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两年申请执行时效限制的案件

前言:法院作出生效的判决书后,原告一直问被告索要款项,被告一直拖,拖了两年之久。2年过后,原告还能申请强制执行吗?如果对方抗辩时效过了,原告如何救济?

一、申请执行时效为2年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权利人应在判决书生效后二年的执行时效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二、申请执行期间从什么时候开始起算?

该二年的执行时效,从判决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判决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判决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判决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三、申请执行人超过二年申请执行的,法院是否会受理?

申请执行人超过二年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应受理。但如果被执行人对此提出执行异议,人民法院应当对是否超过执行时效进行审查,被执行人对申请执行时效期间提出异议,人民法院经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不予执行。主要审查是否存在执行时效中止、中断等情形。

四、申请执行期间的中止、中断事由有哪些?

1、中止的情形:

在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申请执行时效中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2、中断的情形:

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一方提出履行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五、不受申请执行时效2年限制的情形

(一)终结本次执行后,再次申请执行不受2年申请执行时效期间限制。

(二)法院采取执行措施后,当事人发现被执行人有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继续,不受2年申请执行时效限制。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17条“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一般应当由当事人依法提出申请。发生法律效力的具有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内容的法律文书、民事制裁决定书,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由审判庭移送执行机构执行”。

(四)《民法典》第196条:“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前述规定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也不适用执行时效,超过2年向法院申请执行,也未超过申请执行时效。

结语:(一)超过2年执行申请执行时效,仍然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根据《民诉法解释》第481条规定,在一般案件中,超过2年申请执行时效的,申请人仍然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只是若被执行人对申请执行时效期间提出异议,人民法院经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不予执行。司法实践中的共识为:执行时效如诉讼时效一样,法院不宜主动适用。

另外,若被执行人履行全部或者部分义务后,又以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要求回转已经执行部分的,法院不予支持。

(二)及时行使权利,中断2年申请执行时效。

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建议及时行使权利。《民事诉讼法(2023修正)》第250条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在法院判决生效后,应当及时行使权利,及时向对方主张权利,这样做不仅可以督促对方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还能有效中断申请执行时效,为后续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奠定良好基础。

THE END
1.民法典的内容全解析合同继承物权与人格权等关键条款深度剖析在民法典中,合同是法律关系的一种形式,它规定了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诚实信用、公平合理、自愿性和自由选择等。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当事人应当基于真实情况进行交易,并且应当遵循公平合理原则。 继承制度改革 民法典对继承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将传统的遗产继承分为直系亲属和非直系亲属两大类,同时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460458.html
2.知识科普《民法典》知识普及形堂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民法典》之基本原则 《民法典》之总则编 《民法典》之物权编 《民法典》之合同编 《民法典》之人格权编 《民法典》之婚姻家庭编 《民法典》之继承编 《民法典》之侵权责任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咸安妇联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知识科普|《民法典》知识普及小课堂》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84166
3.她普法婚姻家庭领域常见法律问题汇总本条内容以民法典第26条为基础,又将第26条规定的抚养义务和赡养义务落至实处。Q12 关于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相关规定 民法典第1064条是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规定,为新增条文,其内容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条、第3条修改而来。在内容上,确立了“共债共签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817539326918185861&wfr=spider&for=pc
4.《民法典》第196条的专业术语及解读《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六条【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https://v.66law.cn/wenda/3154881.aspx
5.《民法典》第196条(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评注摘要:《民法典》第196条是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之基础规范,其所列各项请求权被排除适用诉讼时效的理由各不相同。第1项之“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包括侵权请求权和物权请求权;第2项之“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应仅作正面解释;第3项之“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https://la.swupl.edu.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7107027288
6.《民法典》第196条(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评注摘要: 《民法典》第196条是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之基础规范,其所列各项请求权被排除适用诉讼时效的理由各不相同.第1项之"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包括侵权请求权和物权请求权;第2项之"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应仅作正面解释;第3项之"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应https://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njdxflpl202202010
7.《民法典》第196条(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评注【1】《民法典》第196条(以下简称“第196条”)是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之基础规范。本条含4项:第1—3项规定了三种具体类型的请求权;第4项为兜底条款。本条内容与《民法总则》第196条完全相同。本条未见于《民法通则》及旧司法解释,属《民法典》(《民法总则》)新设规定,其对既有零星规定及学理实务意见具有https://www.pkulaw.com/qikan/da6891d4c344dd6e2909a14b7c4f60d5bdfb.html
8.《民法典》第196条对于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的规定导读:第一百九十六条,【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民法典》第196条对于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的规定 https://www.64365.com/zs/832739.aspx
9.《民法典》第995条释义人格权请求权侵权权利人民法通则《民法典》第995条释义【人格权请求权】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九百九十五条【人格权请求权】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https://www.163.com/dy/article/I1386OAA0553R1LE.html
10.学习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一条基本原则根据《民法典》总则编中第196条的规定,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的,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从子女出生时起至子女成年时止,在此期间,子女被父母抚养的权利是一种持续性权利,亦是父母的法定义务而非普通的金钱之债,故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该条规定非常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切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649018923&efid=5Vf2fdCcQ6xNu7i6Q3dBIw
11.民法典第987条内容《民法典》第987条的内容为: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这是关于恶意得利人的义务规定。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七条 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https://mip.findlaw.cn/ask/question_jx_708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