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法律日|与法同行,法律与我们的一生!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法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法律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今天,是世界法律日。

01.节日简介

世界法学家协会规定每年4月22日是世界法律日。世界法学家协会,原名为通过法律维护世界和平中心,始创于1963年7月6日。

世界法学家协会的成立是由于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以便世界各国的法官、律师、法学教授及其他法律工作者能够互相沟通、彼此合作,共同增进公众对国际法的管理与执行机构的支持与信任。通过采取发行刊物及举办会议的形式,协会提供法律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并积极解决阻碍民主、和平发展的问题。

02.法律与我们的关系

一、0岁以下仍然具有法律意义

胎儿还不能称做法律上的“人”,法律只认可其为“胎儿”。尽管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人,但仍然具有法律意义。《民法总则》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另外,根据《刑法》第49条规定,胎儿的母亲如果犯罪,在审判时属于怀孕的妇女,不判处死刑。别看胎儿还没有出生,他(她)已经在保护母亲了。

二、6-7岁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三、14岁犯罪承担责任的起始年龄

14岁也是法律对部分人严格保护的一个年龄界限。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14—16岁的未成年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不执行治安拘留处罚。询问不满16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

四、18岁法律上承认你成人啦

到了18岁这个年龄,就属于成年人了。享有广泛的公民权利: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权参与国家管理,担任公职和社会职务的资格(包括担任警察、律师、公务员),办理公司、企业。

五、20-22岁有情人可以终成眷属了

根据《婚姻法》规定,从20岁开始,女性获得了结婚的权利能力。在婚姻领域,男性比女性要迟两年到22岁才获得结婚的权利能力。未达法定婚龄,无论男女,以夫妻名义同居者,无论是还举办过婚礼,或者通过弄虚作假骗取了结婚登记,均不能获得合法婚姻的效力。

六、50岁以后可以开始退休

七、60岁以后不服老不行

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年满60周岁的人适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因此,这个年龄开始被称为老年人,不服老也不行啦。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年满70周岁,不执行行政拘留。根据《刑法》规定,已满75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80岁是低收入老年人津贴制度开始的年龄。

03.法律的作用

一、指引作用。这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二、评价作用。这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

三、教育作用。这是指通过法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

四、预测作用。这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

五、强制作用。这是指法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法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证。

THE END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材料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道德关系等。正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现实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具有个性特征https://m.360docs.net/doc/028142583.html
2.人一生所要经历的那些法律事儿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此法律规定旨在维护老年人的合法婚姻,也就是说老年人再婚是自己的权利,无论是谁都没有权利阻挠,子女也不得以老年人再婚而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再婚后会遇到和对方子女关系处的很僵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纠纷;老年人在婚前也没有经过仔细的了解就草草结婚,矛盾不https://www.lawpa.cn/changshi/284978.html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贾玉红JYH^第2章^最新更新:2024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看法和总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是要追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走好人生道路,需要协调好人与自然、自我生理与心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等多种复杂关系。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8734290&chapterid=2
4.[渝粤教育]中国矿业大学恋爱心理学参考资料9、【填空题】谁提出了“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 这一观点? A、 参考资料【 】 10、【填空题】马克思主义爱情观指出,性冲动的最高形式是什么? A、 参考资料【 】 随堂测验 1、【单选题】当我们在判断力的理性指导下追求至善时,指导我们是什么?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3008736
5.1.(1)法律就在我们我们的生活与法律(2)法律通过调整不仅服务于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1.(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2)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相随,相伴一生。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法治的脚步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726866508598914816&fr=search
6.罗翔的人生哲理我说过我们法律人真正意义上是双向不讨喜,一方面我们尊重民意,我们要倾听民意,但我们要超越民众的偏见,我们认为民众对正义的渴望就像江河一样,但是它需要在堤坝之间,要通过法治的堤坝让这个汹涌的民意到达它该到达的地方而不至于泛滥成灾。” “人这一生自己能决定的也许只有5%,有95%是你决定不了的,你的努力也许只是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814/20/80077771_1043787275.shtml
7.民法和税法:相伴一生的两部法律民法和税法:相伴一生的两部法律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全面规范了民法的基本制度、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社会关系。可谓,从出生到死亡,均离不开民法。作为规范纳税事项的税法,与民法一样,也与我们每个人相伴一生。https://www.shui5.cn/article/17/738.html
8.走进法治天地①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 ②法律渗透社会方方面面,它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并指导着人着未来的生活 ③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 (2)法治的脚步 ①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产生: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https://www.meipian.cn/27ju23ns
9.爱情,友情,亲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精选11篇)从客观构成要件上来看,本罪属于身份犯,其行为主体是由法律特别规定的特殊主体,在《刑法修正案(七)》颁布之前,受贿罪的主体范围仅限于国家工作人员,但是刑修(七)在388条后新增之一的条文,以受贿罪论处的“斡旋受贿”行为,以及“特定关系人受贿罪”,将受贿罪的犯罪主体作了扩充,不仅包括国家工作人员还包括国家工作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iynelh34.html
10.法制近代化范文7篇(全文)(1)治理国家主要依靠“贤人”。主张人治的人认为,人总有德行和智力的高下之分,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使贤者在高位。贤者,即道德高尚而又有大智慧的圣人。认为治国的关键是有好的领导者,因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 (2)贤人与法律的关系。主张人治的人也不否认法律的作用,但认为法律仅是治国之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knylf182.html
11.余耀军高利红: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学教育变革这种权力将法律主体数据化,通过计算预测人或公司的行为,使得法律主体成为可控制的对象,主体权利空间受到威胁。由于数据往往被公权力或商业公司所控制,主体数据化实质上加强了政治和经济对公民权利的压缩,这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造成了权力的结构性改变。这些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关系的变革呈现出未来社会的风险化,法律难https://www.zuel.edu.cn/2021/1021/c1236a280127/page.htm
12.无讼阅读耶林剪影:德国法学巨峰的一生本文由微信公众号“清华法律评论”授权无讼阅读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耶林(Rudolf von Jhering,1818-1892)被认为是与萨维尼(Friedric-Carl von Savigny,1779-1861)齐名的德国法学家,而他也正是上承历史法学萨维尼之学术传统,下启利益法学海克(Philipp Heck,1858-1943)之学术峥嵘的人物。耶林一生的重要著作包括《罗马法https://victory.itslaw.com/victory/api/v1/articles/article/76b628cd-cc27-4b72-98d3-07a6b1398f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