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性质有哪些?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当事人众多权利中的一种,这项权利关系到我们赖以生存的房屋。我国法律法规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有了严格意义上的规定。那么,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性质有哪些下文是关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性质的详细介绍,请您继续阅读了解。

一、专有权性质

1、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专有权的概念存在“空间说”和“非空间说”两种学说。多数学者持前一观点,认为专有权是指区分所有人对专属自己的,由建筑材料组成的,在构造上和使用上具有独立性的封闭建筑空间所享有的所有权。

2、专有部分的范围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专有权的客体,是指专有权人的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即区分所有建筑物的专有部分,也是如何划分专有部分之间、专有部分与共有部分之间以及专有部分与建筑物外部之间的界限。

二、共有权性质

(一)概念

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共有权的概念共有权是指建筑物区分所有人依照法律或管理规约的规定,对建筑物的共有部分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二)属性

1、不可分割性根据区分所有建筑物的使用目的,共有部分具有不可分割性。否则,不成其为共有。因此,各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大都明确规定,禁止分割区分所有建筑物的共有部分,但区分所有建筑物已完成区分所有人的使用目的的,不在此限。

2、从属性鉴于区分所有建筑物的专有部分与共有部分在物理上具有不可分的统一结构体关系,区分所有人取得专有部分所有权,必须附带取得共有部分所有权,以获得使用上的方便。因此各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大都明定,共有部分具有从属性,任何移转区分所有专有部分的行为,均推定移转了整个区分所有权。

(三)范围

1、共有部分是建筑物区分所有的核心重要问题。根据各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共有部分范围包括:

(1)专有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如门厅、电梯、走廊、屋顶、地下室。

(2)不属于专有部分的附属建筑物:

①建筑物的附属物,如给水排水设备、供电设备、空调设备、各种配备线等;

②建筑物的附属设备,如天井、水塔、游泳池、停车场、建筑物外的照明设备等。

2、共有所有权包括三项权能: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2)所谓收益权是指收取共有部分的天然孳息及法定孳息的权利。对于共有部分所产生的收益,除区分所有权人间另有约定外,应当由区分所有权人按其共有部分应有的比例收取。

三、成员权性质

(一)定义

1、成员权的性质成员权,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由于使用同一建筑物而形成不可分离的共同关系,作为建筑物的一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而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成员权存在的基础是全体区分所有权人因在一栋建筑物内共同居住或工作而形成的共同关系。

2、成员权有很强的“人法性”因素,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管理关系,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财产关系。成员权是通过区分所有权人组成区分所有权人大会、制定管理规约、选举管理委员会、委托物业管理企业对建筑物进行管理等形式予以行使的。

(二)义务

1、区分所有权人大会(又称业主大会)

区分所有权人大会由全体区分所有权人组成,是区分所有权人团体的最高权力机关。每一区分所有权人都当然地成为大会的成员,通过区分所有权人大会行使其成员权是成员权最基本的行使方式。凡涉及区分所有建筑物和区分所有权人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应由区分所有权人大会决定。成员权人通过区分所有权人大会享有表决权、参与制定规约的权利、选举及解任管理者的权利、请求正当管理共同关系事务的权利、请求收取共有部分应得利益的权利等广泛的权利。

2、管理委员会(又称业主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应由区分所有权人大会选举产生,是区分所有权人大会的常设机构和执行机构,对外代表全体区分所有权人。管理委员会的职权非常广泛,但是涉及到区分所有权人重大利益的事项,应由区分所有权人大会决定。

3、管理规约(又称住户规约)

管理规约是全体区分所有权人,在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基于意思自治原则制定的有关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及使用等的自治规范。管理规约是区分所有权人团体的最高自治规则,区分所有权人大会和管理委员会的一切决议和行为都不得与之相抵触。另外,规约的效力还及于区分所有权人的继受人,包括继承人、买受人、受赠人、及专有部分的承租人、借用人等。

4、物业管理企业(又称物业公司)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性质有三种,分别是专有权性质、共有权性质以及成员权性质。它们各自定义不同,使用的范围也不同。对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规定,比较权威全面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律霸的律师建议您,物权法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平时在生活之余读读物权法,对自己和身边的家人都是有益处的。

该内容对我有帮助赞一个

验证手机号

我们会严格保护您的隐私,请放心输入

为保证隐私安全,请输入手机号码验证身份。验证后咨询会派发给律师。

简介:

王峪茹律师,毕业于甘肃政法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学士。获得初级会计电算化、证券从业资格、英语六级、律师执业资格等专业资格证书。

专业律师快速响应

累计服务用户745W+次

发布咨询

多位律师解答

及时追问律师

执业证号:

16202201811049079

甘肃衡轩律师事务所

简介:

向TA咨询

开庭前调解对原告有利吗

怎样进行农民工伤残赔偿

不安抗辩权在什么时候使用

二审案件能否申请回避

毒糖果致男童死亡投毒者应承担何种刑责

业务承包关系算雇佣吗

继承的房子再赠与别人会交税吗

商场受伤有赔偿吗,商场受伤赔偿金额怎样来定

竞业限制不平等是否有效

劳务派遣原则

原公司注销工龄怎么认定

公司末位淘汰给赔偿吗

详解相互保险公司的优劣势

人身保险合同样本是怎样的

试论人身保险合同的效力

车被石头剐蹭能保险理赔吗

哪些情况保险公司可不赔

法律对保险代理人是如何规定的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概念简析

保险责任期限及免责条款的约定合法有效,投保人应属未如实告知

THE END
1.保证金的法律性质是什么所以今天华律网小编将为大家带来“保证金的法律性质是什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保证金的法律性质是什么 关于保证金的性质,有人认为其实质上属于履约定金或违约定金,但笔者认为其和定金还是有很多不同,首先是定金罚则非常明确,是刚性的,就是交付定金一方违约就不能要求对方返还定金,而收取定金一方违约则要双倍返还https://www.66law.cn/laws/266541.aspx
2.刑法的法律性质有哪些?导读:《刑法》的法律性质包括特定性、广泛性、严厉性等。个人、单位若是实施了犯罪行为,且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那么法院就需要结合现行《刑法》的规定进行量刑。如果依旧不知道刑法的法律性质有哪些,可以继续查阅此文。 刑法的法律性质有哪些? 一、刑法的法律性质有哪些? https://www.64365.com/zs/1920743.aspx
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性质有哪些?独特的地理方位和空间存在,为书店的差异化竞争提供了可能。在电子阅读、网上书店的包围之中,如何挖掘“近”的潜力、深耕社区资源,可谓实体书店突围的关键。除了少数影响力超群的知名店面外,大多数实体书店必须依靠周边的客流。无数书店的发展过程证明,不因地制宜则难存,千篇一律则难兴。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做https://www.shuashuati.com/ti/268f5035ad474ad19b8bd31611978279a1.html
4.民事法律关系有哪些性质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与民事法律关系有什么不同?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素。所有的民事法律关系都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构成。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就一定的物或其他对象(客体)而发生的 全部5个答案 > 16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https://www.findlaw.cn/207100/wenda_18775140.html
5.合同性质有哪些合同性质有哪些 合同性质主要指具有人身性质的诸如继承、身份权、人格权、肖像权及人身损害赔偿等;当事人约定指当事人就债权转让特别约定不得转让或债务人如果知道债权人转让给第三人就不订立合同。合同有合法性、平等性、目的性、普遍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效力】https://www.lvshuolvda.com/flwd/773383.html
6.1840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生效的宪法性文件-https://iask.sina.com.cn/jx/sh/u1jwLhI4lOr.html
7.法律的分类有哪些?法律的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划分,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1.按照法律的性质分类:包括公法和私法两种。公法是指国家机构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如宪法、行政法、刑法等;私法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如民法、商法、劳动法等。2.按照法律的形式分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等。3.按照法律的效力分类:包https://www.chinaacc.com/chujizhicheng/jhwd/zy20230522155853.shtml
8.普法福建省司法厅编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有关法律知识此举引发公众关注,那么,延长假期的法律性质是什么?因疫情防控不能休假的职工应该怎么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二)春节”。《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https://slj.np.gov.cn/cms/html/npsslxxw/2020-02-16/1637461584.html
9.法律的根据与法律义务的性质法律实证论与非实证论的传统争论,近来常被视为关于法律根据的争议。本文指出,这个争议的来源之一是双方关于法律义务的性质有不同的看法。实证论者认为,法律义务是一种特定观点下的义务,它只具有拟似而非真正的规范性;非实证论者则认为法律义务是一种真正的义务,它乃是一种来自于法律实践的道德义务。本文试图辩护非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491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