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渊:基本原则和法律责任部分——欧盟议会的全球首个“关于制定机器人民事法律规则的决议”腾讯云开发者社区

【导读】腾讯研究院:欧盟是以法律理性保障公民权利的典范,对新技术和新事物的立法和监管探索,走在世界前列。但创新与监管历来存在紧张关系,需要维持一种平衡状态。人工智能有望引领新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方方面面产生重大影响,其监管应当包容、审慎,结合实际发展和应用逐步探索。

欧洲议会2017年2月16日,关于机器人民法规则的决议(2015/2103(INL))

基本原则

T.阿西莫夫定律应当可以直接适用于具有自主性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机器人的设计者、生产者和操作者,尽管这些定律并不能被转换成机器代码;

U.包括法律责任,透明度和问责制的一系列规则是有效的,这说明了作为欧盟对世界贡献的人类普世价值是必要的;而这些规则有效的前提是不影响和阻碍机器人研究、创新和发展的进程;

V.为了型塑技术革命,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使先进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带来的利益能够在整个欧盟得到广泛共享,同时为了尽可能避免潜在的隐患和风险,欧盟应当积极拟定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划和使用等方面应遵守的基本道德原则,并最终将这些原则融入到联盟条例和实施规则之中;

W.“机器人宪章”附在本决议的附件中,该决议是在STOA和欧盟议会研究服务机构的协助下制定的,他们建议启动制定“机器人工程师道德行为守则”,研究伦理委员会守则以及设计师的“许可”制度和用户的“许可”制度。

X.为了确保不扼杀创新,对于今后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具体行动,欧盟应采用让·莫内提倡的渐进式、务实和审慎的工作方式,

Y.鉴于机器人和AI发展的阶段,从民事责任问题入手是合适的;

法律责任(主体资格)

Z.由于过去十年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进步,今天的机器人不仅能够执行过去是只能由人才能完成的活动,而且还发展了某些自主和认知能力-例如,从经验中学习并做出准独立决策的能力,这使它们在外在环境交互方面和改造能力方面,越来越与人类具有相似性;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分配机器人侵害行为产生的法律责任成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AA.机器人的自主性可以被定义为在外部世界中独立于外部控制或影响而进行决策和实施的能力;而这种自主性是纯粹的技术性质,其程度取决于机器人与外在环境交互过程中的复杂性;

AB.机器人的自主性越多,其他参与者(如制造商,运营商,业主,用户等)越不能把机器人看成简单的工具。反过来必须考虑的是,在机器人的作为或不作为不能归责于某个特定自然人的情况下,以及在不能确定机器人的作为或不作为是否可以避免造成伤害的情况下,关于责任分配的传统法律规则直接适用于机器人是否充分,或者是否有必要提供全新的原则和规则呢?

AC.最终,应当以是否具有特殊的性征和含义为标准,来判断是根据现有的法律类别,还是应该创造一个新的类别来确定机器自主性的法律属性。

AD.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机器人本身不能对造成第三方损害的作为或不作为承担责任;当机器人的作为或不作为的原因可以追溯到特定的自然人或法人(例如制造商,操作者,所有者或用户),并且机器的代理人可以预见和避免机器人损害行为的发生;同时,机器人所有者或使用者能够为机器人的作为或不作为承担严格责任,只有以上三者完全符合的情况下,现有的责任规则才能适用于机器人的侵害行为。

AE.根据现行的产品责任法律框架,产品生产者应对产品故障和有害行为承担责任,产品使用者应对其致害行为负责-这同样可以适用于由机器人或AI造成的损害行为;

AF.在机器人可以自主决策的情况下,传统的规则并不能适用于机器人造成损害而引起的法律责任问题,因为不能确定到底哪一方当事人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以及由谁应当对机器人自主行为引起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AG.现行法律框架在合同责任方面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传统规则并不能适用于能够自主选择缔约对象、自主对合同条款进行谈判、自主订立合同、自主决定是否以及如何履行合同的机器人。这就需要一套能够适用于市场上最新出现的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全新法律框架。

AH.关于非合同责任,第85/374/EEC号指令只能涵盖机器人制造缺陷造成的损害。同时,受害人必须能够证明实际损害、产品缺陷和实际损害之间因果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严格责任或无过错责任可能就不能适用了;

AI.尽管第85/374/EEC号指令有一定的适用空间,但只要机器人具有适应性和学习能力,它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预测性,那么目前的法律框架不足以涵盖新一代机器人造成的损害。这是因为这些机器人会自主地从自己不断变化的经验中学习,并以独特和不可预见的方式与环境相互作用;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https://www.gov.cn/test/2005-08/13/content_22423.htm
2.我国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是在法的制定的整个活动中贯彻始终的行为准则,它是指导思想的规范化和具体化,是指导思想体现的形式和落实的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的立法,一般来说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这一原则,应该做到:第一,立法必需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di2VNsPBH9v0.html
3.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确定规则(试行)110网律师二、制定规则的基本法律法规依据和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形成原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07328.html
4.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要求考生具有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法律专业素养,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体包括: 一、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知识。 二、理解和掌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定义、特征、内容。 三、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以及相关的法律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5.秦朝时期法律基本原则是怎么形成的?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在秦朝时期,中央政府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对于各级政府和行政官员的权利和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强化了中央对于地方行政管理的控制和调度。 同时,秦朝时期的法律制度也注重了行政管理和公共事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为后来的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5.秦朝时期的法律基本原则在政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404/16/5512889_1075071711.shtml
6.[渝粤教育]西南科技大学复习资料法理学本文提供了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涵盖了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涉及立法原则、法律责任、法律关系、法律渊源等多个核心概念。题目内容包括法的效力、法律行为、法律责任的承担、法律的实施等方面,旨在帮助考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法理学的基本原理。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938650
7.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承办拆迁法律业务操作指引(一)3. 律师办理拆迁法律业务的基本原则 拆迁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广大被拆迁人的切身利益,律师办理拆迁法律业务应遵循如下原则: 3.1 忠诚负责原则。律师办理拆迁法律业务,应不受任何单位及其他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依法维护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和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https://www.gzlawyer.org/info/7cde30713d844ada827c2eec8c24bc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