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2024年第11期要目刑事诉讼法刑法法学法律立法行政法

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我国法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孟令浩

2.论法律人本主义视角下的正义感

姚健

3.人大内部主体协调立法的实践样态与两重困境

刘松山

4.政务数据应用领域行政法的治理逻辑转换

陈可翔

5.支付结算型“帮信罪”与“掩瞒罪”的区分标准及应用

周啸天

6.刑法新预防主义:理论发展与体系构建

夏伟

7.自动驾驶汽车“电车难题”的伦理困境与立法因应

郑志峰

8.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的反思与改革

姚莉

9.论商事仲裁裁决终局性的例外情形

汪蓓

10.论环境单元:环境法学的一个基本范畴

徐祥民

11.投资便利化议题的兴起与投资条约的范式转变

梁咏

作者:孟令浩(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

内容提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我国法律体系是以法治方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命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经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通过我国《宪法》的宣示开启了融入我国法律体系的时代进程,具有统筹“两个大局”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以法治互动规律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法化的理论逻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融入实践初步呈现出规范表述、规范地位和规范层次的差异化样态,其融入范围应以特定法律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关联程度为判断标准,避免简单排除非涉外性法律、私法性法律和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立、改、废、释、纂”并举和“直接与间接”融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语言表述和价值层次方面的严谨性,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载体强化具体制度设计,使我国法律能充分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精髓。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法律体系;涉外法律;法治互动

作者:姚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研究所)

内容提要:正义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血气、激情等概念。正义感提出对等报复的诉求,既反映人受到伤害后通过行动捍卫权利和尊严的勇气,也反映公众或集体在特定情境下有关正义或者应当的价值判断和期许。正义感是主体意志和权利的体现,通过司法场域的商谈和交流,个体性的正义感获得公共理性,正义感话语转化为法律话语。正义感是法律实现其自然目的的一个基本要素,一方面对主体参与法律活动、捍卫自己权利的行为提供价值上的支持和引导,另一方面在现代法律制度中具有明确的规范价值,并成为司法裁判的重要考量因素。

关键词:正义感;法律人本主义;司法商谈;裁判正义

作者:刘松山(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关键词:人大内部主体;协调立法;隐性立法程序;立法公开;全过程人民民主

作者:陈可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区域法治研究院)

内容提要:政务数据应用的动态过程主要呈现为开放共享、汇集处理、开发利用三个环节,面向秩序建构、服务供给、产业转型、风险规制等不同行政场景。不同环节和场景下政务数据应用面临的行政法问题可以归纳为权力配置不清、权力与权利失衡及利益分配不均三个基本方面。受限于传统政府管理型思维,构成行政法难以有效回应政务数据应用法治需求的内因。植根合作治理语境,以塑造整体性数据治理框架、统合多元数据治理目标、搭建“共有共用共治共享”的数据利益分配格局为目标,推动政务数据应用的行政法治逻辑调整,要求行政法推动自身功能反思。行政法应致力于为协同共治提供制度指引,并以发展为导向,通过制度的均衡性设计保障数据应用中多元价值、公私利益的统筹兼顾。

关键词:政务数据应用;行政法治;数据权力规制;价值平衡;利益分配

作者:周啸天(山东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支付结算型“帮信罪”与“掩瞒罪”的客观行为都包含转账、套现、取现因而存在重合,给司法实践带来区分困难。经分析“上游犯罪既遂后无帮信罪”与“上游犯罪既遂后仍可成立帮信罪”两类观点,可析出介入时点和行为性质两个不同区分方向。介入时点不应成为判断标准,行为性质才是界分关键。由实质解释可知,掩瞒罪的法益构造具有二重性,帮信罪则具有兜底性质。在区分之际,应当遵循先判断行为的掩瞒性质,再判断帮信性质,继而根据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确定最终罪名的“三层次判断标准”。

关键词:支付结算;介入时点;行为性质;掩瞒罪;帮信罪

作者:夏伟(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内容提要:传统预防主义发展到新预防主义,是刑事法治跟随时代进化的结果。新预防主义并非仅对刑法的局部修改,而是刑法理念、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自我反思、自我创生的体系性进化。在刑法理念上,积极预防实质是“想象的命题”,其管控社会风险的立论基础与核心功能已被实践证伪,现代预防刑法应当确立消极预防刑法理念,以使刑法从“扩张的处罚”转向“妥当的处罚”。在刑事立法上,以新秩序犯替代危险犯宜作为预防刑法发展的主流方向,通过危险评价的“结果化”以及包容性的秩序框架有效调控现代社会不断衍生的系统性风险。在刑事司法上,预防性犯罪的有效治理不能过度依赖刑法,只有从根源上改变犯罪生成的“社会环境基础”,才能真正实现标本兼治,这尤其需要刑法之外的民法、行政法以及“软法”治理的协力。

关键词:刑法新预防主义;消极预防;危险的“结果化”;新秩序犯;社会治理

作者:郑志峰(西南政法大学科技法学研究院)

内容提要:“电车难题”并非单纯的思想试验,而是确保机器决策符合人类伦理的重要实践,直接影响自动驾驶汽车的产品准入、责任承担等制度设计,对于自动驾驶汽车乃至人工智能的立法均有现实的规范意义。与传统“电车难题”相比,自动驾驶汽车“电车难题”在伦理对象、选择时机以及利益关联方面存在特殊性,大大增加了法律规制的难度。无论是拯救多数人、综合评分、车内人员优先、车外人员优先等积极应对路径,还是不干预、随机选择、制动停车等不作为应对路径,抑或交给人类驾驶员选择等转移应对路径,都难以完美应对自动驾驶汽车“电车难题”的伦理拷问。从提升全体交通参与者的出行安全与效率出发,未来制定《自动驾驶汽车法》或者《人工智能法》时应确立遵守交通法规优先法则、紧急避险例外法则以及不改变路线兜底法则等三大碰撞法则,同时通过风险管控、产品嵌入以及透明问责等配套规则予以落实。

关键词:自动驾驶汽车;电车难题;交通法规;紧急避险;人工智能法

作者:姚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刑事涉案财物处置;《刑事诉讼法》修改;刑事对物之诉;对物强制措施

作者:汪蓓(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关键词:商事仲裁裁决;终局性;例外情形

作者:徐祥民(浙江工商大学)

内容提要:环境单元来自对人类环境空间结构的发现,是人类为实现生存繁衍必须依赖也有能力对其造成不利影响的由水文、地质等地理连续性,风、气等自然力,生物习性,其他气候、气象、地理、地质因素等规定的自然整体。人类环境发生的损害都是环境单元在满足人类需要方面的能力丧失或降低的损害,因此,环境保护应当以环境单元为保护对象,以环境单元满足人类需要的能力为保护客体。环境单元不同于法学的其他认识对象,它是自然整体,具有与市场无涉、无常规领有人等特点。确立环境单元基本范畴的地位,可以进一步明确环境损害在环境法学范畴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加强环境法学范畴体系的系统性。基于此,用于防治表现为环境单元服务能力丧失或降低的环境损害的环境保护法,应当放弃自然细节防护主义的设计路线,转而采用整体主义的设计路线。

关键词:环境单元;人类环境;环境损害;环境服务功能

作者:梁咏(复旦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国际投资条约的两大目标是保护与促进外国投资。长期以来,蕴含于实现国际投资条约促进投资之功能的认识,是建基于强有力的投资保护可以促进外国投资流向东道国,尤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东道国。是故,许多国家致力于在投资条约中针对东道国构建高水平的义务体系以及强有力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然而,投资条约对外国投资者提供有效保护的同时,并未明显促进投资流向作为东道国的发展中国家。晚近,越来越多的投资条约开始纳入投资便利化条款,中国等国家甚至在WTO框架内推动通过《促进发展的投资便利化协定》。虽然关于投资便利化的条约实践尚未成熟,其对于促进投资的效果亦有待观察,但它为投资条约如何在促进投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开辟了新思路,体现了投资条约的一种范式转变。经由倡导通过大力推动投资便利化议题并且采取丰富的投资便利化措施之机,中国为投资条约变革提供了中国智慧。

关键词:投资便利化;国际投资法范式;投资促进;中国方案

《法学》是华东政法大学主办的中文法学类期刊,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法学理论类月刊,创刊于1956年。本刊已逐步形成“紧贴现实发展、冲击法学前沿、反对无病呻吟、彰显学理深度、论证严谨规范、文字清新易懂”的用稿特色。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刑法全文(罪名版)2024根据2023年12月29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二)》修正)2024年3月1日起施行。红色条款部分为新修改或增加条款。 目录 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二章犯罪 第一节犯罪和刑事责任 http://m.law995.cn/about/flfg/82.html
2.2024.12.9刑事诉讼基本知识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基本职能山西运城市地方门户网站,运城电视台官方网站。及时更新发布当时信息!https://www.0359tv.com/web/rmxw/rmht/content_158403.shtml
3.2023刑事诉讼法全文.docx第四条刑事诉讼活动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侵犯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二)保护无罪的人不受追究和刑罚;(三)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活动实行分工、协作和相互制约;(四)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相关性和完整性必须得到认定;(五)尊重和保障诉讼参与人的权利,有确实必要的经济https://m.renrendoc.com/paper/341892212.html
4.2024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注释【正版】4册律师日记+法庭上的柳叶刀+律师哲思录+律师的麻烦——美国律师的职业困境接办案证据诉讼民法典民事刑法刑事辩护词 ¥196.74 20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释义 王瑞贺 方星海主编 焦津洪 王翔 陈黎君副主编 法律出版社【正版】 ¥50.99 现代工程学(第二版)【正版书籍】 ¥41.90 2024年版http://product.m.dangdang.com/product.php?pid=11736641867
5.刑诉案例(一)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刑事诉讼法》是以审判管辖来确定,审查起诉和侦查管辖。为此,公安部颁布的《公安机关关于申办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公安部规定),对于侦查管辖作出明确规定,侦查的地区管辖问题,《公安部规定》第15条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https://www.jianshu.com/p/b8c0aafd9f46
6.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几点思考期刊全文直达 引用 收藏 分享打印 摘要: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现行刑事诉讼法将迎来第四次修改。基于公正与效率的司法工作主题,结合人民群众对刑事司法公正尤其是程序公正的期望,笔者立足刑事审判,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完善提出几点建议。 机标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修改几点思考现行刑事诉讼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正与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qk_2506d7f4243d4ae9aad7a5b766a28eba
7.2013年10月全国自考《法律文书写作》试题自学考试(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点击查看更多http://3g.exam8.com/a/2746134
8.毕业论文的修改问题点(精选8篇)着力推进与司法警察工作属性和规律相一致的专业化培训路子, 把学习新刑事诉讼法、配合自侦部门办案作为专业化建设的重点, 努力在检察执法的重点、难点领域提升司法警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为了更好地提高法警学习和培训的积极性, 防止培训和学习停留在形式上, 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检验方式和奖惩制度, 同时法警部门内部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5via34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