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研究比较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经验与世界意义
作为晚发外生型的现代化国家,中国以追赶超越的姿态实现了当今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发展奇迹,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创造了适应世界现代化进程、立足本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早发内生型的西方现代化道路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存在着一般晚发外生型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难以相比的成功经验,在实现自身现代化的同时,对人类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产生了深远意义。
一、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类型比较
根据每一个国家现代化面临的不同的国际环境、领导主体、发展方式等,可将世界上已有的现代化国家分为两类: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和晚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以英国、法国、美国及部分西欧国家为代表,而俄国、日本等以及当今亚非拉地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则属于晚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
(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与动乱中秩序重构时期
(二)“个体主体”与党政主体
早发内生型现代化是以个人作为主体的现代化,是出于实现和保障个体主体的权利而建构出完整的社会体系的现代化。在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的进程中,首先出场的是经济人“个体”,其次是市民“社会”,最后才是民族“国家”。作为西方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基石,“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政治与经济上发挥了重要影响。以最先完成现代化的英国为例,英国首先建立私有财产和知识产权保护,通过限制王权、君主立宪以及实行普选制、责任内阁制等以确保个人的私有财产不受到王室政权的侵犯,从而为其进行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条件。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大致包括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个体主体三大部分。为了打破封建自然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制约,摆脱人对这种经济类型的人身依附关系,市场经济与市场竞争应运而生。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在实现经济上的解放后,其民主政治也得以产生与发展。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人从群体主体转向个体主体,利益集团是其真正的领导主体[3]。这种个体主体式的现代化致使中央与地方难以进行上下一致的集体行动,甚至在诸多关键问题上存在利益冲突,极大制约了现代化后期发展的效率。
(三)扩张型发展与追赶型发展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早发内生型的西方现代化道路存在着根本性质上的不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晚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典范。总结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取得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为思想先导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为本质特征
在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全国各族人民思想一致、力量一致,朝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目标奋力前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政府有序推进的主动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起着全面的领导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在曲折中前进、在发展中提升的历史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指出在当下,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现代化道路,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拨乱反正后,创造性地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探索世界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注入新的理论内涵,提供宝贵实践经验。新时代1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分析世界现代化形势的发展变化,部署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7]。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未来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21。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人民至上的理念为价值遵循
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主体是中国人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人民共同开创与探索出来的。充分依靠和发挥中国人民的主体力量,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形成与发展历程中积累的一条成功经验。不同于以保障和完善少数个人权利为价值追求的西方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人民至上立场,遵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逻辑[10]。以人民为中心,从价值导向与实践导向上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遵循[11]。理性、平等、进步、繁荣是世界现代化所要追求与实现的价值目标,但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在达成这一目标时牺牲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只实现了极少数人的现代化,违背了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以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贯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始终,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价值超越。
(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在开放中融入世界现代化进程为发展战略
当今世界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发展道路以早发内生型的西方现代化国家为经验参考,是以西方现代化的表征对现代化做出的解释。“现代化”是一个需要辩证看待和反思的现实问题。一方面,现代化的出场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中国必须顺应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突破西方现代化国家理论对现代化道路的片面阐释。中国在践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取得显著成果,其中重要的一条原因是中国不仅立足自身现代化发展,更着眼于世界现代化整体进程,始终坚持在全面对外开放中融入世界现代化进程,遵循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规律,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科学准确的历史定位和角色定位。同时,中国践行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此破解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难题,摒弃将西方现代化作为世界现代化唯一的发展模式的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及改革开放40余年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重要经验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挥晚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的优势,赶超西方发达现代化大国,必须坚持全面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现代化进程,具备世界现代化发展视野,立足高度全球化的世界背景。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内容,为世界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提供了中国方案,内含深远的世界意义。
(一)人类用和平发展方式追求现代化发展的新道路
追求民族复兴和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因各国的历史文化条件和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不同,注定是具有多样性和多重选择性的。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在现代化发展中始终贯彻和运行了资本的逻辑,这使得西方资本主义成为近代以来世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第一种社会形式。西方现代化理论认为,晚生型的新兴国家在实现由传统结构向现代化结构的转变、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必然要走西方现代化国家走过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进行侵略扩张,与西方现代化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迎来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并开创了一条人类用和平发展方式追求现代化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破解“国强必霸、大国必战”的西方现代化发展逻辑,强烈反对以暴力、战争方式争夺世界霸权的行径。在现代化探索中,中国形成了适应世界现代化发展规律、时代要求和本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为谋求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14]。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与发展的历程表明,国家实现现代化并非只有实施侵略扩张、发动暴力战争、争夺垄断霸权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这一条路径,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是世界各国的最优选择。
(二)超越西方现代化道路冲突与对抗的新道路
在工业文明发展的起初,资本主义文明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繁荣,实现了现代社会文明形态的跨越式发展。但随着资本与社会之间的分裂愈演愈烈,侵略扩张贯穿资本主义文明的始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力图在世界范围内传递西方普世价值,以此取代多元文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中贯彻着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逻辑,无视、诋毁其他文明,对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加以否定和渗透。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现代化并不是定于一尊的独有模式,也不是以西欧和北美为蓝本的‘欧化’或‘美化’的模式,而应摒弃以资本为导向的道路,重新开辟一条非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16]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内部弊端通过自身力量的调节无法得以破解,其本身就是建立在资本阻碍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冲突与对抗上的,只有以谋求和平发展为实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才能避免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弊端。
(三)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榜样示范的新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为世界上想寻求发展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树立了信心与模范。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而这条道路是党带领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在科学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立足中国自身国情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切实可行的道路,这也证明了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不是只有西方道路一种模式,还有多种选择[17]。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要选择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现代化道路,从而走出一条有特色的现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