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标准的制定程序

食品质量标准的制定程序是制定食品质量标准的必经流程、步骤。食品产品标准的制定程序一般分为预备阶段、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与备案阶段和复审阶段这七个阶段。接下来,关于食品质量标准的制定程序的详细内容,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做更进一步的解答吧!

(一)预备阶段

拟制定的标准名称和范围,标准草案或大纲;制定该标准的依据、目的、意义及主要工作内容;国内外相应标准及有关科学技术成就的简要说明,工作步骤及计划进度、工作分工;制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经费预算等。

(二)立项阶段

1、国家标准的立项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年度计划,下发行政主管部门和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项目建议,最后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议进行审查、协调、确定项目任务书。

2、企业标准的立项

(三)起草阶段

修订计划下达后,标准的归口部门或者标准项目提出部门组织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小组,也称标准起草组。起草组由熟悉食品生产、检验、安全,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好文字表达能力的人组成。起草组主要工作任务是通过调查研究、编制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和有关附件。

(四)征求意见阶段

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征求意见稿需经专业技术委员会或提出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方可对外征求意见。发往征求意见的单位应是与本标准有密切关系的生产、使用、科研、监督检验单位及有关大专院校。食品产品标准还应征求经销单位和顾客的意见。起草组对意见整理分析,填写《意见汇总处理表》,据此修改征求意见稿,提交标准归口部门或提出部门审查同意,形成标准送审稿。

(五)审查阶段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审查由各专业技术委员会组织审查。审查形式有会议审查和函审。

审查内容:一是标准草案是否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强制性标准相抵触;二是技术内容是否符合实际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等。

(六)批准与备案阶段

不同的标准报送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布;批准阶段的周期一般不超过四个月;涉及国际贸易的强制性食品标准,应根据我国关于《制定、采用和实施标准的良好行为规范》的承诺,向WTO各成员国通报,自通报之日起60天之后,无反对意见,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方可批准、发布;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批准发布后,还应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标准需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备案。

(七)复审阶段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企业标准应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更替,即使复审,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复审结果分为:继续有效、修订或废止。

THE END
1.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国裁判文书网鸡西市中级人民法院网密山市法院网鸡西市鸡冠区人民法院网虎林市法院网鸡西市鸡东县法院网鸡西市城子河区法院网鸡西市滴道区法院网鸡西市麻山区法院网鸡西市梨树区法院http://jxhs.hlj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37042
2.2016年法律硕士(非法学)考试大纲(下篇:综合课)考研大纲第二节法律制定的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法律制定的依据、权限、程序等必须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二、科学性原则 法律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总结借鉴与科学预见相结合。 三、民主性原则 法律制定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最根本利益出发;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具有民主性。 https://www.kaoyan.com/dagang/569dc95f462f1.html
3.我国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是在法的制定的整个活动中贯彻始终的行为准则,它是指导思想的规范化和具体化,是指导思想体现的形式和落实的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的立法,一般来说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这一原则,应该做到:第一,立法必需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di2VNsPBH9v0.html
4.考研法硕法理学知识点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及立法原则对于报考法硕考研的同学来说,法理学是法硕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考研备考法硕的同学,法理学要好好学习掌握,里面有一些重难点,如果想顺利考研,从这里开始好好学习吧。下面上海高顿考研网将给大家分享考研法律硕士法理学的知识点: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立法概述和原则。 https://www.gaodun.com/kaoyan/sh/1308309.html
5.第五部分:我国目前在立法上的回应与对策主要从法律原则的引入第五部分:我国目前在立法上的回应与对策主要从法律原则的引入,加强宪法、刑法、民法等法律对公民隐私乃至指纹的保护,加强身份证法律规制,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配套措施等方面展开。笔者建议引入法律保留原则和行政比例原则;在宪法中明确隐私权的内涵,保护指纹信息不被滥用;通过身份证法律规制中个人信息自决权的确立、政府不http://riyu.zaixian-fanyi.com/fan_yi_737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