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的误用

内容提要:法律渊源是法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不仅仅对于法理学,法律渊源也是其他各法学学科的基础性概念。不了解法律渊源的概念,就无法形成对于具体法律形式的判断和运用。本文以《民法总则》颁布后国内几位法学家提出的“《民法总则》第10条赋予了习惯以新的法源地位”的观点为切入点,认为在中国法学界存在着对于法律渊源抑或“法源”概念的误用现象。这种观点将判例法国家的法源理论套用到了当代中国身上,混淆了法律渊源和规范渊源的区别。准确地讲,应该是“《民法总则》第10条赋予了习惯以规范渊源的地位,而非法源地位”。法律渊源就是“有效力的法律表现形式”,这一解释在国际社会是有其基本共识的;而这种“有效力的法律表现形式”在中国的宪法和《立法法》中有明确的规定。本文还针对以法律渊源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法律体系概念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规范体系”的概念,并对习惯、国家政策、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等等在规范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及其功能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的规范体系概念及其建构的规范层次,对于中国法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法律渊源/规范渊源/规范类型/规范体系

项目基金: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8AFX001)“‘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刘作翔(1956-),男,甘肃平凉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光启学者特聘教授、法治与人权研究所所长。上海200235

一、法律渊源就是有效力的法律表现形式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民法总则》,其中第10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民法总则》颁布之后,国内有几位著名的有影响力的法学家在有关的演讲和学术访谈中说,《民法总则》第10条赋予了“习惯”以“新的法源地位”。这样的观点,值得斟酌。这样一种观点涉及了什么是“法源”?“法源”和“法律渊源”是什么关系?如何认识“法律渊源”等等。总体而言,我国法理学关于法律渊源的理论和实践总结还很不发达,还需要对此进行必要的学术辨析。

台湾政治大学法学教授苏永钦先生2018年5月17日在浙江大学的一个演讲中比较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法源问题上的差异,他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差异,最好不要只抓住一个案例或者是制定法,不然你会发现两者都有案例,两者都有制定法,真正的差异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即这两者之间怎么样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英美法系中,最后发展出真正的法源的时候,法条只是一个材料,案例才是适用的规范,除非用法条直接可以找到答案。而大陆法系虽然也大量地使用案例,但是案例只是为了来合理化法条发展出来的法教义学,只是法教义学的一部分,真正适用的还是法条。也就是说所有大陆法系国家法院的判决,即使法官引用,或者私下阅读了几十份判决,最后判决主文、判决理由还是回到一个特定的法条,一个请求权基础,然后用三段论法进行论证,不会像英美法一样,在遇到争议时去找先例,然后类比论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法源结构。”[2]

1997年中国宪法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之后,有部分学者提出一个疑问,即“依法治国”的“法”到底依据哪些“法”?这些疑问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关于什么是法的问题存在着认识上的混乱。其实,关于什么是法应该说是有明确界定的,因为中国现行宪法和《立法法》对法律的表现形式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制定法为主的国家,判断一种规范是不是法律,就是依据宪法和《立法法》所确定的法律形式。所以,讨论中国法律渊源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绝对不能脱离中国的现行宪法和法律制度规定。也就是说,我们应当以中国的宪法和《立法法》为依据,来判断中国的法律表现形式,使其有合法性依据。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制定法传统比较浓郁的国家,更不能脱离制定法来讨论法律渊源问题。否则,就会脱离中国的制度和法律生活实践。

对此,还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二、应当重视规范体系的构建

总结如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政策、习惯以及司法解释都是法律体系概念难以容纳进去的。既然原有的法律体系概念、理论和它的结构不能概括现有的规范类型,我们就必须寻找新的概念,这个新的概念就是“规范体系”。法律体系的概念强调的是现行有效的法律,但是规范体系概念却不是如此。规范体系概念的重要构成是规范类型,通过规范类型组织成规范结构。所以,在规范体系当中就存在规范结构层次,而不仅仅只有法律规范这一种规范类型。规范体系概念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能够囊括现有的所有规范类型。规范体系是一个比法律体系的内容更为庞大的体系,但法律规范是规范体系大家庭成员之一,且是首先的和首要的,并不是在其外。“法律”是“规范”之一种,此外还存在其他规范。

三、国家政策的功用不能忽视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总则》,这是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一个历史性时刻,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民法总则》第10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比较一下《民法总则》第10条和《民法通则》第6条的规定,最大的区别是新的《民法总则》用“习惯”取代了“国家政策”。于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虽然《民法总则》取消了国家政策的规范渊源地位,但是在其他法律当中,国家政策作为行为规范的规定仍然存在。比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44条第1款规定:“仲裁庭应该根据认定的事实和法律以及国家政策作出裁决并制作裁决书。”同样,《著作权法》第60条也规定:“本法施行前发生的侵权或者违约行为,依照侵权或者违约行为发生时的有关规定和政策处理。”这意味着,我们对国家政策的看法还需要改变。

THE END
1.法律渊源是指什么:法律渊源是指什么: 第一步,本题考查法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 第二步,法律渊源即法律的来源,也叫法律的表现形式,是指国家机关、公民和社会组织为寻求行为的根据而获得具体法律的来源,有时简称“法源”。当代中国法律渊源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制定法形式,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可分为以下几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https://m.ha.huatu.com/2023/0825/5357286.html
2.法律渊源是什么意思?法律渊源是什么意思?法律的存在表现形式为什么叫渊源?是起源吗?法律渊源 2023-05-16 16:27:48 李老师 2023-05-17 11:02:10 1028人浏览 尊敬的学员您好: 法律渊源指法的来源,也就是法的各种形式。我国法律渊源是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国际条约和协定。 每天努力,就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加油! https://www.dongao.com/dy/zckjs_jjf_44519/17541582.shtml
3.法律的渊源是什么?法律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通过习惯、传统和惯例来解决争端和冲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制定一些规则和法律来规范社会行为,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利益。在古代,法律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各种宗教、哲学和道德体系。例如,古埃及法律和巴比伦法律都受到了宗教和神话的影响,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法律则https://www.chinaacc.com/chujizhicheng/jhwd/zy20230522155905.shtml
4.法律渊源是什么意思法律渊源的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法] 法律渊源,法源;法的渊源; 实用场景例句 全部 The case law is one of the law forms and the main law origin nowadays. 判例法是当今最主要的法律形式之一,是普通法系最主要的法律渊源. 互联网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source of law demonstrates legal regulations in form. https://m.iciba.com/%E6%B3%95%E5%BE%8B%E6%B8%8A%E6%BA%90
5.请问法律渊源和法的渊源有什么区别么?它们是指同一个事物么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法理学》一书中对“法的渊源”的阐述是:我们认为,法的形成过程总是基于某种动因和进路,选择和提炼一定的资源,以实现权力和权利的制度性配置的过程.这种使法得以形成的资源、进路和动因,就是法的渊源.可以说,法的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cd52527f5e39cca3f5191ec82cf584ff.html
6.什么叫法律渊源?还是神的意志、君主意志或人民意志;可以指法的形式渊源,即法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如宪法、法律、法规;https://www.gaodun.com/ask/298560.html
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有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有:宪法、法律、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国际条约。当代中国法律渊源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制定法形式,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可分为以下几类:(1)宪法。宪法是集中反映统治阶级的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1kr0u99x4zuA.html
8.西南科技大学复习资料法理学本文提供了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涵盖了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涉及立法原则、法律责任、法律关系、法律渊源等多个核心概念。题目内容包括法的效力、法律行为、法律责任的承担、法律的实施等方面,旨在帮助考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法理学的基本原理。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938650
9.行政法的渊源包括哪些行政法的渊源包括行政法规、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律依据: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法规制定程序,保证行政法规质量,根据宪法、立法法和国务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https://mip.findlaw.cn/ask/question_jx_740590.html
10.谁主张谁举证适用范围是什么谁主张谁举证适用范围是什么 导读:1、“谁主张、谁举证”的法律渊源是民诉法第64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是在审判实务中进行举证分配的最重要的原则。2、一般情况下,由作出肯定性主张的一方负举证责任,否定性主张一方不负举证责任。3、举证责任的转移。https://www.64365.com/zs/918522.aspx
1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律师普法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国务院的部门规章; 5、军事法规和地方规章; 6、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7、特别行政区的单行经济法规; 8、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9、经济特区的单行经济法规; 10、国家认可的习惯; https://www.110ask.com/tuwen/12885217223087029483.html
12.海商法的渊源意识——解读《劳氏法律报告》海商法的渊源意识——解读《劳氏法律报告》 一、“TheFatherThomas”案的启迪:英国法官困惑的解除 “TheFatherThomas”案(1)中涉及到“船舶优先权(MaritimeLien)”的界定问题,面对在该案中如何解释船舶优先权的固有法律含义,英国法官显得格外束手无策。其主要原因在于,在现行英国海商法律(包括大量的单行法律)环境下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846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