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主观题背诵素材朗读版之论述题素材储备(二)立法司法

(又称基本格局)的总体描述(用于“题干所考领域”的开头或结尾)

第一立法,即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

第二执法,即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第三司法,即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第四守法,即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建设法治社会。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夯实依法治国群众基础。

第五监督,即加强法治监督,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

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必须通过有效制约和监督,确保公权力的行使永远体现党和人民意志,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始终为人民服务。

|「法治环节的具体要求」

(满足这些要求,就是对该环节的意义)

第一立法:【口诀:宪制学重点】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提升立法质量:(1)健全宪法实施与监督。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2)完善立法体制。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主导作用,明确立法边界;(3)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发挥人大的主导作用,加强立法协商,扩大公众参与。(4)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强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权利保障等领域立法。

第二执法:【口诀:全面公开监策体格】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十九大要求,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第三司法:【口诀:监人独职,权严】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严禁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干预司法。(2)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设立立案登记制,推行巡回审判及跨区审判,改革人财物管理机制。(3)推进严格司法。坚持合法性,推行以诉讼为核心的改革,落实责任制。(4)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提升司法民主,实行司法公开。(5)加强人权的司法保障。保障诉讼权利,落实诉讼终结。(6)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监督体系,提升法律道德。

司法公正并不意味着否认“合理差别”。判断某一差别待遇是不是合理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标准来进行:(1)合目的性。即差别待遇是否符合事务的本质目的;(2)合工具性。即差别待遇是否是最有利于事务发展的方法;(3)合人权性。即差别待遇是否可能侵犯他人的基本人权。

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是司法权威的重要保证。司法权威要求做到:(1)司法机关及人员切实做到公正、高效、廉洁司法,提高司法的公信力;(2)全社会要依照宪法的规定,尊重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尊重生效裁决。

第四守法:【口诀:三多的服务意识】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法治社会建设包括以下几点:(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把全民普法守法作为长期基础性工作,把领导干部守法作为关键工作;(2)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发挥市民公约等社会规范的积极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在行为引导、权益维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3)健全依法维权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强化法律主导作用,发挥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的积极作用。(4)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扩大法律援助范围。

第五监督:【口诀:合力搞思(思想)机(机制)】

(1)完善监督机制。完善立法、执法、司法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2)形成监督合力。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3)重视思想建设。各级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自觉接受监督,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衙门作风、霸道作风,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

|「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党对法治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坚持依法执政,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要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

(1)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

(2)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发挥政策和法律的各自优势,促进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互联互动。

(3)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委决策部署。

(4)政法委员会是党委领导政法工作的组织形式,必须长期坚持。

(5)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2.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

(1)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全党必须一体严格遵行。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加大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和解释力度,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

(2)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守法。

(3)依纪依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形成严密的长效机制。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以党章为根本、以准则条例为主干,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3.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法治建设成效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作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

4.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法治机构建设,强化基层法治队伍。

THE END
1.法律知识大师从小民之手到权威之口的奇妙变身法律知识大师:从小民之手到权威之口的奇妙变身 在这个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时代,法律知识不仅是维护个人权益的重要武器,更是社会和谐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法规体系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普通民众往往感到无所适从,而专业律师则仿佛拥有超凡脱俗的洞察力。那么,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在这条充满挑战与https://www.1lhyh3ij.cn/ke-yan-jin-zhan/461249.html
2.法则之门揭秘法律基本知识的奥秘二、法律基础:理解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在探索法律基本知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起源和发展。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演变而不断完善。从古代律法到现代法典,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内涵。 三、立法原理:构建合理的规则体系 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zi-xun/248885.html
3.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我想学法律,这个决定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知识的海洋与未来的无限可能。法律,不仅是规则和规范的集合,更是一种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手段。我希望通过学习法律,能够深入理解这个世界如何运作,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二、解锁法律之门 要想学好法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知识。这包括宪法、民法典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4.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http://www.hgrd.gov.cn/html/958.html
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 )。 A. 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B. 科学立法 C. 依宪执政 D. 司法公正 题目标签:法律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普法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A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长期与公婆关系恶劣的妻子,在产后第三天,以休养为名https://www.shuashuati.com/ti/3546635ba3bf40d8b7e49913ce7e1e97.html
6.2015年广东公需课树立法治思维建设法治政府(仅适用于2015年公需5、新时期广东地方立法应该以提高立法质量为导向,增强立法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v 6、法治政府就要求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但政府服务人民,因此责任是无限的。x 7、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我国从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V 8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坚持把( )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Cdhttp://www.gdrsrc.com/jxjy/ziliaofenxiang/201710115116.html
7.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传讲411.(单选题)()是指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过程或程序是否正当合理。 A实体公正 B程序公正 C立法公正 D执法公正 正确答案:B 12.(单选题)()是指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结果是否正当合理。 A实体公正 B程序公正 C立法公正 D执法公正 https://www.jianshu.com/p/b0ed35862183
8.2017考研政治精讲精做之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6.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救济 7.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在于 A.有没有法律 B.法律的多寡 C.法律的好坏 D.高的权威是法律还是个人 8. 2010年5月9日,“杀害”同村人在监狱已服刑多年的河南商丘村民赵https://www.kaoyan365.cn/zhengzhi/sifa/79578.html
9.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 A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B科学立法 C依宪执政 D司法公正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小额打赏 169人已赞赏https://www.examk.com/p/1720848470.html
10.《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复习指导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112 科学立法,就当前来讲,主要着眼于质量。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是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114 本专题中提到的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是专家论证。 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畅通这些队伍和别的部门干部相互交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9s0d9vt.html
11.23法硕法理学主观题背诵(完结)·氢刻法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权威性:国家意志性有两种体现途径即制定、认可。法并非唯一体现国家意志性的手段。法在体现国家意志性的方面具有权威性,并主要体现为法律至上。 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一切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性;法律的实施依靠国家暴力保驾护航;国家强制性需要具备合理性与合法性;国家强制性作为最终的保障力量而存在。https://qingk.com/set/7kVUCR1frYI4v
12.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我国立法贯穿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表达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诉求。 立法活动大体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四个环节。 2.法律执行 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13.2016法宣在线题目答案15.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 ) 标准答案: 对 16.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宪法和法律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制定的。 ( ) 标准答案: 错 17.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规定,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 ) 标准答案: 对 18. https://www.360docs.net/doc/2f11833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