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宪法?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法律知识

当我们在看国际新闻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某某国家想要修宪,某某国家想要改变国体。世界上基本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部宪法,宪法是一切法律的基础,是立国的根本。那么什么是宪法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来科普一下关于宪法的一些法律知识,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得到帮助,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宪法性法律是指某个国家宪法的基本内容不是统一规定在一部法律文书之中,而是由多部法律文书表现出来的宪法。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是治理国家使国邦太平、安定的总章程。面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所有公民都必须遵从宪法。宪法是中国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

法律依据

《宪法》序言: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一、人民主权原则

《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方面:1、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享有者,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不是直接管理国家,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管理国家,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二、基本人权原则

《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尊重保障人权。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基本人权写入宪法,构成了我国人权保障的法律基础。从本质上讲,宪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控制国家权力来保障和巩固公民权利。其背后的深层次道理是为了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来限制公权力,进而达到“控权保民”的目的。

三、法治原则

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依法治国正式确定为宪法的基本原则,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和人权的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治理方式。

四、权力制约原则

权力制约是指制约国家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既包括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值得提醒的是,我国的权力制约不是西方国家的分权制衡(权力分立)模式。

五、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组织原则。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为例可以很好的解释民主集中制。首先,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将人民的权力通过民主的方式集中到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权力机关;其次,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监察、审判、检察等其他国家机关;最后,其他国家机关要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人大要受到人民的监督,这就形成了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我国宪法的基本追求是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从历史上看,宪法或宪法性文件往往是争取公民权利斗争的产物,宪法最早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为了确认取得的权利,以巩固斗争的胜利成果而制定出来的。

从宪法的基本内容来看,尽管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其基本内容仍然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国家权利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然而,这两大块并非地位平行的两部分,就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公民权利的保障居于支配地位,国家权利的正确行使的目的即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THE END
1.我国立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宪法的灵魂,是立国之本,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基础。不论是制定法律,还是制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都必须始终坚持和维护宪法的基本http://www.npc.gov.cn/zgrdw/pc/XWZX_1/6/200702/t20070225_3180.htm
2.审核合同的三个基本原则有哪些一、审核合同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1、合法有效原则。合同一定要合法,这是合同的关键和核心。合同当事人订立的合同想要具有法律效力,必须在合法的前提下,否则,将因为违法而达不到交易之目的。合同在审查中应当注意,除了国家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国务院所属部门规章外,还存在大量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及地https://www.64365.com/zs/1241927.aspx
3.论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平等原则、自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公平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 1、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是由民法调整的市民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是指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及适用法律的平等和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没有平等就没有民法,平等原则是其他民法原则的基础。平等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https://www.360wenmi.com/f/cd5f3flu9i7s.html
4.民法中权利设定的几个基本问题民法是关于权利的法律,理解民法的权利设定技术是理解整个民法的基础。本文拟就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阐述。 一、民法中的概念 民法对权利的设定是通过民法规范而成就的,而民法规范则又是由概念组成,对民法中的概念的基本类型与性质的分析是探索民法权利设定技术之奥妙的入口。 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185135_6113.html
5.2022年“百万网民学法律”统战和民族宗教法律法规专场知识竞赛题2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 ),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A.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B.制定变通 答案:A 26.《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各少数民族(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A.居住 https://www.jxlaw.com.cn/system/2022/08/31/030183459.shtml
6.立法权中文名 立法权 定义 就是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 授权机关 行政机关 立法机构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目录 1发展沿革 2释义 3概念 第一个意义 第二个意义 第三个意义 4种类 5性质 6立法权与法律 7制度原则 8地方立法权 意义 原则 总结 9授权立法权 解释一 解释二 综述 10论立法权 立法要概论 立法权的哲学https://baike.sogou.com/v3624707.htm
7.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常见的量的过程,掌握常见的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通过点数物体的个数,并能说出总数、按数取物,掌握计数原则。 ● 经历数的抽象、运算等过程,掌握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79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