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宣传周2023年度中国十大宪法事例发布

为真实记录影响中国宪法进程的重大事件,增进学术交流,提升中国宪法学研究水平,弘扬宪法精神,推动中国宪法事业的稳步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公法研究中心自2006年起每年联合部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等举办年度中国十大宪法事例评选活动。

2023年12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公法研究中心发布“2023年度十大宪法事例评选活动通知”。2023年12月25日,研究中心召开初评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柳建龙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陈征教授、中央财经大学于文豪教授等宪法学中青年学者组成,共选出候选事例二十件,并通过明德公法公众号开展网络投票;2023年12月31日,参考投票结果,由武汉大学法学院秦前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李忠夏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锴教授等学者组成终评会,评选出2023年度十大宪法事例。2024年1月3日下午,2023年度中国十大宪法事例发布暨研讨会正式召开。

具体评审标准及权重如下:

1.学术性50%。入选事例应涉及到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的基本问题,具有较强的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理论研究价值。

3.典型性25%。入选事例应在同类型事件中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

现将“2023年度中国十大宪法事例”正式发布。

事例一:法工委就涉罪人员近亲属受限制规范进行合宪性审查

事例二:“异地用检”得到进一步规范

事例三: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

事例四:未成年人因文身被取消入学资格

事例五:《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引起热议

事例六:多项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密集出台

事例九:湖南省衡阳市“政务数据第一拍”

事例十: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围绕同一主题对“一府两院”报告开展专题询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2023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指出:有的市辖区议事协调机构发布通告,对涉某类犯罪重点人员采取惩戒措施,其中对涉罪重点人员的配偶、子女、父母和其他近亲属在受教育、就业、社保等方面的权利进行限制。有公民对此提出审查建议,认为这样的限制措施实际上属于“连坐”性质,应予停止执行……任何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都应当由违法犯罪行为人本人承担,而不能株连或者及于他人,这是现代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有关通告对涉罪人员近亲属多项权利进行限制,违背罪责自负原则,不符合宪法第二章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的原则和精神,也不符合国家有关教育、就业、社保等法律法规的原则和精神。

另据报道,2023年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周世虹接受采访时表示,一人犯罪受到刑事处罚,就影响其子女、亲属参军、考公、进入重要岗位的规定,应予以彻底摒弃,否则会对受影响人员极不公平。该观点一度引发舆论热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2023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指出:有的司法解释规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统一调用辖区内的检察人员办理案件,经上级人民检察院作出调用决定,被调用的检察官可以代表办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履行出庭支持公诉等各项检察职责。有公民对此规定提出审查建议。今年,法工委对此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形成《关于调用检察人员及其任免问题的有关情况和研究意见》,对被决定调用的检察人员是否须经调入地人大常委会任命的问题,区分不同情形提出具体的、明确的规范意见。制定机关于今年9月出台《关于上级人民检察院统一调用辖区的检察人员办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明确规定:“被调用检察人员以检察官身份代表办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履行出庭支持公诉等职责的,应当由办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法定程序任命为本院的检察员。案件办结或者上级人民检察院作出终止调用决定的,按照法定程序免去其前述检察员职务。”同时,法工委还对新规定出台前已办结案件如何处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意见。

2023年12月29日,被学界称为“小备案审查法”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此外,今年3月《立法法》修改通过,其中十余处涉及备案审查制度,条文数目与内容变动较大。

2023年6月25日,湖南省高院公布一案件。15岁的小丽(化名)被录取为长沙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校发现小丽手臂上有一处文身,告知其父后宣布校方将开除小丽学籍。小丽报警后协商无果,承诺消除文身后再行返校亦遭拒绝,遂决定将学校诉至法院。据查明,该校招生简章载明,报考该校学生不得有文身,开学发现文身将取消入学资格。长沙铁路运输法院审理认为:长沙市某学校具有行政诉讼的被告主体资格,本案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长沙市某学校取消小丽入学资格的行为不符合行政行为合法性要求、比例原则,且程序明显不当。故决定取消原告孙某某入学资格的行为违法。

9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官网上公布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其第34条为新增条文,列举的应罚事项包括“在公共场所或者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着、佩戴有损中华民族精神、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服饰、标志的;制作、传播、宣扬、散布有损中华民族感情、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物品或者言论的”,引发广大网友与学界热议。

2023年4月18日,国内首例父亲工亡后移植试管婴儿抚养费案在三门峡市中院宣判。提起索赔请求的是一个只有1岁半的幼儿,在爸爸去世时,他还只是一个冷冻的“胚胎”。法官通过创造性阐释民法典第16条,在特定情形下将体外胚胎界定为“准胎儿”,将现行法律对胎儿利益的保护延展至对胚胎权益保护的案件,这在国内尚属首例。该案为体外胚胎的法律保护及司法裁判提供了有益借鉴。

另据报道,新版《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将于2023年2月15日起施行。根据规定,将进行取消结婚限制、取消生育数量限制、简化生育登记要求等修改,放宽生育登记的各项前置性条件。此外,四川以外许多其他地方的生育登记管理办法也都出现放宽生育登记要求的趋势。

此外,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中,部分委员提出,当地医院医疗机构实行的人工终止妊娠查验制度不完全听从孕妇本人的意愿实施流产,构成了对女性生育自由的剥夺。太和县卫健委答复称,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的孕妇,除胎儿患严重遗传性疾病或有严重缺陷的、孕妇患严重疾病或医学上认为确有必要终止妊娠的等特殊情况,其他情形不准实施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出于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保障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等原因,生育不仅是自由的,而且还要对社会和家庭承担责任。

据报道,2023年1月至5月,南京市玄武区已督促10栋不洁楼宇开展外立面清洗工作,清洗面积共约5000平方米。据悉,楼宇责任人拒不清洗大楼可被处罚5000元到3万元。

6月11日,因未经报备许可,擅自组织人员在村居河道进行民间划龙舟行为,温州瑞安市两人被警方行政拘留。今年4月,瑞安市政府发布通告,决定2023年继续在全市范围内禁止民间划龙舟活动。

11月10日,衡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公告,以网上竞价的方式出让“衡阳市政务数据资源和智慧城市特许经营权出让项目”,项目起始价为18亿元。11月15日,衡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再度发布公告,表示暂停该交易活动。

10月22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打击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本次会议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围绕同一主题,对“一府两院”三个报告同时开展专题询问。

THE END
1.这些案件,见证了2023法治的进程《法治周末》记者 戴蕾蕾 在岁末年初之际,回顾过去的一年,一些案件在一次次庄严的审判中,见证了我国法治的进程,也为我国司法实践带来了新的经验和思考。 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23年发布的多批典型案例中,有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优越性的案件,如湖南省花垣县人民检察院诉龙山县自然资源局不履行收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23-12/29/content_8945161.html
2.投票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小央视频本案的审理,先后得到了中国新闻网、凤凰网、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引发了舆论的热切关注与讨论。后本案被评为四川省2021年度十大典型案例。通过本案的处理也给社会公众树立网络暴力的法律边界,切实推进网络领域专项整治,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社会治理教育引导功能。https://v.cctv.com/special/tp/2022law/index.shtml
3.[新闻直播间]十大推动中国法治进程案件揭晓CCTV节目官网CCTV[新闻直播间]审计署:公告稳增长审计典型案例2016-02-24 17:28:13 [新闻直播间]外交部:中国经济必将为世界经济提供动力2016-02-24 17:28:12 [新闻直播间]外交部:应切实尊重维护二战胜利成果2016-02-24 17:26:13 [新闻直播间]外交部:中国在西沙群岛进行部署天经地义2016-02-24 17:26:13 [新闻直播间]王http://tv.cntv.cn/video/C10616/4bf69a0a23734e9ba2a7b386fa691915
4.推进法治进程的16起案件(建议收藏)行政诉讼的30年,是通过人民法院审理一个个行政案件中所发现的问题,依法审理后作出的裁判,从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进程。下述摘录的16起推进法治进程的案件取材于「行政诉讼30年:亲历者的口述」一书。分享于此,以飨诸位师友参阅学习之需。 https://www.ilawpress.com/share/material?id=441737416458371584
5.最高法发布2017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本报北京2月1日电(记者靳昊、刘华东)最高人民法院1日发布“2017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这十大案件分别是: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于欢故意伤害案、王力军无证收购玉米被宣告无罪案、简阳市政府被诉公告违法案、王老吉加多宝红罐装潢纠纷案、全国首例“毒跑道”公益诉讼案、全国首例电商平台打假案、奢侈“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02914393537921
6.“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揭晓今天(1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评选活动结果正式揭晓,民法典“自甘风险”适用第一案、人脸识别第一案、绿孔雀预防性保护公益诉讼案等十个案件入选。本次评选活动自2021年12月3日启动,对全国法院审结的40个典型案例展开网络投票,共收到网民投票https://tv.chinacourt.org/61552.html
7.推进中国法治进程十大行政复议案例(5)袁裕来律师推进中国法治进程十大行政复议案例(5) 方某诉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关于旧楼加装电梯提取住房公积金的复函》案 【指导要点】 “旧楼加装电梯”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在高楼林立的广州,由于历史原因,在一些老城区里,仍有不少六七层甚至九层高的楼梯房。对上了年纪行动不便和希望改善居住环境的人们来说,加装https://yuanyulai.blog.caixin.com/archives/21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