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晗老师思修与法基必背知识考点

(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两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3)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在今天,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4)当代大学生要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应当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幸福是一个总体性范畴,它意味着人总体上生活得美好,家庭和睦、职业成功、行为正当、人格完善等都是幸福的重要因素。

(2)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需要的满足、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幸福的重要方面,但人的幸福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也是幸福的重要方面。

(3)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

(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具有超越性、实践性和时代性。

(2)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具有执着性和多样性。

(3)理想信念总是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指向的对象,信念是理想实现的保障。

(4)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

(2)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坚持个人奋斗目标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相统一,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这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3)当代大学生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有表现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3)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是破除社会发展障碍、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的引擎,创新则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4)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关联,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交融汇通,使得中国精神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性,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奋力实现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5)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要求我们: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④爱自己的国家。

(3)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应该①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②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③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④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1)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正如习近平指出:“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2)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导青年人把人生价值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始终站在大众立场,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要切实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勤学以增智、修德以立身、明辨以正心、笃实以为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言一行的遵循。

(1)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形成的优秀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道德财富。

(2)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有:①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④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⑤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3)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①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④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1)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①爱岗敬业;

②诚实守信。第一,诚实守信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重要准则。第二,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第三,诚实守信是社会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是一个国家良好的国际形象,是个人高尚人格力量的重要体现。

③办事公道。④服务群众,⑤奉献社会(最高层次要求)

(3)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在职业生活中,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1)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2)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有基础性作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人品德的养成上。

(3)个人品德的作用:①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有重要推动作用;②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③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4)大学生锤炼高尚道德品格,就要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自觉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自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1)道德模范主要是指思想和行为能够激励人们不断向善且为人们所崇敬、模仿的先进人物。学习道德模范的高尚品格和先进事迹,有利于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有利于全社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2)当今我们尤需以优秀党员模范为标杆,将榜样典型的感召力量融入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将英雄楷模、时代楷模的引领作用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之中,进一步激励人民群众建功新时代、创造新业绩。

(1)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如车之两轮或鸟之两翼,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将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让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法律为道德提供制度保障,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国家与社会的治理,既要发挥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做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1)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

(3)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的核心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极为重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THE END
1.考点剖析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1)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①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②在当代中国,树立法律权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https://www.med66.com/yixuekaoyan/gonggongke/li2208114837.shtml
2.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温馨提示】思修法基这门课程分为思想、道德、法律三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分析题考察的关键,重点在于能够找出这三个部分的高频知识点,将分析题的知识点熟记于心。本周我们进行最后一个部分思想道德修改与法律基础的道德和法律部分的高频考点总结! 鉴于本文较长,链接特地放在开头: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3.董必武“依法办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会员访谈探求法律精神,不只是对执法者应具备扎实的法律理论功底提出的要求,更是对其是否具有对人民负责、对国家忠诚的政治觉悟的考验,同时也是树立法律权威的客观需要和贯彻实事求是原则的直接表现。随着舆论媒体的飞速发展和国民法制意识的不断提高,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错误或不当执法事件被媒体曝光,特别是多宗在全国影响较大的http://www.mzyfz.com/html/1758/2013-11-05/content-905906.html
4.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传讲4其次,要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当代中国,树立法律权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我们应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具体说就是:要努力树立法律信仰;积极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https://www.jianshu.com/p/b0ed35862183
5.黄永: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黄永: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副主任;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博士;曾在法院工作;长期任职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长期从事刑事法律的立法和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等。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09920879427842
6.12.4自觉维护宪法权威教案7篇自觉维护宪法权威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27721.html
7.现代司法理念的基本概念与主要构件只有法律至上的权威真正树立起来了,司法才具有了其终结纠纷,平息纷争的实际意义。就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转型期(其中之一就是人治向法治转变),法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现实状况而言,强调树立法律权威理念,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法律权威的树立进程中,自上而下的观念建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佳路径。因此,必须加强对党员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5/06/id/164647.shtml
8.《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思想道德与法治 *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第三节 维护社会主义法治权威 * 在独裁的国家 君主是法律 在法制的国家 人民是上帝 *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正确法治观念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06/7165146031004120.shtm
9.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法律解答 法律智谋顾问 帮助500人· 响应一小时内 咨询我 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1)信仰法律。应当相信法律、信奉法律,树立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牢固观念,增强对法律的信任感、认同感。法律要发生作用,全社会都要信仰法律。(2)遵守法律。要用实际行动捍卫法律尊严,保障法律实施。https://m.66law.cn/question/answer/36963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