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思修考试选择题(1),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思修考试选择题(1),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大学生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崇高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A.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B.马克思主义是理论C.马克思主义学术价值高D.马克思主义是伟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首先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
A.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B.社会发展和变革的保证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核心D.社会发展和变革条件
3.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
A.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B.献身于树立崇高的理想道德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C.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和祖国统一的事业上D.献身于祖国最需要的事业上
4.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属于()
A.军事B.战争C.政治D.国防
5.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
A.桥梁B.纽带C.动力D.基础
6.国家干部遵纪守法,不欺上瞒下、以权谋私;教师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应有智力差异和家庭贫富贵贱之分;售货员尊重顾客的平等权利,热情服务,不以貌待客、欺叟骗童。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
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业道德的要求C.家庭美德的要求D.生态道德的要求
7.信念包含有强烈的情感,因此信念具有()
A.不稳定性B.稳定性C.随意性D.脆弱性
8.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我们提倡的爱国家是()
A.爱世界上所有的国家B.爱任何性质的任何国家C.爱由本民族统治的国家D.爱由先进阶级统治的、合乎生产力要求的进步国家
9.龚自珍告诫我们:“欲知大道,()
A.必先知道B.必先知史C.必先知国D.必先知人
10.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它必然地带有特定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着()
A.人的烙印B.民族的烙印C.动物的烙印D.阶级的烙印
1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
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理想
13.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鲁迅说的民魂是指()
A.中华民族精神B.中华文化C.中国的脊梁D.创新和发展的思想
14.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
A.人生的指路明灯B.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C.人生的桥梁D.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的态度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一种()
A.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B.热爱祖国、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D.同仇敌忾、抗御外侮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16.爱情生长的内在依据是:()
A.性爱B.责任C.理想D.情欲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A.主题B.基础C.灵魂D.精髓
18.社会公德涵盖了:()
A.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19.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遵循的()
A.平等原则B.宽容原则C.互助原则D.真诚原则
20.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能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其重要原因在于()
A.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B.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强大民族C.民族精神产生于悠久的文化传统之中D.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二、多选题
1.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
A.指引作用B.预测作用C.教育作用D.强制作用
2.下列正确的观点是()
A.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B.信念的稳定性不是绝对的C.人们的信念是多样的,没有共同之处D.信念有科学的与非科学的
3.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经济安全是指国民经济能够抗御国内外各种经济风险而保持平稳有序运行的态势。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安全的有:()
A.金融安全B.能源安全C.粮食安全D.生态安全
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A.科学性B.实践性C.革命性D.崇高性
5.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D.爱自己的国家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汇集全国各族人民意志的科学理想,因为它()
A.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B.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C.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D.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B.爱国思想爱国主义的灵魂,是人们对祖国的理性认识C.爱国精神是爱国主义的灵魂,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稳定情感。D.爱国行为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是指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8.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A.文明礼貌B.爱护公物C.助人为乐D.保护环境
9.社会公德涵盖了:()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社会的关系C.人与自然的关系D.人与宇宙的关系
10.伟大的民族精神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
A.面对外敌入侵,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争B.在无数自然灾害面前,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从不低头C.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初步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D.在抗洪斗争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11.制度创新是其他一切创新的重要保障,制度建设具有()
A.根本性B.全局性C.长期性D.稳定性
12.要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要正确区分的关系是()
A.集体与个人B.祖国与国家C.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D.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
13.华罗庚认为,雄心壮志只能建立在踏实的基础上,否则就不叫雄心壮志。这说明()
A.崇高的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奋斗,踏踏实实地去实现B.通往理想的道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岗位上C.崇高的理想必须有科学文化知识作基础,否则就不叫崇高理想D.崇高的理想必须以从事不平凡的工作为基础,否则就不叫崇高理想
14.“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婚姻自由B.男女平等C.一夫一妻D.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
15.下列属于爱国者的是()
A.岳飞B.钱学森C.汪精卫D.邓小平
16.公共秩序主要包括:()
A.教学秩序B.营业秩序C.网络秩序D.工作秩序
17.下列关于理想的正确结论是()
A.理想是社会实践的产物B.理想是社会关系的产物C.理想是多样的,没有共同性D.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宇宙的关系C.人与自然的关系D.人与社会的关系
19.实现理想的过程总会经历顺境和逆境,其中逆境对人生和理想而言,往往具有两面性,其两面性表现在()
A.逆境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景的难度B.逆境消解不了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C.逆境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来说,可以磨炼意志、陶冶品格、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D.在逆境中向理想目标奋斗,可能会有顺境中难以得到的效果
20.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的总和
A.价值取向B.思维方式C.道德规范D.精神气质
21.“振兴中华,从我做起”,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应当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努力做到()
A.立报国之志B.强效国之意C.增建国之才D.践爱国之行
22.下列属于国防观念的是()
A.国防忧患意识B.国防责任意识C.国防教育意识D.国防献身意识
23.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性质和人们所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同,所处阶级关系与阶级地位不同,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所形成的理想也必然不同。这就使得理想具有()
A.层次性B.差异性C.时代性D.阶级性
24.在社会实践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是()
A.科学理想B.科学信仰C.马克思主义者主张的信仰D.心理健康的表现
2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B.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D.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2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
A.它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B.它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C.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D.它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27.信念一旦形成必然包含有()
A.认知B.情感C.意志D.行为
28.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A.继承性B.基础性C.广泛性D.简明性
29.理想从时序上划分有()
A.阶段性理想B.近期理想C.长远理想D.最终理想
30.以下属于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反抗外来侵略的是()
A.戚继光招募“戚家军”B.郑成功收复台湾C.林则徐虎门销烟D.三元里人民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