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

摘要:社会法律关系纷繁复杂,其需要众多的法律规则进行有效的规制,然而,法律规则制定的滞后性会使得一些新问题无法用法律规则进行解决,或者一些问题若使用法律规则解决明显违反社会公平正义。这时,法律原则就会在法律规则不能适用时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其在司法领域能彰显其价值,同时它也可以对规则进行再创造。但是,适用法律原则,需要裁判者有正确的价值理念,要以法律的公正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

关键词:法律原则司法适用法律规则

1882年,帕尔默因为与其祖父产生矛盾,便在纽约用毒药将其毒死。但是,根据其祖父生前所立的遗嘱,帕尔默分得了其中的一份遗产。因为故意杀人帕尔默被法庭判处刑罚,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帕尔默杀死其祖父,即被继承人,他还是否能继承其祖父的遗产帕尔默的亲戚们主张,由于帕尔默的杀人行为,其没有权利再继承祖父留给他的遗产,这也符合死者的意愿。但法官考量纽约州的法律,法律并没有规定继承人杀死被继承人后,继承人将丧失继承权。而且,帕尔默祖父生前所立的遗嘱是完全符合纽约州法律规定的。最后,法官在穷尽法律规则的情况下,引用了一条法律原则,即“任何人不能从其自身的过错中受益”,以此来明确如果继承人杀死被继承人,他将无法获得继承权。最后,纽约州最高法院判决剥夺帕尔默的继承权。这个判决结果也符合大家的预期。

一、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价值

法律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法律的制定也需要符合社会的发展。但是制定法律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而经济的发展往往快于法律的制定,所以这会导致很多新问题不能被现有的法律规则所涵盖。在这种情况下,法律规则就不能被有效地适用。这种情况在现下非常普遍,法官在裁判案件时若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则可以适用,他们就会去寻求法律原则,运用法律原则对案件进行裁判。但是,法律原则相较于法律规则毕竟是抽象的,并没有法律规则的规定那么明确,法官运用法律原则可能存在使用自由裁量权过度的可能,反而导致案件裁判的不公正,所以在实践中也引发了诸多争议。但是,尽管存在着争议,我们依然不能否认法律原则的作用。

第一,法律原则对司法活动具有指导性作用。考察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我们发现法律原则在条文上占据的分量很轻,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法律原则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具有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的重要作用。而且,法律原则的存在不是为了在法律规则不能进行适用时而进行补缺,它的存在是为了使相对分散的法律规则能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能起到整合的作用。

第二,适用法律原进行裁判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至少能做到有法可依。如前所述,可知法律原则是法律规则的基础,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所以,运用法律原则所做的判决具有稳定性,这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相对稳定。也正是由于这种稳定性,使得法律原则被运用到司法裁判中得到了世界范围内法律人的认可。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制定法有其局限性,不能对所有的社会生活都进行规定,而且法律原则的适用却能弥补制定法这方面的缺陷。在现代社会,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法律原则的重要性至少它的事实重要性已被大家所承认,而其在法律适用中的意义和功能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我国司法实践中法律原则的适用现状

第一,适用的对象多为新型案件和疑难复杂案件。这是因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变得复杂化,新问题、新关系的出现,并没有相应的规则进行规定。所以,法律原则对于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适用的前提是法律规范相较于法律原则,具有滞后性。当法律规则不能进行裁判,或者适用法律规则会导致裁判不公,而法院又必须对案件依法裁判时,法律原则就会在此时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适用的情形主要有四种:其一,原则与规则一致的情形下,优先适用规则;其二,不存在具体规则时,若有相应的原则可以适用,则适用原则作为补缺;其三,原则与规则相冲突的情形下,若使用规则违反公平正义,则适用原则;其四,若原则之间相互冲突,则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适用。

三、司法实践中法律原则适用的模式与规范要求

如何适用法律原则适用法律原则是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法律原则的理论之所以遭到一些人反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不能保证法律适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他们认为,法律原则的适用中存在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会因人而异,因而会导致依据法律原则所做的法律判决具有不确定性,如此,法律的权威性会被质疑。当然,笔者也认可裁判者在裁判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入自己的价值判断,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尽管如此,笔者认为可以尽量把主观的价值判断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使得法律原则尽可能保持客观和理性。另外,一个案件可能存在适用多个法律原则的情况,且这些原则并不能相容,探究哪个原则的作用更明显,那就要考察、分析整个案件,再结合法律原则自身的内涵进行具体分析。换句话说,规则在适用时是非此即彼,而原则是亦此亦彼的。一般来说,法律原则直接作为判案依据往往只出现在下列情形中,或者说它的适用要满足下列条件,遵循如下的规则:

(1)在一般情况下,裁判者适用法律的基本要求是:有规则依规则

(2)在运用法律原则处理案件时,法官需要严格说明理由

在没有规则可以适用,或者需要排斥规则而适用法律原则的情况下,适用法律原则的人有充分说明适用理由的义务。因为如前所述,适用法律原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此时对于法律适用者来说,他们承担了立法者与司法者的双重职能。向社会和当事人充分说明理由,其实也是为了限制法律适用者个人主观因素对法律的侵害,保障法的安定和当事人的权利。

(3)实现个案正义

在一般的裁判中,裁判者根据案件情况径行适用法律规则,而不需要对适用法律规则这个行为进行审查,但是在有些情况下,适用法律规则会导致案件裁决的不公正,那么此时就要考虑适用法律规则是否正当,需要进行实质审查。首先通过立法手段,其次,需要裁判者在分析整个案件的基础上谨慎地选择相应的法律原则进行适用。一般情况下,不可以直接适用法律原则,除非是为了实现个案的公平正义。

同时,必须注意的是:任何法律原则的适用都不是随意的,裁判者必须对法律原则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法律原则的具体内容进行仔细甄别、判断。因为裁判者只有在基于法律的基础上才能避免过多地渗入个人的价值判断。所以,对于适用法律原则需要一套识别机制,若还未有这套机制,则还是尽量避免直接适用法律原则为妥。

四、法律原则在我国司法程序中适用完善

法律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是司法,司法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解决个案纠纷。程序是现代社会正义赖以存在的至关重要的基石,是体现司法生命力最有效的手段和最基本的形式。通过程序实现法治价值是人类共同的制度选择。司法程序体现法律适用的形式价值。

五、结语

实现法治的理想是每一个法律人所期望的,裁判者在法律内作出公正的裁决,是对裁判者的要求,也是社会所期待的。但不可避免的是,正是由于法律原则的不明确和抽象性,在适用法律原则以实现判决正当性目的的同时,实际上也冒着更多判决结果并不正当的风险,因为这里存在着裁判者的主观意识。为此,为避免司法适用的随意性,我们要求裁判者在做判决时内心必须有正确的价值理念,时刻要以法律的公正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与此同时,司法审判体系的其他方面的监督机制也需要不断加强。

THE END
1.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国裁判文书网鸡西市中级人民法院网密山市法院网鸡西市鸡冠区人民法院网虎林市法院网鸡西市鸡东县法院网鸡西市城子河区法院网鸡西市滴道区法院网鸡西市麻山区法院网鸡西市梨树区法院http://jxhs.hlj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37042
2.2016年法律硕士(非法学)考试大纲(下篇:综合课)考研大纲第二节法律制定的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法律制定的依据、权限、程序等必须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二、科学性原则 法律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总结借鉴与科学预见相结合。 三、民主性原则 法律制定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最根本利益出发;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具有民主性。 https://www.kaoyan.com/dagang/569dc95f462f1.html
3.我国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是在法的制定的整个活动中贯彻始终的行为准则,它是指导思想的规范化和具体化,是指导思想体现的形式和落实的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的立法,一般来说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这一原则,应该做到:第一,立法必需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di2VNsPBH9v0.html
4.考研法硕法理学知识点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及立法原则对于报考法硕考研的同学来说,法理学是法硕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考研备考法硕的同学,法理学要好好学习掌握,里面有一些重难点,如果想顺利考研,从这里开始好好学习吧。下面上海高顿考研网将给大家分享考研法律硕士法理学的知识点: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立法概述和原则。 https://www.gaodun.com/kaoyan/sh/1308309.html
5.第五部分:我国目前在立法上的回应与对策主要从法律原则的引入第五部分:我国目前在立法上的回应与对策主要从法律原则的引入,加强宪法、刑法、民法等法律对公民隐私乃至指纹的保护,加强身份证法律规制,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配套措施等方面展开。笔者建议引入法律保留原则和行政比例原则;在宪法中明确隐私权的内涵,保护指纹信息不被滥用;通过身份证法律规制中个人信息自决权的确立、政府不http://riyu.zaixian-fanyi.com/fan_yi_737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