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考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备考预测(2)新浪教育

1、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2、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竖持的原则

(1)平等原则;

(2)诚信原则;

(3)宽容原则;

(4)互助原则。

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人生的内容是由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所构成的,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1)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有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

(2)人的需要的满足,都只能借助于社会,都是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的。因此,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3)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的,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

5、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个人与社会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个人利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社会整体利益。

(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当个人利益一旦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专题四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一、道德的社会作用

1、道德的社会作用是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2、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3)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并不都是一样的。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由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

二、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应当建立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反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为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服务道德建设既有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实要求,也有一个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道德上的价值导向的重要任务。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1)作为市场经济,它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运行规则上有相通或相似之处。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属性和一般规律,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的,它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如趋利性、自发性等也会反映到道德生活中来,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圣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要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1)要坚持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相一致

(2)要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三、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1、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和守信是统一的。

2、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首先,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市场经济是讲究信用的经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要注意发挥包括诚信在内的社会主义道德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巨大作用。市场经济越发达,对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就越高。其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要诚实劳动、实事求是,杜绝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现象。最后,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为人诚恳,待人诚实,做事实在,追求信誉,等等。诚信既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基本道理,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

3、把诚信建设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来抓,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际效果和实质进展。

4、加强诚信道德建设: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专题五公共秩序与公德

一、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道德与法律

1、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力量。

2、道德和法律在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两种力量中的异同:

(1)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良好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同

(3)法律中包含有道德,道德规范中也具有法律内容。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二者又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4)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纳入其调控的范围,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不仅深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还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道德能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外部条件;道德还能提高个体的道德素质,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内部条件。

(5)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要求

1、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开始构筑起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1)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2)可能因网络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

2、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其先决条件,更离不开伦理道德、法律规范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专题六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一、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二、法的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法治”和“法制”,虽然仅一字之差,但是从内涵上讲,却有重大区别。“法治”是一种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而法制则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只要有法律和法规存在就有法律制度存在,但不一定就是实行法治。强调依法治国,是法治的本质特征之一。

3、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

(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3)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4)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

(5)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6)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四、权利与义务观念

1、权利与义务基本概念

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做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种合法的利益或自由。法律义务意味着人们必须作或者禁止作一定行为,法律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两种。

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五、自由平等观念

1、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法律中的自由的存在具有普遍性、理论性,而不取决于个别人的任意性。为着自由的目的,法律有必要给社会成员以一定强制。真正的法律是真正地实现了人的自由的法律。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1)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六、公平正义观念

1、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

2、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七、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1、讲法律。

2、讲证据。

3、讲程序。

4、讲法理。

5、培养法律思维的途径:掌握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THE END
1.谈意识形态与法治实际上矛盾本身就是事物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只有晴天而没有雨天,不能只有女人而没有男人,事物本身就是矛盾的。所有的这些东西,其实都存在一个认知上的公约数。我们不能用我们偏执的认知,来限定一个群体的思维逻辑观念,我们需要找出一个群体的公约数,这是大家心理上都能接受的范畴。就好比,佛教徒、基督教徒、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5597180958370064&wfr=spider&for=pc
2.法律思维方法(精选6篇)关于什么是法律思维,这里不再详述。法律人的特殊思维方式,叫做法律思维。法律思维的本质特征是,严格按照法律条文进行判断。很多人可以纳入法律人的范畴,如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教授、仲裁员、企业法务人员,等等。其中,法官、律师是法律人的典型。须要注意,法官进行法律思维,与律师进行法律思维肯定有所不同。法官的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vw1yp2f.html
3.法官的法律思维5篇(全文)人类制定的法律规范是为了保障社会秩序顺畅的运行。这说明法律制度首要的特征是实践理性, 实践理性是判断法律正当性的标准, 这个观点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的辩论术中。法律实践理性包含思维理性和行为理性, 思维理性受到自身法学知识深度和宽度的影响;法官是行为理性的实践者, 将内在的法律方法理性思维具体化为有意识的司法技https://www.99xueshu.com/w/ikeylgt0oyzd.html
4.法律逻辑学法律逻辑新趋向——法律逻辑法理化倾向(解决非单调性问题)。 第二节 法律逻辑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一、思维的特点及普通逻辑研究的对象 1、思维的特点 (1)思维与语言不可分割;(2)思维是有规律的; 2,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 逻辑学研究的对象是思维的形式结构(逻辑形式)、基本规律及一些逻辑方法。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0255098
5.思修期末考试复习题库A、价值取消 B、思维方式 C、道德规范 D、精神气质 7、在五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ABCD)的伟大民族精神。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8、时代精神的内涵是:ABCD A、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B、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25/15/79360359_1028236728.shtml
6.浅议法官的法律思维三、引导和规范法官法律思维的几点设想 每个法官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经历,对法律问题,审判规律和法院管理进行独立的思考。这种多样性甚至是丰富多彩的思维对促进审判工作很多是有裨益的,但由于其自己的特点和局限性,所以有必要进行规范和引导,促进法官活跃的思维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https://hnwxfy.hn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371
7.全国2021年4月自考统一考试人生哲学真题自考由,这是法律思维中的 A.讲法律 B.讲证据 C.讲程序 D.讲法理 18.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是 A.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 C.参与法律实践 D.了解和分析法律案例 19.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宪法、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方面的制度的 https://zikao.cwjedu.com/lnzt/8666.html
8.国开(中央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于网络考核的形考4.从法律效力等级的角度,法律形式包括()。(1.00分) A. 宪法和法律 5.原意解释属于法律解释分类中的:()(1.00分) C. 语义解释 6.法律思维的特征包括()。(1.00分) D. 强制性 7.从静态法律构成的角度,法律形式包括()。(1.00分) D. 法律概念和法律命题 http://xueli.en369.cn/xuexiao/1693883443208385.html
9.现代司法理念与法官思维方式由此看出,法官与正义有着渊源的联系。在西方人眼中,法官是正义的化身,正义被“普遍认为法官和执法者所应具有的品质。”因此,司法正义的实现要求法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更需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而正义的品格是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在正义实现的过程中,法官的思维方式起着极其重要的桥梁作用。对于法官而言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4/06/id/119828.shtml
10.自考专科复习资料思修教务考务十二、法律思维P178[C] 所谓法律思维,是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 十三、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内容P178[A] 社会主义法律思维主要包括:权利义务相统一、重证据、讲程序的思维方式 十四、证据的概念与特征P180[B] http://hbgydx.mdgs-edu.com/jwkw/381.html
11.法律思维的特征有()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律思维的特征有 ( )A.讲法律B.讲证据C.讲程序D.讲情理E.讲法理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电子错题https://www.shuashuati.com/ti/adfb75e611074b28b823a128246bc3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