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法律的约束,才让我们每一个人更加尊重生命,遵守法律的规则。
不过有三种人却有“免死金牌”,无论犯什么罪都不能判死刑?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那么这样的事情究竟是真是假?
一、死罪和“免死金牌”
从古至今,犯罪分子都有死刑这一说,尤其是在古代,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刑罚。
不过随着文明不断的进步,我国的法律也在不断的改善,不仅没有残忍的刑罚,死刑也变少了。
那么究竟犯了什么罪才会被判死刑呢?
其实对于一些故意杀害他人,还有其他严重违法行为,就会剥夺政治终身权利,并且处以死刑。
虽然说文明进步了,很多国家都不再使用死刑,但其实死刑的保留对于犯罪分子来说,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如果没有死刑的话,对于他们而言,不管犯什么罪,都好像有后路。
经过法律不断完善之后,我国已经取消了很多犯罪分子的死刑,也体现了我国人性化的法律。
不过对于一些重大犯罪的分子来说,依然免不了死刑,只要有死刑在,这些罪犯的犯罪率就可能会低一些,我国人民也能够更安全一些。
那么免死金牌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这也可以追溯到古代,我们平时在看一些古代电视剧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皇帝都会给一些元老或者是有贡献的人送上免死金牌。
免死金牌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保障,如果说有一天不小心犯了大罪,那么就可以用免死金牌来明哲保身,保护自己和全家人。
当然,这样的荣誉对于普通人来说,根本是不敢想的。
有了免死金牌之后,不仅能够象征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非常高,在法律面前,自己也比普通人更高一点。
原以为免死金牌只是在古代人身上才能发现的,但是没想到,在如此开明的现代社会,我们居然也能发现有些人就是有“免死金牌”的。
二、这三种人有“免死金牌”
我们现代社会里的“免死金牌”就是法律给某一些人的特殊保护,按照法律的规定,这三类人是不能适用死刑的。
首先就是孕妇了,不管孕妇犯了什么罪,在审判的时候已经怀孕了,就不能再执行死刑。
孕妇在十月怀胎之后,能不能判处死刑呢?
答案也是不可以的,因为孩子生下来之后,还是需要母亲的,不能剥夺孩子拥有母亲的权利。
不仅仅是中国,在其他国家都有免去孕妇死刑的做法。
不过看到这里,也不要觉得孕妇犯了什么错误,都不要承担后果。
虽然说我们要保护孕妇肚子里面的胎儿,但是只要是手段极其残忍,触犯法律底线的,依然会被判死刑,只不过为了孩子,会延缓一点再执行。
当然还是会根据他们犯的罪究竟有多重,而决定进行什么样的惩罚,更重要的还是会给这些孕妇们带来一些教育,给他们一次机会。
另外还有一类人,那就是年满75周岁的老人,一般不适用死刑。
这一类的老人,不管是犯了什么罪,法律方面可能会更加宽容一些。
不过这一点也是有限制的,因为大家觉得75周岁的老人身体机能方面都已经退化了,基本上做不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但是如果手段非常残忍的话,依旧还是适用于死刑的。
也就是说75周岁以上的老人,并不是绝对不能够使用死刑的,只要是犯了大案,可以判死刑,那么依然会处死刑。
只不过75周岁以上的老人,相对于普通人而言,犯罪之后,宽容度会更高一些,只要不是手段极其残忍,大概率是不会使用死刑的。
最后要说的就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了,我国对于未成年的保护还是非常全面的。
对于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来说,法律认为他们并没有成熟,对于很多事情的判断,还有认知能力,都没有那么强。
只要是犯罪的时候,没有超过18周岁,就算是庭审的时候,过了18周岁,也是不用于死刑的。
所以对于未成年来说,不管是犯了什么错,基本上都会想要以教育的方式来改变他们的想法,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当中,改过自新的机会比较多。
他们认为没有成熟的未成年人也是很容易调教的,这个时候,稍微管教,就可能让他们重新做个好人,所以一般对于未成年都是比较宽容的,会有很多的保护。
不过这一个保护,对于现在很多网友来说,却产生了很大的争议。
毕竟现在的人和以前不一样了,基本上都是很早熟的,没到18岁,却也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尤其是这几年未成年暴力事件的兴起,如一些校园暴力事件等等。
如果说一味的保护这些未成年人,可能会让他们觉得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兜底,他们做什么都没事,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就拿今年3月份左右的邯郸事件来说吧,虽然说犯罪分子都是未成年人,年纪比较小,但是他们的手段却是比较残忍的。
如果说这个时候,未成年保护法是保护这些犯罪分子的话,对于被杀害的人来说是多么不公平。
对于这些手段极其残忍的未成年人来说,如果没有死刑的话,对于他们来说,可能起不到震慑的作用,也可能会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事件增多。
不过未成年人究竟该不该处死刑,这对于我国的法律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似乎还要再找一个更加全面的处理方案,这样的话才,能够让大家都满意。
当然对于未成年的父母来说,也一定要加强对于孩子的管教,毕竟子不教,父之过,即使是未成年人,也要用严格的法律要求自己和家人。
法律对于以上这三种人包容度还是比较高的,毕竟都属于弱势群体,所以法律也会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这样的法律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当然对于一些有精神病的人来说,也是不适用于死刑的,只不过很多人会想要在这一方面钻空子,伪造自己是精神病人的状态。
其实只要是精神病人,可能没有能力去犯罪,或者是自己完全没有意识等等。
在确定是否是精神病之前,肯定会做各种权威的检测,所以说想要钻这种空子,基本上是没可能的。
如果说在司法鉴定的过程当中,有人假装自己是精神病,那么我国的法律,就一定会对这样的犯罪分子进行严格的惩罚。
如果说,罪犯在犯罪的时候是有严重的精神障碍的,完全不能辨认或者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这种情况也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这一点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也是一种保护。
总之,以上这几种人群的“免死金牌”,都体现出了我国法律的人道主义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但是也千万不能侥幸,毕竟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三、“死刑”有必要存在吗?
很多人都会说,这三种群体确实属于弱势群体,但是对于现代社会而言,死刑的存在是否太过于残忍?能否使用其他科学的方式来代替?
但其实对于我国现阶段而言,死刑的存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虽然说看起来比较的残忍,但是对于各种罪犯来说,也能够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毕竟现在社会上作恶多端的人还是有的。
这对于大家来说,在犯罪之前,也一定会想一想中国的法律,这样的话,才可能减少犯罪的可能。
正是因为一直保留着死刑,才可能让我们的犯罪几率变得少一些,这对于我国公民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
总结:
总的来说,法律面前基本上还是人人平等的,但是这几种人群确实属于弱势群体,所以也要充分的考虑,稍微保护他们。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这几种人群犯罪就没问题了,并不是这样,只要违法犯罪,就一定会受到法律的惩治。
希望我国的法律能够不断的完善,对于那些真正作恶多端的分子,坚决不能够容忍,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也希望这个社会越来越和谐,所有人都能够意识到法律的严重性,减少犯罪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