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企业:关于数据保护法律体系

在全球化以及电子商务和跨境贸易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量的个人信息数据由于各种原因被第三方主体收集和使用,各国对数据安全问题都高度重视,均通过颁布政策法规、加强监管执法、提升安全治理技术能力等举措,全面强化数据安全保护。

新加坡在个人数据保护方面的立法已有11年的历史,2012年10月,新加坡议会即通过了《个人数据保护法》(PersonalDataProtectionAct,简称“PDPA”或者“《个保法》”),自2013年1月开始分阶段生效,该法令赋予公民个人数据被保护的权利,并详细规范了机构/企业对于个人信息数据收集、利用或披露的要求,确保公民的个人数据不被滥用,且在受到侵害时可寻求法律保护。

本篇拟介绍新加坡的数据保护法律体系、处理原则以及如何做到合规。

一、新加坡数据保护法律体系的立法过程及监管部门

(一)新加坡的数据保护法律体系

新加坡的数据保护体系以2012年的《个人数据保护法》为主,该法是一部规范个人数据的收集、使用和披露的综合性立法。为了更好地执行《个人数据保护法》,新加坡还配套出台了针对特定领域(如电信业、房地产行业、教育行业、医疗行业、社会公益服务行业)的各项个人数据保护的条例及指引(附属立法),以指导企业更好地对个人数据进行保护,且不断根据现实情况对之前的立法进行修订和完善。

其中,2014年《个人数据保护条例》是《个保法》的主要附属立法,重点规制查阅、更正个人数据和转移个人数据等内容。2018年以来,新加坡在个人数据保护法的立法方面又有一些颇受瞩目的新进展,比较重要的有2019年1月14日颁布的重要案例,而2018年8月31日颁布的《关于国民身份号码及其他类别国民身份号码的〈个人数据保护法令〉咨询指引》和2020年5月14日《个人数据保护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体现了新的立法动向。

1、条例

2013年《个人数据保护(违法构成)条例》[PersonalDataProtection(Compositionofoffences)Regulations]、

2013年的《个人数据保护(禁止调用注册表)条例》[PersonalDataProtection(DoNotCallRegistry)Regulations]、

2014年的《个人数据保护(执行)条例》[PersonalDataProtection(Enforcement)Regulations],

2014年的《个人数据保护条例》(PersonalDataProtectionRegulations)

上述四项条例一起于2014年7月2日起实施。

2015年1月23日开始实施的《个人数据保护(上诉)条例》[PersonalDataProtection(Appeal)Regulations]。

2、指引

新加坡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根据《个人数据保护法》第49(1)条发出的咨询指引(下称“指引”),就委员会如何解释《个人数据保护法》的条文提供指引。

主要的咨询指引共7项:

2019年10月9日修订的《个人数据保护法》主要概念的咨询指引;

2019年10月9日修订的《个人数据保护法》选定专题的咨询指引;

2017年7月27日修订的关于谢绝来电的咨询指引;

2015年5月8日发布的关于市场推广需要征得同意的咨询指引;

2016年4月21日发布的数据保护规定执行的咨询指引;

2017年8月8日发布的将PDPA应用于选举活动的咨询指引;

2018年8月31日发布的关于国民身份号码及其他类别国民身份号码的〈个人数据保护法令〉咨询指引

2014年5月16日发布的电讯行业咨询指引;

2014年5月16日发布的房地产中介行业咨询指引;

2018年8月31日修订的教育行业咨询指引;

2017年3月28日修订的医疗保健行业咨询指引;

2018年8月31日修订的社会服务业咨询指引;

2018年5月22日修订的运输服务出租汽车记录咨询指引;

2019年3月11日发布的公司管理咨询指引。

新加坡个人数据保护委员会对行业协会针对《个人数据保护法》制订的行业指引提供意见和建议。到目前为止发布的行业指引包括以下两项:

2015年4月1日发布的LIA关于《新加坡个人数据保护法》的人寿保险公司业务守则;

2015年4月1日发布的LIA关于《新加坡个人资料保护法令》固定保险代理人行为守则。

此外,新加坡个人数据保护委员会出版了一系列其他指引以供参考:

2019年9月26日修订的通知指引;

2017年1月20日修订的电子媒介中的个人数据保护指引;

2016年4月21日发布的通过读卡器进行支付卡磁条传递的实践指引;

2016年6月9日发布的处理访问请求的指引;

2016年7月20日发布的关于个人数据处理协议的数据保护条款指引;

2018年7月10日修订的中小企业网站建设指引;

2017年1月20日修订的物理媒介上个人数据处理指引;

2017年1月20日发布的处理和发送个人数据时防止意外泄露的指引;

2019年7月15日发布的制定数据保护管理计划指引;

2017年11月1日发布的数据保护影响评估指引;

2018年1月25日发布的基本数据匿名化技术指引;

2018年5月3日发布的机构印刷流程指引;

2019年8月26日修订的有关NRIC和其他国民身份证号码的PDPA咨询准则的技术指引;

2019年5月22日发布的数据泄露管理指引2.0;

2019年5月22日发布的积极执法指引;

2019年5月31日出版的资讯及通讯科技系统设计保护资料指引;

2019年7月15日出版的个人数据保护法问责指引。

(二)数据保护的监管机构—个人数据保护委员会PDPC

二、《个人资料保护法》主要内容和运用

(一)新加坡PDPA与欧盟GDPR的对比

2018年5月25日,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DataProtectionRegulation,简称“GDPR”)开始生效。GDPR高度重视个人数据保护与监管,为之设置了一系列的保护门槛和机制,被业界与学界称为“史上最严”的个人数据保护法案。下面我们对PDPA与GDPR进行简单的对比:

(二)PDPA的数据处理原则

PDPA共规定了9条原则,各组织在处理个人数据时必须遵守。

2)目的限制义务各组织只可收集、使用或披露个人同意的用途,这些个人数据只可被使用在适用于各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合理范围内。

3)告知义务各组织必须在收集、使用或披露您的个人资料之前向个人解释收集个人资料的原因及使用目的和范围。

5)准确性义务组织需确保个人资料的完整和准确性。

8)传输限制义务如果各组织需要将个人数据转移到海外,例如将数据存储在云中,需要确保将数据传送到的国家可提供与PDPA同等级别的数据保护标准。这一相当性标准可根据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组织与数据接收者签订数据处理协议,以要求接收者为个人数据提供与PDPA规定相当的数据保护标准;

证明个人数据将被转移到的国家/地区的适用法律提供了与PDPA规定相对应的数据保护标准;

取得数据主体对于传输的同意,该同意应当满足特定的条件。

9)公开义务组织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及政策以确保其行为符合PDPA所规定的义务,并向社会公开有关其政策与实际操作的信息。实践中,应至少委任一名数据保护专员负责确保该实体符合PDPA,并提供专员的联系方式,让希望了解该组织数据保护政策的个人可以与数据保护专员进行联系。

(三)PDPA在雇佣关系中的运用

1、企业是否需要征得求职者的同意才能收集和使用他的个人资料?

1)当个人以求职的形式自愿向某一企业提供其个人资料时,他们被视为同意该企业以评估其工作申请而收集、使用和披露这些个人资料。

2)当该员工被雇佣时,企业继续使用工作申请表中提供的个人资料来管理与该个人的关系是合理的。

3)如果该企业希望将个人数据用于上述情况以外的地方时,或者在PDPA没有适用的例外情况下,则该企业必须通知员工并为此取得同意。

2、企业能否保存未被雇佣的求职者的个人资料?

2)各企业还应注意到,求职者有权查阅及要求更正应聘企业所持有的有关其的个人资料。

3)根据要求,企业还必须向个人通报过去一年内使用其个人信息数据的方式。

3、企业是否可以使用名片中的信息进行招聘?

4、PDPA如何适用于雇员的雇佣记录?

1)应告知雇员:信息收集的目的、需要使用和披露其个人资料的情况并在收集、使用和披露之前取得同意。

2)在许多情况下,雇主需要在关系开始时(任命新雇员时)获得收集、使用和披露员工的个人信息数据的同意。在雇佣关系的不同阶段,当需要更多个人资料时,应再次取得雇员的同意。雇员可选择根据PDPA条款规定撤回他们的同意。

5、以管理或终止雇佣关系为目的的收集、使用及披露个人资料的法律范围

1)虽然雇员不需要表示同意,但雇主必须通知其雇员其收集、使用或披露个人信息数据的目的,但PDPA没有规定通知的形式和方式。

2)为避免产生疑问,企业应具备向员工提供提出收集、使用和披露数据的目的的一般通知(例如:性能评估),企业应在每次收集员工个人信息前提供相应通知。

3)属于“管理或终止雇佣关系”目的的个人信息数据范围:

-利用雇员的银行账户信息对其发放工资

-监查雇员在上班期间如何使用电脑网络资源及公司内部网络资源

-管理工作人员福利计划(例如:培训/教育补贴)。

6、如果员工不遵守PDPA,公司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1)企业对雇员在受雇期间所造成的任何违反行为负责。特别是,在该雇佣过程中由雇员从事的任何行为或行为,不论其是否在此之前得到雇主的批准,均应由企业负责。

2)PDPA对“雇员”的定义中包括志愿人员,对“雇佣”的定义中包括在无偿志愿服务关系下的工作。

(四)违反PDPA的法律后果

对于违反PDPA数据保护义务的机构,可能受到以下处罚:

1、停止违法收集、使用或披露个人数据;

2、删除违法收集的个人数据;和/或

3、向被侵害人提供个人数据的访问和纠正权限;

4、PDPA后续修订,将罚款的最高额提升至组织年度总营业额的10%,或100万新加坡币(二者中取其高)。

除此之外,个人也有权向PDPC的主管部门进行投诉,以寻求有效的司法救济、获得禁止令或从组织处就其法所造成的损失获得赔偿。

三、《关于国民身份号码及其他类别国民身份号码的〈个人数据保护法令〉咨询指引》的使用范围

2018年8月31日,PDPC颁布了《关于国民身份证及其他类别国民身份号码的(个人数据保护法令)咨询指引》(以下简称《身份号码指引》),并自2019年9月1日起正式生效。《身份号码指引》特别强调对于新加坡国民身份证及身份证号的收集、使用和披露行为的规范。

根据《身份号码指引》,机构一般不得收集、使用或披露国民身份证号码或复印件。针对国民身份证号码的规定,亦适用于出生证明号码、外国人身份号码和工作准证号码(以上号码在该《身份号码指引》中统称为“其他类别国民身份号码”)、以及护照号码。如确有需要收集护照号码的,机构应将其收集限于非完整护照号码上,并确保适当程度的安全以保护所收集的护照号码,但法律允许的除外。这里择要列举用处:

需要使用新加坡身份证号的情况:

新员工入职企业时

酒店入住登记时

在诊所/医院求医时

报读私人教育机构时

不需使用新加坡身份证号的情况:

x免费泊车赎回服务时

x加入任何零售会员俱乐部时

x注册任何服务或提交服务反馈时

x在线购买电影票时

x参加抽奖活动时

四、处罚案例

自PDPA生效以来,PDPC已对未尽到保护个人数据义务或侵犯个人数据的多家机构作出了处罚。据2019年8月6日公开消息,PDPC对五家机构未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行为作出了罚款。其中,

3、HorizonFastFerry因未能制定和实施数据保护政策,未能执行合理的安全措施来保护其客户的个人数据而被处以54,000美元的罚款;

4、GenkiSushi由于未能实施合理的安全措施保护其员工的个人数据导致被勒索软件攻击而被处以16,000美元的罚款;

5、Championtutor因未聘用数据保护官以及未制定合规政策而被处以5,000美元的罚款。

而,处罚最重、影响最大的个人数据遭泄露的案例,是2019年的新康集团集群案。2018年6月27日至7月4日期间,新加坡健康服务私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康公司)的病例数据库系统遭到网络攻击,黑客从公司数据库中非法访问和复制近150万病人的个人数据和近160万门诊病人的处方记录,导致大规模的病人数据泄露,是新加坡历史上个人信息泄露最为严重的案件。

PDPC遂依受害人的投诉启动了调查程序,并在综合考虑证据、当事人陈述,以及公司方面事后所采取的有效补救措施等减轻情节后,对新康公司和综合健康信息系统公司分别作出了25万新加坡元(约125万元人民币)和75万新加坡元(约375万元人民币)罚款指令。

PDPC认为,新康公司作为医疗机构可以将部分业务外包给服务供应商,但不能将其PDPA规定的法定义务亦转移给他人。上述两公司最终自愿承认病例数据遭到泄露的事实,接受个保委的调查结果,同意按照个保委的指令承担责任,并认为上述指令的处罚力度合理适当。

五、新加坡企业数据合规,在哪些方面自查问题?

1、个人数据存储是否储存在内部系统或云端(通过第三方供应商)?

2、数据存储在以下前提下:

a)当前的IT基础架构是否支持

b)有足够的安全和网络安全措施来防止数据被破坏

4、在停电的情况下,是否有适当的后备措施来检索和恢复“丢失的”数据?包括第三方云端提供的备份等措施。

6、其他内部措施:

-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信息安全安排是否适当

-使用web应用防火墙

-使用带有自动更新的反病毒软件

-定期应用操作系统及软件的安全更新

-定期审查用户访问情况

注意,各企业必须遵守“2012个人信息保护条例”的以下条例:在PDPA于2014年7月2日生效之前收集的个人信息数据(原始收集的个人资料)可继续使用,除非个人已撤回同意。如果在2014年7月2日之后获得的个人信息数据,企业须通知并获得收集、使用和披露的确认同意后方可使用个人信息数据。

六、对中资企业数据风控的建议

新加坡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越,对中国企业具有较强吸引力。但新加坡法制体系严密,建议中资企业应格外注意避免因运营不当或违规而导致处罚风险。

(一)增强保护所在国公民权利的意识。

(二)加强合规管理。

最后,小编想说,新加坡不愧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不仅体现在个人人身安全,也体现在了个人信息安全的保障。为了竭尽可能保护大家的个人资料,新加坡政府还在不断完善法律,加大法规的严谨性。

如果您对《新加坡企业:关于数据保护法律体系》中的内容有任何疑问。

同楹共进,一心为您

10余年海外服务经验,专注高净值人群;专业资质,持牌运营,顾问团队经验丰富,海外资产规划额超15亿美金;安全稳健,陆港新直营团队,隐私保护,全程专人服务。

全球移民/海外房产/财富管理/精英教育AI智能助手免费为您评估

THE END
1.新加坡法律新加坡法律体系属于普通法系,主要包括普通法、成文法和其他司法权。在商业环境中,新加坡法律强调保护商业和个人权利,并设有严格的公司和金融监管法律。二、主要法律条款1. 商业法:新加坡商业法规定了一系列商业运营的基本规则,包括公司设立、股权分配、管理结构、交易纠纷解决等。新加坡的商业法律框架较为健全,为企业提供https://aiqicha.baidu.com/qifuknowledge/detail?id=10166544432
2.新加坡如何管理加密货币: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新加坡的金融监管框架由多个机构共同构成,其中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MAS)是主要的监管机构。MAS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管金融服务行业、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与信誉。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的兴起,MAS也逐步开始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力求在鼓励创新与保护投资者之间找到平衡。 http://www.euro-sunshine.com/jiami/5200.html
3.多维角度看新加坡保险的监管该计划由新加坡的人寿保险公司管理,但受到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的严格监管,确保保险公司能够履行对保单持有人的承诺。和国内的保险保障基金类似,其资金来源于各个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会将一部分盈余转入PPF计划作为资金储备。一旦 PPF 计划成员的人寿或普通保险公司破产,保单持有人将自动获得相关保护。https://zhuanlan.zhihu.com/p/690761143
4.新加坡要注意哪些法律?新加坡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也非常显著。作为一个小岛国,新加坡非常注重环境保护问题,因此对于环境的管理和保护也十分重视。对于环境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新加坡也有着非常严格的法规,并且有强有力的制裁措施。例如,对于在公共场所丢垃圾、吸烟等不文明行为,新加坡政府设立了多个摄像头来监测,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采取罚款https://www.ycpai.cn/liuxue/fvNCzDc2.html
5.新加坡银行破产制度:保障金融稳定的重要保障新加坡银行破产制度非常注重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一旦银行破产,存款人的存款将得到优先保护,存款人的损失将得到最小化。 3、保护金融稳定 新加坡银行破产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保护金融稳定。一旦银行破产,监管机构将会采取措施保护金融稳定,包括向其他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协调其他银行接管破产银行的业务等。 https://www.gtzxhk.com/a/31328.html
6.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国外怎么做?甚至连马来西亚反贪污委员会副主席苏克里都曾抱怨新加坡银行保密程度太高,他所在的机构派人去查都无从下手。不过,尽管违法成本很高,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很明确,但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客户信息的保护仍然面对众多挑战,渣打银行客户信息外泄就是案例之一。http://credit.shaanxi.gov.cn/392/10905611.html
7.《国外住房公共政策》之新加坡篇《1959新加坡建屋发展法令》第五部分设定了HDB的财务条款,对HDB的资金来源予以规定:一是借贷。HDB为了实现《1959新加坡建屋发展法令》的立法目的,可以向政府借贷,也可以在不违背新加坡法律的情况下,经部长批准或指示后,向新加坡境内外其他主体进行抵押贷款或者发行债券、股票等。二是发行股票。由于国家政府在HDB的任何财产https://www.shra.org.cn/newsinfo/7326820.html
8.原创瑞士Fintech监管:政策法律数据保护金融犯罪及消费者如果金融科技业务需要许可证或与受监管金融机构达成协议,则需要附加要求(例如,FINMA通报的操作风险和外包)。 没有特定的金融科技具体法律,但由于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经常影响敏感数据,金融科技业务必须遵守数据保护法律并提供所需的安全措施。 金融犯罪 提供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反欺诈,反洗钱或其他金融犯罪法规是什么规定? http://www.linkingapi.com/archives/8577
9.中国一、《投资协议》文本法律问题的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 《投资协议》 (以下简称《协议》) 于2009年8月在泰国曼谷召开的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正式签署, 这标志着双方成功地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协议》包括27个条款, 通过双方相互给予投资者国民待遇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84p6u0y.html
10.“法律与金融”交叉研究漫谈(上)综观这些研究,最重要的学术贡献就是发现了法律或法律起源在金融发展差异解释中的“基因图谱”和“密码”,[2]并由此初步形成了法律与金融理论研究的主流学术传统,即法与经济学的“科斯传统”。 法律对金融的影响可以通过投资者的保护机制来使投资者获得他们预想的投资回报,以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财富创造的滚滚洪流中,https://www.finlaw.pku.edu.cn/jrfy/gk/2008_jrfy/2008nzd76j/240147.htm
11.国家文化创意产业政策6篇(全文)美国对国内文化创意产业“无为而治”的实质是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和严格的法律保护。第一,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方面:美国崇尚市场化和商业化的产业经营模式。鼓励多元投资机制和多种经营方式,鼓励非文化企业和境外资金投入文化产业。例如,美国文化艺术团体的主要资助来自于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等。 第二,法律保护方面: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glhs7uc.html
12.美德英新等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和管理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要运用税收、土地、金融等手段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标准化、规范化的住房租赁业务,鼓励个人出租住房,并从法律上保护承租人合法权益。四是要从完善住房金融体系、健全房贷政策、创新保险模式等方面完善金融保障体系。在当前公积金制度的基础上考虑成立专门的住房储蓄银行,为刚性需求购房者提供资金保障;在目前首付比例、贷款http://sass.cn/109001/56044.aspx
13.新加坡对违规金融机构和个人零姑息,以保护投资者–注册新加坡新加坡一向以透明的金融管理制度和严明的法律体系而著称,新加坡当局对失信违规行为更是采取了“零姑息”的态度。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于去年1月至今年6月的18个月里,向违例的金融机构和人士共开出1500万新元罚款,并把九人定罪。 这1500万新元的罚款金额中,有1170万新元属于民事罚款,其余330万新元是销案罚款。后者主要涉https://www.fozl.sg/fine-over-miscondut/
14.浦东路线金融先行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必将面对许多挑战和竞争。世界银行前行长詹姆斯·沃尔芬建议,上海要充分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健全机制、引进人才,实现资本市场的新跨越,“上海完全有机会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王瑞杰则认为,香港已发展成为远东国际金融中心,各方面制度比上海发展得更完善,但上海同样具备强大http://chinareport.sinoperi.com/zh20087/939210.jhtml
15.NIFD官方网站以夫妻公共财产适用法律原则为例,信托资产属于夫妻公共财产,客户设立信托并未获得配偶同意的情况,耿西岛信托认可其有效性,并受到耿西岛信托法律保护,不考虑委托人住所地法律原则。而在英属维京群岛,判定委托人是否有权利设立信托时,法院会使用国际司法冲突原则考虑委托人住所地的法律原则。http://www.nifd.cn/Report/Details/11
16.汉盛法评丨东盟各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介绍之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本篇将首先为读者带来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介绍。 新马泰知识产权保护概览东盟国家中经济水平较高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较为成熟,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在东盟内部排名前三。新加坡更是在东南亚、东亚和大洋洲板块的众多经济体中位居http://hanshenglaw.cn/CN/08/45466da120274e6a.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