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激发起蓬勃生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指明了方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丰富法治思想,按照新的时代要求加以转化,汲取营养、择善而用,使数千年中华法治文明积淀的宝贵精神遗产焕发新的活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添法治动力。

中国历史发展的内生性成果

秩序和规则是文明的基础,也是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丰富法治思想,其孕育、产生和发展是中华文明历经深刻变革、适应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夏商周三代,中华文明加速发展,从古国时代走向王朝时代,出现广域王权国家,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国家治理更为复杂。随着国家权力不断加强,开始制定刑罚以巩固统治秩序。《左传》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汉书·刑法志》云:“禹承尧、舜之后,自以德衰而制肉刑。汤、武顺而行之者,以俗薄于唐、虞故也。”社会的发展使刑罚成为必要。至春秋战国时期,子产在郑国铸刑书于鼎,李悝在魏国作《法经》,中国出现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法治思想,就是在这种日益丰富的法律实践基础上产生的。

随着中华文明日益发展,儒家的明德慎罚、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非攻、释家的普度众生等思想与法家的缘法而治彼此影响,不同思想观点相互交流融合,荟萃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丰富的法治思想,铸就了一部蔚为大观、充满生机的法治思想史,为中华法系不断发展成熟提供了理论支撑。

以丰富性、民族性、深刻性为特点

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法治思想,既要具体而微,梳理好重要历史人物及其思想观点,紧密联系当时中华法系发展的历史背景、政治环境、社会状况、制度成果等进行分析说明,从精神内核、理论贡献、时代意义等方面进行探求;也要把握全局,研究其发展脉络、内在逻辑、整体特点等问题。从宏观上看,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法治思想具有丰富性、民族性、深刻性等特点。

内容丰富多元。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法治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法治理论、立法技术、法律适用、刑事政策等诸多方面,不同观点相互争鸣、异彩纷呈。其中,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恤刑原则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思想理念,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智慧。比如,主张德主刑辅,是因为用刑罚治理百姓,百姓内心不会有廉耻之心,而用道德教化治理百姓,百姓会从内心产生廉耻感并主动纠正自己的行为;强调明德慎罚,意味着统治者既要明德,以德自我约束、严格律己,也要用德教化民众、导民向善,避免滥用刑罚。否则,不仅不能遏制犯罪,反而还会因暴虐寡恩而失去民心,动摇统治根基。

展现民族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法治思想具有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体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国家观、法治观、权力观等。比如,中华文化重视家庭的价值,注重维护孝悌慈爱等家庭伦常,把家庭中的伦理秩序视为国家政治秩序的基础,认为“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在司法方面,重视维护家庭伦理,主张对不孝行为予以刑事制裁。

思想深刻入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法治思想对实行法治的原因、法治的功能、厉行法治的必要条件等法治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作出了富有创见的回答。比如,强调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为了趋利避害敢冒任何风险,“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法律使人“以功受赏”“以罪受诛”,“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就不敢干法犯禁,能防止人们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揭示了法治能够实行以及必须实行的原因。法治的功能是“定分止争”“兴功禁暴”。一方面,社会冲突是由于名分未定。商鞅说:“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为可分以为百,由名之未定也。”法律确定名分,有利于避免争夺冲突。另一方面,法治能保障国家实现富强,即韩非所谓“明法者强,慢法者弱”。法律还必须公开易懂,并使上下一体遵行。商鞅说:“圣人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才能使法治真正得以实行。

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法治思想既体现法治的精髓和要旨,比如强调缘法治国,强调立法和执法的重要性,强调法的公开性、平等性、客观性和稳定性,强调法律应当以社会为基础、顺应形势发展而改革变化;也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成为人类法治文明中独树一帜的法治思想。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多年从未中断,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法治思想也体现了这种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从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提出刑无等级、法不阿贵的主张,到汉代董仲舒援引儒家经义裁判案件,将儒家的价值原则注入司法活动,开启法律儒家化的进程,到魏晋时期出现采用注释诠解的经学方法研究阐释成文法内容及其适用问题的律学,再到唐宋律学的成熟、明清律学在此基础上再攀高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法治思想持续发展、与时偕行。

秦代以后,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牢固确立,中华文明成为一种多元一体、向内凝聚、团结集中的大一统文明。虽历经几次分裂时期,但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这决定了无论是法家、儒家还是道家体现的法治观点,都以维护国家统一、法律统一为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法治思想强调“壹法”“一尊”,认为实行法治必须统一立法权、统一法律内容、统一思想认识并维持法的稳定就是其重要表现。

从春秋战国到清代,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不断有新的民族融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过波澜壮阔的民族大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法治思想呈现出多民族法律理念、法律原则、法律制度交汇融合的特征。此外,这一法治思想是儒、法、道、墨、释等各家思想的融汇,既包含对法律本质特征的思考,也有对古代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实践之经验和智慧的凝练和总结,体现出鲜明的包容性。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法治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如以法为本、缘法而治、刑无等级、法不阿贵等理念,不仅在历史上放射出耀眼的思想光芒,也为人类法治文明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我们要继续深入挖掘其思想精华,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THE END
1.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讲座通知|【明德尚法讲堂】郑智航教授:数字法学的范畴2024-11-25 讲座通知|【明德尚法讲堂】侯学宾教授:学术研究的问题2024-11-25 讲座通知 |【明德尚法讲堂】江河教授、姚莹教授讲座通知2024-11-22 更多>> 法学视野 《中国海商法研究》2024年第3期中文目录及摘要2024-09-25 https://law.dlmu.edu.cn/
2.法学首页首页>法学法学首页非上市公司为自己利益提供担保无需决议的规则内核2024-11-28 以虚假贴现形式发放贷款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2024-11-28 类型化视角:行政协议案件法律适用的优化路径2024-11-28 网络婚恋诈骗手段翻新需提高警惕2024-11-26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彰显司法担当2024-11-26 德国商事调解制度的特色2024-11-22 涉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index/id/MzAwNDAwNTCwNCACAAA/page/1.shtml
3.★法学专业大学排名2024中国大学法学专业排行榜法学专业大学排名专题:最新提供法学专业大学排名,2024中国大学法学专业排行榜,欢迎收藏无忧考网校园娱乐生活栏目获取更多最新法学专业大学排名资源。【CTRL+D 收藏备用】 2024法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TOP50 【导语】2024法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TOP50已公布,无忧考网为您整理的《2024法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TOP50》,供大家查阅。1.202https://www.51test.net/xiaoyuan/fxdxpm/
4.考研专业全面解析—法学专业有些考生不清楚法学(学术型)硕士与法律专业学位硕士的区别。法学(学术型)硕士与法律专业学位硕士在学位上处于同一层次,但规格不同,各有侧重。法学(学术型)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法学门类下设的一个一级学科,专业代码为:030100;法律专业学位硕士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一个类别,其中包括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和法律(法学https://yz.chsi.com.cn/yzzt/fx_jx2015
5.中国法学网北京市法学会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2024年年会暨“人工智能与法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圆满召开 13 2024-11 香港廉政公署丘树春副专员一行来访法学研究所 19 2024-11 《中国政务公开发展报告(2024)》发布暨政务公开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山东省龙口市召开 13 http://iolaw.cssn.cn/
6.法学在线理论法学3175名11652篇 民商法学3971名11187篇 诉讼法学3345名7907篇 刑法学2831名6515篇 经济法学1962名5419篇 法理学4353名4353篇 行政法学1253名3572篇 宪法学1138名3247篇 司法制度1303名3087篇 刑事诉讼法2919名2919篇 国际法学1065名2469篇 民法总则2381名2381篇 https://article.chinalawinfo.com/
7.首页中国法学会研究会频道: 法理 宪法 行政法 刑法 民法 商法 经济法 刑诉法 民诉法 知识产权 国私法 国经法 社会法 环境资源法 婚姻家庭法 海商法 科技法 比较法 军事法 民族法 海洋法 商业法 卫生法 中国行为法学会 海峡两岸法学交流促进会 能源法 航空法 长江海商法学会 财税法 董必武法学 法学教育 刑事执行 世贸组https://www.chinalaw.org.cn/
8.圣才法学类学习网法学考试报名考试辅导圣才法学类学习网提供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美国法学院入学考试(LSAT)考试报名时间、考试时间、成绩查询、准考证打印、合格分数线等考试信息,同时还有历年真题、题库、考前冲刺、全套资料等考试辅导资料,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法制史|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https://fl.100xuexi.com/
9.法学在职研究生2025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学费学制一览表法学在职研究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法律在职研究生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法学非全日制研究生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https://www.zzyedu.org/Professional_faxue.html
10.学法论坛法考及法职交流站https://bbs.xuefa.com/
11.法学评论《法学评论》是由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法学院具体承办的综合性法学理论双月刊。《法学评论》的前身是1980年创办的内刊《法学研究资料》,1983年经国务院文化部批准,正式更名为《法学评论》,并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法学评论》由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期从事国家法制建设领导工作的原全国人大常委会https://fxpl.cbpt.cnki.net/
12.法学和法学类有什么区别法学专业是一个单独的本科专业,而法学类则是若干个专业的组合;法学只是法学类下面的一个本科专业,法学专业无法包含法学类专业,而法学类则包含了若干个专业。 1法学类 在本科专业划分中,法学类包含了法学、知识产权、监狱学、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国际经贸规则、司法警察学、社区矫正等7个本科专业。在这7个专业中http://www.gaosan.com/gaokao/418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