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法文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家谈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历史长河浩浩汤汤,思想峰峦泱泱苍苍,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卓越的法律智慧。《尚书》中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提出以仁爱为核心,要“爱民敬民”,诸多中国古代法学著作字里行间蕴含着鲜明的人文关怀,闪耀着弥足珍贵的法治光辉。法院行政庭干警在深耕主责主业的同时,要自觉将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行政争议化解工作当中,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行政争议化解“密码”。

“以和为贵”妥善处理矛盾纠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个核心价值观,如儒家倡导的“和为贵”思想。这种理念强调通过平和、协商的方式去解决矛盾与冲突,而非对抗。在行政争议化解方面,秉持“和为贵”,引导行政机关与相对人尝试以沟通、协调为主要手段,采用座谈等形式引导双方面对面发表意见,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使得行政争议可以在相对融洽的氛围中得以妥善处理,维护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

“德治思想”平稳化解行政争议。传统文化里德治思想有着深厚根基,认为道德感化在社会治理等诸多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在面对行政争议时,引导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以较高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去对待相对人,耐心倾听其诉求,展现出公正、善良、负责的形象,能让相对人感受到尊重,从而更愿意配合解决争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制度的实施就是例子,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并参与调解,双方坐于法庭心平气和讨论争议焦点,同时直接面对对方诉求当庭说出化解意见,有利于行政争议的平稳化解。

“诚信观念”促进法治政府建设。“言必信,行必果”等诚信观念深入人心。在行政争议化解中,行政机关做到依法依规、诚实守信地履行职责,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承诺的兑现,能增强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信任。而相对人若秉持诚信原则,如实反映情况、提出合理诉求,也有助于双方围绕真实的问题去探讨解决办法,推动行政争议朝着积极的方向化解。行政争议中的诚信观念凝聚了行政争议化解合力,进一步推动法治政府的建设。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如今,优秀传统文化的画笔已经传到了我们当代法院人的手中,让我们不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不断探索化解行政争议密码,描为民初心,画青春赤诚,用心用情绘就新时代的无悔答卷!

以传统文化之笔

绘政工绚丽篇章

政治部杨猛超

法院政工工作肩负着筑牢队伍思想防线、激发干警奋进力量的重任,恰似为法院审判执行等业务注入源源不断动力的“引擎”。当优秀传统文化与之相融,恰似为这“引擎”添上优质燃料,释放强劲效能。

一、以文化润内心、注重细节把握

二、以精华促本领、提高自身本领

文化积淀赋予政工干部非凡的沟通和工作智慧。传统文化重含蓄委婉、共情同理,政治部的工作细致繁杂,面对较为繁琐的程序工作、跨部门沟通的矛盾,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得我懂得换位思考、言辞恳切,循循善诱化解遇到的难题和困难,在今年我第一次经手单位某项工作时,面对不懂的难题,在和其他部门有关同志沟通时“良言一句三冬暖”解决了许多沟通上的矛盾,用沟通的艺术解决对接矛盾,最终推动工作顺利完成。

三、以道德促自律、助长廉洁之风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传统道德理念是政工工作滋养干警品德的良方。在法院内部培训中,引入古圣先贤的道德故事,讲讲袁了凡先生训儿的故事、解读“清、慎、勤”的内涵,一幕幕生动的画面跃然眼前,让我深知在政工工作中廉洁自律重如泰山。自我廉政提醒时,包公、海瑞等清官廉吏的事迹化为警示明灯,时刻提醒我持身中正、廉洁奉公,于公权力使用慎之又慎,绝不让公正蒙尘。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精耕法院政工工作土壤,定能更加坚定自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使命感,推动司法正义之树常青,让法治精神与传统文化光芒交相辉映。

THE END
1.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此外,还可以从法律与道德的密切关系入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相关工作。总之,在当代法治建设中,更加重视发掘中华传统文明的法治基因,并将其贯彻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过程动态流程中,就能够更好地让当代中国法治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地屹立于世界法治文明之林。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2.法律框架内推动社会正义实现之道法律资讯理解法律与社会正义的关系 法律是社会正义的保障,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社会正义则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公平、公正,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理解法律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我们在法律框架内推动社会正义的前提。 倡导公正立法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各个领域都有法可https://kanfawang.com/post/21222.html
3.民法典背后的隐秘从纸面规则到人心深处的法律真相在中国历史上,民法典作为一个集成多种法律规范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现代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司法实践中的指南针,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但同时,民法典也面临着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等挑战。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huo-dong/456573.html
4.瞭望·第一学习汲取中华法系深厚思想智慧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探索法治现代化道路的艰辛历程中,“中华法系”的概念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和重构的过程。 “中华法系”作为一个法学概念,有两种含义。其一,作为“中国古代法律”的代称,专指中华文明史上形成的,以调整社会关系、构建社会秩序、维护国家治理为目的的中国古代法律。 https://shangwuju.tj.gov.cn/tjsswjzz/ztzl/ztzl/zlzhmzgttys/202412/t20241203_6796456.html
5.党风廉政教育(第十六期)党风廉政新华党建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商业活动中,违背公平原则,给予相关人员财物以谋取竞争优势的,属于“谋取不正当利益”。 十、办理商业贿赂犯罪案件,要注意区分贿赂与馈赠的界限。主要应当结合以下因素全面分析、综合判断:(1)发生财物往来的背景,如双方是否存在亲友关系及历史上交往的情形和程度;(2)往来财物的价值;(3)财物往来的https://www.xinhuamed.com.cn/party/detail-1257.html
6.面试常见问题16、中国的平面设计与国外的同行比较有什么样的优势与不足? 答题方向:优势在于起步虽晚但机会多,不足在于观念与创新能力。 17、国内做平面设计最发达的地区有哪些?这什么? 答题方向: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等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18、国内做平面设计工作的一般是有什么教育背景的人员? https://www.yjbys.com/qiuzhizhinan/show-596114.html
7.冀祥德:从控辩关系看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演进发展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控辩关系的演进为观察研究视角,对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进行反思性总结和前瞻性研究,无疑是有意义的。我们认为,我国的控辩关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从失序到规范,从非理性对抗到理性对抗,从以对抗为主、合作为辅到以合作为主、对抗为辅为主要特征,向https://sssf.swupl.edu.cn/zxxw/xsjll/5869e5e4ea6d40c8ac457f5351d14bbc.htm
8.2016年8月中心组学习材料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关键在于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http://www.hazyy.com/yydj/dwgk/1763.html
9.济宁市纪委市监委网站工作报告在中国共产党鱼台县第十五届纪律坚持纪法情理贯通融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在执纪执法中开展讲初心、讲纪法、讲政策、讲情理“四讲”活动,统筹运用党性教育、政策感召、纪法威慑和亲情感化,启发良知、感化人心。树立系统观念,落实“三不”一体推进。充分发挥县委反腐败协调小组作用,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领导。推动一体推进http://jnjjjc.jiningdq.cn/art/2021/2/9/art_64362_2706486.html
10.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2019年9月)(四)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五)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六)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结束语 前言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经济总http://lfdjt.com/info_13_3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