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法硕笔记背诵版之法理学(1)法律硕士资讯

《说文解字》解释为均布,即古代调音律的工具,说明律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是普遍的,人人遵守的规范。

在秦汉时期,法与律二字已同义。《唐律疏义》更明确指出:“法亦律也,故谓之为律”。

把“法”和“律”连用作为独立合成词,却是在清末民初由日本传入。

二、法与法律在西语中的区分

(1)西文的法,又兼有权利,公平,正义等道德意味的抽象含义

(2)西文的法律通常指具体规则,其词义明确、具体、技术性强

(3)有学者认为,法指永恒的、普遍有效的正义原则和道德公理,而法律则指由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具体的法律规则,法律是法的真实或虚假的表现形式。即自然法与实在法对立的法哲学概括。

三、我国当代“法”与“法律”的使用

在我国当代法学理论中,法律有广狭两层含义。

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而狭义的法律则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在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法律也有广狭两层含义。

广义是指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第二节法的本质

一、如何认识法的本质

1.鉴别“本质”与“现象”;

2.界定“内容”与“形式”;

3.区分“实然”与“应然”。

“实然”是指事物的实际状态,它回答的问题是“事实上是什么”;“应然”是指事物的理想状态,它回答的问题是“应当是什么”。在法的实然与应然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实际存在的法与人们期待的法总会有差异。

法的定义: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整行为的规范,它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它应当是通过利益调整从而实现社会正义的工具。

二、法的意志性与规律性

法律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

(1)法律是人的意志的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这种意志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的意志性表现在法律对社会关系有一定的需要、理想和价值。

(2)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的内容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所以法具有规律性,它是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制定的。

(3)但我们也不能把法律与规律等同起来。规律是客观的,而法律不完全是客观的。立法者根据一定的意志,除了客观地规定一些规律之外,也可能有意识地为克服规律而规定一些内容。

三、法的阶级性与共同性

法律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

马克思主义法学一方面认为法具有阶级性,另一方面又承认法具有共同性:

(1)阶级性,即法律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共同性,即某些法律内容、形式、作用效果并不以阶级为界限,而是带有相同或相似性。

其原因是:A.法的规律性影响法律的共同性;

B.法律是社会公共管理的手段,法律中有某些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规定,如:环保、交通、医疗等;

C.法律具有某些特殊的形式,如法律程序、成文表达等等;

D.人类交往增多也是法律共同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法的利益性与正义性

从应然意义上讲,法律是为实现社会正义而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

无论从“实然”还是从“应然”来说,法都具有利益性。从应然来说,法应当具有正义性,否则就是"恶法"。马克思主义法学从来不否认法律与利益、正义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法学主张法律所体现的阶级意志是由该阶级的利益所决定的;法律应当是正义的;但不存在抽象的利益和抽象的正义。

(2)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的制定必然反映特定的利益,法律的意志内容就是由统治阶级的利益所决定的。立法可以说是法律对利益的第一次分配,它应当符合并体现正义;法律实施可以说是法律对利益扩大第二次分配,它也应当符合并体现正义。

第三节法的特征

一、调整行为的规范

1.行为是法律的调整对象。

法律通过对行为的作用来调整社会关系。法律的调整对象既是社会关系又是行为。对于法律来说,不通过行为控制就无法调整和控制社会关系。法律是以行为为调整对象的规范。

2.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之所以说它具有规范性,是因为:

(1)法律具有概括性,不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可以反复被适用。

(2)法律的构成要素中以法律规范为主;

(3)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中包括行为模式、条件假设和法律后果;这是法律的规范性最明显的标志。

法律的规范性决定了它的效率性。每个人只须根据法律而行为,不必事先经过任何人的批准,因而其作用是高效率的。

二、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和认可

制定和认可是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

(1)制定是指国家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规范。

(2)认可是国家对既存的行为规则予以承认,赋予法律效力。

(3)“认可”通常有三种情况:

A.赋予社会上早已存在的某些一般社会规则如习惯、经验等以法律效力;

B.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承认或签定国际条约等方式,认可国际法规范;

C.特定国家机关对具体案件的裁决作出概括产生规则或原则,并赋予这种规则或原则以法律效力。

2.法律的国家性。

(1)它是以国家名义创制的;

(2)法律的适用范围是以国家主权为界域的;

(3)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为保证的。

法律的内容从本质上说是统治阶级意志,从形式上说是国家意志。只有通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统治阶级意志才是国家意志。

3.法律的普遍性。

三、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法律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2)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主要是通过权利义务的设定和运行来实现的,因而法律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权利和义务。

2.法律的利导件。

这是从法律是社会各利益关系的调整机制而派生的特征。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法律的利导性取决于法律上的权利义务的规定是双向的。权利以其特有的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作用于人的行为,而义务也具有利导性。因为许多义务本质上意味着利益负担以及责任后果,所以它能促使人们不做法律禁止并且最终不利于自己的事,履行法律规定的积极义务。

四、通过程序而强制予以实施

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国家强制力是法律与其它社会规范的重要区别,具有以下特征:

(1)法律的强制力以法定的强制措施和制裁措施为依据。

(2)法律的强制力具有潜在性和间接性。

(3)国家强制不是法律实施的唯一保证力量;法律的实施还依靠诸如道德、人性、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2.法的程序性。

法律的实施虽然是强制进行的,但它是由专门的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执行的。

纵观法史,法律的强制实施都或多或少是通过程序进行的。近现代法律只是对法的程序标准加以正当化,使法律实施的方式更科学、更理性。

THE END
1.法律公开制定,培育社会法治尊重意识法律资讯摘要:,,法律制定公开化是提升法治透明度和公正性的重要举措。通过公开法律制定过程,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不仅增强了法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也培育了社会对法律的尊重。这一进程有助于构建法治社会,促进公民法治意识https://kanfawang.com/post/18456.html
2.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法律的秩序意义:法律在构建社会秩序中起着主要作用,保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制定行为规范,法律为社会的稳定有序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法律的自由意义:法律明确行为模式,让行为人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模式,同时,法律将个人自由赋予法律的形式,使自由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护。 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3.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原则到实践的探究一、法律法规的定义与作用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们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各方权利和义务得到保障。 二、不同类型的法律法规 基本 法律: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基本系统,包括宪法、国籍法等。 https://www.cjan6a6c.cn/ke-yan-xiang-mu/454920.html
4.法律法规的百科规范社会之舵手二、制定与实施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法规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是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基石。100条法律法规,不仅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具体规定,还包括了对这些规定如何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原则和程序。 三、遵守与执行 遵守法律法规不仅是个人义务,也是国家利益所在。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对自己行为负责,并确保其符合现行的法律https://www.f3kg3td6j.cn/gong-qiu-shi-chang/462542.html
5.尊宪崇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编辑:温翠萍 原标题:《尊宪崇法 |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阅读原文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70157
6::政策是法律的依据和内容,法律是政策的规范化—— “政策”与“法源”关系辨 梁慧星 字号: 小 中 大 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法律是通过国家立法程序予以规范化(法律化)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的国家意志。法律的本质特征,一是规范性,经立法机关制定为法律规范,具有明确的适用范围、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可以作为法院裁判的依据(即“法源”);二是国家强制性,http://fw.mwfw.cn/fw/237566.html
7.2002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大纲法理学新浪教育制定和认可是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法律的国家性。法律的普遍性。 三、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凋整机制 法律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法律的利导件。法律的利导性取决于: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双向的。 四、通过程序而强制予以实施 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的强制力以法定的强制措施和制裁措施为依据。法律的强https://edu.sina.com.cn/l/2001-09-24/16437.html
8.旅游法律法规基础最新章节梁峰著这一特征明显地表明了法与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政党或其他社会组织的规章以及习惯礼仪等的差别。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还表明了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这是从法律作为一个整体并以国家名义制定或认可来说的。事实上,构成这一整体的各个具体的法律法规是由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别的国家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766419/4.html
9.国防法规是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国防法规是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https://www.shuashuati.com/ti/7f7a3a2435fc419085b32c43b7f38a91.html?fm=bdd947d4c50a9c9d007174121d9a3e5b0a
10.第一节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法的规范性是法的基本特征,正是基于法的规范性,使法对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及强制的作用,这既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标志,也是法律作为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的重要体现。 2.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https://www.jianshu.com/p/d26ad8d64f80
11.宿迁市政府信息公开标准化试点标准化基础知识(二)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简称IEC)、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简称ITU)及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的制定国际标准的其他国际组织。 12、技术委员会(TC)、分委员会(SC)、工作组(WG) http://www.suqian.gov.cn/cnsq/zwgkbzcx/202111/9603117233bf4f468210ee79bcb310cc.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