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高效一体推进涉外法治实施体系完善

协同高效一体推进涉外法治实施体系完善

——访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特聘教授黄惠康

完善涉外法治实施体系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

记者:强调完善涉外法治实施体系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意义何在

黄惠康: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决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专章部署,并用专节布局“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特别强调要“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和法治实施体系”。“徒法不足以自行”,涉外法治建设不但需要法律和制度的坚实支撑,还需要法治实施的有力保障。完善涉外法治实施体系,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概括地讲,具有以下两大时代逻辑:

时代逻辑之一,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法治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百年变局之下,求和平、求发展的历史潮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和平方式实现新旧秩序转变和治理模式改善的前景出现。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以战争决胜负的“修昔底德陷阱”并非不可避免,办法就是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法治化。从法治的角度看,世界之变最终将体现为国际秩序、国际规则、国际制度的演变。当前,国际外交法律斗争激烈,主动设置国际议程、塑造国际规则,谋取制度性权力成为各大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国际立法、国际司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不断上升,法治与外交密不可分。未来,国际竞争将越来越体现为秩序、规则、制度之争,国际法作为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稳定器”以及国际治理准则的作用更趋重要,而制度性权力和未来秩序主导权之争,将成为21世纪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外交博弈的一条主线,法治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时代逻辑之二,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烈碰撞,完善涉外法治实施体系成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

首先,我国海外利益不断拓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同外部世界的利益融合进一步加深,“海外中国”加速成型。我国公民出境人数不断增加,外贸实现跨越式增长,对外直接投资逐步增长,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范围持续扩大。随着我国公民和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我国海外利益全方位高速度拓展,海外利益保护日趋成为重要课题,对涉外法治的实施、我国法域外适用及领事保护和协助提出了更多需求和更高要求。

其次,我国面临的外部法律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世界范围内“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全球治理赤字增加,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危害深重。少数西方国家对国际法采取实用主义的“双重标准”,对人不对己,合则用,不合则弃;通过国际司法机制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干涉他国内政,对国家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等国际法基本原则造成严重冲击。特别是,部分西方国家极力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对我国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其中,以法律方式遏制我国的手段花样繁多,对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构成严重威胁。

完善涉外法治实施体系事关全面依法治国,事关高水平对外开放,事关国家利益。新形势下,涉外法治实施对维护国家利益、保护我国公民和组织海外合法权益、应对国际斗争、参与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的作用更为重要。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强化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武器,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坚决维护并努力促进国际法治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国涉外法治实施体系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

记者:当前我国涉外法治实施体系建设有哪些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黄惠康: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式形成,一系列涉外法律法规构成其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制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方面的法律成为加强涉外领域立法的重点。如制定反外国制裁法,有力反制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的遏制打压;制定对外关系法,将我国长期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对外方针政策和实践成果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法律,集中规定和确立我国对外交往立场主张和制度机制;制定外国国家豁免法,健全我国的外国国家豁免制度;等等。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现行有效的303部法律中,有专门涉外法律50余部,含有涉外条款的法律150多部;598部行政法规中,有专门涉外行政法规近90部;1.4万余部地方性法规中,也有大量涉外地方性法规,我国涉外法律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搭建起来,为涉外法治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法规基础。

推动建设协同高效的涉外法治实施体系

记者:我国涉外法治实施体系目前还存在哪些有待完善之处

黄惠康: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现实需要,我国涉外法治水平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我国国际经济政治地位还不相匹配,涉外法治实施领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待弥补。

二是涉外法治实施的整体能力有待提升。涉外执法、司法、监督、保障、法律服务等方面都面临许多新课题新要求,体系和能力建设存在不足。譬如: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不够科学;法治监督体系不够严密;法治保障体系不够有力;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话语权的能力还不够强;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的法律“工具箱”还不够丰富;法治实施体系运作不够高效。因此,必须深化执法、司法改革,建设协同高效的涉外法治实施体系,提升涉外法治实施的整体能力。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协同高效的涉外法治实施体系,提升涉外执法司法效能”。“协同高效的涉外法治实施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完善涉外法治实施体系

黄惠康:建设协同高效的涉外法治实施体系是一项涉及面广、联动性强的系统工程。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涉外法治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和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强顶层设计,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司法合作。

在涉外立法方面,要坚持制度为要、立法先行,按照“急用先行,务实管用”的原则,强化问题导向和需求牵引,区分轻重缓急,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立法规划和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快涉外立法进程。要认真对标、主动对接、积极吸纳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把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效举措和成熟经验及时上升为法律法规。要“立、改、废、释”四措并举,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尽快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为涉外法治实施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在涉外执法和司法方面,推进涉外法治实施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提升涉外执法司法效能,特别是提高涉外司法的公信力。必须深化涉外司法审判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机制,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涉外司法制度和机制体制,提升涉外执法司法效能。要健全涉外执法权、监察权、司法权运行机制,加快构建系统完备、规范高效的涉外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依法办好每一个涉外案件。完善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机制,提升我国司法和仲裁机构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巩固和发展现有双边多边司法合作机制,扩大国际法治领域“朋友圈”。

在国际合作方面,要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海外维权能力,建强保护我国海外利益的法治安全链。要完善相应的行政、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配套机制,完善跨境司法协作安排,提高中国法域外适用的精确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加强领事保护与协助,更好维护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机构的安全与正当权益。

在境外守法用法方面,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强化规范化意识,引导我国公民、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自觉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健全企业内部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管控机制,把防范投资风险的关口前移,确保所有经营和管理行为都遵法守法。要运用法治方式和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记者:检察机关在涉外法治实施体系建设与完善中应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黄惠康: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和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司法机关,在涉外法治实施体系建设与完善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检察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为人民检察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

当前,检察涉外法治工作还需进一步努力,例如,应更加深度融入国家治理体系,服务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进一步提升检察涉外法治队伍专业化水平等。

检察机关参与涉外法治实施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更好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加强检察涉外法治工作,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高水平开放,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外案件,务实开展国际司法协助,积极参与国际司法协助规则的制定、司法协助条约的谈判,主动参与反恐怖、反腐败、打击网络犯罪,以及外贸争端解决、人权对话、知识产权等领域国际规则的制定,深化检察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发挥检察机关涉外法治工作职能作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持之以恒提升法律监督能力。坚持全面从严治检,一体加强政治能力、业务素能和职业道德建设。深化人才强检,加强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涉外法治紧缺人才培养,建设过硬检察涉外法治队伍。

THE END
1.百问法律深入解析100条法规的奥秘在现代社会,法律法规是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基石。它们不仅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也保障了公民权利、保护了合法权益,维护了国家安全与秩序。其中,“100条法律法规”这一概念,是指一系列对公众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的法律规定,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完善的法律体系。 首先,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zi-xun/226903.html
2.民法典背景下民商法发展空间与路径研究民法典特殊开放体系对后续法律适用的积极效应 (一)民法典背景下适用解释的方法论转向:从文本论走向融合论 传统民法典的适用存在一种文本主义的立场,即应该严格从民法典文本出发,脱离文本的民法典适用是不可想象的。我国民法典采取特殊开放体系,导致许多规定缺乏文义明确性,或者虽然具有文义上的明确性,却可能被融贯、渗http://legalinfo.moj.gov.cn/sfbzfpffzll/202412/t20241211_510991.html
3.法则之网法律法规的广泛覆盖与具体种类探究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法规就像一张复杂的网络,覆盖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次行动都可能触及其中某条规定。这个网络由成千上万条法律和行政法规构成,它们共同形成了社会秩序的基石,为公民权利保护、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那么,这些法律法规都有哪些?它们又是如何分工协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进步? 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zi-xun/410399.html
4.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原则到实践的探究总结来说,完善现有的法律体系是一个持续不断且复杂多变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操作,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力量。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还需考虑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以便更好地适应国际环境。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如何使得这些规范性的文件能够更有效地满足社会https://www.cjan6a6c.cn/ke-yan-xiang-mu/454920.html
5.法律知识内容大全解密法律法规司法实务与专业术语不同行业如金融、医疗等都有其特定的法律规定。在这些领域内,《法律知识内容大全》提供了详细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指南,帮助业界人士更好地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国际贸易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成为越来越多公司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了解国际条约和协议,如WTO规则,对于避免跨境交易中的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460461.html
6.刑罚执行监督中的问题和对策(三)刑罚执行监督工作还存在一些空白点 首先,财产刑执行监督存在空白点。我国司法实践中财产刑的执行率很低,“空判”问题严重。有的地方不到一半,有的地方只有30%,全国的平均率也不高。⑻针对这一问题,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2月10日颁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财产刑执行问题的若干规定》⑼,明确了财产刑执行权全归一审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303/19/2775069_452303619.shtml
7.刑诉法司法解释见证人制度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我国法律并未对见证人的法律地位进行清晰的界定,见证人法律地位的确立,决定了见证人在诉讼中的角色定位,关系到见证人在刑事诉讼中监督和证明作用的发挥程度。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对见证人的法律地位存在较大的分歧,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见证人即为一般证人。该观点认为见证人和证人都是对案件相关事实的证明,https://www.64365.com/zs/834101.aspx
8.电梯检验法规标准检测资讯强制性电梯标准本身仅提出了可接受的合理风险范围,还不能算是技术法规,因此还不具备法源效力。电梯即使符合强制性标准中关于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却仍然造成损害时,如何认定产品缺陷,如何认定产品责任等都是法律空白。又比如经检验合格的电梯发生了事故,如何认定产品缺陷和责任,都有待制定电梯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http://www.anytesting.com/news/1654599.html
9.国际经济法网我国的反收购立法的不同规则之间也存在逻辑冲突的缺陷,例如,禁止损害股东和公司利益与董事诚信义务本身是有冲突的;对股东的提议的反收购行为存在立法空白;禁止董事反收购的提议和禁止董事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之间还存在法律空白。从法律解释的角度,禁止董事损害的原则规定并不能解释为对董事所有反收购行为的禁止。如果采取https://ielaw.uibe.edu.cn/fxlw/gjjjf1/gjtzf/11840.htm
10.浅析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精选10篇)1、农业保险发展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以及政府政策的不够完善。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农业保险的问题。我国的《保险法》实质上是一部商业保险法,对农业保险尚未涉及。而我国的农业保险大多数是采取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同时在农业保险的实行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比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b8rkjbs.html
11.金融研究生面试问题8篇(全文)(2) 法律制度的缺陷。法律体系不完善, 金融法规不健全, 使得游戏规则不明, 不利于公平竞争。 (3) 信用体系的缺陷。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良好的信用环境是维护经济秩序稳定, 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制度, 会计、审计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https://www.99xueshu.com/w/filejkin3q9n.html
12.浅论我国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和决策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体制还很不完善。(1)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现象还存在。如城市建设部门既管理城市建设,又自己搞城市建设,并进行自我质量监督。(2)职权划分存在不合理现象。如社会噪声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应由公安机关处理,但是公安机关由于管辖的事务繁多,有许多涉及社会治安重要问题需要处理,http://data.110.com/a960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