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机关有哪些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

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宪法第六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修改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次修订。

宪法的原则

资产阶级

(1)人民主权原则

主权观念最先由法国的波丹提出,后来卢梭创立了人民主权学说。

(2)人权原则

(3)法治原则

(4)权力制约原则

近代分权学说是英国洛克首先倡导而由法国孟德斯鸠所完成的。

社会主义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基本人权原则

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而确立了基本人权原则。

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也成为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4)权力制约原则或民主集中制原则[4]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宪法的表现

成文

宪法典是宪法的主要表现形式,绝大多数国家以一部统一的法典形式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世界上最早制定宪法典的国家是美国。

法律

宪法性法律是指一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不是统一规定在一部法律文书之中,而是由多部法律文书表现出来的宪法。主要有两种情况:

(1)在不成文宪法国家中,有关宪法规定的内容不是采用宪法典的形式,而由多部单行法律文书予以规定的法律。

(2)在成文宪法国家中,由国家立法机关为实施宪法而制定的有关规定宪法内容的法律。

惯例

宪法惯例是指在国家长期政治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涉及有关国家根本问题,调整相应基本社会关系,并为公民及全体社会普遍承认有约束力的习惯和传统的结合。

宪法惯例多见于不成文宪法国家,但成文宪法国家也存在。

创造

在普通法系国家存在“先例约束原则”,法院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形下可以创造规则。

宪法的运行

(一)制定宪法

1.制宪权与制宪主体

制宪权,即宪法制定权,是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力。

由于制宪是一种主权行为,所以制宪主体应该是国家主权的所有者。近代以来的宪法历史表明:人民是制宪主体,但人民并不直接行使制宪权,而是通过或主要通过间接民主的形式制定宪法。

2.制宪机关

人民作为制宪主体总是通过特定的机构进行制定宪法的工作,这种为了宪法的制定专门成立的机关就是制宪机关。我国1954年制定宪法的时候,成立了一个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国人民事实上成为我国的制宪主体。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标志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是我国的制宪机关。

3.制宪程序

制宪程序是指制宪机关制定宪法时所经过的阶段和具体步骤。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为了保证制宪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制定宪法一般包括如下程序:

(1)组织制宪机关,设立宪法起草机构。

(2)提出或公布宪法草案。

(3)讨论、审议并完善宪法草案。

(4)通过或批准宪法。

(5)颁布宪法及其生效的日期。

(二)修改宪法

宪法修改是指在宪法实施过程中,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发展,出现宪法的内容与社会现实不相适应的时候,由有权机关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删除、增加或变更宪法内容的行为。

1.宪法修改的方式

宪法修改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各国宪法规定不一,有些国家的宪法甚至没有规定。从各国宪法规定和各国宪政实践看,宪法修改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方式:

(1)全面修改。全面修改亦即对宪法全文进行修既以新宪法取代旧宪法。如1946年日本宪法、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和我国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等,都属于全面修改。

(2)部分修改。部分修改亦即对宪法原有的部分条款加以改变,或者新增若干条款,而不牵动其他条款和整个宪法的修改方式。

(3)无形修改。无形修改亦即在形式上没有对宪法条文内容进行修改,但在实际上却变更了其含义的修改方式。在我国,宪法的无形修改主要表现在,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变化发展,党和国家的某些政策及时适应这种变化了的情况,而宪法的有关条文却还并无改变。

2.宪法修改的程序

从各国宪法规定和宪政实践看,宪法修改程序一般包括提案、先决投票、起草和公布修宪草案、通过和公布五个阶段,但并非所有国家都必经这些程序。

(1)提案。

(2)先决投票。

(3)起草和公布修宪草案的程序。

(4)宪法修正案的通过程序。

(5)宪法修正案的公布程序。

综合上面所说的,我国的宪法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才成为现在最完善的宪法,而宪法也成为了我们不可缺少的法文,在修改和制定宪法的时候我国也是切合着具体实际情况来修改,也是要很多人通过,宪法才得以改正,所以,对于今天的宪法我们一定要遵守。

宪法规定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

修改宪法内容是主要有哪些?

宪法修改的部分内容的建议有哪些意义?

该内容对我有帮助赞一个

验证手机号

我们会严格保护您的隐私,请放心输入

为保证隐私安全,请输入手机号码验证身份。验证后咨询会派发给律师。

简介:

陈昆伟律师从事法律服务工作以来,凭借扎实的法学知识和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为客户提供了各类优质的法律服务。在诉讼方面,曾成功办理各类经济合同纠纷案件、离婚纠纷案件、交通事故纠纷案件及刑事案件等等;在非诉讼方面,擅长于公司合同的拟定、修改等。陈昆伟律师坚持以诚待人,最大限度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努力为当事人创造价值。相信,陈昆伟律师高度的责任感、专业的法律服务、严谨的工作态度一定值得您信赖。

THE END
1.宪法修改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的一、狭义的《宪法》修改的形式有下列内容:1.全面修改。即在原有宪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面更新。2.部分修改。即通过宪法修正案或修宪决议的方式对宪法的部分条款进行的修改。二、广义的《宪法》修改的形式有下列内容:1.立法修改。这是一种间接的、特殊的修宪方式,即按照立法程序,通过专门的法律决定或者在有关的法律https://m.66law.cn/v/wenda/336239.aspx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怎样立法的?内参时讯网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关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专属立法权,立法法第十一条作了明确规定,涉及国家主权、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等http://ncsxw.org.cn/show-287395.html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在我国宪法修改生效的票数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在我国宪法修改生效的票数比例要求是【】A.A.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B.B.全体代表2/3以上多数通过C.C.全体代表4/5以上多数通过D.D.全体代表一致通过的答案解析https://www.shuashuati.com/ti/83baed27e4ce4bbc93f79e76ab272d67.html
4.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一般法律有什么不同(精选1篇)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一般法律有什么不同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宪法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为了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均不同于一般法律。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jig24m.html
5.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工作成就:制定法律25件修改法律127件次五年来,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25件,修改法律127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46件次,作出法律解释9件。 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推进编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总则。先制定在民法典中起统领作用的民法总则,再编纂各分编,争取到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https://news.cctv.com/2018/03/30/ARTIAcu6C8A4tvCNnkuV9c6L180330.shtml
6.必须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的事项有哪些由上可见,“基本法律”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都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对基本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实质上就是最高国家权力的体现之一,它理所当然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基本法律的范围。基本法律的范围,包括刑事的基本法律、民事的基本法律、国家机构的基本法律和其他的基本法律。所谓“其他http://www.ghxrd.gov.cn/zlk_0/fzkt/201801/t20180124_196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