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常备“神药”板蓝根,但是它却不是万能的!

板蓝根颗粒一直被当成家庭常备“神药”,会经常出现在日常家庭中。但是却需要注意,它不是万能的!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用法与用量】9~15g。

板蓝根是一味清热解毒的中药,西医从药理上认为,板蓝根有一定程度的抗病毒作用。中医在临床上使用板蓝根,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因为板蓝根性凉解毒,一般用于风热和热毒症,也就是常说的风热型感冒,风热感冒的特点为发热、口舌干燥、咽喉疼痛、便秘等症状。

有些人误以为板蓝根冲剂是“良性药”,多吃也不会有害,不管有病没病都要来两包,其实这是不对的。板蓝根性寒、味苦、对风热感冒有效,而对于风寒感冒就无能力了。

另外,健康人过多用板蓝根还可能出现副作用,危及人体健康。因此,板蓝根不是保险药,更不能乱喝。如果有过敏史,更不能轻易服用。

1.有的人为了预防感冒把板蓝根冲剂当茶喝,或者患感冒就用板蓝根治疗,其实并不科学。板蓝根不能防治所有感冒或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尤其不适用于风寒型感冒、阴虚感冒。

2.健康人服用板蓝根过多会伤及脾胃。长期内服可致食欲减退、体瘦、神疲少动、吐清涎、腹泻、腹痛、腹胀等。

3.体质虚寒者,平素就怕冷、脾胃不和且易腹泻者,更不宜用板蓝根冲剂预防感冒,否则会导致畏寒、胃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4.板蓝根还可致皮肤过敏反应及消化、造血系统不良反应,但以板蓝根注射液所引起的为多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昏眼花、胸闷、气短、呕吐、面唇青紫、结膜充血、两眼胀痛、心慌、烦躁、四肢麻木、全身皮肤潮红、瘙痒、皮疹或荨麻疹,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5.幼儿体弱,过多服用苦寒的板蓝根,会致胃气受损。另外,小孩服用板蓝根时,不可用成人剂量,更不要长期大剂量服用。

年老体弱者慎用

年老体弱者慎用板蓝根。板蓝根不是万能药,更不能包治百病。从药物的性味讲它属寒凉之品,故用治于实热之症,对于年老体弱,脾胃虚寒者来说,长期大量使用,就会使其体质进一步下降,还可出现口淡、疲乏等症状。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忌服含糖板蓝根。患有糖尿病的人也不宜服用含糖的板蓝根颗粒剂。

过敏体质者

过敏体质者要禁用板蓝根。过敏反应绝大多数为板蓝根注射液所引起的,表现为头昏眼花、气短、呕吐、心慌、皮疹,有时为全身多形红斑型药疹,严重者血压下降而出现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对板蓝根过敏者,要避免使用。板蓝根毒性小,极少数人服用常规量会有轻度消化道症状。

板蓝根主治温毒所致的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炎症、流脑、腮腺炎、急性肠炎、菌痢、肝炎、颜面丹毒、热病发斑等。对于上述疾病,只有出现温热、热毒、湿热内盛证候时,才能使用。

另外,小孩服用板蓝根时,注意剂量的把握,更勿长期食用,板蓝根主要是清热解毒治疗咽喉肿痛的,不是百病皆治,尤其不能用来治疗风寒感冒。对于身体健壮的人还可以预防流感,而对于平时身体比较虚弱,总是有气无力的人,脾胃功能不好吃饭不香的人,都不适合使用。

板蓝根不是所有感冒都适合,它只适用于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热性疾病的治疗,而风寒感冒、体虚感冒等并不宜使用。

对于板蓝根适用的风热感冒,患者还要注意鉴别:风热感冒的症状是发热较重,怕冷较轻,有汗不多,头胀痛,肢体酸痛,咽红肿痛,口干欲饮,舌质红,舌苔黄。流行性感冒症状与此相似,且发病快、病情重,高热,寒颤,肢体酸痛疲倦等。

到药房一看,就会发现含板蓝根字样的药有很多。基本上分为板蓝根颗粒、复方板蓝根颗粒和板蓝清热颗粒三类,成分中都含有板蓝根,那么三者有何区别呢?

板蓝根颗粒

主要成份:板蓝根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方解:板蓝根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功能,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身倦、咽喉肿痛、丹毒、痄腮等症。

提醒: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药品特色:主要有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抗炎,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预防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结膜炎等有一定的效果。

成份单一,就一味中药板蓝根。板蓝根性味苦,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复方板蓝根颗粒

主要成份:板蓝根、大青叶。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方解: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主要用于热毒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痈肿毒等症。两者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

提醒:风寒感冒者不适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药品特色: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等症状。

其成份板蓝根和大青叶都有清热解毒、利咽的作用,所以复方板蓝根颗粒对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的效果较好。

板蓝清热颗粒

主要成份:南板蓝根、薄荷脑。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利咽消肿。用于外感风热,热毒壅盛所致感冒发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流感,急性咽炎,扁桃腺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方解:南板蓝根性味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薄荷脑性凉,具有疏风清热、清咽明目、提神醒脑等作用,两者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利咽消肿之功效。

提醒:风寒感冒、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药品特色: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板蓝根颗粒的升级品种,安全且毒副作用小,治疗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等有一定疗效。

南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利咽消肿的功效,对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喉咙肿痛都有一定的疗效;而薄荷脑性凉,且口感清凉,与南板蓝根合用不仅提升了药物的口感,也达到了增强疗效的效果。

相同点:三者都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利咽的功效。

不同点:板蓝根颗粒和复方板蓝根颗粒都选用了北板蓝根。相比之下,板蓝清热颗粒选用的是南板蓝根,抗病毒作用更强,又增加了薄荷脑,可以双重清火抗病毒。

复方板蓝根颗粒在普通板蓝根颗粒的基础上添加了大青叶,所以清热解毒、凉血的作用更好,更适合咽喉肿痛的患者。

THE END
1.认识法律的作用应该注意下列几点:①法律不是万能的,但社会离不开认识法律的作用应该注意下列几点:①法律不是万能的,但社会离不开法律;②现代法律过分注重程序,导致效率降低;③法律一经制定就被确定下来,往往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④法律因为体现客观生活而与人的主观意志无关。正确的观点是( )。 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③ 题目标签:社会生活https://www.shuashuati.com/ti/cada1803c0264935a1e3b106caf39531.html?fm=bdbds5f17357ce2ca93f7a9d4255941ff871b
2.全国卷高考政治必背答题模板万能公式大全答高考政治大题时,最适合套用模板了。因为政治除了时事热点外,每年考试内容或知识点都是不变的,如果能在高考前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答题模板,大家必定会在高考政治答题中如鱼得水,如果自己不会总结模板,希望下面学霸都背得滚瓜烂熟高考政治必备答题公式(万能模板)能帮到你。 http://www.gaosan.com/gaokao/78474.html
3.1999年全国律师资格考试试卷一37.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B.①④②C.②D.③ http://www.law-lib.com/sk/sikao_view.asp?id=26318
4.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一、法的渊源:(法律渊源) 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又称“法的形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主要包括:(8种) 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⑤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5.2024法学硕士法理学考研知识点:法的作用②法既有规范作用,又有社会作用,所以法是万能的(错误),原因:因为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生活中是否要让座、是否要谈恋爱的问题法无法管。经典语录“徒法不足以自行”,意思单独只有法是不能万能的 本文内容由学姐手动整理,供同学们参考! 以上就是有关【2024法学硕士法理学考研知识点:法的作用】的相关介绍,23考研https://www.gaodun.com/kaoyan/1453341.html
6.家谱在历史姓氏文化中的作用特别关注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谱牒、宗谱等,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作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郡望、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可作为数典认祖、研究https://www.meipian.cn/26h02ibs
7.2018年第3期总第5期即使是多元性的标准符合国际比较法划分标准,但我们还应该看到,其中还有一个缺陷,即虽然承认了法律体系的分类标准是多元的,但在组成这些标准或样式的各因素中究竟哪一因素占主导地位或起主导作用,夏教授没有明确的回答,因此反映到分类的结果上就必然出现“不对称”的问题。http://fxy.hunnu.edu.cn/info/1130/2924.htm
8.法治与德治共同作用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管子·明法》中提出:“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说:“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他强调法治面前人人适用。⑥《唐律疏议》的编撰,体现了唐朝法治的制度水平。宋代杰出的清官代表包拯也是依法办案依法治理的代表人物,到了明朝朱元璋则“重典治国”他强调“夫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62898490%3F%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