2-3min)→汽蒸(102-105℃,5-8min)→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⑶酸性染料印蚕丝织物:

白布印花→烘干→圆筒蒸化(100-102℃,30-40min)→水洗→固色→退浆→脱水→烘干。

5、现有一客户需加工纯棉印花布,花型为白地红色圆点,花回尺寸为32×32cm。试:(1)设计印花方法;(2)确定印花设备;(3)阐述理由;(4)制定印花工艺流程;(5)印花处方。

(每小题5分,共15分)

(1)直接印花

(2)圆网印花机

(3)因为是白地印花,可以用涂料直接印花,花回尺寸为圆网镍网的64cm整倍数。

(4)印花→烘干→汽蒸(102-104℃,4-5min)→拉幅→成品。

(5)印花处方:涂料0.1-10kg

粘合剂25-35kg

交联剂FH2.5-3g

尿素5Kg

乳化糊A

合成/100kg。

1.PP整理:耐久压烫整理。是一种更高水平的免烫整理,大多数用于成衣整理,特别在缝合部位,它要求成衣平整、挺括、不起皱,同时保持经久耐洗的折痕,和优良的洗可穿性能。

2.M2D树脂:甲醚化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树脂

3.电光整理:使织物通过表面刻有密集细平行斜线的加热辊与软辊组成的轧点,经轧压后,织物表面形成与主要纱线捻向一致的平行斜纹,对光线呈规则地反射,使织物表面获得丝绸般的光泽

5.涂层整理:涂层整理是在织物表面均匀地涂一层或多层能成膜的高分子化合物等涂层剂,赋予织物产生不同的外观和功能的一种表面整理技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增重整理的目的是弥补失重,提高其悬垂性。

2.常见的拉幅机有针板拉幅机和布铗拉幅机,拉幅设备一般有给湿拉幅和烘干等部分组成。

3.起毛设备有钢丝起毛机、刺果起毛机两种。

4.从弹性材料上看,机械预缩整理机可分为橡胶毯和呢毯两大类。

5.织物手感整理包括柔软整理、硬挺整理等整理。

6.抗静电整理的机理是提高纤维的吸湿性改善导电性能,减少静电现象。

7.抗紫外线整理剂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对紫外线的吸收和反射,达到防紫外线的效果。

8.目前,防皱原理有沉积和交联两种理论。

9.涤/棉混纺织物的耐久压烫整理有预焙烘法和延迟焙烘法两种方法。

10.蒸呢和煮呢加工都是对羊毛的一次定形作用。

三、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合纤的易去污整理实质上是提高纤维的(A)

A亲水性B亲油性C防霉性

2.进行轧光整理,织物含潮率越高,成品的光泽、手感如何变化(C)

A光泽越弱手感越软

B光泽越强手感越软

C光泽越强手感越硬

D光泽越弱手感越硬

3.目前,所用的拒油整理剂都含有下列哪种化学元素(B)

A氯B氟C磷

4.下列不属于羊毛湿整理的是(B)

A煮呢B蒸呢C缩呢

5.下列整理剂属于无甲醛整理剂类的是(B)

A.2DB.BHESC.6MD

6.一般精纺织物在染整加工中的最后一道工序是(C)

A洗呢B蒸呢C压呢

7.LOI值越高,代表织物的燃烧性能是(B)

A越易燃烧

B越难燃烧

C无法判断

8.棉织物的生物酶抛光整理是利用了下列哪种类型的酶(C)

A蛋白质酶

B果胶酶

C纤维素酶

9.仿麂皮整理加工中的碱减量、开纤作用是(C)

A防止织物产生褶皱

B使织物表面起毛

C将复合纤维分离,使之成超细纤维

四、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后分析原因,每题3分,共15分)

1.棉织物发生缩水的主要原因是内应力作用。

答:这句话是错误的。

棉织物发生缩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纤维溶胀的异向性引起织物织缩的增大。

2.树脂防皱整理中,干态交联后,织物的干防皱性能要好于湿防皱性能。

答:这句话是正确的。

干态交联时,纤维处于干燥状态,交联主要发生在纤维的无定形区,而在纤维结晶区边缘缺少交联,但有大量氢键存在,表现出干防皱性能好。当整理后的织物润湿时,水分子可以到达纤维结晶区边缘,破坏并拆散纤维素大分子间的氢键,而该区域又缺少共价交联,因而干态交联后的织物干防皱性能较好而湿防皱性能差些。

3.织物经过拒油整理后,一定具有拒水的功能。

拒水、拒油整理就是通过处理使织物的临界表面张力下降。织物的临界表面张力一定要小于水或油的表面张力,才能够拒水或拒油。而油的表面张力要小于水的表面张力,所以经过整理后,织物如果能够拒油,说明它的临界表面张力要小于油的表面张力,更小于水的表面张力,它一定能够拒水。

4.织物经过阻燃整理后就不会燃烧了

答:这句话是错误的

织物经过阻燃整理后不是不会燃烧,而是不易燃烧,离开火焰后能立即自动熄灭

5.纤维素纤维经过树脂防皱整理后,其强度会下降

棉织物其强度下降,而粘胶织物强度反而上升

四、问答题(共35分)

1.整理的目的是什么?(4分)

(1)使纺织品规格化

(2)改善纺织品手感

(3)改变纺织品外观

(4)赋予纺织品某种特殊功能

2.简述机械预缩的原理?(5分)

机械预缩就是利用机械和物理方法使原来存在的潜在收缩,在成品前就让它预先缩回,从而解决或改善了织物的经向缩水问题。

常用的预缩机是利用一种可压缩的弹性物体,由于这种弹性物质具有很强的伸缩特性,塑性织物紧压在该弹性物体表面上,也就随之产生拉长或缩短。如果在湿热条件下将织物紧压贴在弹性材料表面上,保证两者无相对运动(如滑动、起皱),则在运行时随弹性材料表面伸缩状态的改变,必然使织物受到相应的拉伸和压缩,使织物纱线(特别是经纱)有回缩的机会,回复了纱线的平衡交织状态,达到减小缩水率的目的。

3.简述煮呢原理(4分)

煮呢是利用湿、热和张力的作用,减弱和拆散羊毛纤维肽链间的交键,如二硫键、氢键和盐式键等,以消除内应力,同时使肽链取向伸直而在新的位置上建立新的稳定的交键,提高羊毛纤维的形状稳定性,减少不均匀收缩性。

4.羊毛发生毡缩的原因及防毡缩途径?(8分)

毡缩的原因:羊毛纤维鳞片层所具有的定向摩擦效应。

防毡缩途径:有“减法”防毡缩整理和“加法”防毡缩整理。

“减法”防毡缩整理就是用化学试剂适当损伤羊毛纤维表面的鳞片层,减小定向摩擦效应。

“加法”防毡缩整理就是用树脂沉积物填塞羊毛纤维表面鳞片层的间隙,使其在鳞片表面形成薄膜,或采用交联剂在羊毛大分子间进行交联,以限制羊毛纤维的相对移动。

5.织物经树脂整理后,其吸湿性的变化,并说明变化原因?(4分)

吸湿性下降

变化原因:纤维素纤维大分子上存在较多的羟基,具有较强的吸湿性,经过防皱整理后,交联剂与纤维素大分子上的羟基进行了交联反应,封闭了一部分的羟基,降低了织物的吸湿性能。同时,交联的存在使纤维的膨化受到限制,因此吸湿性能下降。

(1)树脂初缩体中的游离甲醛

(2)整理剂羟甲基的分解释放

(3)整理剂和纤维素之间交联键的水解

降低甲醛的措施:

(1)选择合适的整理剂,如醚化2D树脂

(2)在工作液或皂洗液中加入甲醛捕捉剂

(3)选用协同催化剂,改变与整理剂的比例

(4)适当提高焙烘温度使整理剂与纤维素充分交联。

(5)加强防皱整理织物的后处理以驱除织物上的游离甲醛。

1.轧纹整理:利用织物在湿热状态下的可塑性,使用刻有花纹的轧辊轧压织物,使其表面产生凹凸花纹效应和局部光泽效果

2.6MD树脂:由甲醚化的多羟基三聚氰胺与二羟甲基乙烯脲树脂以1:1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整理剂

4.氯损:N-羟甲基酰胺整理剂整理过的织物会吸附氯,吸氯后的织物在高温熨烫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这种现象称为氯损。

5.吸湿快干整理:吸湿快干整理就是用亲水性聚合物对疏水性纤维进行的整理加工,赋予疏水性纤维亲水性

1.机械柔软整理的作用原理是利用物理机械作用对织物进行多次揉搓。

2.硬挺整理中,浆料一般可分为天然、改性和合成浆料三大类。

3.轧压整理包括轧光、电光和轧纹三类。

4.毛织物整理可分为干整理、湿整理和特种整理。

5.羊毛的丝光加工就是对羊毛进行表面平滑加工,提高光泽。

6.合纤的易去污整理实质上是提高纤维的吸湿性。

7.棉针织物的三超喂防缩整理包括超喂湿拉幅、超喂烘干和超喂轧光。

8.干态交联时,一般预烘温度控制在80~90℃,焙烘温度控制140~160℃。

9.涂层按其涂布方法分类,有直接涂层、热熔涂层、粘合涂层和转移涂层四种方式。

1.下列属于化学整理方法的是(B)

A拉幅整理B树脂整理C轧光整理

2.根据棉织物的缩水原因,判断经纱密度比纬纱密度大的织物,(A)哪个缩水率更大

A经向缩水率大

B纬向缩水率大

C一样大

3.下列三类轧光机,能产生强烈光泽的是(B)

A普通轧光机

B摩擦轧光机

C叠层轧光机

4.下列不属于羊毛干整理的是(C)

A压呢B蒸呢C缩呢

5.一般粗纺织物在染整加工中的最后一道工序是(B)

A缩呢B蒸呢C压呢

6.目前树脂整理中应用最广的一类催化剂是(C)

A酸类催化剂

B铵盐催化剂

C金属盐类催化剂

7.目前常用的增重整理方法是:(A)

A单宁增重B丝素溶液增重C锡增重

9.对涤/棉混纺的阻燃与纯涤、纯棉相比,其阻燃性能是(A)

A比纯棉、纯涤阻燃困难

B比纯棉、纯涤阻燃简单

C与纯棉、纯涤阻燃一样

1.凡是能拒油的织物一定能拒水。

2.机械柔软整理是暂时性整理,化学柔软整理是耐久性整理

机械柔软整理属于非耐久性整理,但有的化学柔软整理属于非耐久性整理

比例如用非反应性的柔软剂整理织物,就属于非耐久性整理。

3.拒水整理与防水整理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使水不能透过织物的整理

拒水整理后织物透气不透水,防水整理即不透水也不透气

4.树脂防皱整理中,湿态交联后,织物的湿防皱性能要好于干防皱性能。

答:这句话是正确的

当织物湿态时,交联发生在结晶区边缘,无定形区有大量水充斥,所以湿防皱性能好,当织物干态时,存在于无定形区的水分消失,而无定形缺乏交联,干防皱性能差

5.纤维素纤维经过树脂防皱整理后,其强度会提高

棉织物其强度是下降的,而粘胶织物强度是提高的

(3)赋予纺织品某种功能

(4)改变纺织品外观

2.何为快速树脂整理?它具有哪些优点?选用何种整理剂和催化剂?(9分)

快速树脂整理就是把原来的浸轧、预烘、热风拉幅、焙烘、平洗、烘干、拉幅六个工序缩短成浸轧、预烘高温拉幅焙烘三个工序,达到了高效、快速的目的。

优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

整理剂:2D或醚化2D或2D和DMEU混合树脂。

催化剂:以氯化镁为主的协同催化剂,如:氯化镁、柠檬酸和酒石酸混合催化剂。

3.织物产生折皱的原因及防皱原理?(12分)

折皱原因:当纤维受到外力作用时,纤维内部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间的交联键发生相应的变形或断裂,进而发生纤维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的伸展。在纤维的晶区,纤维素大分子链之间比较平行、靠拢,大分子间存在强的氢键作用和分子间引力,因而只能发生较小程度形变,可以认为纤维的晶区是防皱的。而在纤维的无定形区内,大分子链本身不是十分挺直,相互间排列较松,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间存在的氢键数较少,在外力作用发生变形时,大分子间的部分氢键被拆散,并能在新的位置上重新形成新的氢键。当外力去除后,不能使纤维素大分子不能立即回复到原来状态。如果新形成的氢键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则发生永久形变,这样就使织物产生折皱,故认为折皱主要发生在纤维的无定形区。

防皱原理:沉积理论和共价交联理论。

沉积理论:整理剂初缩体都是多官能度化合物,整理织物焙烘时在高温及酸性物质的作用下,会在纤维内自身缩合成网状结构的整理剂微粒,沉积在纤维素纤维的无定形区并和纤维素大分子链之间形成氢键和范德华引力,把纤维素大分子链相互网状缠结起来,靠机械阻力限制了大分子链的相对滑移,提高了织物的防皱性能。

共价理论:防皱整理剂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能与纤维素大分子上的羟基发生反应的官能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相邻的两个纤维素分子链上的羟基反应,生成共价键,从而把相邻的大分子链互相连接起来,减少了两个大分子链间的相对滑移,同时使纤维素大分子羟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封闭,减少了大分子在新的位置上重建氢键的能力,使得纤维素分子链或基本结构单元的回复能力得到加强,提高了织物的防缩、防皱性能。

4.简述缩呢目的、原理及分类(10分)

目的:通过缩呢可以改善毛织物的手感、外观,提高织物的保暖性。

原理:羊毛纤维受外力作用时,会使羊毛纤维发生移动。由于羊毛纤维鳞片层的定向摩擦效应,羊毛运动方向必然是指向根端的。加入缩呢剂,鳞片层张开,定向摩擦效应更明显。去掉外力后,相邻的羊毛纤维鳞片相互交错,使羊毛停留在新的位置,产生缩绒效果。优良的弹性和卷曲对缩呢也有一定的作用。羊毛的卷曲越多,发生蠕动时缠绕进去的羊毛也越多,羊毛纤维之间的缠绕性越强,对缩绒越有利。羊毛具有优良的弹性可促进羊毛纤维之间的交错和缠结,有利于缩绒。

分类:按缩呢前织物含湿分为干坯缩呢和湿坯缩呢;按缩呢剂的种类分碱性缩呢、中性缩呢、酸性缩呢及先碱后酸缩呢。

THE END
1.法律特征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分别是什么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广泛的作用,它不仅规范了社会成员的行为,维护了社会秩序,还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本文将详细探讨法律的特征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法律的特有特征 1、规范性:法律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对所有社会成员都具有指导意义,它通过明确的行为规范,规定了人们应当http://www.skypure.com.cn/post/5706.html
2.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评价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评价准则,可以帮助人们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明确的是非观念和评价标准。 预测作用:法律具有可预测性,人们可以通过法律预测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是否合法,以及在法律上是否有效,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强制作用: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3.法则精髓法律知识的全方位解析了解了法律是什么之后,我们要进一步探讨其构成。这包括立法(Legislation)、司法(Judiciary)和执法人(Executive)三个主要分支,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层级结构。立法分支负责制定法律;司 法分支负责解释和执行法律;执法人负责执行并保障实施各项政策,确保整个体系的顺畅运转。 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wen-xian/406326.html
4.法律知识内容大全法理学基础与实务应用法理学是研究法律本质、原则和规律的一门科学,它通过对法律的逻辑分析,揭示法律行为和关系的内在规律。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法理学分为几种类型。首先,从研究方法角度来看,法理学可以分为理论法理学和实证法理学两大类。理论法理学侧重于对法律基本概念、原则和一般规律的抽象探讨,而实证法理学则主要关注于https://www.f3kg3td6j.cn/xing-ye-dong-tai/97755.html
5.法学专业基础法考前置知识点梳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是最高指引,其他所有法律都必须遵循其原则和精神。在此基础上,行政法则为政府行为提供了规范,使得行政机关能够合理行使权力,不违反宪法规定。 民商事 法 民商事立意在解决个人的民事纠纷以及企业之间的事务争端。包括合同、物权、人格权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对于理解各种复杂案件至关重要。 https://www.ziqjnfum.cn/liu-xue-sheng-huo/482865.html
6.法律知识内容大全解密法律法规司法实务与专业术语《人身安全与权利保护》的章节涵盖了侵犯人格尊严、隐私权保护以及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方面,这些信息对于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具有关键作用。 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在这方面,《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的内容提供了有关污染防治措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范以及生态修复技术等宝贵资料,为企业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460461.html
7.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工具。大数据可以帮助法院更精准地识别重复犯错的人群,从而提高效率;同时,也能辅助判断证据质量,使得司法人员认定更加科学合理。我期待能够参与到这样的创新项目中来,利用科技改变我们的司 法体系。 六、国际化视野下的跨境执业 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8.法则解析揭秘法律知识的精髓通过不断加强公众对法律知識的大量传播,可以增强人们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有效预防违反法律行为发生。在学校教育中纳入适当比例的人伦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习惯,并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七、新时代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科技发展和国际经济交流加深,我国立 法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以适应新时代需求。在https://www.ontdhjbdb.com/xue-shu-jiao-liu/401732.html
9.理论力学知识要点归纳(三)空间不同力对点的矩2.研究空间力系时,可以把它分为哪三类? 汇交力系,平行力系,一般力系 3.什么是空间汇交力系? 作用在刚体各力上的作用线,如果汇交于一点,则这种力系称为汇交力系。 4.用直接投影法写出力在三个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5.什么是间接投影法?(未涉及) https://blog.csdn.net/lijfuj/article/details/123616942
10.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一、法的渊源:(法律渊源) 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又称“法的形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主要包括:(8种) 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⑤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11.CCTV.com72.新生儿的中药用量,应为成人量的多少倍? 答案:1/6 73.毒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治疗首选方剂是什么? 答案: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 74.下列经脉循行中“交人中”的是什么经络? 答案:手阳明大肠经 75.腧穴大体上可分为哪三类? 答案: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https://news.cctv.com/military/20070824/106132.shtml
12.现代汉语笔记之词汇5)从语素在单词中所起的作用看: ◆表义语素 ◆别义语素:又叫化石语素,在单词中不表示明确具体的意义,一类是典型的偏义复词,一类是同形的联合短语(如:窗户—户,忘记—记,国家—家,兄弟—兄,人马—马,质量—量) 6)确定语素用替代法,需要注意几点: https://www.douban.com/note/626637289/
13.锦州硕丰农药集团有限公司1863718668315981835966药肥的分类按其属性有以下几种分类法: 第一种是按性能来分,与农药类似分为杀虫、除草、杀菌三类(见下表): 药肥分类表 杀虫药肥 肥料一般为N、P、K和微量元素 除草药肥 肥料一般为氮为主的复合肥 杀菌药肥 肥料一般为水溶性较好的复混肥 第二种是按照溶解性分类(见下表): https://www.meipian.cn/1r3beg16
14.国家开放大学23秋土木工程力学(本)形考作业[标准答案]国家开放大学23秋土木工程力学(本)形考作业[标准答案]形考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得分: 一、选择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从几何角度,结构通常可以分为三类: (1)___ 通常由若干根杆件相互联结组成,杆件的几何特征是其长度远大于横截面上 作业 考核 论文 答案联系 QQ:3064302332 微信:wxxygzs 国家开放大学23http://www.youxue100f.com/qita/2023-10-31-13537.html
15.环境生态学考研复习思考题推荐考试17、拮抗作用(P59)答: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18、净化作用(P59)答: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物,使其符合技术或卫生要求,净化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类。 19、生态幅(P60)答:每种生物对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http://www.eedu.org.cn/exam/papers/es/200804/24372.html
16.矿山安全知识问答群众监督是安全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群众监督的内涵也在扩大,不仅是各级工会,而且社会团体、民主党派、新闻单位等对安全生产共同起监督作用。劳动者遵章守纪是安全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安全工作的基础。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有哪些?https://www.safehoo.com/item/12903_8.aspx
17.《地下建筑结构》试题及参考答案4.盾构法隧道衬砌内力计算中,为了考虑管片接头的影响,国际隧协推荐哪两种估算方法,包括: 和 。 [答案]: 1η—ξ法、旋转弹簧(半铰)K-ξ法 5.地下结构上的永久作用主要包括: 、 和 。 [答案]: 地层压力、结构自重、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影响 6.逆作法可分为 、 、 和 。 http://www.hnaoe.com/ziliao/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