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中美股市的显著区别是什么?最直接的答案是: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前相比,这15年,美国股市实现了超级暴涨,中国股市跌了50%。目前,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市值为27.69万亿美元,纳斯达克交易所市值24.56万亿美元;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值8.15万亿美元。深圳交易所市值6.22万亿美元。根据我国三大证券交易所官网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上市公司总数达到5079家,按人民币计,总市值79万亿元。
01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
中美股市的走势比较
美国股市即使处在次贷危机旋涡中心,但股市跌幅远远远小于中国股市。
02
中美上市公司股东持股态度:
美股疯狂回购,A股清仓减持
《伟大的博弈》一书的作者戈登先生指出,在过去100年里,美国社会发生的最深刻社会变化是,更多的人成为了“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资本市场实现了股份的高度多元化和社会化,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实现共同繁荣。
美国公司大规模回购自己的股票
第一,经久不衰的公司股票回购是美股走牛的关键力量
2022年7月,美国两党政策中心发布一份白皮书,得出结论认为股票回购为社会提供了重大的经济利益。
1982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通过允许公司购买自家股票规则。近年来,回购数量激增。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将公司税率从35%降至21%之后,导致回购快速增加。
根据参议院财政委员会的数据,2019年,美国大型企业花费7280亿元购买自家股票,比2018年增加55%。
2023年的罗素3000指数成份股公司已经累计公布了逾60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与去年创纪录回购速度一致。据该机构的统计,2022年全年,上述指数成份股公司合共完成了规模达1.1万亿美元的股票回购,同时宣布了1.3万亿美元的回购计划,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12年来苹果公司伴随回购股票的走势
其中苹果公司最为典型。2022财年,苹果公司回购902亿美元的股票,2021财年为855亿美元,创历史记录。在公布2023财年第二季度业绩,收入下降3%,业绩基本持平,但是公司却毅然决然宣布追加900亿美元的公司股票回购计划。这不仅是苹果公司连续第11年实施公司股票回购计划,也是连续11年不断提高回购数量的回购计划。
石油巨头雪佛龙股价已经连续两年暴涨。2021年涨幅为52.01%,2022年为60.73%。巴菲特从2021年中旬开始加仓雪佛龙。因为雪佛龙的股息收益率就高达5.6%。随着油价市场未来的看好,雪佛龙的派息水平依然会吸引投资者。
哈佛法学院教授佛里德研究认为,2007年至2016年期间,企业通过回购和分红分配了净利润的96%以上。即使现金余额激增,公司对其业务的投资也大幅增加。
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回购股票是战略决策
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和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可谓是股票回购的舵手。2020年,回购80,998股伯克希尔A类股,花费247亿美元,结果是伯克希尔资产实现扩张。这一行动使巴菲特在伯克希尔旗下所有企业的持股比例增加5.2%,而且根本不需要动钱包。2021和2022年分别回购66亿美元和79亿美元的公司股票。2023年第一季度,实施44亿美元A类和B类股回购。
第二,美国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法律规定
美国的减持规定的三大核心正好体现出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大原则,最大限度保护二级市场投资者充分知情权和利益保护权。美国1934年颁布的《证券交易法》第144条对大股东减持做出了明确规定。其核心是:
一是结合公司的存续性长远性实施减持。超过10%以上的大股东,要求提交终身减持备案,列明具体每年减持限额规定。超过5%的大股东、公司高管、董事等关联方以及从关联方获取证券者,锁定期之后,每3个月可以出售的股票数额不得超过同类已发行股份的1%或4周内平均周交易量的最大值。
三是要求绝对强化信息披露的绝对公开透明。必须发布足够的关于证券发行方的最新信息。减持前提交SEC进行合法性审查,确认大股东减持行为是否符合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是否有利用内幕信息从事的内幕交易行为,是否遵守了《证券交易法》第144条的各项规定等。大股东在出售股票之前,发行方必须根据《证券交易法》的要求编写定期财务报表,提交报备售出报表,交易数量规定在交易所的3个交易月内。如未完成须向SEC提交售出修改通知并终止出售。再次出售重新提交股票售出报表。在抛售前必须公布证券发行方的最新信息。这就意味着发行方必须编写定期财务报表,进行提前报备。售出报表提交后,申报的交易数量应在3个交易月内完成,如未完成须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售出修改通知并终止出售。再次出售并达到上述数量要求时须重新提交股票售出报表。
东方时尚不愧是引领顶风作案的时尚典型
第三,A股市场的清仓式减持导致巨量资金抽离股市
股东减持股份,在我国股市存在的关键问题是,清仓减持泛滥无序,违法减持屡禁不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公司法》第141条、第142条和《证券法》第36条对非法转让作出明确规定,而且第186条规定,违反本法第36规定,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买卖证券等值以下的罚款。但是,在实际执行当中,监管者和交易所几乎都按照自己的行政规定执行。
2018年大股东的减持金额2345亿元。2019年5017亿元;2020年8513亿元;2021年7140亿元。2022年5607亿元。而违法减持甚至顶风作案的案例不胜枚举。
03
中美股市的交易制度区别
第一,股指期货期权和现货交易制度
资本市场公平性的核心一条就是体现交易制度的衔接性、一致性、对等性。我们必须清楚,建立健全制度的目的是夯实证券市场发展的根基,促进股市的发展,并且能够真正给投资者带来理想的回报。
交易制度必须保证公平一致
全球40多个主要市场中,42个施行“T+0”交易制度。显然,“T+0”是全球资本市场普遍采用的基础制度。最初沪深两市采用的就是这一制度。为抑制股市大幅波动,自1995年开始,沪深两市交易由T+0改为T+1,直到现在。
第二,面向散户推广特定做市商制度,有效克服解决交易不平等弊端
美国SEC将做市商定义为“随时在公开报价下买入和卖出某一证券的机构”。
做市商就是提供即时交易服务的市场参与者,通过设立买卖报价提供即时性服务,以完成所有满足价格要求的交易指令,保证交易的即时性和证券价格的连续性。目前全球发达资本市场均引入做市制度,美国纽交所、纳斯达克,英国伦交所、LME,德国德意志交易所等。纳斯达克市场新上市公司必须要求有做市商参与交易,以改善创新及中小企业流动性。
做市商制度
美国股市兴起的专门面对散户群体的做市商,为克服信息非对称性和量化交易做单差异性起到了巨大作用。美国城堡证券(CitadelSecurities)作为全球最大的做市商之一,是纽约证券交易所最大的指定做市商,是为散户撮合最优报价成交的典型。通过散户市场成为美股市场上最大的零售做市商,核心是利用散户订单高胜率、高收益的优势,与互联网经纪商开展充分合作,支付大量费用购买散户订单流,其交易平台可以在各大交易所内同时为数千个标的证券开展交易,所有交易融合人工智能、金融工程、数学、物理等多学科智能算法,对价格及波动率、客户海量订单进行分析预测,由计算机自动决定和下达指令,数分钟内就能够下达2000万个以上的交易指令,在跨市场、多场景下动态自动产生报价,并最优撮合成交。
根据彭博数据,城堡证券做市收入已由2016年的不足20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7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高达36%,连续12个季度的净交易收入过10亿美元。美国零售做市中,股票交易量的36%通过城堡证券的平台执行。
NYSE采用的竞价制度+垄断性做市商制度(即每个证券只有一个固定的做市商)的混合模式。NYSE市场有400多名专业会员,每一个专业会员一般负责几只或10多只股票。客户订单可以不通过专业会员而在商之间直接进行交易。特许交易商必须和商进行价格竞争。
纳斯达克实行的是一种比较纯粹的做市商制度,1997年,纳斯达克开始允许顾客限价委托,这说明纳斯达克开始借鉴NYSE的竞价制度,两种制度出现融合趋势。做市商必须随时准备用自己的账户买卖他所负责的股票,并有义务持续报出他对该股票的买卖价格。
我国股市除了科创板、北交所、新三板均采取混合做市交易制度外,沪深主板均未采取。
04
中美股市的经济晴雨表作用上水火两重天
第一,中美股市退市制度
WRDS数据显示,1980年至2017年期间,美股上市和退市公司合计达到26505家。剔除6898家存续状态未能确定的公司外,对19607纳入整体分析。其中,目前仍处于上市状态的公司5424家,占比28%;退市公司14183家,占比72%。两大交易所退市高峰均为上市之后的第四年。并购、财务问题及股价过低是三大原因。被并购退市占56%,财务问题退市占15%,股价过低导致退市占比9%。2022年退市339家,当年上市419家。
而我国沪深交易所的历史退市率仅为0.3%和0.1%。2021年起退市数量开始加大,退市19家。2022年新增428家,退市42家,是历年最大值。2023年以来,达到44家,步伐有所加快。
第二、中国股市亟待借鉴美国面对股灾的救市政策的态度和做法:稳股市就是救经济救民生
美国在历次股灾爆发时期,时任总统及时出面救市。以下最具代表性。
一是著名的是罗斯福炉边谈话。可以说是救市不仅走出大萧条,挽救了整个国家。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时,正值1929年以来美国经济大萧条第四年,作为美国史上最严重经济危机,股市狂跌75%,全国约有4000家银行宣布停业,如果掀起挤兑风潮将使金融体系彻底塌陷。
上任后一周内,罗斯福宣布全国范围内成立“假日银行”,暂时关闭整个国家的银行系统。3月9日国会召开紧急会议,通过《紧急银行法案》,赋予联邦政府调查每一家银行经营状况的权利,那些被认为足够稳定和健康的银行将在3月13日重新开业。
3月12日,罗斯福在白宫外交接待室壁炉边通过无线电向全国发表讲话,呼吁全国人民要重拾信心,不要被谣言蛊惑吓到,团结起来战胜恐惧。为了普通公民的利益,政府的紧急措施有利于对银行的调查和监管,并允许规范的银行重新开业。以后大家可以放心地把钱存到银行,而不是担惊受怕的放在家里。我可以向你们保证,将钱存入新开张的银行比放在床垫地下更安全。
罗斯福担任总统期间,陆续进行了30次炉边谈话,美国当时的经济也如愿步入复苏。炉边谈话让罗斯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与美国民众建立了联系,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促使他获得了四次总统选举的胜利。据统计,罗斯福的一次“炉边谈话”可以产生45万封邮件、明信片或电报,它们每天像雪花一样飞向白宫,向罗斯福表示感谢。
三是乔治·布什。2008年9月,随着次贷危机带来的金融危机加剧,总统乔治·w·布什向全国发表讲话,“我是自由企业的坚定信徒,所以我的本能是反对政府干预。我相信那些做出错误决定的公司应该被允许破产。在正常情况下,我会走这条路。目前市场运作并不正常。人们普遍失去信心,美国金融体系的主要部门都面临停摆风险。政府高级经济学家警告,如果国会不立即采取行动,美国可能会陷入金融恐慌之中。更多银行可能会倒闭,包括一些大家所在的社区的银行。股市可能会进一步下跌,伤及大家的养老金。”
特朗普:相信我,现在是最好投资股票的时机
五是特朗普。特朗普几乎把他的大部分经济成就押在股市。无论什么点位,只要是显著下跌,特朗普绝对会说美国股市正给投资者提供一个巨大的买入机会。靠推特治国的总统,在推特谈论股票的次数超过40次。
而美国政府屡屡在危机中救市,其效果证明,救市达到了提振信心的目的,相反,资金会随着信心提升涌入股市。
05
中美股市法律体系奖惩区别
第一,典型案例的处置程度存在天壤之别
2001年10月,美国安然公司财务造假轰动世界。安然公司从1997年以来虚报利润6亿美元,并隐瞒24亿美元的到期债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司法机构给予安然公司最严厉的惩罚罚款5亿美元,股票停止交易,公司宣告破产。多达几十个公司高层被提起刑事指控。CEO杰弗里·斯基林被判24年徒刑并罚款4500万美元;财务欺诈的策划者费斯托被判6年徒刑并罚款2380万美元;创始人肯尼思·莱虽因诉讼期间去世被撤销刑事指控,但仍被追讨了1200万美元罚款。为安然提供审计财务造假的有着89年历史的位列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安达信被判处妨碍司法公正罪,被罚5年内禁止从事任何业务,随后破产。
摩根大通
负责安然上市发行的三大投行遭到重罚,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美洲银行因涉嫌财务欺诈被判有罪,向安然公司的破产受害者分别支付了20亿、22亿和6900万美元的赔偿罚款。安然公司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获得71.4亿美元的赔偿金。
这起上市公司联合欺诈案,直接导致了美国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出台。美国总统小布什在签署该法案的新闻发布会上称“这是自罗斯福总统以来美国商业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法案”。法案最初于2002年2月14日提交给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经过6读直到7月25日国会参众两院最终通过。
法案被视为自1930年以来美国证券法最重要的修改。法案规定:公司CEO必须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宣誓;编制虚假财务报告,最高处500万美元罚款或20年监禁,篡改文件最高处20年监禁,和美国持枪抢劫最高刑罚相同。对举报造假人实施打击报复的,最高处10年监禁。故意证券欺诈犯罪要判处10至25年的监禁,个人和公司的罚金最高达5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自此,美股市场就很少发生重大公司治理丑闻。
国内目前有157家券商。今年上半年,监管机构向68家券商发出167张罚单,投行业务占比超过四分之一。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头部券商赫然在列。无视法律法规,蔑视投资者的信任和托付是主要原因。你视他们为看门人,他们却在自毁长城。
必须加大对各方协同造假者的追责惩戒力度,完善资本市场防假打假举措,从严从快,着重从重查处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恶性违法案件,让投资者自己树立投资信心。
第二,美国推行的推广举报奖励制度树立了法律体系的威严
高额举报奖励是非常有效的监管手段。2011年8月12日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通过的《告密者条例》(whistleblowerrules)生效。承诺向举报违反联邦证券法规的行为并提供实质性信息的个人发放奖励。如果举报信息最后导致100万美元以上罚款,举报者将可以得到相当于罚款金额10%至30%的奖金。高额奖励制度对整个社会起到震慑的作用,也有专业的律师团队专门从事这项业务来经营获利。SEC已在该项目上发出了超过9亿美元的奖金。仅在2021年的5月内向9位举报人发放了8500万美元的奖金。
2016年8月30日,SEC宣布,将向一名告密者提供超过1亿美元的奖励。2020年10月22日,SEC向一名告密者支付超过1.14亿美元的天价奖励。这是该项目历史上最高的奖金。SEC主席克莱顿(JayClayton)表示:这个奖项具有里程碑意义,证明了SEC致力于奖励为该机构提供高质量信息的告密者。告密者对证券法的执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06
中美股市融资的天壤之别:
放水养鱼还是竭泽而渔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增速显著高于美国。中国9.8%的GDP年复合增速超过美国4%的两倍有余。但是,中美企业盈利增速对比却大跌眼镜。以覆盖范围更广的MSCI中国指数为例,过去10年的盈利符合增速为9.5%,5年的复合增长11.2%。而美股标普500的上市公司,过去10年的盈利复合增速为8.3%,5年复合增速更是高达16%。A股非金融企业的投资回报率(ROE)从2010年的16.5%高位持续回落,到2021年为10.2%,约为美国上市公司的一半。相反,中国金融企业得益于相对垄断地位,ROE高于美国公司。中国市场的权重和净利润构成中,传统金融、地产、能源、材料、公用事业和工业占比达到80%,仅金融占比高达50%,远高于在GDP占比的62%。美股中的信息科技仅占GDP的5.5%,净利润却占到20%。
美国上市企业净利润增长和名义GDP对比
一个巨大疑问是: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为何没有体现在最好的核心企业上市公司盈利的高速增长?美国连续多年低个位数甚至负增长的GDP增速,其上市公司却能够实现双位数盈利增长?分解如下。
第一,中美上市公司税收政策力度的区别
我们绝对不能忽略中美股市在税收政策上的一个重大区别:中国上市公司有效税率显著高于美国。我国上市公司所得税有效税率为20至25%,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标普500仅为15%。
聚焦企业的投资回报率(ROE),中美上市公司的差异可能更为显著。过去5年相比美国ROE整体水平位15.5%,A股为10%;非金融企业,美国平均ROE高达18.6%,而中国的ROE在11%左右。在2010年之前,我国ROE水平并不明显低于美国,但是之后出现趋势性下行,美国上市公司的ROE基本维持平稳、甚至还有小幅上行。相比美国平均10%以上的净利润率,中国上市企业的净利润率只有5~6%左右,导致回报率明显偏低
中国上市企业净利润增长和名义GDP对比
在过去十年,五年和三年,中国上市企业每股盈利增长都低于美国上市公司。
这至少说明,在中国股市,不仅要大幅减缓发行节奏,强化淘汰机制,为了真正投资者的回报,更要为5000多家上市公司提供政策端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上市规模扩张过度,募集资金竭泽而渔,导致整体质量下降
即使在危机阶段,沪深股市自2009年开始连续3年IPO筹资居全球之冠。仅IPO方式募集资金9252.17亿元。比同期美国市场IPO募资总额高出56%;比西欧所有IPO募资总额高出115%;比日本高出790%。
2012年至2022年,我国股票市场规模增长238.9%,债券市场规模增长444.3%,股债融资累计达到55万亿元。推出新三板、科创板,合并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设立北交所。资本市场已形成涵盖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沪深港通、沪伦通等等,A股纳入国际知名指数而且不断提升比重。A股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从2012年的23万亿元增至2021年的91.6万亿元,指数不动,市值翻了两番,意味着募集资金才是主力。因为,这期间市值动辄蒸发十几万亿已经变得习以为常。全球第二大市场规模几乎依靠高速扩容维系。
中美股市2021年以来变化巨大:2022年,我国的三大股指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15.13%;25.85%;29.37%。美股三大股指道指、纳指、标普500分别下跌8.78%;纳指下跌33.1%;标普500下跌19.44%。
2021年,我国A股IPO的融资5428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元。定增融资金额高达8893亿元,创出新纪录;
2022年新股发行IPO的融资融资5869.66亿元,增发融资8457亿元。沪深交易所分别摘得全球IPO融资冠亚军,接近全球募资总额的50%。
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全年美股市场IPO募集事件共190起,同比减少81.43%,平均每月仅不到16起,去年同期平均每月的IPO项目数为85起;融资总金额为222亿美元,同比减少93.07%,IPO规模普遍较小,多数不及0.5亿美元。其中,纳斯达克占据总募资额的74%,共164家企业上市,募资规模总计为164.87亿美元。纽交所为融资规模第二大交易所,共实现15家IPO项目,募资额为52.78亿美元。美交所全年仅发行11家IPO项目,募资约4.02亿美元。2022年美股IPO融资金额在1亿美元及以下的数量共计121家,合计比例约为64%;融资规模在1-1.5亿美元区间的数量为25家,在1.5-2亿美元区间的为8家,2亿美元以上的为36家。2022年,美股市场再融资募集金额为515亿美元,同比下降52.59%。
截至2023年8月28日,A股总市值占比GDP的比重为74.28%。和2007年最高时的172%降幅超过70%。即使加上腾讯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在美国、香港上市的公司,也不超过100%。2023年7月,美国股市总市值为53.28万亿。和2022年全年GDP总值25.46万亿相比,比率为209%。
自1900年以来,美国股票的平均实际回报率为每年6.4%。比同期债券平均历史回报率年1.7%相比,高出276%。
在中国股市,无论是暴涨还是暴跌,包括央视和证券专业报刊的权威调查结果表明,投资者绝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关键原因是,牛市都无一例外地在管理层和社论的干涉下不仅夭折,而且步入更加惨烈的熊市。
纳斯达克100指数
第二,中美科创板的核心区别
纳斯达克100指数于1985年开始编制,基期1985年2月1日,基点125。纳斯达克100指数的成分股是在纳斯达克交易所的100家最大公司。其中62家公司在34个颠覆性科技领域至少储备1个或更多的专利,代表了美国股市极强的创新能力。从目前权重看,科技股“七巨头”中的微软权重最大,为12.9%,苹果12.5%,谷歌7.4%,英伟达7%,亚马逊6.9%,特斯拉和Meta分别为4.5%和4.3%,权重合计55.5%。
按照新兴产业的信息技术、消费、通信服务和医疗保健权重分别为50.56%、17.08%、17.04%、5.78%,合计超过90%。
高研发支出成为驱动创新、加快发展的关键变量。截至2021年,纳斯达克100指数成分股年度加权平均研发支出达到131亿美元,研发支出占比超过10%,大幅领先于标普500指数。难怪标普500指数中有77只纳斯达克100指数成分股。如果剔除这些股票,标普500指数就更加难以和纳斯达克以及100指数抗衡。截至7月21日,纳斯达克100指数今年以来涨幅已经超过40%。
2023年7月24日,美国纳斯达克100指数进行有史以来第一次“特别重新平衡”,以解决指数成分股权重过度集中的问题。本次调整会将现在权重超过4.5%的成分股权重总和控制在48%以内。调整后,大权重公司的权重将被动降低,部分小权重公司的权重将被动上升。等同于为后来者成为新的一代科技巨头和当前的中坚力量提供新的竞争动能。
我国科创50指数走势
我国科创板开市已经四周年。截至8月22日,科创板共有上市公司557家,IPO融资超9000亿元,占同期A股市场IPO融资总额的四成,再融资近1400亿元,合计融资额超万亿。总市值6.26万亿。四年运行,坦率承认,其中确实具有硬核科技的企业。放开融资闸门,有力支持了科技创新,对今后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科创板的实际走势让投资者苦不堪言。
我们回顾一下美国股市市值排名前10公司的巨大变化吧:
再看我国股市最新的前10家公司,贵州茅台、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石油、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宁德时代、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和中国石化,市值合计12万亿人民币,不仅市值相差7倍,代表的产业恍如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