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和《中国法律评论》联合发布《推进中国法治进程需研究的重点法学选题(20222024)》

法学期刊是开展法学学术研究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先进法治思想和文化的重要阵地,是推进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创新的重要力量。新时代法学期刊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引导学者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把法学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已迈入新征程,面临许多有待攻克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问题中,有的是长期困扰法学法律界的难点问题,有的是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催生的热点问题,有的是国家法治建设急需破解的堵点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法学法律界进行重点攻关,产出一大批标志性研究成果。

《中国法学》杂志社

2022年5月

推进中国法治进程需研究的重点法学选题(2022-2024)

综合

1.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研究阐释

2.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3.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建设的重大成就、历史经验与基本规律

4.未来五年法治理论创新和法治发展战略

5.法治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6.法典化时代的法典思维与法典编纂

7.法治与共同富裕研究

8.监察法律制度研究

9.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建构

10.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理研究

法理学

1.法治中国之路、之治、之理研究

2.当代中国人权观和权利理论研究

3.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研究

4.政法理论和政法改革研究

5.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研究

6.数字法治和数字法学基础理论

7.数字治理伦理与法理研究

8.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法治发展新趋势研究

9.法理学与部门法学深度融合研究

法律史

1.中华法治文明历史传统、演进脉络和发展道路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结构和核心要义

3.中国法律思想史经典文献、重要流派、重点人物、重大思想研究

4.中国古代法典编纂理念、立法技术及其现代意义

5.中国古代的典范性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研究

6.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融会贯通研究

7.构建当代中国法系研究

宪法学

1.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保障体系研究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理论研究

3.中国合宪性审查的理论体系构建与实践推进

4.新时代中国宪法学知识体系研究

5.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的成就、经验与未来发展

6.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宪法保障

7.比例原则和法律保留原理的中国化

8.宪法与部门法关系的学理化和体系化研究

9.“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经验与未来

10.个人信息保护的公私法协同

行政法学

1.行政形态多元化和行政法治类型化的重构

2.党政合署中的行政法问题

3.公法行为对私法行为的效力问题

4.行政法的体系化研究

5.行政法典理论与方法研究

6.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组织法研究

7.行政法律行为的类型、效力与规制

8.数字法治政府问题研究

9.准行政关系与特别行政关系的公法调整

10.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下的行政规制研究

民法学

1.民法典实施过程中的配套立法研究

2.民法典实施过程中的司法解释研究

3.民法典实施过程中的商事习惯研究

4.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物权制度的完善

5.民法典基本原则研究

6.民法典担保新规则研究

7.民法典实施背景下案例的分析方法

8.夫妻共同财产与共同债务的立法、法理和司法裁判

9.数据权益保护研究

10.个人信息分类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商法学

1.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商事法律制度发展

2.公司法律制度的发展完善与公司法修改

3.破产法修改与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

4.企业破产重整研究

5.国有企业治理与公司治理

6.商事主体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7.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8.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境内外监管新规与商事合规挑战

9.证券市场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研究

10.数字货币的境内监管架构与全球监管协作

11.中美贸易摩擦的前景、影响与法律应对

知识产权法学

1.民法典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规范适用问题研究

2.中国知识产权基础性法律制定与专门性法律完善研究

3.知识产权领域的国家安全与风险治理研究

4.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与政策功能研究

5.深度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的法律问题研究

6.算法时代互联网平台治理问题研究

7.大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

经济法学

1.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经济法问题

2.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法问题

3.乡村振兴的经济法治保障

4.数字经济的经济法理论与制度研究

5.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经济法问题

6.平台经济治理的经济法问题

7.金融稳定法律制度研究

8.数字金融与绿色金融法律问题研究

9.国有企业的公益性与合规问题研究

10.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经济法问题

11.数字经济时代的税制改革研究

12.经济法的统合立法研究

社会法学

1.中国特色社会法的理论展开和体系建构

2.劳动法法典化研究

3.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利保护研究

4.劳动基准法的规范体系与重点问题

5.人口转型背景下社会法的新问题与新应对

环境法学

1.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研究

2.环境法实施机制研究

3.流域与特殊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4.环境法治体系研究

刑法学

1.刑法解释学/教义学方法

2.法典化时代的刑法立法

3.信息、数据和计算机系统犯罪

4.功能主义刑法观

5.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论

6.犯罪论体系的发展方向

7.刑法的合宪性解释

8.刑民关系与犯罪认定

9.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的关系

10《刑法修正案(十一)》适用疑难问题

刑事诉讼法学

1.刑事司法治理的现代化出路

2.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护

3.侦查权的规制、监督与完善

4.腐败犯罪案件的司法程序研究

5.企业合规制度研究

6.涉外刑事案件管辖制度研究

7.刑事诉讼法与证据法的科学化

8.刑事普通程序与简化程序的资源配置研究

民事诉讼法学

1.诉的基础理论本土化研究

2.民事诉讼法与民法、仲裁法、破产法、执行法等关联法修订的协调对接研究

THE END
1.古今中国法律对经济的影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二、当代中国法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具有完美善的经济体系,可以明确的规范经济市场行为 我国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逐步建立完善自己的经济类法律,如商法"经济法"公司法等。拥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之后,我国的经济行为就可以依照具体的法律条文来进行约束和参照,就可以使用统一的规范,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惩罚和约http://www.sass.cn/109001/21540.aspx
2.法律法规的新动态及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法律知识变化《法律法规的新动态及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一、法律法规的新动态及其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法律法规也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近年来,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推出了许多新动态,包括但不限于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网络安全法等。这些新法规的出台,旨在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https://blog.csdn.net/JiYan_Strategic/article/details/142759534
3.中华法系何以独树一帜理论中华法系虽孕育、形成于中国本土,但影响遍及域外、发展盛于千年、魅力于今不减。因此,中华法系之所以“独树一帜”,还体现在其影响力之深远上。 在横向维度上,中华法系的影响力超越国界。仅有母国而无成员国,难以称其为“法系”,难以彰显“法律共同体”的法系特质,历史上,许多东亚国家纷纷输入中国的法制,使自身法https://www.workercn.cn/c/2023-11-27/8060804.shtml
4.中华法系的辉煌历史与当代价值影响文化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其中中华法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法系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秦朝,经过隋唐时期的不断发展,逐渐成熟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法规体系——《唐律疏议》。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法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直至清末,中华法系开始走向衰落。 https://history.sohu.com/a/759477081_121894855
5.梁鹰新中国行政立法的成就与启示深入研究和总结我国行政法律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坚持和发展我国行政法律制度建设的显著优势,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高质量推进行政立法工作的应有之义。 一、行政立法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5NDY1Nzg3MQ==&mid=2247508202&idx=3&sn=c0509a2e8e9194750297fa8c17c66ed7&chksm=c10ef44f5d1edbc5a3f604a2ccd5aa2ca44280a9a2047fdbf24857ca1405f2276ab37390c207&scene=27
6.从《西方世界的兴起》看互联网对中国法律行业的影响三、互联网对法律行业的最本质的影响是什么? 因为互联网产生于美国,去追究互联网为何产生对于法律行业来说意义不大。中国近现经济发展的超越之道在于“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化为己用。工业革命对于行业的影响自不必说,事后诸葛们都知道,工业革命之后产生了第二产业-工业,工业使得有形资料的生产得以标准化https://www.jianshu.com/p/72ca46395892
7.“以儒释法”对中国古代法律之影响“以儒释法”对中国古代法律之影响 摘要“以儒释法”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特殊现象,起源于汉代董仲舒的“春秋决狱”,发展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善于唐代。其核心在于强调儒学在司法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以儒家伦理价值观作为判断罪与非罪、衡量刑罚轻重的依据。“以儒释法”的出现打破了汉代以前儒法对立的局面,并将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190902155132_373374.html
8.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主要内容特点及影响作为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之重要源头,各家的法律思想有许多不同之处,诸如"德治"、"人治"与"法治"对立,"人治"、"法治"与"无为而治"对立,等等。但各家法律思想也有不少共同之处:(1)他们都是在社会大变革时代为治理好国家寻觅出路,提出治国方略。(2)各家所立足的社会文化背景均为农业自然经济,宗法制度影响巨大,都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228.html
9.中国法律对东亚诸国之影响(豆瓣)《中国法律对东亚诸国之影响》内容简介:著者研究东亚各国法制史之后,深知距今百年余年以前,东亚大地之文化殆无不以中国为惟一之微源地,而东亚诸国家亦咸兢兢以追随中国为当务之急,法律特其一端耳。尤有进者,中国与东亚诸国不仅有文化之关系,既今日朝鲜、安南、琉球、日本以至暹罗诸国,其人民血管中盖搀入不少中国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65143/
10.律璞儒家法家思想之区别及其对法律的影响阅读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在学术争鸣的洪流中,儒家、法家两个学术流派异军突起,影响着古代中国法律的发展方向。 儒家、法家思想之区别 产生于春秋时期百家争鸣过程中的儒家和法家在春秋的大舞台上对立、争鸣。两个学术流派很多观点完全对立,主要表现为:法家强调“以法治国”“治国用重典”,而儒家则强调“为政在人”“治国靠http://www.mzyfz.com/html/1024/2023-05-12/content-1590658.html
11.中国传统历法之法意及其对法律时间的影响袁翠律师中国传统历法之法意及其对法律时间的影响 关键词: 传统历法/时间法律/法律时间/二元社会/民间法 内容提要: 学术界普遍习惯于将历法仅视为一种纪时的方法或法则,虽然也有试图超越此本体意义而结合政治功能的研究,但都游离于法律视野之外。实际上以法律视角析之,传统历法即是一部被统治者赋予典型法律属性、反映古人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541350.html
12.近代中国法律与司法转型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外来影响有哪些?近代中国法律与司法转型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外来影响有哪些? A、古典自然法学派司法理论思潮的影响 B、欧美法制与司法模式的冲击 C、社会法学家们司法思想的影响 D、以”脱亚入欧”的特征的rijibi日本法制与司法模式作为参照 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 https://www.12tiku.com/newtiku/919797/24339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