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公民篇》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行为准则。

一、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的意义

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把“爱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爱国,是中华民族承前启后的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有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就是爱国。

源远流长数千年的中华文化,承载着浓郁炙热的爱国情怀,传递着气贯长虹的报国壮志,记录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故事。

古有屈原的“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苏武的“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近有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现有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陈毅叮嘱儿子的“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邓小平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这些诗句和箴言无不表现出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对国家前途命运负责的使命感。这些爱国志士不仅有着气势磅礴的爱国诗句和箴言,也有着大义凛然的爱国行为。

比如苏武。公元前100年,匈奴贵族在汉军的沉重打击下,不得不收敛起嚣张的侵略气焰,要与汉朝讲和。于是,汉武帝交给苏武一根使节杖,让他以国家使者的身份出使匈奴。然而,匈奴表面上要讲和,实际上并无讲和的诚意。因此,当苏武到达匈奴后,他便被匈奴扣押了。

匈奴王派人劝降苏武,苏武不从。他说:“我绝不能为丧失气节而苟且偷生。”于是,拔剑自刎。后经匈奴御医抢救,他才脱离生命危险。匈奴王见劝降不成,便将苏武关进地窖,并断绝了粮水,企图用寒冷和饥饿来迫使他投降。但苏武就是宁死不投降。匈奴王无奈,就将他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在那里牧羊。苏武在北海“历尽难中难”,但他却“心如铁石坚”。他终日手持使节杖,期盼着有朝一日能活着回到祖国。

公元前81年,在匈奴整整苦熬了19年的苏武,手持早已破旧不堪的使节杖回到了长安。此时的苏武,已是须发皆白,瘦骨嶙峋。

比如文天祥。南宋理宗时,宋王朝日趋腐朽,内忧外患日益加剧。1259年,蒙古军队大举南下,宋理宗不知所措。此时,文天祥毅然挺身而出,率兵抗敌。

1278年,文天祥不幸被捕。面对敌人,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跪。在羁押他的船经过零丁洋时,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成为千古正气歌。

(二)爱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如何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千百年来的历史实践证明,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弘扬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中华民族就能共抵外辱,共克时艰,就会形成推动中国梦实现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爱国,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爱国,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也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巨大力量源泉。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人生价值的实现,就源于爱国这一巨大的力量源泉。

1950年,身在美国的华罗庚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便放弃了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毅然决定带领全家回国。在香港,他发表了著名的《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他在信中写道:“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总之,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之为“人民的数学家”。

二、新时期爱国价值观的实践要求

爱国是一个历史范畴,有着鲜明的时代内涵,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其内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

在古代,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主要表现为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压迫和外来侵略;辛勤创造中华文明,开发和改造祖国河山;推动社会进步和政治革新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主要表现在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而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上。在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爱国有以下的基本要求:

(一)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之所在,民族关系是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关系,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使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因此,新时期的爱国,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二)保卫祖国领土,维护国家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五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第二章第五十五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爱国必须保卫祖国领土,维护国家利益。

(三)热爱大好河山,热爱灿烂文化

爱国,不仅要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保卫祖国领土,维护国家利益,还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祖国的大好河山,是生养我们的地方,是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祥地。

祖国的灿烂文化,是抚育我们成长的雨露,是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见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根基和思想支撑。

(四)遵守宪法法律,保守国家机密

遵守宪法法律,保守国家机密也是爱国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是保护人民、打击敌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工具。因此,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每个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神圣职责。

国家秘密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因而严守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

(五)热爱人民,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爱国,就要热爱人民。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是社会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热爱人民,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规律。

爱国,就要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拯救了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的着力点

自古以来,在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体系中,人们就把是否爱国作为衡量、评价一个人社会价值高低的标准。一个人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但不能不爱国,否则,他就失去了做人的最起码美德。正因为如此,孙中山先生说:“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中国公民最基本的爱国义务做了明确的规定,如:“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实行计划生育”;“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等。爱国,就是要化爱国之心为爱国之力。真正的爱国不能停留在理论上和口头上,要体现在行动上。

(一)全面而深刻地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状

全面地认识祖国的历史,就是要了解它的过去,了解它的传统,了解它光辉灿烂的文化,了解它饱受战乱、积弱积贫的历史。

全面地认识祖国的现状,就是要了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的伟大历史转变。

就是要了解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国是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但人民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只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才成为事实,这是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就是要了解我们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全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人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坚持发扬全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积极吸收各国文明的先进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日益繁荣。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新的精神风貌。

就是要了解我们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五十六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就是要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建设成就,并在这种成就的基础上,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团结奋斗。

当我们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了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就会增强心中的爱国意识,有了强烈的爱国意识,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祖国的存在,时时处处想到为祖国奉献,时时处处注意维护祖国的尊严,时时处处注意维护祖国的统一。

(二)自觉自愿地担负起对祖国的责任和义务

真正的爱国不能停留在理论上和口头上,要体现在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添砖加瓦、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这就是说要将爱国之心化为爱国之力。

化为爱国之力,就要求我们每一位真正爱国的公民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能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并以祖国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在祖国需要自己的时候,能够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甚至为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001年7月25日《中国新闻网》曾经报道过这样一篇感人的故事:

上海师大行知艺术学院少女合唱团应邀赴西班牙参加第19届巴塞罗那CANTONIGROS国际音乐节,不料,他们发现会场悬挂有所谓的台湾“国旗”。在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的支持下,合唱团经严正交涉,组委会仍未改过。为维护祖国的尊严,合唱团愤然退出比赛。合唱团名誉团长蒋威宜女士向记者介绍了这次事件的经过:

行知艺术学院少女合唱团一行52人于2001年7月19日到达巴塞罗那。当天下午,他们就赶到了比赛的指定地点。

当合唱团一行到达了比赛的场地之后,他们看见了五星红旗,但同时也看见了一面所谓的台湾“国旗”。

蒋威宜女士说:“众所周知,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认为组委会不应该悬挂台湾所谓的‘国旗’。就这个问题,我们马上和组委会进行了严正的交涉,他们同意把台湾的所谓‘国旗’降下。之后,我们就参加了19日晚上的开幕仪式。但第二天清晨,他们又把台湾的旗子挂到了旗杆上,我们再一次和音乐节组委会交涉,开始他们又不同意降旗,并诡辩说,我们搞的是艺术,不是政治。我们马上严正指出,中国和西班牙王国在建交时,西班牙政府就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不是国家,你们现在这样的做法就是违背中西建交时贵国的承诺。但组委会说,我们和政府没有关系,我们是一个民间的组织。

蒋威宜女士说:“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决不允许任何组织搞‘一中一台’,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读完这个故事,我们不能不为合唱团团员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所感动,为他们维护祖国统一的行为所感动。

(三)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是我们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古人云:“人先自侮,然后人侮之”。这是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

我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一定要为能做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吉鸿昌将军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爱国榜样。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为了消磨吉鸿昌将军的抗日意志,借故派他去美国考察。那时,在西方人眼中,咱们中华民族是劣等民族,是东亚病夫,甚至有些在外华人也自己看不起自己。

一天,吉鸿昌将军和国民党使馆的一个参赞去邮局寄包裹。当他对邮局的工作人员说自己是中国人时,这个工作人员轻蔑地说:“中国?中国在哪个星球上,哈哈……”随从的参赞直埋怨吉鸿昌:“你干吗说自己是中国人?你不会说你是日本人吗?”这位参赞的话音还没落,吉鸿昌将军就怒目圆睁,斥责道:“你觉得作为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我吉鸿昌就是死,也绝不当洋奴!”

回到住地,吉鸿昌将军找来了一块小木牌,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下了“我是中国人”这五个字,并将这块小木牌戴在胸前,昂首阔步地出入于美国人之中。

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一定要对中华民族的兴盛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我们中华民族有过辉煌灿烂的历史,也有过苦难深重的过去,特别是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今天,我们中华民族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奥运会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加入WTO世贸组织,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大大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这都是民族兴盛、祖国富强的标志。

(四)把自身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

实践证明,我们每个人的事业、前途、命运都是同祖国的事业、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孙中山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南洋爪哇有一个财产超过千百万的华侨富翁。有一天,他外出访友后,却因未带夜间通行证和夜灯而无法返回。因为当地法令规定,华人夜出如无通行证和夜灯,一旦被荷兰巡捕查获,轻则罚款,重则坐牢。出于无奈,富翁只得花了点钱,请一个日本妓女送自己回家。因为荷兰巡捕不会过问日本妓女。

孙中山讲完这个故事,激动地说:“日本妓女虽然很穷,但是她的祖国却很强盛,所以地位高,行动也就自由。这个中国人虽然很富,但他的祖国不强盛,所以他连走路也没有自由,地位不如日本的一个妓女。如果国家灭亡了,我们到处都要受气,不但自己受气,子子孙孙都要受气啊!”这真是国兴己兴,国亡己亡。

(五)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

我们在前面说过,爱国,就要爱人民。爱人民,是有着丰富的内容和要求的。这些内容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爱人民,一定要有爱人民的思想感情。这是爱人民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大问题。一个人只有有了爱人民的思想基础,他才能把他的爱给予人民。

新时期道德楷模--鞍山钢铁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他为什么16年能捐出工资总额的一半给希望工程?为什么累计为身边工友、特困学生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多元,资助了180多名特困儿童?为什么参加了54次捐献全血和捐献血小板,累计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这源于他有着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请看郭明义是怎样说的:

“30年来,我经历了很多,但我的信念一直很明确:一个共产党员,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任何理由!”

郭明义说,他的做法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任何理由。事实上,有一个理由,这就是他对人民的热爱。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这样去做事,就像父母抚养子女、儿女孝敬老人一样,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动机和缘由,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他对人民有着如“父母抚养子女、儿女孝敬老人一样”的思想感情。

其次,爱人民,一定要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体现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就是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一切对人民负责。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讲,就是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最重要的是行动,而不是口号。要把为人民服务付诸实践,就要做到:

一是大公无私。实际上,道德的根本问题,就是解决“为他”和“为我”的问题。“为他”,是以他人为中心,一切为他人着想;“为我”,是以自我为中心,一切替自己打算。“为人民服务”是对“为他”的最好概括。因此,我们要为人民服务,就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大公无私。

二是从小事做起。为人民服务虽然是伟大高尚的行为,但伟大高尚也要从小事做起。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雷锋、郭明义同志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做的虽然都是平凡的小事,但这些小事无一不是崇高的行为。

最后,爱人民,就一定要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思想言行作坚决的斗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就要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当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时,我们要勇敢地维护人民的利益,同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当人民的利益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要自觉地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服从人民的利益。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在社会生活中,有为人民谋利益的,就有损害人民利益的。我们爱人民,仅仅能为人民谋利益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思想言行作斗争。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是真正的爱人民。

近些年来,在改革开放、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动荡和某些环节上的无序,由于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一些党员干部,放弃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以各种名目和手段大肆侵吞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中饱私囊。一些不法之徒则置国法于不顾,大肆敲诈勒索,坑蒙拐骗,来掠夺国家和人民的财产。这严重地干扰了社会的正常秩序,严重地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对于这一类人及其危害人民利益的行为,我们每一位公民都有权力、有义务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人民,是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我们一定要尊重他们,一定要热爱他们。我们要像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那样,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像雷锋同志那样,对“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必须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爱国教育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思想为指导,必须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必须有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声誉、尊严、团结和利益,必须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

爱国教育的内容按照《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要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使人们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特别是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

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其内容博大精深,不仅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而且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不仅孕育了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艺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而且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要特别注意运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与成功经验进行教育,使人民群众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进行中国国情的教育。国情教育要放在整个世界环境的大背景下进行。要帮助人们系统地了解我国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社会、文化、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并从中国和世界其他不同类型国家的对比中,看到我国的优势和差距、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更好地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创业精神。国情教育要同省情、市情、县情的教育结合进行。

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要通过广泛深入的民主和法制教育,帮助人们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其他各项制度。增强国家观念和主人翁责任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在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的同时,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进行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要根据新时期的特点,重视现代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提高全民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觉性。教育全体人民同一切出卖祖国利益、损害祖国尊严、危害国家安全、分裂祖国的言行,进行坚决的斗争。

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论是在内地还是在边疆,不论是在汉族地区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都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大力宣传各族人民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历史贡献。在各族人民中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进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教育。要全面、正确地宣传党和政府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方针政策,使人们了解祖国统一工作的进展情况和重点。要注意宣传港澳台同胞为祖国统一所做的贡献,宣传国外侨胞和海外归来人员爱国、爱乡的事迹。

通过这些教育,使广大公民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

THE END
1.法律价值(精选8篇)在新他们把法律价值界定为法律理念或法律的理想境界, 看成是只能凭信仰把握的领域,其内容就是分配正义原则。 在新康德主义法学看来, 法律价值是相对的。 2.新自然法学派。 这一学派也是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亦可称之为复兴自然法学派。 该学派认为,在自然法的理论体系当中,法律价值既可以指它具有的意义和应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sza4t3c.html
2.民法典的价值和意义律师普法价值:1、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2、象征着中国已经实现了第一阶段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正大踏步地向现代化阔步前进。3、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中许多悬而https://www.110ask.com/tuwen/17228717743588386140.html
3.知政懂法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司法是法治社会处于核心地位的纠纷解决机制。从社会秩序维护的意义上说,司法的最基本功能是对社会纠纷进行裁决。但并不仅限于此。 司法在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理念的确立,实现法律价值等方面的功能也不能忽视。换言之,增强司法的社会公信力,司法在发挥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纠纷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NTg4MTM5Mw==&mid=2247538536&idx=7&sn=079e99b5d257697a2a2e14e9c2bf55d7&chksm=979394b6a0e41da078dd4822dfc2dcb055c058dae4c039c4f8a215fe24827cfe85c2aa378672&scene=27
4.法律功能反思和价值开放罗斯科·庞德教授作为社会学法学的重要人物,在《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完整地阐述了其关于法律功能及运行原理的基本主张和展望。全书共四章,分别阐述了法律之作为社会控制的工具、法律本身及运作过程之剖析、利益保障之作为法律的根本任务,以及强力背后的价值秩序分析。 http://www.legaldaily.com.cn/newzt/content/2024-04/28/content_8990707.html
5.考研知识点打卡808法理学:法的价值释义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法律自身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可贵品质和属性。在法产生之初,法的品质可能仅限于法的形式性要求。而随着法的发展,法与社会的交融越发深刻,如自由、平等、人权等越来越多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价值目标渐次融入法律制度,并发展成为法的内在价值。这些价值目标同样为法律所珍视和追求,已内化为法律品质不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795914144580486
6.蒋传光:马克思主义法学为什么是有意义的?马恩原典导读: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法律的产生、本质和发展规律,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如经济决定法律,法律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法律的历史性,法律的阶级性,法律与国家的内在一致,私有制下的违法必然等。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承载法律本质的价值观和实现法律价值的法治观,对当http://www.marxistjuris.com/show.asp?id=713
7.考研政治思修超详细知识点总结,快收藏!复习经验3人生目的表明人的一生追求什么,人生态度表示以怎样的心态实现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判定一个具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a.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 b.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 c.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https://www.kaoyan.com/zhengzhi/jingyan/5f3f4932e0bce.html
8.法理学授课讲义:法的价值(自然法学派)(1)价值性认识人们必须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来衡量法律的存在与人的关系以及对人的价值和意义 (2)事实性认识对法律问题进行符合其本来面目的反映和描述 2、对于法律问题的判断也可以分为两类: (1)价值判断法律所拟定的原则、规则、制度等客观存在(客体),人们必须从它们能否体现和满足人们的需要,能否有更为理想的原则https://www.51test.net/show/291977.html
9.学习法律的重要意义6篇(全文)法律基础课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通过学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使大家更加深刻地了解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明确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mzesfk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