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法与法理情

中国人谈的孝道中,“父慈子孝”是相对的,并非是盲目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种观念其实也不尽然对,有些父母确实做得很不象样。我身边有一位朋友,其父亲过世后不久,他母亲就抛下尚且年幼的姐弟俩改嫁去了,姐弟俩在亲朋好友的扶助下慢慢成长,并且有了各自的家庭。三十年后,他们的母亲回来了,说是思念他们姐弟俩,并要他们姐弟俩原谅她,并想要在物质上对他们姐弟俩进行补偿。我那位朋友在给我叙述整个事件经过时,好像是在讲一件与他根本无任何关联的事。我劝他,毕竟她生育了你们,就认了她吧。朋友说,那么艰难的日子都过来了,何必再出现呢?在我们姐弟俩最需要她的时候,她又在哪里?我说,也许她有她的难处呢?最起码见她一面也好。虽然朋友当时的态度很决裂,但后来,我听说他们最终还是见了面。事后,我问朋友的感受。他回答说,如天边的浮云,来也飘渺,去也无痕。在他心里好像并未曾发生过什么。

所以说,父母对儿女慈爱,儿女长大后回过头来爱父母,就是“孝”。“弟”,指的是对兄弟姐妹朋友的友爱,“兄友弟恭”,兄长对弟妹好,弟妹就对兄长好,即是此意。前面讲过,朋友是五伦之一,有些话,上不可对父母讲,下不可以对兄弟说,只能找朋友倾诉,这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所以“弟”的文化除了兄弟之间、姐妹之间,又延伸到了朋友之间,从而伸展到社会的友情。

有子,是孔子的学生,名有若,字子有,小孔子四十三岁,孔子死后,因有子的学问较好,就请他上堂讲课,以寄托对孔子的怀念,有子当时的身份,其实就相当于现在学校里的助教。他说,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就看这个人能否对父母尽孝,对兄弟、姐妹、朋友能否友爱,有孝弟的人是有深厚情感的,这种人是不好捣乱的。而有孝弟的人也是有真性情的人,这种人也不会犯上作乱,因为这种人做事情一定很有分寸,很有限度。

宗族之间,若不是在同一个大家庭的屋檐下共同生活,相互之间的往来则又会形成另一股势力,那就是由友道形成的结合,发展到以后,则是人们口头里常说的“帮会”,这是一种特殊的组织群体,但是这种“帮会”很讲仁义之道,在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其掌握的力量也非常之大。当中国的知识分子与这种“帮会”结合在一起时,往往社会就会发生变乱,这种帮会当然也包括了孔子、墨子、游侠等思想的结合。

THE END
1.以古人智慧"发乎情止乎礼"为立德之本,论述在现代社会应用中的深远古人智慧"发乎情止乎礼"的现代影响与生活实践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行为准则中融入了深厚的道德观念。“发乎情止乎礼”这一古人智慧,经过数千年的沉淀,在现代社会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本文将探讨这一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及其深远影响。 http://pujiangyisheng.com/post/15540.html
2.芷冬中法跨文化对话录:缘起《东西问丨沈大力》我用法语撰写先后担任法语语言文学教授,他宣称“De l’autre c?té du miroir”(文学巨著《此书所以立名为》),的作者曾经这样大义凛然地站在被压迫的中华民族一边《世界通过无数视点展现在人类面前》(Un dialogue transculturel Chine-France),中国与中国人-我开始从事中法文化(Ed. Charles Moreau)梦。归化60携手前行,红楼梦https://bbs.9you.com/forum-99-2.html?modwap=viewthread&tid=542153
3.情理法与中国人读后感(4页)情理法与中国人读后感.doc 4页VIP内容提供方:baoyue 大小:34 KB 字数:约4.4千字 发布时间:2020-08-08发布于河北 浏览人气:138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情理法与中国人读后感.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https://m.book118.com/html/2020/0805/5202304032002324.shtm
4.读《中国文化心理学》有感专题(精选12篇)出于对中国文化和心理学的兴趣,于是我选择了由汪凤炎老师和郑红老师编写的《中国文化心理学》这本书来读,这本书主要从中国人的社会化观、中国人的自我观、中国人的人情观、中国人的脸面观、中国人的孝道心理观、中国人的迷信心理与对策十五个方面来写中国文化对中国人的心理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认知观念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wkn0s.html
5.东暖对《情理法与中国人》的笔记(18)书名: 情理法与中国人 作者: 范忠信/郑定/詹学农 页数: 296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11-1 打卡#社科#《情理法与中国人》引言本书的写作目的: 本书之作,就是要初步梳理诠释我们华夏法文化的内核——古代中国人的法观念。我们欲以通俗的形式、平白或略带点诙谐的语言,介绍和评论历代https://book.douban.com/people/209542833/annotation/6967105/
6.《情理法与中国人》——“好书推荐”第五十六期图书馆书名:《情理法与中国人》 作者:范忠信,郑定,詹学农 出版时间:2011年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索引号:D920.0/100 馆藏地点:社科借阅四区 推荐人:法学院法学专业二班林思宇 作品简介: 本书深入浅出地勾勒了一幅融“天理、国法、人情”于一体的中国古代法制生活图。全书分为法理篇、刑事篇、民事篇三个部分,通过https://www.huhst.edu.cn/tsg/info/1117/7489.htm
7.读《情理法与中国人》有感“情理法”问题的系统提出,始于范忠信、郑定、詹学农先生1992年的《情理法与中国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探微》一书。三位作者均系湖北英山人,事先并不认识,但同时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律史专业,为记载共同的求学所得,三人遂决定合著该书。 本书创见性地指出:中国人的传统法观念是一个复合的、多元的观念https://www.court.gov.cn/jianshe/xiangqing/140851.html
8.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意义——读《情理法与中国人》有感期刊"在此背景下,面对这样的提问究竟当如何回答?诚然,有关法律史的知识是法律人必备的素养之一,然而制度毕竟是业已死亡的,不能在法庭上直接使用,也就是说,不是一种现实的"应用技术". 机标关键词: 法律文化当代意义情理法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核心课程中国法制史法制近代化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tspl201308014
9.《正版包邮情理法与中国人增订典藏版范忠信郑定詹学农方圆系山西人民出版社图书旗舰店 登录查看更多图片 > 正版包邮 情理法与中国人 增订典藏版 范忠信、郑定、詹学农 范忠信 郑定 詹学农 著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 加入购物车 https://item.jd.com/10124408070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