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全面梳理中国社区矫正的不平凡探索之路,努力构建为世界所称道的中国特色社区矫正法学法治教育

《中国特色社区矫正基本制度问题研究》

王顺安、马聪著

ISBN:978-7-5764-0110-3

定价:149.00元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

作者简介

AUTHOR

系统研讨社区矫正的“九大核心问题”

归纳总结社区矫正的“八大中国特色”

内容简介

一、全面系统地研讨“九大核心问题”

本书是关于中国社区矫正实践探索与《社区矫正法》基本法律制度问题的规范性法学研究。全书除导论外,正文共九章。导论对本书的研究目的意义、现状、思路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概述,正文则系统和完整的对我国社区矫正基本制度的“九大核心问题”进行了阐述,这九大核心问题分别为:中国特色社区矫正的创制与意义、中国社区矫正的基本性质与地方性特色、中国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和对象、中国社区矫正的组织机构与人员、中国社区矫正的基本任务、中国社区矫正的基本程序、中国社区矫正法律责任与监督、中国社区矫正制度困境与发展趋势,以及为了更好地学习与应用《社区矫正法》而必须尽快建立的中国社区矫正法学的构建与发展等。

二、归纳总结了社区矫正的“八大中国特色”

本书明确认为:社区矫正的中国特色,至少表现为形成与创制的独特性、基本性质的独特性、适用范围的独特性、组织领导机构的独特性、基本任务的独特性、衔接程序的独特性、外部执法监督制度的独特性,以及社区矫正基础理论复合跨界与亟待提高的独特性等八大方面。

三、强调对社区矫正法的根本原理性研究

四、研究结论和成果的价值与追求

第一,在宏观视角下将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置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法治化、基层与特殊社会群体治理、社会多元参与共治、刑事执行统一化与一体化等重要的国家战略与宏大背景之中展开研究,特别强调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制度背景、公众社会心理结构、现有学术研究水平与资源等特殊性,强调社区矫正在中国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制度的国别特色和地方性经验,总结和归纳中国社区矫正的独特东方思路与智慧,彰显中国社区矫正乃至刑事执行制度自信。

第二,本着根本性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路,对我国社区矫正实践与理论争议中最关键最核心或者说是任何社区矫正文献都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进行体系性和规范性研究,充分运用规范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维方式,体系性思考与问题性思考兼而有之,将根本性的原理问题彻底搞清楚搞透彻,而不是仅着眼于某一具体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对策建议,充分发挥根本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对社区矫正制度的指引、构建、评价和检验价值。

六、七个方面的坚持与创新

第一,本书旗帜鲜明地认同和坚持《社区矫正法》暗含的和官方公开确立的中国特色社区矫正法律性质为“刑事执行制度”的观点,并从历史、规范以及功能等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理论论证。

第二,本书坚决支持社区矫正对象的范围应予以扩大的立场,在对社区矫正对象范围设定的法理原因和根据进行探寻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对象扩张的近期与长远策略两种方案,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轻微犯罪占绝对优势的犯罪结构的变化及治理对策的调整。

第三,本书从实质意义上探讨了社区矫正机构设定的行政执法权与处罚权分立模式及其改革方向问题,以及社区矫正衔接顺序的制度发展及其降低衔接程序的替代性方案。

第四,本书将社区矫正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两大基本任务置于刑罚目的理论框架之下予以讨论,为我国《社区矫正法》所确定的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之间的逻辑关系提供理论支撑,为社区矫正基层实践处理好两者关系提供可供参考的模式标准与理论指引。

第六,本书按照刑事一体化的思维,基于我国刑法“重罪重刑”的结构特点探讨社区矫正适用规模制度障碍的成因,指出扩大社区矫正适用规模与范围必须与我国刑法轻罪体系构建和我国轻罪犯的刑罚附随效果限制(守法信用或前科消灭制度)等刑法制度改革双向奔赴,从而在轻罪、轻罪犯和轻刑罚及其执行的整体框架下定位与社区矫正制度发展和完善问题。

第七、本书基于“法学不盛,何来善法”的规律性认识,明确讨论了社区矫正制度发展与社区矫正法学之间的关系,特别说明了社区矫正法学理论对于我国社区矫正立法以及未来统一的刑事执行法创制的巨大特殊意义。

七、本书具有的特殊实践价值

最值一提的是,全书的代序言“社区矫正的探索与研究永远在路上”,有104页,10余万字。比较全面地介绍与论述了百年社区矫正的历史演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的不平凡探索之路、努力构建为世界所称道的中国特色社区矫正法学。

在“百年社区矫正的历史演变”部分,作者认为现代社区矫正制度起源于对近代以来剥夺自由刑及其监狱封闭式管理负面效应的反思,社区矫正萌芽于英美的假释和缓刑制度,社区矫正得益于二战之后的更生理念、民权运动和标签理论的推动,社区矫正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蓬勃发展,直接源于监狱成本的高昂和矫正政策的改变,社区矫正的复苏得益于20世纪末以来的法治建设的保障与促进作用,“中间处遇”或“中庸制裁措施”的兴起,有逐步取代传统社区处遇之势,但因其惩罚性和过度监控的高成本性并未获得共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的不平凡探索之路”部分,作者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非监禁处遇制度的移植与实践,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罪犯非监禁处遇措施、非监禁刑罚及其监督管理制度的创制,20世纪之交中国大陆开展的改革与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的探索和试点工作,2019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孕育与诞生,2020年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的法律定位、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体系结构、核心内容及其亮点特点。

在“努力构建为世界所称道的中国特色社区矫正法学”部分,作者较深入地论述了世界社区矫正制度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社区矫正重要实践成果是构建社区矫正法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基于法律信条学构建中国特色社区矫正法学的规范性研究体系,中国特色社区矫正法学信条性研究的核心问题与基本体系。

本书观点明确、内容丰富、资料详实,论证得当,不仅可以为我国刑法学和刑事执行法学理论工作者提供系统而有价值的研究思路与理论观点,而且能够为我国政法院校社区矫正法学的专业教学提供客观而可靠的历史性文献资料,还能够为我国社区矫正基层工作者全面和正确了解我国社区矫正立法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提供理论指引与实践参考。

THE END
1.中国基本法律包括什么?我国基本法律包括有: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婚姻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https://www.findlaw.cn/wenda/q_37632652.html
2.中国法律的基本特性中国法律的基本特性 shoco@ 一、自然性 ?(一)社会经济基础:宗法社会与农耕经济 ?(二)思想观念根源:天人合一与宇宙和谐 ?(三)制度实践表现:顺天则时与司法时令 ?(四)历史意义与影响 ?(五)法自然与自然法:一个中西问题的比 较二、伦理性 ?(一)价值追求 ?(二)制度内容 1、引礼入律,礼法https://www.mayiwenku.com/p-11991295.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一条 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法。 http://hrss.yn.gov.cn/html/2023/3/15/55687.html
4.1950年5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1950年5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基本法律。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https://www.shuashuati.com/ti/a8fcc025e4014f37a4085580a1493b56a2.html
5.《中国法律思想史》基本内容概述及其批判(中国法律思想史)书评杨鸿烈的《中国法律思想史》初版于1936年,是民国时代对中国古代法律思想进行系统考察的代表作,至今仍是法史专业的必读书。虽然此书写作时间距今颇久,但杨氏广泛吸收了古史辨派的学术成果,对古代文献的性质和年代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研究方法上采用美国式的“问题主义”研究范式,总体来说此书已经非常接近现代学术。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968790/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CCTV.com2008年3月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至此,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在内的,由七个法律部门、三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法律体系。国家经济、https://news.cctv.com/china/20080927/105170.shtml
7.中国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都有哪些律师普法中国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是:1、党的领导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3、人权保护原则,人权是人作为人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4、法治原则是根据法律治理https://www.110ask.com/tuwen/17351969018846226940.html
8.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1.法律移植的概念 2.法律移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3.法律移植的类型 (四)法制改革的必要性 (五)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特点 二十一、法治国家 (一)法治与法治国家的含义 (二)法治国家原理 1.法治国家的社会条件 2.法治国家的基本构造 3.法治国家的标志 4.法治国家的模式 (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目标 二十二、法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9.2020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降促进法》施行法律内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发展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保障公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公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从事医疗卫生、健康促进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 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健康服务。 https://www.hzdsrmyy.com/index.asp?a=8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