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传统没有得到传承,习俗渐渐消亡,春晚彻底没法看了,所谓的节日气氛,仅剩下各地政府斥巨资放烟花、灯光秀、无人机表演这些昙花一现、只能刺激你几秒钟的东西了。
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期待多元文化,对各种题材来者不拒。
春节档电影似乎没有安排外国片,国产片关起门来圈钱,票价动辄上百,刀还是很快的。
看了《我们一起摇太阳》和《第二十条》。
《我们一起摇太阳》属于典型的丧事喜办,两个重病患者(一个尿毒症、一个脑瘤)为了取得器官移植资格而结婚,这故事,既诋毁了我国如此“完善”的医保制度,也践踏了圣洁的婚姻制度。
鉴于该片价值导向存在严重问题,涉嫌给敌人送子弹,建议尽快下架。
《第二十条》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出品,以三个正当防卫的案件(两个刑事案件,一个行政案件),将《刑法》第20条正当防卫条款搬上大银幕,在富有喜剧色彩的演绎中,让更多人对正当防卫有所了解。
一些法律大咖说《第二十条》很精彩,我带着好奇心,看过之后,对我国法律片的质量深表忧虑。
1.片名与故事情节“不搭调”
《第二十条》,顾名思义是指《刑法》第二十条,即正当防卫制度条款。电影讲了三个故事,那么这三个故事理应都与《刑法》第二十条有关。
但是影片中的“张科学校霸凌案件”,仅行政调查,就处理掉了,根本没有进入刑事诉讼程序。
治安案件有没有可能正当防卫?能不能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答案是NO!
首先,治安案件,不可能适用《刑法》,当然与第二十条无缘;
再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为依法准确适用正当防卫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
因此,只有在刑事案件中,你才有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空间。你若在治安案件中搞正当防卫那一套理论,甚至大开杀戒,是要吃大亏的。
2.校园霸凌事件的处理方式,错的极其离谱
“张科学校霸凌案件”,影片采取的是不论青红皂白、不论事实、“和稀泥”的处理方式。导演的理念显然没有更新。
近几年,随着网络上学生霸凌视频越来越残暴、越来越多,政府各部门对校园霸凌事件非常重视。
影片误导学生和家长,也抹杀了公安机关、法院那么多部门在打击校园霸凌工作中的努力和付出。
3.抬高自己,贬低、抹黑GA
王永强持剪刀26刀捅死村霸案,案发时村霸车上有没有刀?王永强是不是因为害怕村霸去拿刀而防卫?
刀,成了案件定性的关键。
公诉人吕玲玲让公安去查刀,偏偏公安不查!本片的意思是:案件之所以定性错误,都是公安侦查不力,懒!
我觉得,这种主旋律的电影,应当避免“抬高自己、贬低他人”。
毕竟,公检法虽然是三家,其实是一家。
4.抹黑FY
电影高潮部分,公诉人韩明搬出了最近几年“正当防卫但被判成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的判例,意思是:司法惯例,积重难返,此类案件想认定正当防卫,难度和阻力很大。
你这不是抹黑法院吗?明明是你检察院以故意伤害、故意杀人起诉到法院的,你自己没有担当,造成这种机械司法、积重难返的局面,你检察院的责任最大。
你根本不需要拿什么法院有罪判例来做挡箭牌,抹黑法院。法院判个正当防卫的无罪判决,你检察院吃得消吗?你会尊重法院的无罪判决,不抗诉?活见鬼了!
正当防卫制度,从来没有沉睡过,不是你唤醒该制度,而是你长期没有正确适用、被你荒废了而已。
自己硬不起来,还拉法院垫背,不地道。明明是工作不到位,偏偏宣传成丰功伟绩。
5.可有可无的“猥琐”律师
政法片,居然可以没有律师。这是中国特色。
即使偶尔有,这个律师大概率是猥琐的、可有可无的。
刑事辩护全覆盖的今天,重大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必然有辩护律师,偏偏该片就没有。
被捅死的村霸,家属都知道委托律师,这也是该片唯一一个律师。
这个陈律师干了什么?村霸家属聚众闹事围堵检察院,陈律师混迹其中。当事人要找关系协调处理案件,陈律师组织饭局、牵线搭桥。这不妥妥的诉棍、掮客、傻缺吗?
公检法打牌,三缺一,即使律师是陪打,也要上一个像样的吧。
我建议,以后的政法片,太猥琐的律师角色还是不要安排了,看着恶心。
如果实在找不到律师,我上也行啊。
6.类型与题材的错位
政法题材,底色必然是沉重的、严肃的。
用政法题材作贺岁片、搞笑片,我是极其反感的。
家庭、爱情、搞笑、死亡、暴力,这么多主旋律纠缠在一起,煮成了一锅乱炖。
电影院里,嘻嘻哈哈、打情骂俏,就把这么严肃的话题消费了。
我旁边的一对小年轻,一直在啃嘴、呻吟,显然没有被主旋律所感召。
7.证人与被害人,张冠李戴
影片中,郝秀萍是一位聋哑女性,被村霸多次强奸凌辱。郝秀萍的丈夫行使了特殊防卫权,用剪刀干死了村霸。郝秀萍明明是被害人,在影片中却变成了证人。
如果郝秀萍是证人,那谁是被害人呢?没有被害人,哪里来的正当防卫呢?
另外,影片中还出现公诉人保护被害人,就更离谱了。
8.“老油条”韩明,不该有的担当和勇气
公诉人韩明,典型的司法老油条,办案自以为经验丰富,老奸巨猾,见风使舵,其实就是机械司法,经验教条主义患者。
我觉得雷佳音的演技,是到位的,也是符合实际的。
韩明因为自己的儿子见义勇为却被认定为殴打他人,冤屈难伸,义愤填膺,所以他良心发现,硬了一回,作出了不起诉决定。
现实中,具有感同身受背景和经历、能够换位思考、理性平和的韩明,可能存在吗?
不可能。大部分韩明还困在体制的囹圄之中,无法自拔。
所以,韩明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不是自己的人生啦。
9.树立规则者,干着破坏规则的勾当还不自省
要让正当防卫制度正常运转,需要很多配套规则。
韩明拿着刑法说刑法,纯属扯淡。没有刑诉法等程序保障,刑法啥也不是。
我相信,导演应该是规则的拥护者。
但是,影片中出现大量破坏规则的情况:领导插手过问、干预检察官独立办案、检察官行贿、公安违规请托说情、检察官滥用司法救助、检察院向当地政府申请拨款、检察官为了阻止当事人上访帮其找工作等。
把沉疴陋习、破坏规则当家常便饭,习以为常,规则就永远不可能树立起来。即使有树立规则者,也会被自身的破坏力所反噬。
建议导演看看老美2023年拍的《自白规则》,人家是如何确立米兰达规则的。
没有精巧、完备、配套的规则设计,尤其是程序规则的保障,正当防卫制度还是会被束之高阁。
10.不宜听证的案件
郝秀萍被村霸强奸,引发了后面的正当防卫。这种涉及当事人隐私的案件,怎么可能拿出来公开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