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的“绿色原则”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新出台的民法典就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作出了若干新规定,为美丽中国建设保驾护航。

民法典中的“绿色原则”

民法典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原则”。

民法典的“绿色”从三方面体现:

第一,民法总则第九条规定了“绿色原则”,即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民法总则从总体上对所有民事活动要遵守的环保义务做了一个总括性的规定,为后面各分编围绕着“绿色原

第二,民法典三个分编分别对于“绿色”制度作出了规定。例如物权编中,提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噪声、光、电磁波辐射等有害物质:强调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在合同编中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第三,侵权责任编中,用专门章节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侵权责任作出规定。

民法典中确立“绿色原则”,意味着为民事活动规定了普遍限制。

民法典的部分环保条款解读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二百三十条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行为人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规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应该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二百三十条规定了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纠纷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民事诉讼一般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但是考虑到环境侵权致害成因复杂,侵权人和被侵权人双方举证能力严重失衡,为加强对被侵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采用“举证责任倒置”。侵权人需要就法定的减轻、免除责任情形以及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举证,这对侵权人的举证提出了较高要求。如果侵权人无法证明其法定免责情形,无法排除其污染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那就要依法承担不利后果。

作为排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会向环境有组织或无组织排放污染,存在损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为了避免合法排污可能需要承担的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企业在新建污染项目时,做好环评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充分评估项目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风险;二是在生产活动中,做好原辅材料、生产工艺、污染排放等生产台账的记录以及监控预警、应急准备等风险防控工作,做到有据可查;三是在发生污染事故后,及时开展应急响应,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规定了惩罚性赔偿责任。惩罚性赔偿不同于传统的填补性赔偿,发生污染环境或生态破坏侵权时,除了考虑对受损权益进行完全的补偿、填补,另外还对加害行为进行惩戒、制裁,对类似违法行为进行威慑、预防,从而达到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该条明确了惩罚性赔偿以“违法”为前提,以“故意”为主观要件,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为客观结果要件。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能够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承担修复责任。侵权人在期限内未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进行修复,所需费用由侵权人负担。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下列损失和费用:

(一)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

THE END
1.2025特岗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800问(18)第一部分 法律常识 第二章 民法 1、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 财产关系、人身关系 2、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平等原则、自愿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 则、绿色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有哪些?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https://shuangyashan.zhaojiao.net/beikao/show-14553.html
2.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专家导读 一、平等原则;二、自愿原则;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原则;四、诚实信用原则;五、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是由民法调整的市民社会关系的平等性决定的,是指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及适用法律的平等和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法律平等地位,是指权利能力平等https://mip.64365.com/zs/751580.aspx
3.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有1、立法准则的功能,民法基本原则的立法准则功能,是指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立法中的指导作用和约束力。 2、行为准则和审判准则的功能,民法的行为准则功能和审判准则功能,是指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活动和民事审判中的指导作用和约束力。 3、弥补民事法律规范缺陷的功能,弥补民事法律规范缺陷的功能,是指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法律http://m.qicaisi.com/bk-715425.shtml
4.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2019年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根据民法典编纂工作计划和安排,在常委会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整体进行初次审议后,将各分编草案分拆为几个单元进行若干次审议和修改完善。 总则编审议时间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审议情况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5.绿色原则纳入民法典基本原则绿色原则在基本原则中移去复加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民法典主脉注入绿色基因 中国环境报记者王玮 童克难 春意渐浓,美丽中国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新篇章。 在第五次启动后,民法典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以下简称“民法总则草案”)终于在3月8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目前草案正处于最后http://www.jshj.org/news_show.aspx?id=16164
6.经济与法律范文12篇(全文)(四)二者的基本原则不同。区域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那些指导区域国际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构成区域国际经济法基础,适用于所有经济集团法律的基本原则。区域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项:1. 主权自我限制原则。首先,成员国必须对自己的立法权力进行限制,以维护集团及其常设机构的法律地位和权限。其次,成员国必须https://www.99xueshu.com/w/ikeyh70zbx1b.html
7.202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民法知识:民法基本原则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民法模块向来是法律重难点的交汇区、考生的失分区、市面上各路解析的“实力展示”区。今天小编带着大家从民法总则部分开始,看一看民法基本原则的考点。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解释、执行和研究我国民法的指导思想,是我国民法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表现,也是我们进行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法律准则。这些https://gs.huatu.com/2022/0125/1622606.html
8.梁慧星:中国民法总则的制定:介绍《民法总则草案(第二次审议稿第三条至第九条,规定民法基本原则。即平等原则(第3条)、意思自治原则(第4条)、公平原则(第5条)、诚信原则(第6条)、保护环境原则(第7条)和公序良俗原则(第8条)、私权保护原则(第9条)。法律明文规定基本原则,属于中国立法惯例。中国民事立法明文规定民法基本原则,与中国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缺乏民法传统http://www.ghls.zju.edu.cn/ghlscn/2016/1112/c13708a1142663/page.htm
9.《民法典》注释3: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的基本原理与司法适用【中文摘要】《民法典》第三条规定“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该条确定了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民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民事立法、司法、守法始终,具有普遍适用效力和衡平作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我国《民法典》确认了民事权益受法律http://www.cicjc.com.cn/info/1041/138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