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试题及答案2002200420230613.doc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30分)1、在得福勒模式中突出并加入了

A.受众一词

;B。传播者的概念;C.反馈的机能;D。媒介的概念

;2、在数字化时代,经济竞争的关键是

)A.信息竞争

;B。设备竞争;C.能源竞争;D。物质资料竞争;3、问卷回收率最高的问卷发放方式是

A.报刊问卷发放;B。邮寄发放;C.访员发放

4、受众在信息自选时,所谓“选择性接触”是指

A.理解;B。注意;C。记忆;D。吸收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众对媒介的议题的经验越是直接,受媒介的影响越大;B.受众对媒介的议题的经验越是间接,受媒介的影响越大;

C.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触量越大,受媒介影响越大;D.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触量越小,受媒介影响越大;6、网络时代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管理中遇到的全新问题是

7、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引申出一个重要思想是

A.传播单位;B。反馈;C。双向循环;D。符号解读;8、认为不受限制的自由会带来危险的报刊理论是

A.极权主义理论;B。自由主义理论;C.社会责任理论;D。权力媒介理论;9、人们常常比较容易回忆起在报刊、广播、电视报道中占显著位置的新闻,这一现象印证A。认识连贯论;B。认知不和谐论C。实用论;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

A。信息接受者;B。信息到达的目的地C。信息的主动寻觅者;D。大众传播过程的反馈信息源

11、在大街上,对经过某一电线杆的行人进行抽样,每隔10个人抽取一个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属于

A.偶遇抽样;B。等距随机抽样;C.简单随机抽样;D。定额抽样

12、在麦克卢汉的笔下,与电视一起被划归为“冷媒介”的还有

A.对劝服态度改变的研究

B。对舆论调查方法的改进

C.对创建信息理论的贡献

D。对战争宣传的分析

14、“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

A.社会心理过程;B。理性过程C.感性过程;D。选择过程

15、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中的第二阶段是指

A.新闻采集B。新闻策划C。新闻翻译

D。新闻加工

16、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人物葛兰西曾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是

A.物化B。文化霸权C。阶级意识D。批判

17、大众传播的“整合”功能,指的是

A.社会协调功能;B。雷达功能C.娱乐功能;D。文化传递功能

18、传播过程中的编码又被称做

A.符号解读;B。符号化

C。发信

D。解释者

19、以“单一型”影响力为主的意见领袖通常出现在()

A。传统社会B。农村社会C。边远社会D。现代都市社会

20、决定自我传播活跃程度的是人脑信息库的

A.外存信息量

B。

社会信息量C.内储信息量

D。网络信息量

21、构筑企业文化的传播层次是

A.组织传播

B。大众传播

C。群体传播

D。人际传播

22、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用“文化工业”这个术语指称

A.流行文化

B。通俗文化

C。大众文化

D。商业文化

23、怀特的把关研究提出,输入信息—输出信息=

A.把关信息

B。把关过滤信息C.冗余信息

D。有效信息

24、在效果层面上“有限效果论”忽略了

A.认知阶段

B。态度阶段C

。行动阶段

D。累积阶段

25、传媒对外来的不健康的文化放任自流,这种功能失调可归于

A.环境监测的功能失调

B。社会协调的功能失调C.文化传递的功能失调

D。娱乐的功能失调

26、“典型调查”属于

A.简单随机抽样

B。偶遇抽样

C。判断抽样

D。方便抽样

27、麦克卢汉把人类文明发展史划分为三个时期,曾借助英尼斯的

A.传播媒介是人类感官的延伸的观点B.传播媒介具有时空偏倚的观点

C.传播是历史运转的轴心的观点D.新的传媒开创了人类交往新形式的观点

28、集中反映个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的是

A.自我传播

B。亲身传播

C。人际传播

D。群体传播

29、我国目前已正式制定的有关传播内容的法律是

A.《新闻法》

B。《出版法》

C。《传播法》

30、大众传播最为显露的功能是

A.说服功能

B。雷达功能

C。娱乐功能

D。社会动员功能

二、多选(每小题2分,共10分)

31、超出人们意愿的大众传播影响属于

()

A。隐性功能B。显形功能C。功能失调

D。正功能E。虚化的媒介环境

32、信息科学主要包含

A.信息论

B。控制论

C。系统论

D。数学

E。统计学

33、大众传播受众的主要特征是

A.混杂性

B。集中性

C。广泛性

D。分散性

E。隐匿性

34、就信息传递的方向而言,组织传播的方式主要有

A.自下而上

B。交叉

C。横向

D。自上而下

E。纵向

35、传播主体(传播者)包括

A.编辑

B。记者

C。电视台

D。电台

E。电影制片厂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非随机抽样

37、“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38、法兰克福学派

39、“黑客”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0、简述梅罗维茨关于独特的行为需要独特的情境的观点。41、传播学对传播内容的研究有哪些一般性结论?

42、什么是拉斯韦尔提出的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43、受众研究中有哪几种主要的理论见解?

44、培养理论认为,电视媒介在形成现代社会的“共识”方面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45小题9分,第46小题14分,共23分)

45、试析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时期和效果观的变化。

46、试举出实例说明大众传播环境监测的功能失调。答案1.C2.A3.C4.B5.B6.B7.A8.C9.D10.D11.B12.A13.A14.A15.D16.B17.A18.B19.D20.C21.A22.C23.B24.A25.A26.C27.B28.A29.D30.C31.AE32.ABCDE33.ACDE34.ACD35.ABCDE2004年4月全国高教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早提出“文化霸权”理论的学者是(

)

A.卢卡奇

B.葛兰西C.哈贝马斯

D.马尔库塞

2.人们常常比较容易回忆起在报刊、广播、电视报道中占显著位置的新闻,这一现象印证了(

A.认识连贯论

B.认知不和谐论C.实用论

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

3.针对信息革命实质的问题,美国学者贝尼格尔提出了(

A.控制革命的观点

B.第三次浪潮的观点C.媒介一人体的延伸

D.信息革命与信息爆炸

4.在“使用与满足”的早期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是(

A.面访记录法

B.心理实验法C.实地调查法

D.内容分析法

5.20世纪30-40年代改进舆论调查方法,并取得研究成果的代表人物是(

A.李普曼

B.卢因

C.盖洛普

D.拉斯韦尔

6.使受众的判断能力和主动精神受到不利影响的是(

A.文化传递的功能失调

B.授予地位的功能失调C.社会协调的功能失调

D.娱乐功能失调

7.美国政府在60年代为缓解贫富儿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而制作的著名的儿童启蒙教育电视片是(

A.《米老鼠与唐老鸭》

B.《猫和老鼠》C.《芝麻街》

D.《汤姆历险记》

8.互联网是(

A.单一型媒介B.复合型媒介

C.第三媒介

D.传统媒介

9.传播活动是一种(

A.客观现象

B.主观现象

C.心理现象

D.社会现象

10.把关人所处的位置,就是卢因指出信息在传播渠道中流通必经的(

A.地区

B.门户

C.门区

D.枢纽

11.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A.信源的可信性

B.媒介的权威性

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

D.内容的说服力

12.杂志在传播媒介的竞争中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增插静态图像

B.注意扩版

C.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D.模仿报纸的做法

13.创新与普及的研究表明,“知识沟”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

A.社会政治结构

B.社会经济结构

C.社会教育结构

D.社会文化结构

14.在控制研究领域中,探讨传播者究竟为谁传播、为什么传播等重大问题的是(

A.耶鲁学派

B.哥伦比亚学派

C.传统学派

D.批判学派

15.“有限效果论”注重考察的是具体传播活动的(

A.微观效果

B.宏观效果

C.长期效果

D.潜在效果

16.会分散和冲淡受众对重大问题注意力的传播内容是(

A.新闻性信息

B.娱乐性信息

C.消息性信息

D.维持性信息

17.有关自然灾害和战争威胁的报道,体现了大众传播社会功能中的(

A.社会动员

B.社会规范

C.环境监测

D.社会协调

18.针对传播主体展开的研究是(

A.内容分析

B.议题设置

C.媒介研究

D.控制研究

19.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研究对象(

A.区别很大

B.完全相同

C.各不相同

D.有重合之处

20.“编码与释码”理论的提出者是(

A.霍尔

B.萨尔瓦焦

C.贝尔

D.罗杰斯

21.各人的心理差异影响他们对信息刺激物的挑选及其对信息刺激物意义的解释,这种看法出自(

A.社会分类论

B.个人差异论

C.社会分化论

D.社会关系论

22.媒介的“高清晰度”指的是(

A.字迹清晰

B.声音清楚

C.信息的明确度高

D.画面清晰23.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用“文化工业”这个术语指称(

)A.流行文化

B.通俗文化

C.大众文化

D.商业文化24.在调查问卷上,适宜于放在前面的问题是(

)A.有难度的

B.敏感性的

C.容易回答的

D.反映主要情况的25.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A.双向沟通

B.多向传递

C.单向流动

D.循环往复26.批判学派可以追溯到(

)A.霍夫兰学说

B.功能主义

C.信息论

D.法兰克福学派27.受众收听、收看轻松愉快的信息内容,主要的动机是(

)A.满足信息需求

B.追求娱乐与消遣

C.获取知识

D.交往的需要28.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被称为(

)A.人际传播

B.自我传播

C.群体传播

D.网络传播29.大众传媒的授予地位功能,可使个人和集体的地位(

)A.规范化

B.合法化

C.合理化

D.标准化30.“小道消息”不胫而走,造成信息的误传和混乱,这说明了信息富于(

)A.传递性

B.扩散性

C.扩充性

D.共享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在大众传播中,来自受众的信息反馈是(

)A.及时的

B.有限的C.滞后的

D.大量的E.真实的32.口语传播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A.缺乏亲切感B.传播距离有限

C.不利于信息的保存

D.传播范围有限E.表达不自然33.巴斯的把关模式中,“双重行动”是指(

)A.新闻加工

B.新闻编辑

C.新闻策划

D.新闻报道E.新闻采集34.非随机抽样的主要形式有(

)A.等距随机抽样

B.判断抽样C.整群抽样

D.雪球抽样

E.多阶段抽样35.格伯纳将大众传播比喻为现代社会的(

)A.故事讲解员

B.熔炉

C.文化武器

D.镜子E.看不见的手第二部分

3.库尔特·卢因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什么概念()

A.大众传播B.社会传播C.把关人D.二级传播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拉斯韦尔模式五环节的是()。

A.传者B.媒介C.效果D.技巧

5.控制实验法的突出特点是()。

A.没有变化B.设计控制C.取自自然D.就地实验

6.大众传播的四功能说是下列哪项的具体表现()。\A.同功异构B.一构多功C.同功同构D.多功多构

7.下列哪项传播功能不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的()

A.重申社会准则B.授予地位C.协调社会D.麻醉精神8.一般来说,“控制研究”研究的是传播五W中的哪一项()

A.谁B.说什么C.通过什么渠道D.对谁说

9.控制研究中的“施控”主要指的是()。

A.外界因素对传播者的控制B.传播者对传播过程施以控制C.传播者对被采访者的控制D.传播机构对传播者的控制10.一般认为,传播学中的信息指的是()。

A.情报资料B.消除或减少讯息不确定性的量C.表现特质特征精神属性的东西D.语言传播的内容11.符号与意义之间的指代关系是通过()。

A.某个专家的研究认定的B.辞典的编写确定的C.人类约定俗成的D.语法和逻辑的规则形成的12.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KDKA出现于()。

A.1865年B.1920年C.1936年D.1901年13.提出“热媒介冷媒介”区分的是()。

A.威尔伯·施拉姆B.哈罗德·英尼斯C.戈夫曼D.马歇尔·麦克鲁汉14.说服性传播研究采用的最主要方法有()。

A.实验心理学方法B.个案分析法C.抽样调查法D.内容分析法15.媒介印象指的是()。

A.媒介给人的总体感觉B.对媒介能否满足自己的现实需求的评价C.对媒介的不同特点的认识D.对媒介的内容是否优秀的评价16.下列各项关于舆论权威的说法错误的是()。

A.舆论权威一般指的是职业传播者中的一员B.舆论权威具有较大知名度,对公众有影响力

C.舆论权威一般是在长期的大众传播活动中形成的D.“舆论权威”其实就是“意见领袖”17.传播学“控制”研究中的“控制”一词的含义

THE END
1.经济法基础高频知识点系列(一)承学网分享1.概念:行为能力是指法律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法人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是一致的,同时产生、同时消灭。而自然人的行为能力不同于其权利能力,具有行为能力必须首先具有权利能力,但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ODExNTIyNw==&mid=2247491472&idx=2&sn=b1781ed51e00ce52ebe44b3e48652938&chksm=9a9b64d4b0045e455ed9db0f077ef888113a6d5266464b4f53f6efd358415b189e60c8de3ff9&scene=27
2.法律的一般特征包括以下是有关“法律的一般特征包括”这个问题的详细内容。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一般特征包括(规范性、国家强制性)。法律首先是指一种行为规范,所以规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法律规范不同于其他规范的另一个重要特……https://mip.64365.com/tuwen/thnem/
3.经济法复习题一、 单项选择题 1. 法的本质(C)C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 法的渊源指的是(B)B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 3. 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法律是(C)C宪法 4. 在原始社会调整人们关系与行为规则的是(D)D人们的原始习惯 5. 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法是(A)A奴隶制法 https://m.douban.com/note/56464919
4.2018年许昌市市直招教真题及答案一、不定项选择 (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2个正确答案,选出1个且正确的,本题得1分,选出2个且正确的,本题得2分,选错不得分)。 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 http://www.shanxiang88.com/h-nd-194.html
5.思修期末考试复习题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与参考答案 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是:C A、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B、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C、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培养专业化、创新化的人才。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25/15/79360359_1028236728.shtml
6.反洗钱考试:反洗钱基础知识考点(2017年最新版)考试题库44、单项选择题 目前,洗钱的一般特征体现为() A.越来越猖獗 B.越来越专业化 C.越来越公开 D.越来越公益化 点击查看答案 45、多项选择题 反洗钱国际合作主要包括 A、加入并实施有关公约 B、司法协助和引渡 C、对等主管机关之间的合作 D、反洗钱信息交换 点击查看答案 46、单项选择题 “洗钱”作为一个术语http://www.91exam.org/exam/87-1061/1061921.html
7.国际经济法B、政府利益分析方法 C、特征性履行方法 D、合同自体法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我国立法和司法解释中有明确规定的制度有(ABCD)。A、识别 B、公共秩序保留 C、外国法的查明 D、法律规避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ff32nia.html
8.道德与法治期末总结范文6篇(全文)本份试卷考查的是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内容,试卷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四道时政题,十六道课本内容题目)、非选择题(四道材料分析题,每道题包括两道小题)。时间为 60 分钟,分值为 100 分,本试卷难度整体适中,既考查了学生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同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https://www.99xueshu.com/a/yxb0q44gl437.html
9.教资考试:《综合素质》知识总结(四)教育法律的渊源(常识补充) (五)教育法律法规的作用 1.指引作用——该做不该做 2.评价作用——是否合法 3.教育作用——使用法律保护自己 4.保障作用——保障权利 (六)教育法律责任的特征(选择题) 1.追究程序的合法性(专权追究性) 2.责任的法定性(法律规定了由谁来承担责任) http://wgyxy.sxdtdx.edu.cn/news-show-1340.html
10.湖北襄樊2010年公鸭试领导素质能力测试强化训练:突发事件应对湖北襄樊2010年公选考试领导素质能力测试强化训练,共集中命题近千套,内容丰富,涵盖广泛,有经济管理、公文写作、法律法规、时事政治、突发事件应对试题,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题等多种题型。均含答案。可供广大行政机关公务员考试参考。https://www.wydbw.com/info/20/44709.html
11.年级思想政治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22. 爱岗敬业有什么意义?* 23. 爱岗敬业与奉献社会的关系?* 说明:标有“*”的更为重要的考点。 §【专题整体感知】 考试内容和要求 教材版本位置 近三年中考题型及角度 法律及其特征 1、人教七下第七课 2、粤教七下第七单元 1、常出选择题和简答题,依法治国这个知识点考过辨析题。[来源:学&科&网Z&X&https://www.360doc.cn/article/1705697_68068037.html
12.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专项练习题4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B.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https://www.daxueshi123.com/html/2019/0308/1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