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解释方法及其意义

但在哈耶克的法治观中认为法律是无目的的。哈耶克认为,如果目的指涉“特定行动的具体可预见的结果”,那么功利主义当然是错的,在目的的通常意义上,即“特定可预知事件的预期上”,法律不是任何目的手段,而只是人们追求各自目标的一个条件。在此意义上,法律不服务于任何具体目的,而服务于不同个人的无数不同目标。或者说或正当行为规则不服务于(具体的和特定的)目的,而服务于(抽象的和一

(P919)〔4〕

般的)价值。下面我们通过诺内特和塞尔兹尼克的所著《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一书来窥视目的论法学。

诺内特和塞尔兹尼把法的类型分为三种:压制型法、自治型法和回应型法。念,点,但也都可能具有“混合性”。(19)〕,或者说。比如在压制型法中,法律的首要目的是公共安宁,不惜任何代价来维持治安,满足总体安全的社会要求。当然

37

固有的开放性和法官等忠于法律之间的紧张关系,而“这种紧张关系构成了法律发展的一个主要问

(P84)〔5〕

题”。因为要求法官绝对地忠于法律,就会使他们丧失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严格对法律负责也会助长或孕育了形式主义和退却主义,它使机构变得僵硬,无法应付新的突发事件。为了缓和这种紧张关系,就需要回应型法,即在自治型法的基础上“采取这样一种姿态,一个机构需要目的的指导。目的为批判既定的做法设立了标准,从而也就开辟了变化的途径。同时,(P85-86)〔5〕

由裁量权,。

,因而才能克服法,,才能使规则与自由。回应型法是在呼唤一种更有目的、更开放的法律秩序。“从自治转向回应的关键一步,

就是法律目标的普遍化”“因此,,回应型法的一个独

(P87)〔5〕

特特征是探求规则和政策内含的价值”

(P89)〔5〕

的”。“目的论的基本预设是,在可供选择的解释方案中,有一种能更好地服务于制定法的最终目的。因此,目的论点的效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即把立法者视为一种意图通过恰当的手段实

(P117)〔6〕

现目的的工具主义团体。”在富勒强调目的在法律事业中的中心地位时,或者在德沃金和休斯把原则和政策看作是法律推理的根据时,他们表达了现代人对一种能够有效应变的法律秩序的向往。

把目的论引进法律,可能会带来利与弊两个方

(P68)〔5〕

围和界线”。法官被认为是受规则的约束的,自由裁量权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在自治型法中“法律秩序成了控制压制的一种,方法”,合法性被当成行为的最高美德,法律所规定的目的就是法律的目的,不允许在法律之外寻求目的,也就是说对法律的服从就是目的。可以说,目的在自治型法中受到了规则和程序的扼制。诺内特认为,与自治型法相适应的严格法治原则,加剧了法律本身所

面:从有利的方面看,利用目的解释法律,可能会提高法律推理的合理性,使得传统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区分更加困难“;有目的的法律思维限制了官员退隐于

(P92-93)〔5〕

规则之后和逃避责任的倾向,”从某种程度上说,目的性便利于详尽阐述法律的任务。所以,澳大利亚《法律解释法》第15条规定“:在对某部法律的某条文进行解释的过程中,一个能有助实现法律之内在目的、目标(无论此种目的、目标是否在该条文中明确说明了)的解释,应优先于那些不利于促进法律目

(P258)〔7〕

的实现的解释。”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是因为许多人认识到,法律要达到的目的比语法规则更为重要。但目的解释所拥有的这些优点,都是以牺牲规则的权威性和意义的固定性为代价的。所以,对目的的肯定需要法律权威与政治意志的结合。回应型法还在克服共同体道德的地方观念,鼓励对公共秩序的危机采取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社会一体化的态

THE END
1.法律的目的解释(豆瓣)豆瓣评分 目前无人评价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我来说两句 短评 ··· 热门 / 最新 / 好友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我要写书评 法律的目的解释的书评 ··· ( 全部0 条 ) 论坛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 当前版本有售 ··· 京东商城 70.40元 购买纸质书 https://book.douban.com/isbn/978-7-5520-4164-4/
2.论目的解释德国法学家耶林在其《法律目的论》一书中说:“目的是全部法律的创作者,每一条法律规则的产生都是源于一种目的,即一种事实上的动机。”而作为法学方法的目的解释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法学方法。我国学者对目的解释方法的褒贬不一,大多数学者都是持谨慎态度,原因很明显:目的解释的运作方式灵活、开放,给予了解释者很大https://read.cnki.net/web/Dissertation/Article/2006165291.nh.html
3.政法干警专业综合(硕士类)法理学之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5.目的解释 目的解释指从指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任何法律的制定都具有一定的立法目的,所以,解释法律 时应当首先了解立法机关在制定它时所希望达到的目的,然后以此为指导,去说明法律的含义,尽量使有关目 的得以实现。 四、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 我国实行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权为核心和主体,各机关分工配合的法https://www.huatu.com/2013/0808/688471.html
4.法理学当中目的解释是什么意思目的解释,指从制定某一部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目的解释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使法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道路,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的社会功能。 目的解释可分为立法者的目的解释和客观目的解释。 立法者的目的解释:是指探求立法者事实上的意思,即立法者的看法、企图和价值观;客观目的解释:这种学说认为法律解释的目https://edu.iask.sina.com.cn/jy/kQun5issi9.html
5.法律解释与法律漏洞的填补本文作者通过阅读数本专家名作,对法律解释、法律漏洞以及法律漏洞的补充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遂作此文。 一、法律解释 “法学之目的,实不应仅以研究成文法为己足,而应研究探寻居于指导地位之活生生的法律,据以论断成文法之善恶臧否”。 故法律解释的目的“并不在于单纯地理解既存的法律文本、解释法律规则,而https://www.fwsir.com/yanjiang/html/yanjiang_20071108001017_67325.html
6.刑法目的解释——法学学术讲座系列地界定犯罪意图;接着童伟华向同学们为同学们讲解了我们该如何对刑法进行合理的解释,并用“容留他人卖淫罪”、“寻衅滋事罪”、“伪造公司印章罪”等罪名和案例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即以刑法具体规定为依据、根据刑法条文所在章节确定其法律目的以及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确定其法律目的,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目的解释的含义与http://fxy.ccsu.cn/info/1160/3662.htm
7.杜宇:刑事政策与刑法的目的论解释尽管这一议论是针对教义学知识体系的改造而言,但无疑也道出了在刑法解释上可能的操作路径。那就是,以刑事政策作为规范目的的实质性渊源,通过目的解释这一方法论路径,将政策性思考注入到规范意义的阐释之中。无独有偶,李斯特同样写道:“刑事政策给予我们评价现行法律的标准,它向我们阐明应当适用的法律,它也教导我们从http://fxcxw.mzyfz.com/dyna/contentM.php?id=11063
8.票据法的法律实施及“目的解释”方法的运用毫无疑问,这同样也是金融法制工作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 以上就是关于“票据法的法律实施及“目的解释”方法的运用”的全部内容,相信大家已经有了全面认识;更多票据法相关资讯及知识,欢迎关注商票圈票据学院。https://www.shangpiaoquan.com/api/4553.html
9.狭义的法律解释方法中的先后顺序就狭义的法律解释而言,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文义解释、论理解释(包括体系解释、目的解释、历史解释、合宪性解释等)、社会学解释。就此三类法律解释方法而言,笔者认为,原则上,狭义的法律解释应当从三个方面人手展开,即从确定文义可能包括的范围、探求立法目的、社会效果等考量。而这三个步骤既是法律解释的程序,也是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2334
10.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问题研究定义五:法律解释实际上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指确定法律规范内容,探求立法意图(包括立法者立法时的主观意图和法律本身反映出的客观的立法目的与意图),说明法律规范的一种行为和过程;二指规定法律解释的主体、权限、程序、方式和效力等问题的法律解释制度;三指法律解释过程中作为技术所运用的一系列规则和方式。“法律解释是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13739
11.基于类型思维的刑法解释的实践功能它不会满足于案件事实与构成要件表述在语义上的简单对照,而是更加注重待决事实与构成要件中所无疑包含的典型事实在指导性价值上的相似性。与合类型性解释相似,目的论解释亦是超越法律的形式束缚之外进行解释,是追溯到某种根本性的价值观点来帮助说明。两者在解释思路上具有明显的相通性。http://journal.pkulaw.cn/OldIssue/Detail/159708
12.第十一章第三节法律解释的方法本书将法律解释方法分为三类,分别是文义解释、论理解释、社会学解释。其中论理解释还包括体系解释、法意解释、扩张解释、限缩解释、当然解释、目的解释、合宪性解释和比较法解释。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文义解释 又称为文理解释、文法解释、字面解释和平义解释等,是指按照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以及通常使用方式https://www.jianshu.com/p/3581388253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