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护士的法律知识(精选5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软件保护、盗版

引言

随着计算机软件行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作为产业的核心所在,是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增长的动力,担负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特别是金融危机后,软件作为第三产业的高科技产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构建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也成为学着们热议的焦点。

1、计算机软件的概念与特征

1.1计算机软件概述

1.2计算机软件的特征

现代知识产权理论趋于一致地认为知识产权的客体表现为创照性成果、经营性资信、经营性标记等多种形式。①计算机软件系统是一种提供人与计算机沟通的桥梁,它将使用者的命令转换成计算机的可执行程序,驱使计算机执行工作后,再把结果反馈给使用者。具体而言,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具有以下特征:

(1)无形性:计算机知识产权本质上保护的是研发人员的智力劳动产生的价值,并以一种客观形式表现出来,使知识产权创造者以外的人能够了解。

(2)可复制性:计算机软件是通过计算机语言程序编写的,因此,客观上对代码这一载体的"可复制性"是显而易见的。

(3)确认性:我国商标权的获得,也是实行注册制,只有向国家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经审查核准注册后,才能获得商标权。正是因为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像有形财产那样直观,这就要对其智力创造性成果的财产权予以审查确认。

(4)独占排他性:未经其权利人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否则就构成侵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周期性:由于计算机软件本身更新迅速、发展快,生命周期短。

(5)多样性:计算机软件由不同的语言、代码、符号以及不同的固定载体组成,其程序表现为形式多种多样,呈现出其作品性。

2、计算机软件行业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2.1我国软件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我国的计算机软件立法一开始并未打算采取著作权保护的方式,而是准备采取单独立法的模式,并且也按照这种思路进行立法的起草工作②。在1989年的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中,中国方面承诺在制定著作权法时,将计算机软件列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③。2001年又颁布了新《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定和适用,构成我国软件著作权法保护的基本框架,使计算机软件获得了基本的法律保护。但是,从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过程来看,立法的滞后,软件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国内软件的盗版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2.2国际计算机软件保护的现状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问题,德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后来,英、美、德等国家学者也进一步提出了许多保护方案。在1981年美国著名的DiamondV.Dieher案(450U.S.175(1981))中,最高法院首次公开了一项计算机程序与硬件结合具有可专利性的判决。1991年,在东京召开的第三次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国际会议上,就肯定了国际上用专利法保护软件的发展趋势。

3、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重大意义

随着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功能也不断强大,技术的复杂多元化,已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可以完成,整个开发过程往往要集中多人或多个团队才能较好的完成,对于模块化的设计与编程也更加细化,分工也更加明显。由于计算机软件的程序、代码等容易被他人剽窃,模仿和广泛无限次的复制,也使侵权者可以不用成本的享受他人的劳动成果,从而获得利益。这样对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更严重打击了新软件开发的积极性,阻滞了这个新兴产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如何对计算机知识产权进行有效保护问题越发明显。

第一,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是时展的必然需要。对于计算机软件的保护不仅仅是法律问题,他关系到巨大的国家利益,是实现科教兴国的必然产物。

第二,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是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为了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构建我国计算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第三,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是产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一是将有利于提高我国计算机软件创造者的工作热情,发挥软件工程师创作的积极性。二是有利于在网络外部性方面凸显优势,计算机软件市场内消费者从软件产品中获得满意的程度随该产品的其他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三是有利于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今天,有效创新营销手段,运用高科技发展产业已成趋势。

4、构建我国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4.1加强计算机知识产权素养,规范软件工程师职业道德修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软件运用在社会各个领域在广度和深度上迅速延伸,对其依赖也越来越强。软件工程师作为软件开发的核心,是直接关系产业发展的动力。由于软件工程师队伍的日益壮大,就软件工程师自身的能力水平,修养各有不同。因此,必须加强软件工程师综合素质,修养和能力的规范和培养,以便更好地发挥软件工程师的作用。

4.2加强各级政府部门监管力度,引导计算机软件行业自律

4.3加强政府舆论法制宣传力度,严厉打击盗版事件

对于国外软件的盗版倾销,我国可鼓励国内政府,企事业单位优先购买国内软件。并大力宣传软件盗版的危害,让广大消费者尽量选用正版软件来使用⑤。进一步加大计算机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非法音像制品经营活动,采取制作展牌、集中宣传、巡回展览和利用报纸加强舆论宣传等多种形式,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当然这种模式可以说是软件专门立法前的过渡阶段,不可否认,软件专门立法仍是软件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

注释:

①吴汉东等,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②黄勤南.新编知识产权法教程[M].法律出版社,2003(2)

③寿步.软件网络知识产权--从实务到理论[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11)

8月收治的90例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改进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的迷走反射(2.22%)、低血压(0)、血压升高(17.78%)、窦性心动过速(17.78%)、锒脉痉挛(2.22%)、缓慢性心律失常(2.22%)、术后的低血压(2.22%)、严重心律失常(0)、出血(2.22%)等发生率及焦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焦虑恐惧;改进护理方式;冠脉支架植入术;术中术后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进行治疗的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58~77岁,平均(53.60±14.77)岁;疾病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17例,稳定型心绞痛19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57~77岁,平均(54.10±15.48)岁;疾病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18例,稳定型心绞痛20例,急性心肌梗死7例。两组患者性别、疾病类型、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及焦虑情况。术中并发症主要包括迷走反射、低血压、血压升高、窦性心动过速、桡动脉痉挛、缓慢性心律失常;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出血;患者焦虑情况由国际统一标准焦虑评测表进行测量,严重焦虑:>80分;中度焦虑:60~80分;轻度焦虑:50~60分;无焦虑: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术中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术前1d,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综上所述,在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过程中,改进护理方式能够帮助患者更加安心地接受治疗,使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惠仙.改进护理方式对冠脉支架植入患者的临床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2):323-325.

[2]颜羽.冠脉支架植入术前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分析及护理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9):3292-3293.

[3]熊盛梅,余冬,龚蕾,等.渐进式康复护理对促进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4,18(7):1383-1385.

[4]王新霞,于彬彬,张芳.品管圈活动对冠心病PCI术后出院患者自我管理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4):4158-4161.

[5]魏民,屈海宏,宋巧凤,等.改进护理方式在冠脉支架植入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5):562-563.

[6]耿文真,丁梅,石娟.早期渐进式综合性康复干预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6):1359-1361.

[7]崔彦.渐进式康复运动对促进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278-279.

医疗纠纷是医、患双方对诊疗护理的后果及其原因的认定有分歧,当事人提出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必须经过行政或法律的调解或裁决才可了结的医患纠葛。产生医疗护理纠纷的原因主要有医院方面的原因:(1)医疗事故或差错引起的纠纷。(2)服务态度引起的纠纷:多是因为医务人员的态度粗暴等原因造成纠纷,特别是当病人出现不良后果时,即使不是医务人员的过失,但病人及家属易联系起来而引发纠纷。(3)不良行为引起的纠纷:如索要红包、进行不必要检查等可能造成纠纷。病人方面的原因:(1)缺乏医学知识和对医院规章制度不理解。(2)强调权利而未履行病人义务。(3)病人及家属不良动机造成的纠纷,极少数病人及家属企图通过吵闹来达到某些目的[1]。

1护理管理者强化护理安全

2强化护理管理中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在社会己步入法制时代的今天,护理人员必须从法律角度审视日常工作,用法律自我约束,维护好护患双方的权益。护理工作细致、复杂、涉及面广,具有严格的连续性。严谨、周到的护理服务可以为正确、及时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对解除病人痛苦,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挽救病人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法律意识淡漠,工作责任心不强,就会出现许多不安全因素。无数事实证明,护理差错事故中,尽管护理人员主观上并非故意,但究其原因,主要是违反查对制度和操作常规,不履行岗位职责,过于自信或疏忽大意等所致。一旦发生护患纠纷,不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会受到干扰,当事人(病人或家属、护士)身心受到伤害,严重时还会涉及社会。因此,护理管理中强化法律意识,才可能有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只有严格按章工作,才能既保护病人权益,又保护护士自身利益,做到双赢管理。

3强化护理管理中法律意识的方法与措施

护理法学是研究和解决护理职业法律标准化的学科,宗旨在于确立护士的法律地位以及对病人应负的法律责任,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工具。我国颁布了《护理管理办法》、《民法通则》、《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这对医院日常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要确保护理质量,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就得在充分认识职责与制度中潜在的法律责任范围的基础上,视其为法律意义上的义务去履行。从护士上岗培训,从规章制度的落实到护士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护理管理的每个环

节必须严格规章管理,严格考核,加强督查力度,避免违反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的行为。

4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护士法律意识淡漠,即表现为责任心不强,工作质量低劣,导致医疗秩序混乱。医疗护理法律文件是医务人员遵章守纪的有力保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才能保证病人生命安全,否则将承担法律后果。因此要求护士养成慎重、周密、谨慎的工作作风,严格查对、确保准确无误。同时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到班班床头交接,交清病人的病情、治疗、护理情况,加强巡视,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并能采取有效措施。

5防范护理纠纷对策

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护士职业道德修养。道德与法律是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道德观念的进步,促进法律的进化,法律的权威又保证了道德的完善和发展。医学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促进和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以道德的眼光对待护理工作,在思想上、观念上和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的护理,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6确保病人的合法权益

7维护护士自身的正当权益

作为护理工作者,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用法律规范护理行为,并且提高护士的职业道德素质及业务水平,才能保证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及护士的合法权益,防范护理纠纷,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随着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实施,人们对医疗行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医疗纠纷的数量不断增加,诉讼范围不断扩大。这对目前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探讨存在于护理行为中的法律问题,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在护理工作中防范风险的能力,是摆在广大管理者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1护士执业行为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1.1护理文书记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根据《条例》规定,患者有权复印的病历资料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手术护理记录单、一般护理记录单和危重护理记录单,这些护理文书反应了护士在观察病情、治疗护理过程中的行为,是医院举证的重要资料。护士尽管已认识到护理记录在“举证责任倒置”中的重要性,但在记录过程中仍出现许多问题。

1.1.1护理记录不及时或漏记:是危重患者抢救时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护士往往忙于各种操作,许多抢救内容无法及时记录,抢救治疗结束时未及时补记,使得已实施的护理行为无据可查,一旦出现纠纷,护士往往处于无法举证的被动局面。

1.1.3涂改、伪造: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出台后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护理记录必须真实、客观、完整、准确。凡是有涂改痕迹的证据在法庭上都是无效的,并在《医疗文书书写规范》中对病历的修改方法也作了具体的规定。但有调查显示:护理记录仍存在涂改、伪造的现象,如一个人的笔记完成了一整天全部医嘱执行的签名记录,书写错误之处粘贴、涂改仍较普遍。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一旦护患间发生矛盾,他们很容易从护理记录中找到缺口,护士就难以推卸责任。

1.1.4字迹潦草,辨认不清:个别医务人员书写极不工整,潦草、辨认不清,一旦出现医疗纠纷,这对我们医护人员极为不利,法官往往同情患者,感情上偏向患方,因此,在处理医疗纠纷中在字迹辨认不清情况下,往往站在患者的一方,此时的医务人员成了真正的弱者。

1.1.5护理记录中很少见到有患方不遵医行为的记录和签字,如果患方的损失是由于不遵医行为造成的,但医方拿不出证据证明自己无过错或不存在的因果关系,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2护士日常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护理行为是指护士在实现基本使命对所进行的基础护理、环境管理、健康教育、辅助诊疗等方面的行为,部分是由护士独立进行的,部分是执行医生的医嘱。护士在给患者给药、治疗等的侵袭行为符合要求,方法正确,对患者的康复将起促进作用,但如果因护士责任心不强,技术不过硬,操作过失,就会给患者带来危害。

1.2.1违反规章制度:(1)执行查对制度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患者姓名、床号查对失误,错误执行医嘱,药物查对失误,药物计量浓度查对失误等,造成患者身心损害。(2)交接班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不认真执行床头交接班,遗忘医嘱,遗忘危重患者的特殊处理,不重视患者及家属的主诉,遗漏对患者生命攸关的细节而造成严重后果等。(3)执行医嘱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医嘱是护士实施治疗、护理的依据,一般情况下,护士要严格科学地、不折不扣地执行医嘱。抢救和手术过程中,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述一遍,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但护士在执行医嘱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随意篡改或无故不执行、或拖延执行医嘱,执行错误医嘱等,如:口服强碱的患者,医嘱洗胃,如果护士按照医嘱给患者洗胃,出现严重后果,护士仍然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护士要杜绝执行错误医嘱。

1.2.2违反操作规程:注射部位不准确,消毒隔离不严而引起感染,喂药、喂食导致窒息,未仔细观察静脉输液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摆错手术、手术前后不认真清点器械而引起器械遗留在患者体内等。

1.2.3自主护理行为存在缺陷,出现观察病情“视而不见”,不重视护理病历的书写,技术不佳、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不能正确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巡视病情不及时、对患者病情变化心中无数,对诊疗仪器性能不能完全了解或操作不熟练,抢救配合不及时而延误抢救治疗等,是护理行为引起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

1.2.5侵权行为:护士不经意泄露患者的隐私,或为患者进行导尿、灌肠等暴露性的操作时不予遮挡。临床护理带教中,在未经患者同意时,带教老师让同学围在病床旁看操作过程;拒绝提供患者要求知道的有关治疗、护理、经费中的疑问等,均属侵权行为。

2护士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

2.1护士的证据意识:有调查显示,护理人员对于医疗侵权诉讼中证据包括哪些内容、医疗事故分级、严重医疗事故的刑事责任、出现医疗纠纷后处理,如何对待患者的隐私、如何对待医生的口头医嘱等问题正确率回答不到50%。而大部分护士虽然清楚护理资料属于证据,但忽视其他书面材料和物证,如输液卡、宣教记录、交班报告等,这些都是证据意识薄弱的表现,造成在举证时处于被动的局面。而75.42%的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感到明显缺乏法律知识,遇到法律纠纷不知如何处理。

3对策

3.1重视护士的法律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实施后,迫切需要提高护士各方面的素质,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护士理论水平,同时加强护士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使护士充分认识到依法行医的重要性,帮助护士分析护理差错、事故与护理记录、护理行为的关系,加强工作责任心,从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3.2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管理制度化:护理管理人员要对本院的各种护理方法进行定期清查,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保证护理工作全程中的环节管理,作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护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3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确保护理安全: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有着直接联系。护理管理者应支持护士参加大专、本科学习及继续教育,积极选派骨干外出深造,尤其加强对聘用人员的管理。只有加强学习,把知识运用到护理实践中,不断提高护士专业水平及观察判断能力,才能保证在护理过程中对遇到的新问题及疑难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才能确保患者安全,减少纠纷的发生。

3.4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完善护理记录:护士有义务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于患者的隐私,不得随意向外泄露,对于暴露性操作要用屏风遮挡,保护患者的隐私。对于一些特殊检查、创伤性操作及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应向患者或家属讲明,无论患者是否选择都要在有关记录上签名以示知情同意,这样一方面尊重了患者,另一方面有了知情同意的证据。

3.5采取主动服务意识,加强护患信息沟通:护患沟通是建立主动合作型护患关系的基础,也是满足患者被尊重、被关爱的心理需求的基本形式。护士在工作中应当努力作到以患者为中心,倾听患者或家属的倾诉并与之交流,注重女性家属的特殊性,理解中年家属所承受的压力,耐心对待文化程度低的家属,给予离退休人员精神上的支持,注意与患者配偶的交流,正确处理护患之间的矛盾,都是减轻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

3.6作好患者不遵医行为的记录:患者就诊隐瞒病情,导致误诊误治,如吸入异物误诊为呼吸道感染;患者不遵医嘱,全麻术前擅自进食致术后呕吐窒息;家属不遵医嘱,擅自喂给患者禁忌药物或食物,造成不良后果;患者未经医务人员允许私自外出发生突发性病变,如脑溢血;患者不遵医嘱做不适当的活动或过早增加运动量引起原有病情恶变或突变等。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均要做好详细记录。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突发事件多、危重病人多、人员流动大是急诊工作的基本特点。急诊科的护士不及要承受超负荷的劳动,而且经常承受死亡现象的刺激和人际冲突的压力[2]。这种不良刺激和压力严重影响着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危害。本文通过对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主要研究急诊护士的压力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应用“紧张程度测试法”采用不记名方式调查,发放问卷20份,收回问卷20份,有效率为100%,对调查满意度100%。记分方法按原制定者标准。后采取干预措施,半年后应用该法再次调查,被调查人员不变。

2.1原因分析

2.1.1工作环境因素急诊工作强度大、风险高、危重患者集中、病种杂、变化快、抢救任务繁重,这些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急诊护士不仅能准确观察病情还要迅速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治疗、护理,护理人员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再加上急诊环境嘈杂,使得护理人员容易产生焦虑和烦躁。

2.1.4医院因素由于医疗体制与医院制度的原因,许多病人对医院先交费后看病的程序不满,尤其是病情危急的急诊患者及家属。再加上高昂的医疗费用及各项检查费用,增加了病人及家属的经济负担与心理压力,一旦出现催费现象病人很容易把矛头指向直接与病人接触的护理人员,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2.1.5社会因素近年来医患关系异常紧张,关于医患之间矛盾与纠纷的报道常常见诸于报端,使得医护人员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日益下降。尤其在急诊科病人病情危急,一旦医护人员“稍有不到之处”,有些家属就会采用各种方式来回击医护人员,如媒体缠身、打官司。甚至有些病人家属对医护人员进行辱骂殴打,据统计,急诊护士经常遭受身心暴力伤害,其发生率为87.91%,高于一般护士65.90%的平均水平[5],这种现状使得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如履薄冰。

3应对措施

3.1营造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急救室内布局合理,急救物品专人负责定点放置,排班制度采用弹性方式以减少护理人员的体能消耗。此外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急诊科护理人员与医生和其他科室之间要互相协调,避免矛盾,培养团结向上相互合作的团队意识。

3.2正确对待护患关系引导护理人员正确对待病人,能真正做到急病人之所急,尽己之力帮助病人。教会护理人员沟通技巧,能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性沟通。并且在急诊设置24小时专职保安,对无理取闹且威胁医护人员安全的患者及家属采用正当方式进行制止。

3.3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院感染科应对急诊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强调自我防护方法,提高职业防范意识,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医院还应加强感染性废物的管理,控制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对于高危人群还要进行疫苗接种来降低危害几率。

3.4强化法律知识,保持乐观心态学习一定的法律知识有利于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这样在日常工作中既能规范护理行为保证患者安全,又能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而乐观的心态则有利于护理人员心情舒畅,减轻压力,轻松对待工作中的诸多困难。

3.5医院管理层领导给与重视医院管理层要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和理解护理人员的辛苦,积极给与心理安慰。在组织结构、人员安排、效益分配和工作环境上更多地考虑护理人员的切身利益,使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满足,工作积极性随之提高从而更好的服务子患者[6]。

4总结

参考文献:

[1]BreakwellGM.AmJ.Nurs.1990,90(8):31.

[2]刘月平.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的研究.当代护士.2005;9:93―96

THE END
1.以宪法为基,筑医疗法规之堤12月4日,为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全员法律意识,防范法律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安全,蒲阳医院对宪法进行宣讲及医疗法律法规进行培训。旨在通过法律培训,提升全院医务人员的法律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蒲阳医院主要负责人强调了宪法和法规在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全体医务人员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依法执业的能力。 https://news.hubeidaily.net/pc/c_3408265.html
2.与社会保障的双重构建预约报名法令是法治社会的基石与保障。作为社会行为的规范,法令的制定和实施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社会公正的实现。在法治社会中,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循法令的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通过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个人的权利得到尊重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得以保障。法令的存在对于法治社会至关重要。 https://app.hujyw.com/post/1202.html
3.哪些法律上的小常识可以保护自己?在生活中,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以下是一些常见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486818/answer/47231530762
4.医院见习工作总结(12篇)认真学习《护士法》及其法律法规,让我意识到,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护理质量观念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让病人满意,这是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丰富法律知识,增强安全保护意识,使护理人员懂法、用法,依法减少医疗事故的https://www.9136.com/shiyongwendang/gongzuozongjie/281094.html
5.酵交锋——健贤思齐行正致远交锋四:进入法律层面,医院和医生该如何保护自己? 健客交锋 2.7万 阅读 1年前 第八期 原创 《健客交锋》第八期:艾芬事件没有赢家? 折射民营医疗几重尴尬 健客交锋 6.8万 阅读 1年前 第七期 原创 《健客交锋》第七期:杨文医生离开我们的这一年 健客交锋 5.3万 阅读 1年前 第六期 原创 《健客交锋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201109/content-545661.html
6.护士法律范文8篇(全文)9.申请护士执业注册的时限为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之日起(C)A 1年内 B 2年内 C 3年内 D 4年内 10.这部法律中,首次把(C)作为独立的权利加以保护,这也是侵权责任法的一大亮点。 A生命权 B健康权 C隐私权 D用益物权 11.关于申请护士执业注册,错误的是(D)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3uyo93nz.html
7.护理行为中的法律责任(精选十篇)护理行为中的法律责任 篇1 随着医学知识与法律观念的普及, 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 因医疗护理行为引起的纠纷层出不穷。护士在医疗行为中与患者接触密切, 如何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 履行自己的责任, 减少护患纠纷, 是当前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护理工作面临的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y69nap4.html
8.2023年护理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17篇)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如何在护理服务中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护理人员法制意识,已成为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护理部于今年严格按照省卫生厅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要求,实施了新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了护士的行为,保障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完整、客观的护理记录,为举证提供了法律依据,保护了护患的合http://cooco.net.cn/zuowen/1579760.html
9.护士长在管理中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医院管理医管攻略护士长要组织护士学习各类护理工作质量标准, 并把它落实到每个护士、每项工作、每个班次中。护士长要每周进行全面检查一次, 具体抓环节质量, 控制终末质量, 进行质量的反馈控制。 3、加强护士的法制知识教育, 增强法律意识, 以法服务患者,以法保护自己 http://zl.hxyjw.com/arc_40987
10.的恐吓和人身攻击。我可以通过什么法律渠道保护自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442715.html
11.给予公务员同不法行为作斗争的有力武器,也是公务员保护自己不申诉权是法律给予公务员同不法行为作斗争的有力武器,也是公务员保护自己不受他人非法侵害的有效手段。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法律法行申诉权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B 复制 纠错https://www.shuashuati.com/ti/eec2b1732442443f88f6ec4bf61a65d1.html?fm=bdbds74d74f3e0800a9bc086e595e04573bd8
12.护理铺床法心得体会范本5篇护士工作心得工作心得体会1.强化学法、用法意识 我国护理教育中,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才刚刚起步,大多数护士缺乏有关的法律知识。身为护士长在管理检查护理质量服务中要善于将法律条例融入相关的工作中,并要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有关的法制及医疗纠纷条例,增强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的认识,学会自我保护及处理好护患矛盾,避免纠纷发生。 https://www.027art.com/fanwen/gongzuotihui/17946344.html
13.如何增强护士法律意识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书写护理文件是很重要的。 (4)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新《刑法》中有关护理部分的内容。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尊严,以提高病区的护理质量。 医学教育网提供护士资格、初级护师及主管护师辅导课程,十数年辅导经验,老师辅导团队,欢迎了解~https://www.med66.com/huliguanli/li20022075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