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力知产浅析功能性技术特征对专利保护范围和权利稳定性的影响侵权专利权

近日,笔者收到代理原告取得胜诉的一审判决书【(2022)粤03民初5976号】,该案的“运动机构”等技术特征是否属于“功能性限定”引发了较大的争议,从而启发了笔者对“功能性技术特征”的以下思考。

作者|车小燕通力律师事务所

编辑|布鲁斯

一、关于功能性技术特征的法律规定

功能性技术特征是指对于结构、组分、步骤、条件或其之间的关系等,通过其在发明创造中所起的功能或者效果进行限定的技术特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12月28日公布的《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21号)第4条规定:

“对于权利要求中以功能或者效果表述的技术特征,人民法院应当结合说明书和附图描述的该功能或者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实施方式,确定该技术特征的内容。”

根据专利审查指南的规定:

“对于权利要求中所包含的功能性限定的技术特征,应当理解为覆盖了所有能够实现所述功能的实施方式。”

二、功能性技术特征对专利保护范围的影响

根据法释[2009]21号第4条的规定,一旦权利要求中某个技术特征被认定为功能性技术特征,则应当结合说明书和附图描述的该功能或者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实施方式,确定该技术特征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实际上受到了说明书中描述该功能或者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当然,除了包括记载在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外,还进一步包括与该具体实施方式相等同的实施方式。

可见,如果权利要求中包含了功能性技术特征,则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不以权利要求本身全部技术特征的字面含义来界定,其实际的保护范围会明显小于由全部技术特征的字面含义所界定的保护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原本根据字面含义进行比对可以得出构成侵权结论的情形,很可能因为某个技术特征被认定为功能性技术特征而导致不构成侵权。

在英特乐传送带(上海)有限公司与深圳市华南新海传动机械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一案((2016)沪73民初797号)中,人民法院认定涉案专利的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键锁结构”属于功能性技术特征,故在本案中,法院以说明书中描述的实现该功能的实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实施方式确定了键锁结构的内容。法院在将被控侵权产品的相应结构与上述键锁结构技术方案进行比对后发现,二者既不相同也不等同,因此认定被控侵权产品不存在与权利要求3对应的键锁结构,并最终得出了被控侵权产品不落入权利要求3保护范围的结论。

扫码进入知产宝查阅该案裁判文书

(2016)沪73民初797号

在赵一美与四川鸿昌塑胶工业有限公司确认不侵害专利权纠纷一案(案号(2016)最高法民申726号)中,一审、二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均认定涉案专利的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定位装置”属于功能性技术特征,故在本案中,以描述的实现该功能的实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实施方式确定了定位装置的内容。法院在将被控侵权产品的相应结构与上述定位装置技术方案进行比对后发现,二者既不相同也不等同,认为被控侵权产品不存在与权利要求1对应的定位装置,并最终得出了被控侵权产品不落入权利要求1保护范围的结论。

(2016)最高法民申726号

在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与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一案(案号(2019)最高法民再348号)中,一审、二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均将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传动组件”认定为功能性技术特征,并以说明书中描述的实现该功能的实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实施方式确定了传动组件的内容。依照上述的解释方式,一审、二审以被控侵权产品具有与涉案说明书记载的传动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相等同的技术特征为由认为侵权成立,然而,在本案的再审中,最高人民法院却根据其对被控侵权产品相应技术特征的重新划分,得出了二者并不等同的结论,由此,最终撤销了一审和二审判决并进行改判。

(2019)最高法民再348号

综上所述,对于包含功能性技术特征的权利要求,其实际的保护范围应当结合说明书中描述该功能或者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等同方式来确定。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说明书中具体描述该功能或效果的实施方式的范围该如何界定,以及两个实施方式是否构成等同的判定,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包含有功能性技术特征的权利要求,其实际的保护范围的并不必然很大,并且界限并不清晰,在进行侵权比对时,需要格外注意。

由此可见,对于申请人而言,在申请文件的撰写过程中,如确须采用功能性技术特征,则应尽可能多地在说明书中记载实现该功能或效果的实施方式,以争取较大的保护范围。

三、功能性技术特征对权利稳定性的影响

根据《专利审查指南(2010)》的规定:

可见,在上述规定的影响下,如果权利要求中包含了功能性技术特征(可理解为“上位概念”),那么,只要对比文件中公开了任何能够实现该功能或者效果的实施方式(可理解为“下位概念”),则会导致该技术特征被对比文件所公开,在没有其它区别技术特征的情况下,该项权利要求很可能不具备新颖性或创造性而被驳回或者宣告无效。

例如,在前述英特乐传送带(上海)有限公司与深圳市华南新海传动机械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一案((2016)沪73民初797号)中,被告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无效宣告请求(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第32569号),在对权利要求3的创造性进行评价时,其中的键锁结构被认定为被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公开,最终导致权利要求3不具备创造性而被宣告无效。就本无效案件而言,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所公开的实现键锁功能的具体结构与原告专利中键锁结构技术方案并不相同,遗憾的是,原告的专利并未进一步对键锁结构布局从属权利要求,导致基于键锁结构这一发明点的权利要求完全无用武之地。

在上述另外两个案例中,被告均对涉案专利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并且,涉及到包含功能性技术特征的权利要求无一例外地被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无效。

综上所述,包含功能性技术特征的权利要求因过度概括而导致保护范围过大,存在权利不稳定的隐患。笔者认为,对专利申请人而言,在撰写申请文件时,需要谨慎使用功能性技术特征,确有必要使用功能性技术特征时,应该通过布局包含实现该功能或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从属权利要求来避免有关权项被无效的风险。

四、结语

对于包含有功能性技术特征的权利要求,在专利诉讼程序中,其保护范围并不以权利要求的字面含义来界定,其实际的保护范围往往小于由字面含义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而在确权程序中,亦存在权利不稳定的隐患。因此,笔者建议专利从业人员,应当谨慎对待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功能性技术特征,准确地评估专利保护范围以及权利的稳定性。

THE END
1.法律具有哪些作用这是指通过法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四、预测作用。这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五、强制作用。这是指法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法的强制作用是法的https://www.64365.com/tuwen/aaansyk/
2.法律的可诉性:现代法治国家中法律的特征之一长期以来,我国法理学界公认:法律作为最有效的社会整合机制之一不同于其上层建筑中的其他社会规范;它具有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强制性、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等特征。与之相适应,法律具有指引、预测、强制、教育和评价等规范作用。(注:北京大学法学理论教研室:《法学基础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其他同类教科书,http://iolaw.cssn.cn/skdh/200403/t20040308_4650675.shtml
3.第3期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第二单元现场实录二是体现为对“法律功能”以及“法律中心主义”的反思 三是体现为对“法律实施效率”的反思 2.原因之二:针对以往理论研究不足提出的新问题 在反思传统法律合理性和实践功能的问题上,以往的文献主要研究“法外机制”对“法律机制”的“互补性”、“可替代性”或“相对效率优势”,但是对于“主观不能”的情况却较少https://www.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21730/cid/
4.法律功能反思和价值开放罗斯科·庞德教授作为社会学法学的重要人物,在《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完整地阐述了其关于法律功能及运行原理的基本主张和展望。全书共四章,分别阐述了法律之作为社会控制的工具、法律本身及运作过程之剖析、利益保障之作为法律的根本任务,以及强力背后的价值秩序分析。 http://www.legaldaily.com.cn/newzt/content/2024-04/28/content_8990707.html
5.注册美国商标需要符合的实质法律要求二、非功能性 商标法规定,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具有功能性。其原因涉及到与专利法的衔接,具体而言,专利的本质在于“公开获得垄断”,即专利权人通过公开其专有技术获得法律保护的“排它使用权”,但是,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这种保护是有期限的。期满后,专利技术就进入公共领域,可以被他人无偿使用。 http://chinawto.mofcom.gov.cn/article/jsbl/zszc/201912/20191202923750.shtml
6.“三个效果”相统一思想对提高执法办案效果的重要性一是我们的法律性能与我们的法律功能的统一。“三个效果”的相统一之所以是有机的统一,这个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三个效果”是我们的法律本身所意涵的,也是我们的法律作用于我们的外界后表现出来的三个侧面:其中的法律效果则侧重于我们的法律的性能得到了维护;我们的政治效果、我们的社会效果则侧重于我们的法律的政治https://www.jianshu.com/p/14b37a6a3bbb
7.提倡性规范的价值/王杰汪习根认为:“提倡性规范作为一种新型的法律规范”,“对遵照该法律规范创设的行为模式的行为赋予肯定式的法律后果:或鼓励、或表彰、或奖励,充分体现了法的导引与激励功能。各国宪法对发展权内容的确定,不少采用提倡性规范的方式,而且多反映在序言、总纲、总则或政策之中”[6]。“提倡性规范所设定的行为模式表达了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6175740_11082.html
8.资产评估最高最佳使用原则(法律上是否许可、技术上是否可能、财务上是否可行)、替代原则(相同效用选价格低的、价格相同选效用大的)、预期收益原则(资产价值基于对未来收益的预期)、贡献原则(生产要素价值大小可依据其对总收益的贡献来衡量)、评估时点原则(评估基准日,是对动态资产价格的现实静态反映)、外在性(受主体之外的https://blog.nowcoder.net/n/6c03eb14fe1e4b538e9196ca77db8f12
9.基本法的功能性与开放性及其启示——《联邦德国宪法纲要》读后他说:“只有当考虑到了民主、联邦国家与社会法治国家秩序中立法的任务之后,方能清楚地说明基本法宪法秩序中的立法”(第393页),“在基本法的民主与法治国家秩序的框架中认识立法功能,这样做可以使‘法律的优位性与法律保留’机制的基础及其意义清晰地凸现出来” (第397页)。同时,只有在民主、联邦国家与法治国家秩序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603.html
10.科学网—法律与道德的精准定义法律与道德的精准定义 目前,社会科学领域许多的基本概念都没有一个简洁、清晰而精准的定义,社会科学的许多概念都是把“功能”当作“本质”来定义,把“非本质属性”当作“本质属性”来定义,把“局部特性”当作“整体特性”来定义,从而导致社会科学存在大量的争论与歧义,理论界许多的争论与歧义都起源于概念定义的模糊性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68-1182330.html
11.java毕业设计——基于java+Jsp+Tomcat的敬老院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毕(二) 非功能需求 省略 五、 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从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操作可行性、法律可行性四个方面来分析系统的可行性,其次对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和功能性需求进行详细描述,总结出用户的需求,最后将用户功能性需求转化为用例图进行分析。 第四章 系统设计 https://blog.csdn.net/m0_66238867/article/details/125559992
12.法学: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考试题库(考试必看)考试题库A.完整性 B.功能性 C.有效性 D.防抵赖性 点击查看答案 121、单项选择题 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拟交付给被许可方的拷贝灭失的风险,包括以电子方式交付的拷贝,于()时转移给许可方 A、交给承运人 B、拷贝被交到目的地时 C、被许可方收到拷贝 D、电子信息交易合同成立 点击查看答案 122、问答题 如何判别网络广告http://www.91exam.org/exam/87-1478/1478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