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是怎么规定代孕的?代孕方式有哪些?

现在的代孕行为,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有代孕要求的夫妻提供精子和卵子,受精后由代孕者代为孕育生产。二是由男方提供精子,与代孕者的卵子结合,由代孕者生育子女。目前,我国还没有任何一部法律就“代孕”行为予以更加明确的规定。

(一)人工受精代孕

人工授精方式代孕是指通过医学辅助手段将需求方的精子送入代孕志愿者的体内,在体内进行受精,并完成怀孕全过程,这种方式的孩子是和代孕者有遗传关系的。

人工授精是指用人工注射的方法,把精液注入女性生殖道,使丈夫患有男性不育症而妻子生育功能正常的夫妇生育子女。人工授精的历史迄今已有百余年,而真正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成功的病例从本世纪50年代才开始。人工授精的方法有:

1、夫精人工授精即应用丈夫的精液进行人工授精。主要适用于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和精液不液化所引起的男性不育症。

2、供精人工授精应用志愿供精者提供的精液进行人工授精。主要适用于无精子症以及少数男性生殖道先天畸型或患有遗传病的男性不育者。

3、混精人工授精将供精者的精液与丈夫精液混合后进行人工授精,以减轻心理负担。

(二)试管婴儿代孕

试管婴儿代孕是试管婴儿技术的延伸。其做法是使用需求方的卵子和精子,做成试管胚胎,植入代孕志愿者的体内完成怀孕的全过程。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俗称第一代):因人而异,经过用不同方案的促排卵药,待卵子成熟时在B超引导下经阴道将卵子取出与其丈夫的精液(经过处理)放在培养皿里授精发育成胚胎,然后植入代孕志愿者的子宫里。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适用于极度少精,弱精患者,用以上的方式(俗称第一代)不能体外授精的,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精子注入卵母细胞胞浆内帮助授精。对于男方无精子的可通过附睾抽吸或者睾丸活检技术采集精子,借助显微技术得到属于自己的孩子,不要盲目接受别人的供精,但男方必须先取血检查有无染色体模型异常,以避免遗传病传给子代。即使这样,一些小的基因缺失仍不能检出,因而显微注射技术在助孕同时有可能子代有遗传病的发生。此项技术的成功率45%-50%。

(三)冷冻储存胚胎

如果一个刺激周期得到多个卵,并在体外授精、分裂,形成多个胚胎,移植后剩余质量好的胚胎,可以冷冻贮存。如果这个周期未获妊娠,可以在以后的自然周期解冻移植。自然周期内分泌环境利于胚胎植入,但冻融对胚胎是一损伤,生命力较新鲜胚胎为差。

(四)自然代孕

对于自然代孕已经没有人用了,已经被淘汰了。当今最盛行的还是上面两种,这种在以前还是比较多的。

(五)同居代孕

“同居代孕”,可约见面后去酒店开房或家中直接进行性行为,如果怀孕,需要将孕母接到家中“养胎”,出生后由客户完成准生证、坐月子等一系列后续工作,而如果怀孕不成功,在性行为完成后客户也需要按照谈好的价格支付佣金。

目前我国的有关这方面的法律《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人类辅助生育技术规范》都是禁止代孕的。

由于代孕为我国法律所简单禁止,代孕市场在中国仍属黑市。但是,代孕行为在中国绝非凤毛麟角。据卫生部科教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已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各类机构有400家到500家左右,而未经合法注册的代孕机构和代孕网站也异常火爆,呈铺天盖地之势。由此可见,我国的代孕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状态,每年有多少宗代孕行为在悄无声息地进行,有多少代孕母的合法权益因法律盲区而无法得以维护,有多少代孕产儿的法律地位无法得以承认,这已经成为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因此,制定专门规制代孕行为的法律已成客观需要,在两难的伦理困境面前,我们须义无反顾地选择法律进行破解。

之所以有很多国家都在法律上禁止代孕行为,是因为很多情形下人们无法界定代孕是否涉及器官买卖或出租。从保障权利的角度来讲,肯定是不能进行器官买卖,也不能出售或出租的。因此,我国目前也明确规定禁止代孕。

但是,人类的情感是丰富的,从尊重和保障权利的角度来讲,那种想让自己的血脉能够延续的愿望也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当今社会的不孕不育率在大幅提升,而生儿育女已由原来养老的需要,变成了维系情感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新技术的出现给这些不孕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法律在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上,确实存在盲点,比如说代孕是不是就绝对不可以。

THE END
1.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原则到实践的探究一、法律法规的定义与作用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们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各方权利和义务得到保障。 二、不同类型的法律法规 基本 法律: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基本系统,包括宪法、国籍法等。 https://www.cjan6a6c.cn/ke-yan-xiang-mu/454920.html
2.规章不属于法律规范丨全国人大官网解读如何区分法律规范与非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在学习宣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哪些法律规范构成这一问题。对此,在研究过程中,曾有不同意见,有些同志认为,除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外,还应当包括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有的同志认为,还应当包括军事法规和军事规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09/12/11677680_1141536541.shtml
3.法律法规全书从不让你无所适从的权威指南在忙碌而又充满挑战的人生旅途中,你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家庭琐事到商业交易,再到严重违法行为,每个问题都需要恰当且及时地处理。这里,《法律法规定全书》就像一位忠实的小秘书,它能为您提供所有必要的信息,让您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以及如果出了错该怎么办。 https://www.1lhyh3ij.cn/ke-pu-dong-tai/460877.html
4.论我国自由心证制度设立价值和适用现状总的来说,《证据规定》较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定增添很多技术性规范,借鉴了国外证据立法的合理内容,特别是自由心证原则,弥补了证据制度上的空白,形成了中国特色法官独立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和一系列标准、规则,但是由于是司法解释,法律效力较低,且以司法解释规定证据制度法律规范,其合法性受到质疑,因而我国应完善民事诉讼法证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80.html
5.张明楷:正确适用空白刑法的补充规范众所周知,刑法分则规范可以分为完备刑法与空白刑法。完备刑法的特点是,刑法条文对于犯罪的构成要件有相对完备的规定,适用时毋需参照其他法律。空白刑法的特点是,刑法条文对于犯罪的构成要件没有作出完备规定,适用时需要由其他法律、法规予以补充。对空白刑法规定的构成要件进行补充的规范,就是空白刑法的补充规范。空白刑法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9/08/id/4270804.shtml
6.钛坦白林扬:以去中心化形式,对ICO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和尽职调查四、监管规定的空白:法律界定很难、治理结构很模糊,这是ICO项目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因为ICO是全球发行,甚至是全球的投资者来进行投资。一旦有纠纷,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就会以他所在属地国家的标准来进行管理,各个国家的监管松紧不一会导致处置标准也是不同的。 https://www.tmtpost.com/2770378.html
7.国际经济法网法治追求要求的法律规则的具体、明确、稳定属性带来的一个负面特征就是规则永远都会落后于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于是,法律存在空白、法律存在漏洞、法律具有空缺结构,故而法官需要造法实际上便成为法官面对疑难案件时不得不为之的选择。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法官经常需要造法,因为法官面对的大量还是简单案件,即法律有规定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96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