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有本质不同,西方现代化那种两极分化、掠夺别国等道路我们不能走也走不通。”这一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特征,为我们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国情条件看,西方现代化是人口规模较小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从体量上看和中国不是一个层级的。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其人口规模都比较小,超过一亿的只有美国和日本。其他的都是千万级、百万级、十万级和万级人口的中小型国家甚至可以说是微型国家。这些实现现代化国家的人口总数不超过10亿人。我国要实现的现代化,不是百万级人口的现代化,也不是千万级人口的现代化,而是14亿多人口的现代化。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这在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这将深刻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大大增强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影响力,深刻改变人类社会发展格局。“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必须从国情出发,要考虑人口基数问题,考虑我国城乡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等实际,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因循守旧,始终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从价值旨归看,西方现代化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导致贫富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中国式现代化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从主要内容看,西方现代化是物质至上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是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过度强调物质财富的扩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协调也协调不起来,这是由其制度所决定的。“斯密悖论”就反映了在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进步和道德之间的矛盾冲突,两者之间是不能协调的。西方早期的现代化,一边是财富积累,一边是信仰缺失、物欲横流。今天,西方国家日渐陷入困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遏制资本贪婪的本性,无法解决物质主义膨胀、精神贫乏等痼疾。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阜阳师范大学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