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全大学生“说案明理”警示教育案例兼职诈骗

★案情通报:日结兼职,竟成“诈骗嫌疑人”

★以案说法:从“以案说法”角度剖析涉嫌违法诈骗兼职案件

★以案说德:从“以案说德”角度剖析涉嫌违法诈骗兼职案件

★以案说责:从“以案说责”角度剖析涉嫌违法诈骗兼职案件

案情通报:

日结兼职,竟成“诈骗嫌疑人”

★以案说法

从“以案说法”角度剖析涉嫌违法诈骗兼职案件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电信诈骗案件频发,诈骗方式涉及交友、购物、兼职、考试、社会实践等多方面,造成了大量学生泥足深陷,损失惨重。传统的电信诈骗,如冒充熟人、谎称彩票中奖等,比较容易分辨,但大多不会以公司的名义出现,而目前大学生误入诈骗陷阱最多的,恰恰是一些披着合法外衣的“公司”,有着较强的隐蔽性,让人难以分辨。如果公司从事电信诈骗活动,在其中担任客服、财会等职务,对上述情况知情的,也有可能构成共同犯罪。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第二条: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2.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3.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4.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5.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第五条:诈骗未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诈骗目标的,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定罪处罚。

1.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3.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的。

实施前款规定行为,数量达到前款第(一)、(二)项规定标准十倍以上的,或者诈骗手段特别恶劣、危害特别严重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六条学生不得有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和行为,不得从事或者参与非法和违法的社会、政治、团体、宗教和迷信活动。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视其情节、性质和后果,给予严重警告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1.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2.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游行示威法》或其他法规,组织参与未经批准的大型集会、游行、示威活动,组织和煽动闹事,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的,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

3.张贴、投递、散发大小字报,混淆是非,制造混乱,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

4.组织、成立或加入非法社会团体和组织,从事非法活动,刊印非法刊物,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

5.组织开展未经批准的社会、政治活动,举办未经批准的沙龙、俱乐部等活动,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

6.在校园内传播宗教或者进行宗教活动,给予记过或者留校察看处分;经教育不改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7.参与非法传销、邪教、封建迷信活动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者记过处分;经教育不改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

8.违反学生团体管理的有关规定,组织成立未经批准的学生团体并开展活动,出版刊物,或者以合法学生团体名义开展非法活动,或者有严重违反学生团体管理规定并造成危害后果的其他行为,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

9.上述行为确系受他人胁迫或者诱骗,且认识深刻、有悔改表现或者立功行为的,可以给予降低一级处分等级处分。

第七条触犯国家法律、法令、法规,受到司法或公安部门处罚者,视其情节、性质和后果给予以下处分:

1.触犯《刑法》,构成刑事犯罪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2.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警告、罚款处罚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者记过处分,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拘留处罚者,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二、以案为鉴,牢记教训

警示一:加强法制学习,提高法律意识

本案例中的赵某、李某法律意识淡薄,对兼职的合法性、合理性缺乏正确认知,在蝇头小利的驱使下,涉嫌违法兼职。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准则,只有人人守法、凡事依法,社会才能安定,国家才能稳定。因此,大学生必须接受法制教育,充分认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掌握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学法,严格守法,主动用法,自觉护法。

警示二:合理运用法律武器,避免陷入非法兼职陷阱

近年来,兼职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除学习以外的重要部分。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外出兼职,是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但有的学生选择兼职,却是为了满足自己高消费的需求。大学生经济还没有独立,当父母给的生活费难以承受自我消费需求时,为了能购买高档物品,只好选择兼职来增加收入,甚至就算知道有的兼职可能不正规,也愿意因收入高昂,心存侥幸地上了诈骗分子的当。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大学生的这种心理,利用、诱骗他们通过违法方式获得立竿见影的违法收入。若想避免被非法兼职带入歧途,大学生应掌握防诈骗的法律知识,在找兼职的过程中更应当擦亮双眼,不被高薪轻易诱惑,发现兼职工作涉嫌违法犯罪要及时报警,迅速保存涉案证据,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合理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以案说德

从“以案说德”角度剖析涉嫌违法诈骗兼职案件

违法诈骗损害社会诚信体系,破坏公共秩序,引发社会恐慌,影响正常社会生活和社会稳定。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明辨是非,坚决抵制诈骗行为,做守德诚信的好公民。

一、案例中的失德表现

(一)兼职涉嫌诈骗,道德缺失

根据国家公安部统计的有关数据,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持续高发,光是2020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所涉及的财产损失就高达353.7亿元。这353亿的背后,有多少家庭伤痕累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又有多少人不仅经济上受到损失,精神上也受到了严重打击,甚至走上绝路,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然而,就在国家大力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的同时,赵某与李某却为了一点小利,在明知兼职工作存在诈骗嫌疑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与诈骗分子为伍。她们的行为不仅对自身造成了影响,更对学校及社会带来了危害,严重损害了他人利益,是对社会公德的漠视,也是自我道德的缺失。

(二)多人涉及欺瞒,诚信缺失

警示一:提高诚信意识,争做守德好青年

警示二:增强是非观念,切勿好心办坏事

大学生尚处于自我意识不断完善的阶段,缺乏社会经验,考虑事情不周全,很有可能导致有时候判断失误,好心办了坏事。本案例中的赵某、李某,希望通过外出兼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本是自强自立的好事,但是由于他们的是非观念不强,又被利益所驱使,导致误入歧途。在面对纷繁众多的校外兼职时,大学生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投机现象所迷惑,具有正确的道德判断力,选择合理合法又能胜任的兼职岗位。此外,本案例中的室友也缺乏是非观念,他们为了所谓的“义气”“友情”,为赵某、李某隐瞒未归寝的事实,实际上却是埋下了安全的隐患。作为大学生,应当具有是非分辨能力,在遇到同学朋友出现问题时,不应包庇纵容,要仔细辨别是非曲直,选择真正安全、正义的方式来进行处理。

★以案说责

从“以案说责”角度剖析涉嫌违法诈骗兼职案件

一、案例中的失责表现

(一)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失责

赵某、李某作为两名当代的女大学生,首先没有尽好自我保护的责任,随意轻信他人,加入日结兼职工作,忽视了自我的安全问题。其次,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她们没有考虑到非法兼职的危害性,轻易卷入了诈骗刑事案件,为诈骗分子的犯罪行为“助纣为虐”,这也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失责。

(二)作为室友的失责

室友明知赵某、李某外出兼职未告知辅导员,当二人彻夜未归时,却仍然在撒谎隐瞒、躲避学校查寝,没有将她们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没有起到室友间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职责。

警示一:加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技能

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学生涉世不深、风险意识不强的弱点,或设下“陷阱”引君入瓮诈骗钱财,或以低门槛高回报的工作岗位诱骗学生上岗为自己牟利。大学生应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注意保护个人信息资料,不要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住址、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在手机上安装好“反诈卫士”APP,对不清楚的事宜要及时向老师沟通咨询,确保自己不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在选择兼职工作时要提高分辨能力,入职前要注意査明公司有无合法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否与证照相符,经营行为是否合法,切勿有贪图高额收入的侥幸心理,避免受到诈骗分子的利用,在无意识之中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

THE END
1.电信诈骗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电信诈骗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在生活中,很多骗子都会利用网络实施电信诈骗,因此,在法律上,对电信诈骗也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电信诈骗的法律规定,希望能帮到你们。 电信诈骗的法律规定 电信诈骗属于诈骗犯罪的一种,应当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https://wenku.baidu.com/view/11b8cc0fcc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f.html
2.律师简析诈骗罪立案及定罪量刑标准要件处罚金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00VODT0553TF9H.html
3.2024年在哪里可以详细了解合同诈骗罪的法律规定?导读:详细了解合同诈骗罪的法律规定主要可以通过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以及相关的法学教材与研究文献。本回答将概述合同诈骗罪的主要法律特征,并提供相应的回答。 在哪里可以详细了解合同诈骗罪的法律规定? https://www.maxlaw.cn/n/20240324/11029345315806.shtml
4.诉讼诈骗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是怎样的处罚诈骗罪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诈骗 1.58万人问过 综合律师团队已解答 获取解答 > 诈骗罪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诈骗 1.74万人问过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已解答 获取解答 > 诈骗罪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诈骗 1.52万人问过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已解答 获取解答 > 还有疑问?直接咨询律师 > 诉讼诈骗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是https://m.findlaw.cn/ask/question_63625037.html
5.2024年最新诈骗罪法律法规汇编与评析(第三批)2024年最新诈骗罪法律法规汇编与评析(第三批) 文章中讨论的诈骗罪特指《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普通诈骗罪,不包括《刑法》中规定的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特殊诈骗类型。 本文章上一部分内容见公众号此前发布的文章。http://gdshlawfirm.com/nd.jsp?id=48
6.这些工作日入过万,你干吗?南方plus根据用户投诉提交证据,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微信个人帐号使用规范》,微信团队对虚假刷单行为进行了打击治理,对所有经核实确认有虚假刷单行为的帐号进行处罚。对于以刷单名义进行的诈骗行为,微信将持续专项清理;而对于违规刷单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也将按照规定对相关帐号实施处理。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7/17/c3779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