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真理哲学正义?治国思想家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大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我们每个人思考一下,这句话老话真有用吗?儒家思想吹了两千多年,结果呢?既没有带来科学的突破,也没有塑造更公平的社会,反而变成了权力的遮羞布伪,君子的道德外衣。

今天我们就把这个老古董拆了聊一聊,看看儒家到底是怎么一步从“道德导师”变成“权力奴隶”的。

1.儒家没有胸怀,真理?不配拥有!

儒家最喜欢讲“仁”,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呢?“仁”不过是个维护秩序的借口,目的是让大家乖乖听话。追求真理?不好意思,儒家不需要!因为真理意味着质疑,意味着推翻旧规则,而儒家从来都只会对权力点哈腰。历史上但凡有点挑战精神的思想家,哪个不是被儒家侧壁压得喘不过气?你要真敢跳出来问一句“为什么”,人家一句“破坏礼教”你就打回去。

2.儒家没逻辑,唯念经典

再说说“礼”,儒家最喜欢的“管理工具”。表面上讲的是社会和谐,其实呢?不过是一套等级制度的包装术。“君君臣臣父父子”,听起来顺口吧?但这背后的逻辑在哪儿?没有!儒家从来不靠推理运算,就靠“老祖宗传下来的经典”,一句“圣人之言”就把所有质疑给堵死了。

我们拿西方举个哲学例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讨论问题有响亮的逻辑推理,而我们专题呢?儒家一个开口就是“君子如何如何”。君子是谁?咋来的?别问,问就是圣人说的。

3.儒家没有实质,和绝缘科学

科学讲究什么?讲究验证!而儒家呢?讲究“读书明理”。但这个“理”,全是靠背经典背出来的,不是反过来得出来的。你再看看历史上的科技发展,为什么明朝儒家那一套“文人治国”的模式直接掐死了创新的可能性,因为在儒家看来,科技发明不过是“奇技淫巧”,真正的高人只需要舞文弄墨、吟诗作对。

4.儒家没胆识,正义?靠边站!

儒家最爱标榜“君子风范”,但你历史上那些号称儒家信徒的大人物,在面对权力和不公时做了啥啥?该反抗的时候低头,该发声的时候闭嘴面对暴政和不义,儒家或选择沉默,或干脆为统治者摇旗呐喊,美其名曰“安定大局”。

这导致了什么?儒家被权力利用,成为压迫的工具。另外不说,东汉到清朝,这千年的儒家大臣里,有几个是真正敢站出来为民请命的?大部分不是在歌功颂德,就是在编造“民心所向”。

5.穷则乞怜,达则作威:伪君子的真面目

儒家还有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听着很正能量吧?可现实是,大多数儒家在“穷”的时候并不是“独善其身”,而是低三下四讨生活;“达””了以后呢?不是“兼济天下”,而是趁机作威作福。

那些在权力场上混得风生水起的儒家信徒,嘴上仁义道德,实际一个比一个能钻营。他们披着道德外衣,成了权力的帮手,嘴里喊着“治国平天下”,双手却抓紧每一次机会以获得好处。

6.儒家底层,到底为了啥?

归根结底,儒家的终极目标就是——“吃的就是贵”。它打着“修身”的旗号,实际上服务的是特定阶层的利益。在这种思维下,所谓的“仁”“礼”不过是用来维稳的工具,真正的受益者永远是掌握权力的少数群体。两千年来,儒家一直为他们提供合法性支撑,说白了,就是给权力披上一层“道德外衣”。

儒家体系,能传承两千年,确实有它的道理,比如它对家庭责任的强调,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我们但也得认清它的问题——它没逻辑、没逻辑、没因果、没胆识,注定无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等别人带你“兼济天下”,还不如自己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真正的未来,不在儒家的经典里,而每一个都在一个敢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普通人手中!

THE END
1.儒家思想当代意义(通用6篇)一、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 (一)自强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cmj9c2l.html
2.中西法律比较视野下的“情理”尽管他用“法官个性+激励”取代了传统司法过程的“规则+事实”的公式,但他不无悲观地表示:“这一公式对预测和批评来说几乎没有价值……将个性P加以分解,你就会发现一团主观性的不确定因素。将激励因素S予以分解,你就会发现一堆相互冲突的激励因素,它们之中有些属于所谓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I2MzY0MQ==&mid=2650344453&idx=1&sn=1609f2dd13a41cab822b5dca5cf0cf95&chksm=86fd260dacbb0b9df6f70c82ce09c26f7b10f6cab10e3ea0fd82cb6aacaef3e2cc88ac0bb405&scene=27
3.高懿德(物道主义哲学家,物种文明理论家)中文主页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今时代,在思想文化领域是思想解放、思想生产、思想成果走向百花齐放、繁荣昌盛的时代,有人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时代第一次百家争鸣思想运动时代以来的第二次百家争鸣的哲学文化思想运动时代,是人类第二次文艺复兴式的思想文化运动时代,是中国成为世界思想革命中心的时代,是中国走向和成为世界哲学思http://web.qfnu.edu.cn/gaoyide/zh_CN/article/14070/content/1244.htm
4.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及其现代意义其实,任何宗教和哲学家的终极理想境界,都是无杀人(战争)、无偷盗、无说谎、无奸淫的和平、幸福、快乐的世界,而儒家所倡导的“仁学”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正好与此不谋而合。 这便是儒家思想近3000年来常新不衰、世代传承的原因所在,同时也凸显出它的现代价值。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31/07/225123_1124804152.shtml
5.中国儒家法律思想与现代法治理念冲突与融合儒家文化缔造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其思想在中国法律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旨在维护封建社会的宗法等级制度,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是统治阶级维护其利益的工具。随着人类民主意识形态的提高,一方面。传统的儒家法律思想与现代法治理念存在明显的冲突,制约着中国现代社会“法治https://gcxfy.jxfy.gov.cn/article/detail/2014/09/id/4890252.shtml
6.老龄化社会中“存留养亲”的现代法律价值老龄化社会中“存留养亲”的现代法律价值 孝道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西汉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以来迄清代以降,孝道与法治如影随形,相互融合渗透,成为中国传统法律伦常化的典范特征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老龄http://www.gongyishibao.com/html/gongyizixun/13850.html
7.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6篇(全文)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4篇 关键词:儒家;道家;法家;法律思想 中图分类号:D9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110-03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法治建设也在向前推进,从立法数量就可以看出来,但很多法律执行起来很难。有很多“先进”的、“现代”的法律难以付诸实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c7k7l8r.html
8.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1、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实践路径与普世价值 近代以来,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仍然没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一种对儒家思想的内容进行合理区分的方法。儒家思想虽然极其庞杂,但可以区分为核心价值、实践路径和表现形式三个不同的层面。核心价值就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89600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