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还是不扶美国用法律让好人不难做文摘报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面对一位在街头不慎跌倒的老人,扶还是不扶,似乎成了一个让人困惑的难题。不扶,有悖扶危济困的道德规范;扶呢,万一碰上讹人的事主,则会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按理说,好心助人是美德,但如果好心总是没好报,人们的心肠也就慢慢硬了,冷了。

怎样才能扶人不被讹,好人不难做?美国人有自己的一套做法。

拥有完备的保险

不存在谁赔偿的问题

一年前,我约了一位作家在纽约唐人街的一家快餐厅见面。快餐厅中午人较多,我提前赶到占了一个靠窗的座位。

大概快到中午12点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惊呼,伴随着椅子擦地与摔倒的声音,我随着惊呼声与大家的目光一起看过去,发现一位老人从椅子上滑到了地上。

我站了起来,朝事发地点走了几步,想看清楚是怎么回事。这时,整个餐厅所有客人的注意力也都被吸引了过去。

我听不清他讲什么,但从坐在他附近人听到他的话后脸上的表情立即放松来判断,老人没事了。随即大家都很礼貌地移开了目光,继续就餐。这位老人显然只是跌倒了,好在没有跌伤。

在美国,看到别人跌倒,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上前救人,不管跌倒的人是否已经年老。因为老人们都有完备的保险,一旦发生意外,都是由保险公司买单,基本上不存在谁赔偿的问题。

向施救者索赔

会被反诉欺诈罪

当然,扶老人被讹诈也偶有发生。老人跌倒反诉救助者,要求赔偿的金额远远高于保险赔偿金,有的要求救助者支付精神损失费,有的要赔偿摔倒时损坏的个人物品。有些情况即使被揭穿,也可以说是认错了人,但有些情况明显不可能错认,比如,自己摔倒不可能错认是汽车撞的,这种情况若发生在美国,很可能诬告者会被反诉欺诈罪。

在《美国刑法典》第8章第3节中将诈骗罪定义为“怀着欺骗意图以捏造虚假事实的方式取得他人财产的行为”。根据普通法解释为,对于现在或过去发生的行为,当事人明明知道其是虚假的,仍坚持以此侵占他人财产,构成诈骗罪。

在美国,若老人自己跌倒后起诉救助者求偿,这种怀着欺骗意图捏造虚假事实向施救者索赔的行为,实质已经构成诬陷欺诈,诬告者会被反诉欺诈罪。对诬陷者的“讹诈”行为反诉欺诈罪,也会减少一定数量的诬陷。

我记得一个最离谱的案子:两个小女孩给邻居送小饼干,为了带来惊喜,她们把饼干小盒放在门口,按了门铃就跑开了。结果,邻居老太太说,自己打开门没见人,因惊吓引发心脏不适,诉讼两个女孩的家长要求巨额赔偿。最后她当然没胜诉,因为街道上的摄像头完整还原了当时的状况。但估计这两个小女孩好心遭恶报受到的心理损伤,一定会长久不散了。

美国人如何看待这样的事?绝大多数人会理解,在一个社会里,恶性事件必然会占一定比例;三亿多人口,必有一定比例的人不诚实甚至有恶意,一般来说,并不会因此而影响自己的行为。但是,假如某类负面事情发生多了,则必然会对民众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美国,主要受理由于交通事故、在街道上跌倒以及因为每天使用的物品或服务而受到伤害等业务的律师,被人们称为“救护车追逐者”。遇到车祸、摔倒什么的,只要有人受伤,他们就找上门去,为人打官司;有时救护车在街上驰过,他们也都闻风而动,尾随其后。这些律师的委托人中,还会经常出现一些“碰瓷”的人,他们极其善于“跌倒”,进行索赔。比如,在上世纪20年代,在纽约有一个名叫欧文·佛恩的人,他就是一个“擅长在人行道上、下水道盖子上、地下室门旁跌倒的专家”,并频频委托律师进行索赔。

为了杜绝这样的行为发生,1995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五比四做出一项裁决,各州政府可以立法,对律师以拉生意骚扰伤害者及家属的过度恶劣行为加以限制。在意外事故发生的三十天内,律师不得给受害者寄信兜售法律服务。这一裁决从法律上避免了律师因为利益驱动,诱导“受助者”钻法律漏洞,也从另一方面避免了“受助者”利用法律“讹诈”施救者。

《好撒玛利亚人法》

专门保护好心人

好心助人但如果方法不当,最后被告上法庭,这样的事在美国也时有发生。2004年万圣节晚上,一位名叫亚历山德拉的年轻女子驾车撞倒了路边的电线杆,车子冒出滚滚浓烟,很可能会爆炸,而此时亚历山德拉卡在车里动弹不得。其后一辆车上的她的同事丽莎,见状忙来营救,把卡在车里的亚历山德拉拽出来。丽莎事后说,当时汽车有爆炸的可能,所以她才不顾一切将亚历山德拉从车里拖出来。

亚历山德拉车祸后瘫痪,只能靠轮椅代步,而且经济收入极为有限。2008年,亚历山德拉把将她从车里拖出来的同事丽莎告上法庭,称丽莎拉她出车时用力过度,导致她瘫痪,所以丽莎要为她的瘫痪负责。加州地方法院不接受这一诉讼案,亚历山德拉的律师就一直将案子打到了加州最高法院。2008年12月19日,加州最高法院以4比3通过裁决,亚历山德拉控告丽莎的案子法院可以受理。

加州最高法院的这一裁决引起舆论哗然,民众的观点几乎一面倒:不能惩罚做好事的人,即使好心人在帮助他人时也会出错。与此同时,加州议会也作出反应,2009年6月25日,加州议会以75比0票通过“好心人免责条例”。该法案于2009年8月6日生效,面对新法案,亚历山德拉只能撤销对丽莎的控告。

为了能使帮助他人的美德和行为得到保护,做了好事不至于惹麻烦上身或被告上法庭,美国有一条法律专门用来保护好心人,这条法律叫做《好撒玛利亚人法》。

好撒玛利亚人法源自“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好撒玛利亚人”指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即没有法定义务也没有约定义务,仅仅出于内心的道德要求无偿对他人进行帮助的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好撒玛利亚人就是“活雷锋”。

《好撒玛利亚人法》对陌生人对受伤者进行紧急医疗抢救中出现的失误,给予法律责任上的赦免。这种情形必须是在紧急事件发生现场,而且这种救助是无偿的。《好撒玛利亚人法》原则上是重点保护医疗人员、警方、消防人员在紧急事件中,救助受伤人员时不必因抢救中出现的问题而承担民事责任,除非上述人员疏忽救助,或是救助方式错误,或是有意延误。

要有善良之心

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在美国有些州,如果陌生人在救助受伤者或病人时因大意造成受伤者伤情加重,仍有可能被视为轻微的疏忽罪。

在美国即使有《好撒玛利亚人法》,民众在特殊情况下救助他人时仍需注意,不能以为好心助人就不会负民事责任。一个人在帮助一个受伤的陌生人时,《好撒玛利亚人法》是有比较严格的法律规定的,当好心人救助伤者时,他在法律上就对被救助者有了合理并小心救助的责任。

至于老人摔倒,陌生人想帮助老人站起来,为了避免“碰瓷”之类的事发生,最好在帮助前问一下对方需不需要帮助,如果对方说不需要,最好别动手。如果想动手帮助老人,最好旁边有目击者。这里最关键的一点是,人不可能没有善良之心,但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THE END
1.怎么正确用法律保护自己百度要正确用法律保护自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了解自身权利 首先,要了解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人身自由、财产权、知识产权、隐私权等。只有了解了自己的权利,才能在受到侵害时及时采取措施。 二、寻求法律帮助 当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律师能够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帮助你了解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7997251c737b42000708
2.首先要学会正确看待出生家庭,才更有可能提升人生高度1、了解法律,适当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再注意一点,出生底层家庭的孩子,最好从小多多了解法律,熟读法律,知道警察局怎么走,知道怎么报案,尽量去应用它,必要时候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护好自己。这可以帮助你解决很多社交烦恼,你不必和那些底层青年合群,你不必答应别人的所有要求,哪怕是固执的底层父母,也不必答应,孝顺和百依https://www.jianshu.com/p/6a9cff89fa48
3.中学生法制教育8篇(全文)(四)、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未成年孩子对犯罪的自我防范,除以上讲的,还必需懂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第一、中学生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中学生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博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gf2hznj.html
4.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法制教育教案7篇作为学生,大家都要树立守法形象,同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必要时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权。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法制教育教案7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法制教育教案篇1 一、 主题班会的目的 通过案例分析,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完善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28768.html
5.2020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心得体会(精选7篇)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全面文明素养的人。让未成年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让未成年人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规则和秩序,懂得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这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认真的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后感触颇深: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ovnk152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