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法制经验:死刑能否杜绝人口买卖?No!私家历史澎湃新闻

我们今天的“拐卖”一词在中国古代法律里出现得很晚。至少从秦汉至元明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古代法律一直把使用暴力或诈欺手段剥夺他人自由、使之处于被奴役状态的行为,称之为“略人”,将出卖略得人口的行为叫做“略卖人”。

一律处死刑的时代

现在能够看到最早的有关法律条文,是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土的西汉初年《盗律》,处刑极其严厉:只要有了“略人”的行为,无论是否已经出卖,都要处以“磔刑”(处死并肢解尸体);知情收买之人“与同罪”;不知情收买及转卖的,“黥为城旦舂”(毁容后男犯从事筑城、女犯从事舂米苦役),买者后来知情的,也要同样处罚。另一条《捕律》规定,能够告发“略人”犯罪的,政府奖赏黄金十两。

史称“汉承秦制”,那么西汉初年的这几条法律,很可能直接来自于秦律,是法家提倡的严刑峻法政策的体现。显然,“略卖人”被认定是极其严重侵害社会秩序的重罪。不过,如果“略人”后自己强娶为妻,被认为危害程度要低一些,因此规定于《杂律》,罪犯“斩左趾以为城旦”(砍去罪犯左脚的前脚掌后从事筑城苦役)。

由于古代社会长期存在奴隶制度,人口买卖是一桩公开的生意,存在广大的“买方市场”,单靠死刑威慑,并不能消灭此类犯罪。

最著名的事例是汉初窦皇后(汉文帝皇后)的小弟弟窦广国(字少君),他四五岁时就“为人所略卖”,家里到处寻找都找不到,先后被转卖了十几家主人。他曾经被卖在宜阳,为主人进山烧作炭,作业现场发生了山崩事故,当时在山坡下有一百多人全都死在了事故中,只有窦少君一个人得以逃脱。大难之后,窦少君又被转卖,新的主人把他带到了长安。听说朝廷新立的窦皇后是观津人,他还记得自己老家的县名就是观津,也还记得自己本姓。于是请人写了文书,将小时候姐姐采桑时,自己爬到桑树上摔下来的经历作为验证。窦皇后也还记得自己的这个小弟弟,招他进宫盘问,上演一双姐弟抱头痛哭相认的悲喜剧。

区分后果的法律规定

汉代以后的法律仍然一直将“略卖人”列于不得赦免的重罪之列,但强调按照“略卖”的行为后果分别处罚,不再采用如秦汉那样简单的“一刀切”处死刑的刑事政策,处刑也有所减轻。

最为典型的是唐代的法典《唐律疏议》。其中的《盗律》“略人略卖人”条,明确“不和为略”(没有经过双方合意的就是“略”),而且10岁以下,即使本人表示愿意,也属于“略”。除了直接的暴力胁迫外,“设方略”拘禁人身也属于“略”。凡是略人作为奴婢的,处以绞刑;略人作为“部曲”(身份略高于奴婢的贱民)的,处以流三千里;略人作为妻妾子孙者,处以徒刑三年。另外,唐律又规定了“和诱”,就是以欺骗之类的手段获取对方同意进行的人口买卖,处刑进一步减轻,“和同相卖为奴婢”,处流二千里;尚未售的,再减一等为徒刑三年。

唐律规定“奴婢贱人,律同畜产”,因此如果是“略卖”他人奴婢的,作为强盗罪处罚;“和诱”他人奴婢出卖的,“以窃盗论”,最高处刑流三千里。

如果是家长略卖卑幼为奴婢的,按照殴打卑幼的罪名处罚。卑幼亲属指弟、妹、子女、孙子女、侄子女、外孙、儿媳孙媳、堂兄弟妹,并谓本条杀不至死者。最高刑罚为徒三年。如果是“和诱”的,减一等处罚。

对于买方,唐律也规定得很详细。如果是明知为“略”或者“和诱”而收买为部曲、奴婢的,比照卖方减罪一等处罚。比如卖方处以绞刑的,知情买方处流三千里。唐律还很细致地明确规定,辗转转卖的,买方知情仍然按照初买者一样处罚。即便是初买者不知情,以后转买者知情而不声张的,仍然按照知情收买处罚。但如果明知是祖父母、父母卖子孙而收买的,却要比照卖方加重一等处罚,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卖方作为家长,处罚已经得到减轻,卖方再减轻处罚,就大大降低了法律的威慑力,所以买方要罪加一等。

进一步减轻刑罚

唐律的有关规定很详尽,在后世被长期沿用。不过唐律对于案件被害人数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对这个情节做出规定的,是元代的法律。《元史·刑法志》记载的元代法律,凡是“略卖良人为奴婢”,处杖一百零七下、流放边远地区;如果略卖二人以上为奴婢的,就要处死刑。略卖人为自己的妻妾子孙的,处杖一百零七下、徒三年。如果仅略而未出卖的,可以减一等处罚。如果是“和诱”的,还可以再减一等。

另外,元代法律还恢复鼓励告发的措施,凡是能够告发“略卖人”罪行的,每告发一个罪犯,告发者“给赏三十贯”,告发“和诱”的二十贯。赏金从罪犯抄家没收的财产中支出,“略卖人”罪犯没有财产的,就从知情买受方征收。能够缉捕略卖人罪犯的政府衙役,也可以得到告发赏金的一半。

明朝建立后,统治者在立法原则上强调继承唐律,并进一步减轻刑罚。《大明律·刑律·盗贼》规定:“略人”卖为奴婢的不再是死罪,不分首犯、从犯,都处杖一百、流三千里;略人为妻妾子孙的,处杖一百、徒三年。如果采用收养、过房之类名义转卖良家子女的,按照略卖人罪处罚。如果是“和同相诱”卖良人为奴婢者,杖一百、徒三年;为妻妾子孙者杖九十、徒二年半。而且规定“被诱之人”也要减一等处罚,但十岁以下“虽和亦同略、诱法”。

明代以前的法律都将奴婢定义视同“资财、畜产”,由此来规定略卖、和诱他人奴婢的罪名。但明律没有这样的定义,略卖和诱他人奴婢,比略卖、和诱良人减罪一等。

尽管《大明律》没有沿袭元代法律按照被害人数量来定罪量刑的原则,但在明代后来的条例里,恢复了这一规定——“凡设方略而诱取良人”、略卖良人子女,不分是否巳经卖出,罪犯全部“发边充军”,如果略卖至三人以上、或者是再犯略卖人罪的,“用一百斤枷枷号一个月”后发“极边”永远充军(世世代代在当地为军户),买方则仍然按照明律规定处罚。有意思的是,这条条例还规定,妇女犯此罪的,处罚其丈夫。丈夫不知情的才处罚妇女本人。另一条条例规定,要是将内地人口略卖到境外,就要处以绞刑,罪行发生地的长官也要处以革职、武官调“烟瘴地面”当差。

再次走向重刑

满清入关后,全盘继承了明律。但是在陆续发布的条例中逐渐加重对略卖人罪的处罚,并且开始使用“诱拐”、“拐带”作为罪名,立法愈加细密而繁琐。

顺治、康熙年间,清朝廷先后颁布,最后在乾隆年间最终定型的条例,将诱拐妇女儿童作为死罪,无论是以“典卖”名义,无论是将被害人作为奴婢还是妻妾子孙,无论被害人本身是奴婢还是良民,无论是否已经成交,首犯都要处“绞监候”(监禁至由中央最高级官员参与的秋审来最终决定是否执行绞刑),从犯一律处杖一百、流三千里。如果是使用“邪术迷拐”儿童的,首犯绞立决,从犯发极边四千里充军。如果是将诱拐的妇女儿童“开窑”(开设妓院)的,无论妇女儿童是良民还是奴婢,首犯处斩立决,从犯发黑龙江给披甲人(边防军人)为奴。

奇怪的是,清代条例一方面加重对于“略卖人”罪的处罚,另外又网开一面地允许在贵州进行公开合法的人口买卖。例如,雍正三年首次颁布,乾隆年间定型的条例规定:外省民人可以在贵州收买“穷民子女”,只要经过当地“官媒”的中介,地方官府在契约上盖印证明,一次购买不超过四五人的,就可以带往外省,以后允许的范围扩大至云南。

这样的政策引发了更多的犯罪,朝廷也就接连立法。比如规定,如果当地有诱拐本地儿童暗中售卖给外地民人的,就要按照诱拐条例处刑。专门结伙“指引捆拐、藏匿递卖”的,就按照“开窑例”处刑,首犯斩立决,从犯充军,知情窝藏者一律近边充军。如果是通过杀伤劫夺苗族妇女子女进行贩卖的,无论是否出境、已卖未卖,按照强盗得赃律,不分首从全部枭首示众(斩首后将首级悬挂于高处)。

除了地方性的立法外,清代条例还逐渐加重对于地方官府的处罚。地方官府对于收留迷失子女情况不报告、未能及时抓捕诱拐人犯的,当外地抓捕到人犯后,原案发地的官府捕快按照未能及时破获强盗案件处罚。知情不捕捉诱拐人犯的,捕快按照罪犯处刑减一等处罚。各地方保甲也被赋予职责,见到“外来之人带有幼童幼女行走、住宿,形迹可疑者”都有权盘问,发现嫌疑的要立刻报官。乾隆年间又规定,发现将内地人口贩卖至海外的,不分首从杖一百、流三千里,当地文武官员“稽查不力”也要“交部分別议处”,有受赃的,要按受财枉法赃治罪。至同治光绪年间,再次加重“拐卖威逼”人口出洋罪行的处刑,只要“诱拐”已成,首犯处斩立决,从犯绞立决。

内在的矛盾

从秦汉法律重刑严禁、到唐宋元明法律分情节判刑,再到清朝的重新希望以死刑严禁,中国古代处罚拐带罪走过了一个典型的“马鞍形”。而在清朝法律中最为典型地暴露出这个马鞍形过程的内在矛盾——在合法存在的人口买卖背景下,要禁绝“略人”、“拐带”,使用任何一种刑罚力量都是无法做到的。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上海发生的“黎黄氏案”,就暴露了这个问题。当年,有个在四川任府经历(正八品)的官员黎廷钰去世后,其妻子黎黄氏带了幼子黎炳铎扶柩回广东老家。因为黎廷钰出身于四川经商的富商家庭,颇有财富,黎黄氏一行带了15名婢女,细软行李百余件。乘长江班轮途经上海时,在租界码头遭巡捕房巡捕拘捕,被认为是“拐匪”,押至公共租界的会审公堂审讯。

会审公堂中方主审官关絅之很快审明黎黄氏并非拐匪,于是拟判暂押公堂的女班房候释。但是,参加陪审的英国副领事德为门却认定是“拐匪”案件,硬要将黎黄氏等押入西牢,并与关絅之争吵,指挥西人巡捕撕破中方官员朝服,殴伤公堂差役,将黎黄氏等强押西牢。关絅之向上海道台呈报详情后,宣布“罢审”。此事引发群众抗议,商民团体发出告同胞书,并通电外务部和商部,发起罢工、罢市,游行示威,遭巡捕房镇压,酿成血案。最后中外双方通过谈判达成了协议,黎黄氏被释放。

这一事件暴露出清朝法律一方面严惩拐带、一方面又允许人口买卖的弊病。第二年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周馥上“禁革买卖人口折”,建议禁止人口买卖。同年修律大臣沈家本又上《禁革买卖人口变通旧律议》。经过几年的激烈讨论,最后在1910年公布的《大清现行刑律》中禁止人口买卖,1911年公布的“新刑律”进一步确认,总算补上了清代以及中国古代法制的一个大漏洞。

总之,历史经验说明:第一,单靠死刑无法禁绝人口拐带。第二,买方市场的存在,是严刑无法奏效的最重要因素。尽管采用了买受方同罪的处罚,但是利益驱动力仍然足以逾越刑罚的威慑。因此从买方市场入手,通过社会政策来解决买方市场问题才有刑罚的威慑力。第三,区分情节使用刑罚力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严格执法,绝不网开一面。

THE END
1.我国还有死刑吗?基于人道主义,中国法律规定,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此外,审判的时候年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这些规定体现了我国对特殊群体的保护,以及对生命权的尊重。中国死刑制度的发展体现了从残酷到文明的转变,现在执行死刑的犯罪范围、执行程序以及不予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943872378005232&wfr=spider&for=pc
2.现在犯人死刑还枪毙吗在我国,死刑的执行方式依法为枪决或者注射等方式。具体采用何种方式,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和决定。然而,即使仍保留死刑,也强调执行的合法性、公正性和人道性,以确保司法程序的严谨和对生命的尊重。同时,各国对于死刑的适用和执行都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以保障公民的权利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以上https://v.66law.cn/wenda/4235667.aspx
3.死刑,立即执行!记者今天从法院获悉,最高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周某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死刑复核一案依法作出裁定,核准周某死刑,立即执行。遵照最高法下发的死刑复核裁定,周某今天被执行死刑。 2023年6月,28岁女子小娄在吉林省长春市一夜市小吃街被周某从高空抛下的砖头砸中,不幸离世。抛砖男子此前还曾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TczNjQzOTIyMQ==&mid=2651411780&idx=1&sn=57e0e1429ec72c4ebad111eb4d198de3&chksm=54bdf79e63ca7e884c2ef344b2a6fbebb638db303cb7ee62f85d30d2aaa4c08474f924a7e6a3&scene=27
4.死刑改革(精选十篇)这样既可以通过全面审理解决实践中的事实认定问题, 还可以通过法律审理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为了慎重起见, 死刑复核程序应当以开庭审理为主要形式, 以书面审理为特殊形式。对于案件事实有争议的, 必须开庭审理;对于案件事实没有争议, 只对法律适用有争议的, 可以采用书面审理, 但是应该充分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7inc1v2.html
5.中国现在强奸罪还判死刑吗?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一、中国现在强奸罪还判死刑吗? 现在的强奸罪还有死刑,是针对那些罪行严重的犯罪嫌疑人适用的。 法律规定: 《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强奸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https://www.lawpa.cn/changshi/456114.html
6.根据规定中国死刑取消了吗?导读:目前我国并没有取消死刑,与管制、拘役等一样,死刑也是一种主刑处罚。死刑分为死刑立即执行、死刑缓期执行。对于不需要立即执行的情形,在缓期执行期间,若是没有实施违法行为,在两年期限届满后,可能会被减刑。 根据规定中国死刑取消了吗? 一、根据规定中国死刑取消了吗? https://www.64365.com/zs/1836893.aspx
7.妈妈涉嫌贪污或判死刑曲婉婷:对中国法律有信心娱乐频道凤凰网娱乐讯 歌手曲婉婷以一首《我的歌声里》爆红,现任男友更是温哥华市长,人生看似完美,但她的妈妈张明杰因为涉贪被检方建议判处死刑,震惊各界。只是开庭至今已快一年,曲婉婷今(1日)一早就在微博写心情,透露至今还没最后宣判,让她直言“对中国法律进步更有信心!” https://ent.china.com/star/news/11052670/20170701/30881351.html
8.中国法律规定持有多少公斤以上的毒品要判死刑如果仅仅是非法持有毒品,并没有走私、贩卖、运输和制造毒品行为,则最高只处无期徒刑,不会判死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条 【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http://ylbzj.zunyi.gov.cn/ywgz/jjjg/202106/t20210602_68376551.html
9.谁能决定死刑存废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法制不健全,关于死刑的规定仅见于几个单行法律,例如1951年的《惩治反革命条例》、《妨害国家货币治罪暂行条例》,1952年的《惩治贪污条例》等。 这些单行刑法涉及的死刑罪名主要是反革命罪,包括背叛祖国罪、策动叛变罪、持械聚众叛乱罪、间谍罪、资敌罪、利用封建会道门进行反革命活动罪、反革命破https://news.sina.com.cn/c/2014-11-01/005931077682.shtml
10.论中国死刑的保留与限制4、保留死刑,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这种情况是指法律上仍然规定有死刑条款,亦运用死刑条款判处死刑和执行死刑,不特别指明死刑使用的时效限制,但却规定对死刑适用的严格限制条件,比如死刑的适用范围、适用对象、适用程序、执行方式等等。目前保留死刑的国家绝大多数有这种严格限制性规定,并且呈明显的“限制渐强”的趋势。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7/02/id/2346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