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自贸港发展策略探析

新加坡是东南亚一个面积只有715.8平方公里的城市岛国,自1965年独立以来,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和世界重要的电子工业中心。研究其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开放的自贸港政策是推动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新加坡自贸港概况及建设现状

有学者认为,在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中,自由贸易园区不足以涵盖其金融中心、电子工业中心等功能,因此新加坡是一个有限自贸港,包含了7个自由贸易园、30多个享有关税减免权的工业区和70余座保税仓库。作为一个自贸港,新加坡的消费税和进口关税相对较少。自由贸易政策是新加坡国际贸易战略的核心,几乎所有的货物可以零关税进入新加坡。当前新加坡的关税税率从0-4%不等,应税的商品项目仅有酒类、烟草制品、汽车和石油产品,消费税税率为7%,依据货物的价值进行计算。

新加坡自由贸易园区

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园区主要业务以转口贸易为主,进入园区内的货物在不改变其性质的前提下可以重新包装、分类和拆(并)箱,但是深加工被限制,区内基本没有制造业,主要以提供物流附加值为目的。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园区均以围墙等方式加以封闭,未经海关部门准许,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或居住其内。

新加坡发达的空运、海运和陆运交通运输网络,保证了货物在国际间的迅速流通。进入新加坡境内的国外货物,90%以上会再次转运出口。因此,就整体交易而言,新加坡实质上是一个国际货物转运的枢纽站。

其他物流园区、工业区和保税仓库

新加坡自贸港图/浙江新闻

新加坡自贸港的功能及取得的成绩

1.仓储和贸易转运功能

对于在自由贸易园区内中转的国际集装箱,码头可以根据船务公司的要求变更承运的二程船,只需向新加坡海关报备,增加了集装箱中转的灵活性和便利性。由于海关几乎完全不干涉业务的“境内关外”,新加坡自贸港是真正落实“自由政策”的范本。在2017年全球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排名中,新加坡港以3367万标箱(TEUS)的吞吐量位居上海港之后,名列第二。

2.吸引外资和加工制造功能

在自贸港内设立出口加工区和工业园区,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在区域内设立工厂,进行产品的生产加工,进而供应出口,在此过程中刺激经济增长,解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例如出口加工区以机器、原料、零件等进口免征关税、所得税,并享有其他税收优惠、货物及资金进出自由等良好的投资环境与条件,吸引外资到区内进行加工制造等投资行为。

3.国际金融中心功能

新加坡地处交通要道,有利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世界金融活动的接力点,拥有技术先进且运转良好的通讯网络,可实现与世界各贸易、金融中心的密切联系。这些都为新加坡金融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是政府推动的结果,属于政府主导型。1997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际,东亚一些金融中心开始萎缩,大量国际资本从东南亚撤出,但新加坡在危机之后实施的自由化政策反而巩固了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截止目前,新加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金融中心排行榜前列,在2017年全球金融中心排行榜中名列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坐落于市内新加坡河畔的鱼尾狮雕塑,是新加坡的标志和象征图/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

新加坡自贸港的发展历程和演化模式

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完全自贸港(1819年-1959年)

18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托马斯·斯坦福·莱佛士乘船抵达新加坡,发现这里是一个天然的避风深水港后,决定在此建立一个贸易站。随后,英国取得了新加坡的租借权,宣布将新加坡的全境开辟为自贸港。这个时期的新加坡是完全意义上的自贸港,各国船只可以自由进出港口,除了烟、酒和殖民地政府专卖的鸦片烟外,其他的进出口货物一律免征关税。

具有综合功能的有限自贸港

1.向有限自贸港过渡的转型期(1959年-1970年)

1959年到1967年是新加坡发展“替代进口工业化”阶段,面向国内市场的加工制造业发展迅速。期间新加坡开始建立工业区,1961年底设立了当时最大的裕廊工业区。为了降低关税保护对转口贸易的影响,1966年新加坡颁布了“自由贸易区条例”,并于1969年在裕廊港码头设立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与其他国家的自由贸易区不同,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区并不是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来发展加工制造业,它实质上是一个免税区。商家可以免费把本来应征关税的货物存放在区内,进行重新分类、包装和陈列等,然后再转运出口,或在有利的销售时机到来时运转到新加坡的关税区,缴纳关税后再销往新加坡国内市场。新加坡通过对自贸港政策的灵活运用,有力地促进了转口贸易。

2.制造业与服务业并举的发展期(1970年-1990年)

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使新加坡形成了以制造业为支柱的合理产业结构,并带动了对外贸易、交通运输、金融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1967年底,新加坡转而实行面向出口的工业化政策,颁布了“经济拓展奖励(豁免所得税)法案”,突出鼓励出口工业。从1980年代开始,新加坡政府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等发展和输出,在依托港口的自由贸易方面,除了保留一些基本的激励政策外,还制定了针对不同产业部门的具体优惠便利政策,促进服务业各产业的繁荣。

3.多功能自贸港的繁荣期(1990年至今)

1990年,新加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时至今日仍在全球集装箱港口排名中名列前茅,有500多条航线连接世界600多个港口,同时又是亚太地区重要的航运中心。新加坡自贸港的码头设备完善,处理货物效率极高,分别为远洋巨轮、邮轮、集装箱货轮,以及其他各种轮船提供服务。目前,全球超过90%的货物可以自由进出新加坡而不需要缴纳关税。

除了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外,科技在新加坡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逐渐上升。目前,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脑磁盘驱动生产国和第五大半导体生产国。此外,新加坡还是软件业的“总部经济”所在地,吸引了全球80%的顶尖软件和服务公司。

新加坡港口

新加坡自贸港的成功因素

优越的地理位置

自治之后,新加坡实行了循序渐进的工业化计划,但不管是其进口原料发展的进口替代工业,出口产品发展面向出口工业,还是利用进驻到本国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和销售网,以及发展以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首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都与其便利的海上运输和完善的交通网络所分不开。因此,新加坡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其发展的首要条件。

正确的功能定位

新加坡自贸港的发展成就得益于政府的正确定位。在自贸港的建设过程中,新加坡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在196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改变完全自贸港的发展策略,采取有限的关税政策,使得国内刚刚起步的民族工业得以保护并发展壮大,开启了新加坡的工业化进程。为适应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新加坡政府在裕廊工业区内设立第一个自由贸易区,重点扩建和完善港口码头,建立物流园区,发展水、电和煤气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转口贸易的蓬勃发展。同时根据经济发展形势,不断调整关税政策,以保持自贸港的活力。现在,新加坡不仅全面实行贸易自由开放政策,而且通过简化通关程序,提高自由贸易区内货物装卸和运送的效率,使得货物可在新加坡境内自由转移或出口,提升自贸港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时至今日,新加坡自贸港已发展成为集仓储、贸易、加工和金融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兴国家型港口。

强大的政策支持

新加坡自贸港一直实行低关税乃至零关税政策,即便是1960年代为了保护国内民族工业而对少数商品开始征收关税,都尽量把关税制定在低于周边港口的水平上。现在的新加坡自贸港更是近似于非课税区域,99%的货类进入到区内不用缴纳关税。进口的免征关税货物,有80%以上将会在此出口。进口免征关税货物在先行存放于保税仓库直至复运出口为止,不会被加征消费税。

新加坡自贸港内的金融自由化水平较高,可以自由兑换外汇,资金流动没有限制,汇出收入、利息、利润、分红以及投资所得没有限制。区内还设有离岸金融中心,实行与境内市场分割的模式,豁免法定储备金率、无利率管制、无外汇管制、不收资本所得税等。新加坡通过放宽金融政策和提供优惠措施以促进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首先逐步放宽外汇管制,其次逐步放宽黄金交易的限制,第三不断修改税务条例以提供各种优惠税收。

有力的人才保障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重视国民教育的国家之一图/新加坡科技馆

新加坡自贸港模式对海南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启示

逐步探索管理模式由政府主导型向企业主导型转变

新加坡的经验表明,当市场开放进行到一定程度,要适时减少行政干预,将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企业改制,发挥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顺应市场化潮流,抓住经济发展机遇。海南建设自贸区(港)可以据此探索新型的管理模式,即适时推动政企分开:自由贸易区管委会负责自由贸易区的具体行政管理;自由贸易区的经济管理由专门的开发公司负责,从事区内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同时代行部分行政管理职能。在未来自由贸易区发展渐入成熟时,可以逐步过渡到企业主导型的微观管理模式上。

创新贸易监管模式,加强投资政策的协调性

自由贸易区的最大特色是“境内关外”,自贸区将实施“一线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贸易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是对自由贸易区实施监管的国际通行惯例。贸易监管做到“一线彻底放开”,这就要求自贸区建设的首要工作之一是将通关程序化繁为简,提高通关效率,减少行政成本。可以利用IT技术,实现电子化监管技术创新能力,这种先进的监管手段在国际上并不罕见,但新加坡的做法更为典型,以下举例说明。

在投资监管领域,可以借鉴新加坡实行“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相结合的投资管理模式,并在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国家战略的需要,通过制定税收优惠等政策,及时调整在相应领域的开发力度。也可以借鉴上海自贸区率先探索建立“负面清单”这一国际上通行的管理模式。“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即遵循“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原则,取消行政许可、审批制度,除了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法律禁止事项外,资本可随意进入。

新加坡航空

开展离岸金融业务,促进服务业发展

自由贸易区不仅是投资和对外贸易开放的窗口,更是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增强金融开放性的试验田。

新加坡离岸金融中心最初采取的是内外分离的模式,商业银行和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可以兼营ACU(1968年10月,新加坡政府允许美洲银行新加坡分行在银行内部设立一个亚洲货币经营单位,以欧洲货币市场同样的方式接受非居民的外国货币存款,为非居民提供外汇交易以及资金借贷等各项业务),但必须另立单独账户分开管理。后来新加坡政府为了吸引银行经营ACU,于1978年全面取消外汇管制,以吸引外资银行到新加坡经营ACU,开展离岸金融业务。

由于我省目前的金融发展相对较为滞后,不能直接发展内外混合一体化的模式,如果像新加坡一样以内外分离为起点,逐步发展为一体化的离岸金融市场,则会直接影响试验区的稳定发展,且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对国内经济的劳动作用。因此,海南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更应该采取渗透型的离岸金融市场模式。即在将境内金融账户和离岸金融账户分开管理的前提下,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的投资需求,允许一定比例的离岸账户资金流入国内实体经济,但应限制引入的资金量以及资金流向。

要发展离岸金融,除了要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外,还要为离岸金融的开展提供税收优惠。应不断降低企业在开设离岸专用账户所要求的注册资本门槛,扩大使用企业范围,并逐步赋予离岸专用账户的融资和理财功能,增强企业资金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对在岸账户和离岸账户的监管方面,建立一个认证系统,实现对离岸贸易公司、离岸贸易种类、离岸贸易收入及离岸贸易金额的认定等。

发展高端服务型国际航运中心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监管体系

截至目前,除了“负面清单”外,海南在投资方面还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做法,制定出台明确的投资法,新加坡还制定了各种和投资有关的税收、公司注册、劳工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了防止外资企业偷税漏税,新加坡的审计机关有权监督检查外资企业项目。

新加坡自贸港

(调研组成员:王胜、康拜英、韩佳、林庚、张东东、陈晓)

THE END
1.新加坡法律新加坡法律体系属于普通法系,主要包括普通法、成文法和其他司法权。在商业环境中,新加坡法律强调保护商业和个人权利,并设有严格的公司和金融监管法律。二、主要法律条款1. 商业法:新加坡商业法规定了一系列商业运营的基本规则,包括公司设立、股权分配、管理结构、交易纠纷解决等。新加坡的商业法律框架较为健全,为企业提供https://aiqicha.baidu.com/qifuknowledge/detail?id=10166544432
2.新加坡如何管理加密货币: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新加坡的金融监管框架由多个机构共同构成,其中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MAS)是主要的监管机构。MAS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管金融服务行业、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与信誉。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的兴起,MAS也逐步开始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力求在鼓励创新与保护投资者之间找到平衡。 http://www.euro-sunshine.com/jiami/5200.html
3.多维角度看新加坡保险的监管该计划由新加坡的人寿保险公司管理,但受到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的严格监管,确保保险公司能够履行对保单持有人的承诺。和国内的保险保障基金类似,其资金来源于各个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会将一部分盈余转入PPF计划作为资金储备。一旦 PPF 计划成员的人寿或普通保险公司破产,保单持有人将自动获得相关保护。https://zhuanlan.zhihu.com/p/690761143
4.新加坡要注意哪些法律?新加坡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也非常显著。作为一个小岛国,新加坡非常注重环境保护问题,因此对于环境的管理和保护也十分重视。对于环境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新加坡也有着非常严格的法规,并且有强有力的制裁措施。例如,对于在公共场所丢垃圾、吸烟等不文明行为,新加坡政府设立了多个摄像头来监测,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采取罚款https://www.ycpai.cn/liuxue/fvNCzDc2.html
5.新加坡银行破产制度:保障金融稳定的重要保障新加坡银行破产制度非常注重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一旦银行破产,存款人的存款将得到优先保护,存款人的损失将得到最小化。 3、保护金融稳定 新加坡银行破产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保护金融稳定。一旦银行破产,监管机构将会采取措施保护金融稳定,包括向其他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协调其他银行接管破产银行的业务等。 https://www.gtzxhk.com/a/31328.html
6.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国外怎么做?甚至连马来西亚反贪污委员会副主席苏克里都曾抱怨新加坡银行保密程度太高,他所在的机构派人去查都无从下手。不过,尽管违法成本很高,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很明确,但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客户信息的保护仍然面对众多挑战,渣打银行客户信息外泄就是案例之一。http://credit.shaanxi.gov.cn/392/10905611.html
7.《国外住房公共政策》之新加坡篇《1959新加坡建屋发展法令》第五部分设定了HDB的财务条款,对HDB的资金来源予以规定:一是借贷。HDB为了实现《1959新加坡建屋发展法令》的立法目的,可以向政府借贷,也可以在不违背新加坡法律的情况下,经部长批准或指示后,向新加坡境内外其他主体进行抵押贷款或者发行债券、股票等。二是发行股票。由于国家政府在HDB的任何财产https://www.shra.org.cn/newsinfo/7326820.html
8.原创瑞士Fintech监管:政策法律数据保护金融犯罪及消费者如果金融科技业务需要许可证或与受监管金融机构达成协议,则需要附加要求(例如,FINMA通报的操作风险和外包)。 没有特定的金融科技具体法律,但由于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经常影响敏感数据,金融科技业务必须遵守数据保护法律并提供所需的安全措施。 金融犯罪 提供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反欺诈,反洗钱或其他金融犯罪法规是什么规定? http://www.linkingapi.com/archives/8577
9.中国一、《投资协议》文本法律问题的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 《投资协议》 (以下简称《协议》) 于2009年8月在泰国曼谷召开的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正式签署, 这标志着双方成功地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协议》包括27个条款, 通过双方相互给予投资者国民待遇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84p6u0y.html
10.“法律与金融”交叉研究漫谈(上)综观这些研究,最重要的学术贡献就是发现了法律或法律起源在金融发展差异解释中的“基因图谱”和“密码”,[2]并由此初步形成了法律与金融理论研究的主流学术传统,即法与经济学的“科斯传统”。 法律对金融的影响可以通过投资者的保护机制来使投资者获得他们预想的投资回报,以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财富创造的滚滚洪流中,https://www.finlaw.pku.edu.cn/jrfy/gk/2008_jrfy/2008nzd76j/240147.htm
11.国家文化创意产业政策6篇(全文)美国对国内文化创意产业“无为而治”的实质是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和严格的法律保护。第一,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方面:美国崇尚市场化和商业化的产业经营模式。鼓励多元投资机制和多种经营方式,鼓励非文化企业和境外资金投入文化产业。例如,美国文化艺术团体的主要资助来自于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等。 第二,法律保护方面: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glhs7uc.html
12.美德英新等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和管理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要运用税收、土地、金融等手段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标准化、规范化的住房租赁业务,鼓励个人出租住房,并从法律上保护承租人合法权益。四是要从完善住房金融体系、健全房贷政策、创新保险模式等方面完善金融保障体系。在当前公积金制度的基础上考虑成立专门的住房储蓄银行,为刚性需求购房者提供资金保障;在目前首付比例、贷款http://sass.cn/109001/56044.aspx
13.新加坡对违规金融机构和个人零姑息,以保护投资者–注册新加坡新加坡一向以透明的金融管理制度和严明的法律体系而著称,新加坡当局对失信违规行为更是采取了“零姑息”的态度。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于去年1月至今年6月的18个月里,向违例的金融机构和人士共开出1500万新元罚款,并把九人定罪。 这1500万新元的罚款金额中,有1170万新元属于民事罚款,其余330万新元是销案罚款。后者主要涉https://www.fozl.sg/fine-over-miscondut/
14.浦东路线金融先行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必将面对许多挑战和竞争。世界银行前行长詹姆斯·沃尔芬建议,上海要充分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健全机制、引进人才,实现资本市场的新跨越,“上海完全有机会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王瑞杰则认为,香港已发展成为远东国际金融中心,各方面制度比上海发展得更完善,但上海同样具备强大http://chinareport.sinoperi.com/zh20087/939210.jhtml
15.NIFD官方网站以夫妻公共财产适用法律原则为例,信托资产属于夫妻公共财产,客户设立信托并未获得配偶同意的情况,耿西岛信托认可其有效性,并受到耿西岛信托法律保护,不考虑委托人住所地法律原则。而在英属维京群岛,判定委托人是否有权利设立信托时,法院会使用国际司法冲突原则考虑委托人住所地的法律原则。http://www.nifd.cn/Report/Details/11
16.汉盛法评丨东盟各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介绍之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本篇将首先为读者带来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介绍。 新马泰知识产权保护概览东盟国家中经济水平较高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较为成熟,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在东盟内部排名前三。新加坡更是在东南亚、东亚和大洋洲板块的众多经济体中位居http://hanshenglaw.cn/CN/08/45466da120274e6a.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