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对责任政府的论述及解析

摘要:责任政府是政府活动及其发展的价值追求,以真正的责任取代虚伪的责任是实现责任政府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的责任政府与资本主义社会的责任政府不同。从国家、议会、政党分赃制度的本质来看,资本主义社会的责任政府具有虚伪性,真正的责任政府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及其职能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国家的责任政府是真正意义上的责任政府,这为现代责任政府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路径。建立人民政权、制定完备法律、严格落实追责问责制,是实现真正责任政府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责任政府;虚伪责任;真正责任

责任是人类生活的价值标准,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在政治学领域,责任政府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规则程序,既是政府自身发展的目标追求,也是公众对政府的殷切期望。所谓责任政府是指政府能够履行好本职职能,维护好公众利益,真正承担起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基础上,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责任政府的虚伪性,强调要以真正的责任取代虚伪的责任,建立起真正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一、资本主义政府的责任制具有虚伪性

责任政府一词,最初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统治阶级自身利益、巩固权力合法性,提出并建立的一种政府形式,主张用责任来制约政府,并设计了议会民主、三权分立、政党轮流执政等一系列体现责任要求的制度规定。然而,在政治实践中,从国家政权的本质、议会制度和政党制度的运行等方面来看,资本主义社会的责任制是一种形式上的责任制,具有欺骗性和虚伪性。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确立使人民群众摆脱了封建地主的压迫统治,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逐渐显露出来。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越来越变成了资本借以压迫劳动的全国政权,变成了为进行社会奴役而组织起来的社会力量”[1]96,与封建专制国家一样,权力和服务异化为专制和奴役,没有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由于资产阶级占据了支配地位,所有的管理和服务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利益,虽然口头标榜对人民负责,但实际上人民的利益诉求并没有得到重视和回应。即使采用分权制衡的形式来制约统治者,也是在资产阶级内部进行权力分配,且由于权力分配导致的冲突,更是造成公共责任无人顾及。究其本质,资产阶级建立国家的目的在于“资产阶级财产关系靠国家权力来‘维持”[2],依靠政治权力来维持资产阶级的财产关系。这表明,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以阶级性为核心,并非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其责任制是虚伪的责任制,是出于捍卫统治阶级利益的形式责任。

(二)西方议会制的本质

西方国家在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基础上,普遍采用议会制这一民主形式,作为资产阶级冲破封建制度束缚的一项政治诉求。根据资产阶级的偏好,资本主义国家制定了代议制这一制度安排,但由于资本的控制导致其对工人阶级形成了更加残酷的统治和压迫,这种制度经常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代议民主制的本质进行了深刻揭示,“对国民议会来说,人民是不存在的,因为在议会的生活中找不出人民生活的反映。”[3]西方议会民主制是字面上的人民利益的代表者,与维护民众利益没有必然联系。自资本主义议会机构成立以来,议会成员的代表性并不充分,且由于竞选活动需要众多资源,资金主要由候选人自己筹集,各大利益集团便能够通过控制和利用大量资金将自己的代表送入议会。议会制度成为有钱人的制度,选举也成为金钱和权力的游戏,这种不是人民的议会,如何能实现人民的利益、对人民负责?这就证明资产阶级政府并非真正的责任政府。

(三)政党分赃制度的本质

在西方政治家看来,党派竞争、轮流执政是西方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民主的重要方式。然而,多数情况下是西方国家政党以自身利益和短期利益来整合社会民众的利益,表面上替国民服务,实际上是在利益分赃、争夺执政职位。在政党分赃制度下,由于党派之争,各大政党相互推卸责任,造成责任的旁落。正如马克思提到,“要末是由辉格党把自己的不负责任的职责移交给托利党,要末是由托利党把它移交给辉格党。”[4]政党竞争及轮流执政使得各党有了推卸责任的借口,可以将对人民的责任移交给对立党,当这些党都对人民不负责时,公共责任便被架空了。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等于把政治变成了一种生意,把政权变成了在统治阶级内不同集团中轮换的商品,把国家变成了政客们攫取权力和利益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各党派的意识形态、奋斗目标,也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选票、吸纳选民,对人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漠不关心,人民的诉求和权利就成了一纸空文。这种责任意识蜕化、忽略人民意志和人民利益的政党,是不负责任的政党。

二、真正的责任政府与社会主义政府

真正的责任政府是无产阶级建立的政府,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倡的政府形式,也是政府发展的价值目标。要使虚假责任政府向真正的责任政府的转变,需要实行民主、捍卫民利并做到清正廉洁,而非压迫和剥削民众。社会主义政府是在扬弃资本主义责任政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真正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利益的责任政府。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真正的责任政府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

社会主义政权的第一次实践是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巴黎公社是以“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取代了旧的国家政权[1]55,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首次尝试。马克思、恩格斯的阐释和研究表明,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对人民负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是一种新型的民主专政国家,其本质在于要消灭剥削,建设一个增进人民福祉、推进国家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政体决定了一切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并代表人民的力量和意志来管理国家。在政治制度上以议行合一制代替三权分立制,从而奠定了人民政府的基础。马克思认为,真民主与假民主的区分点在于代表能不能被监督和罢免。真正的责任政府就是人民群众自己的政府,彰显人民性的社会主义政府。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国家的职能,在于把国家“从统治社会、压制社会的力量变成社会本身的充满生气的力量”[1]140,以开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民主政治格局,实现从统治者向管理服务者的转变。社会主义国家不是阶级压迫和打击人民的国家,而是消除阶级压迫、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作为新型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必然要保证最大范围的民主、建设民主政治,使每个人都自由发展。同时,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的前提下,努力发展经济,创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政权的合法性基础在于切实履行经济社会管理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维护政治秩序和国家的有效运行。社会主义国家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及时了解并回应民众的利益诉求,努力提高为人民、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表明它是社会管理服务机构,是真正负责任的政府。

三、真正责任政府的实现路径

责任政府是国家实现民主政治和廉洁政治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社会,政府应该对人民负责的观念已经形成共识,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一些政府只是在形式上承诺对人民负责。如何实现真正的责任政府,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巴黎公社与资本主义国家实践经验的对比分析发现,必须由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建设法治国家、监督并追究政府的渎职失职行为。

(一)真正责任政府的实现必须建立人民政权

(二)真正责任政府的实现必须完善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是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对人民负责的重要保障。虽然道德教化和自律对增强责任意识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道德标准是不可控的,仅仅依靠道德规范很难将责任落实下去。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关于各部大臣的责任的法令绝不是空话,”[6]强调制定公职人员责任规范法的必要性。完备的法律制度,能够促使公职人员专心本职工作,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履职,增强其责任感。真正责任政府要坚持法治原则,首先是完善法律制度,使公职人员始终对法律法规存有敬畏感,认真学法、带头守法、公正执法。其次要在法律上明确每一位公职人员应该担负的责任,对其岗位责任做出详细而全面的规定,促使公职人员完全履行责任,消除虚假责任。依法履职尽责是对公职人员的基本要求,逾越法律或不按照法律规定履行职责的公职人员,必须受到法律的惩治。完备的法律规范及其惩戒,能够明晰公职人员的职权边界和责任义务,激发公职人员担当负责的自觉,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三)真正责任政府的实现必须严格追责问责

对责任主体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好职责,是责任政府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有权必有责,失责当追究。追责问责与人民对政府负责行为的期望相一致,因此必须健全监督、问责追责制度,规范责任追究程序和范围。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会使“社会公职不会再是中央政府赏赐给它的爪牙的私有财产”[7],通过追责问责清除政府中不称职的公职人员,是无产阶级政府成为责任政府的重要条件。首先,强化透明追责问责,公开追责问责的原因、追责问责的过程和结果等信息。追责问责的目的不在于追责问责行为本身,而在于通过追究的形式确定责任的主体、不负责的动机和后果,强调履职不力或失职失责人员应该担负的责任,规范公职人员责任行为和权力运行机制。其次,要规范追责问责程序,如果追责不力,进行机械式的、职能式的问责,使责任追究流于形式,则会加重失职人员的侥幸心理,导致不负责的观念和行为蔓延开来。只有严格依法追责问责,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才能整顿乱作为、约束懒作为、惩治不作为,进而激发政府公职人员的责任担当意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3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4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65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7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597.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2.

作者简介:何友霜(1993—),女,汉族,重庆人,单位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方向为廉政建设与制度。

THE END
1.“法治”≠“法制”,这个很重要!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则具有最重要的地位,法律至上是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标志。 4基本价值追求不同 “法治”是法律至上、社会民主、保障人权、促进权利、维护自由平等和程序正义。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MjYzMTkzOA==&mid=2653155595&idx=2&sn=0a54b91b7cd0eefeafd11be9ef364fe7&chksm=81eb5a36c59acdf5ffaa03bd8fcbf3b20dbe91794b5857ed53c5fd45dff51fae0b21d327f1a7&scene=27
2.内蒙古人大宪法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我国宪法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认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018年1月19日,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http://www.nmgrd.gov.cn/mtjjx/202412/t20241206_435061.html
3.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强制作用: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教育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义务、制裁违法犯罪等方式,对人们进行教育引导,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法律的意义和价值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个人自由、实现社会正义、提高效率以及平衡社会利益。同时,法律还通过其指引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4.法律维护的是公平还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个人观点如下:首先,法律的本质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每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不同,所展现的法律形态也不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1648997/answer/593247108
5.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考点2.道德的本质 (1)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具体表现: ①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②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③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因而不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6.经济法本质新论(4)利益主体与利益主体的代表要相区分。 2、“利益本位说”的理论依据。 (1)“利益本位说”与马克思主义法学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的本质属性是法的阶级性。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在批判资产阶级的观念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https://china.findlaw.cn/xfwq/xiaofeiweiquanlunwen/65425_9.html
7.法律的本质指的是什么法律的本质解释法律的本质指的是什么 法律的本质解释浮生若梦 精选回答 1、法的本质就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具体地说,它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说明法的阶级性。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总是一定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3、法只能属于https://edu.iask.sina.com.cn/jy/2Y4cFukkLa3.html
8.全体公民的意志体现C.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D.统治阶级中我国法律的阶级本质是( )A. 某些领导人意志的体现B. 全体公民的意志体现C. 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D. 统治阶级中少数人意志的体现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2528be2398adde04690014b750f3eb23.html
9.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十六、法律与原始社会规范的区别: ①原始社会的习俗是长时间逐渐自发形成的,法律是国家自觉制定的; ②原始社会习俗是本氏族内部全体成员意志的体现;维护本氏族所有成员的利益,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③原始社会习俗的目的是维护人们平等互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法律是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10.政法干警专业综合(硕士类)法的本质与特征知识点公务员考试网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即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那个阶级意志的反映。正如列宁指出 的:“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表现。”法,不论是由统治阶级的代表集体制定的,还是 由君主个人制定的,都不是立法者个人恣意的结果,而必须是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表现。关于法是一种意志的 反映这点https://www.huatu.com/2013/0808/688283.html
11.《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三、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四、法律的国家强制性第三节法律的本质一、一些观点(一)神意论(二)理性论(三)公意论:卢梭(四)民族精神论:萨维尼二、法律的本质属性(一)主观:阶级性(二)客观:物质制约性第二章法律的要素第一节法律的要素释义一、法律的要素概念·指构成法律的主要元素或各个组成部分。二、法律要素的确定1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
12.蒋传光:马克思主义法学为什么是有意义的?马恩原典导读: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法律的产生、本质和发展规律,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如经济决定法律,法律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法律的历史性,法律的阶级性,法律与国家的内在一致,私有制下的违法必然等。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承载法律本质的价值观和实现法律价值的法治观,对当http://www.marxistjuris.com/show.asp?id=713
13.法律保护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因此统治阶级不必遵守法律。()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律保护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因此统治阶级不必遵守法律。()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https://www.shuashuati.com/ti/ee04677490784534a39064f4a1bf0472.html?fm=bdbdsc259af433dcbf481a98a5b5bda3ffc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