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主观题背诵素材朗读版之论述题素材储备(二)立法司法

(又称基本格局)的总体描述(用于“题干所考领域”的开头或结尾)

第一立法,即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

第二执法,即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第三司法,即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第四守法,即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建设法治社会。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夯实依法治国群众基础。

第五监督,即加强法治监督,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

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必须通过有效制约和监督,确保公权力的行使永远体现党和人民意志,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始终为人民服务。

|「法治环节的具体要求」

(满足这些要求,就是对该环节的意义)

第一立法:【口诀:宪制学重点】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提升立法质量:(1)健全宪法实施与监督。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2)完善立法体制。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主导作用,明确立法边界;(3)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发挥人大的主导作用,加强立法协商,扩大公众参与。(4)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强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权利保障等领域立法。

第二执法:【口诀:全面公开监策体格】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十九大要求,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第三司法:【口诀:监人独职,权严】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严禁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干预司法。(2)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设立立案登记制,推行巡回审判及跨区审判,改革人财物管理机制。(3)推进严格司法。坚持合法性,推行以诉讼为核心的改革,落实责任制。(4)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提升司法民主,实行司法公开。(5)加强人权的司法保障。保障诉讼权利,落实诉讼终结。(6)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监督体系,提升法律道德。

司法公正并不意味着否认“合理差别”。判断某一差别待遇是不是合理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标准来进行:(1)合目的性。即差别待遇是否符合事务的本质目的;(2)合工具性。即差别待遇是否是最有利于事务发展的方法;(3)合人权性。即差别待遇是否可能侵犯他人的基本人权。

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是司法权威的重要保证。司法权威要求做到:(1)司法机关及人员切实做到公正、高效、廉洁司法,提高司法的公信力;(2)全社会要依照宪法的规定,尊重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尊重生效裁决。

第四守法:【口诀:三多的服务意识】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法治社会建设包括以下几点:(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把全民普法守法作为长期基础性工作,把领导干部守法作为关键工作;(2)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发挥市民公约等社会规范的积极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在行为引导、权益维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3)健全依法维权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强化法律主导作用,发挥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的积极作用。(4)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扩大法律援助范围。

第五监督:【口诀:合力搞思(思想)机(机制)】

(1)完善监督机制。完善立法、执法、司法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2)形成监督合力。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3)重视思想建设。各级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自觉接受监督,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衙门作风、霸道作风,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

|「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党对法治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坚持依法执政,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要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

(1)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

(2)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发挥政策和法律的各自优势,促进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互联互动。

(3)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委决策部署。

(4)政法委员会是党委领导政法工作的组织形式,必须长期坚持。

(5)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2.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

(1)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全党必须一体严格遵行。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加大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和解释力度,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

(2)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守法。

(3)依纪依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形成严密的长效机制。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以党章为根本、以准则条例为主干,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3.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法治建设成效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作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

4.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法治机构建设,强化基层法治队伍。

THE END
1.尊宪崇法鉴古知今循法而行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坚定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良法善治,民之所向,人们对于公平和规则的向往自古有之。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法治下推进改革,积极发挥http://cs.zjol.com.cn/qlxzxd/yaowen/202412/t20241209_30698314.shtml
2.尊宪崇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编辑:温翠萍 原标题:《尊宪崇法 |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阅读原文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70157
3.2015年广东公需课树立法治思维建设法治政府(仅适用于2015年公需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2、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是经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设立的全国四家知识产权法院之一,肩负着为司法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x http://www.gdrsrc.com/jxjy/ziliaofenxiang/201710115116.html
4.黄永: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黄永: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副主任;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博士;曾在法院工作;长期任职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长期从事刑事法律的立法和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等。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09920879427842
5.《思想道德与法治》第六章第二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完善法治实施体系的重点内容包括:健全宪法实施制度,把树立宪法权威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抓紧抓好;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司法体制综https://www.shiganwang.com/qrCode/scanBook?bookId=4730
6.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情况总结汇报8篇(全文)司法的权威源自于人民对司法公正性的信仰,这种信仰通过并只能通过一个又一个案件公正的处理积累起来。这些年来,我们的司法机关为了树立司法权威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司法任务日益加重、办案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较好地完成了法律赋予的使命,但不容否认的是,司法不公、效率低下、司法软弱的行为和现象依然在不同程度https://www.99xueshu.com/w/filey285kito.html
7.思修重点21.“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展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22.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道防线。(★★★) 23.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24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障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0/1007/22/71853127_939343052.shtml
8.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等环节。 1.法律制定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9.23法硕法理学主观题背诵(完结)·氢刻法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权威性:国家意志性有两种体现途径即制定、认可。法并非唯一体现国家意志性的手段。法在体现国家意志性的方面具有权威性,并主要体现为法律至上。 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一切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性;法律的实施依靠国家暴力保驾护航;国家强制性需要具备合理性与合法性;国家强制性作为最终的保障力量而存在。https://qingk.com/set/7kVUCR1frYI4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