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好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的粗浅思考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对法律、行政法规的必要补充,用好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发挥各自优势,可以使立法的目的性、针对性、时效性、操作性更强,立法成本和施行效果的性价比也会更高。

一、对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的比较

目前关于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不同,通常从制发主体、公文种类、制发程序、效力大小的不同来认识。即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经过法定立法程序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性的,通常使用条例、规定、办法等文种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地方政府规章一般指地方政府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对社会发布的行政管理规章,常用文种为规定、办法、细则等,其中内容具有针对某一事项的特定性。主要涉及行政主体的职权职责、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二、发挥两个积极性,用好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对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分别作出规定。

第七十三条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

(二)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除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外,其他事项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根据本地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规。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生效后,地方性法规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规定无效,制定机关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设区的市、自治州根据本条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性法规,限于本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事项。

制定地方性法规,对上位法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一般不作重复性规定。

第八十二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

(二)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据本条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政府规章,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已经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涉及上述事项范围以外的,继续有效。

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上述表明:第一,无论是地方性法规还是地方政府规章均可以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这是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共同点;地方性法规应当减少重复性规定,这是对地方性法规的要求;地方政府规章可以为执行地方性法规作具体规定,这说明地方性法规是地方政府规章的上位法,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政府规章。

第二,地方性法规可以就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作出规定,这说明地方性法规可以在立法权限和范围内对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予以调整的地方性事务作出规定,是战略决策,规定需要调整改变的事项,规定的内容可以针对除国家专属立法权以外的、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地方性事务,可以涉及权利和义务的调整。

第三,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就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作出规定,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战术措施,规定怎样调整、改变、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目的在于提高行政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追求行政管理效果的最大化、使行政管理良性高效持续稳定。

第四,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规章并在实施两年后视情况需要提请制定地方性法规,说明先规章后法规是一种因迫切需要的特殊情况,也说明先制定的规章在两年后存在提请制定法规和不提请制定法规的两种可能,同时说明地方性法规规定的事项应当是一项长期稳定需要固化的事项。

第五,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由此可见,可否设定减损权利和增加义务的规范是地方性法规同地方政府规章立法权限的原则划分、标志性的重要区别。此外,立法法还明确了设区的市的立法权限,无论是地方性法规还是地方政府规章只能在权限范围内制定。

由于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权限不同、功能存在差异,用好两个规范,对于提高地方治理能力和水平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三是把握划分原则,精准编制立法计划。首先认识要清醒。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是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原则区别。即,如果涉及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且无上位法依据的,只能制定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不可为,这是立法实践中应当严格准确把握的原则。其次态度要鲜明。涉及权利义务增减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只要不涉及权利义务增减,地方政府规章即可为。第三操作要坚决。用凡是制定政府规章能解决的问题就无需制定地方性法规这一思路考虑问题则可以使选择简单明了。这样从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程序看,也可以相对缩短制定规范的周期,有利于组织法律法规的实施。

发挥地方人大和政府两个积极性,用好两个规范,可以聚焦立法目的、锁定主要问题、凸显关键环节,进而提高立法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事半功倍。

THE END
1.地方法律法规与国家冲突怎么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地方法律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地方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定无效,制定机关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十七条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中华人民共和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jx_53199.html
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第二十一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 第三十六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法律规定,决定本地方的教育规划,各级各类学校的设https://xtb.hebcm.edu.cn/col/1558421113487/2021/10/28/1635382026159.html
3.中国政策法规网中国政策法规网,中国政策法规网是一个政策法规领域的专业网站,主要为用户提供政策法规方面的资讯服务,包括政策法规、法律资讯以及政策解读等多方面。网站从国家法律法规到各地区的规章制度,再到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规定都有涉及,为广大用户提供全面的政策法规资讯服务。,全http://www.zcfg.org.cn/
4.一键可查!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正式上线(附使用说明)–医法汇医疗据介绍,建设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国家基础数据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牵头组织的一项重要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收录了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275件,法律解释25件,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47件,行政法规609件,地方性法规、自治https://www.yifahui.com/4022.html
5.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如何协调和衔接但是, 毕竟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在概念、制定主体、调整范围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二者在体系建设上不可能完全同步, 而且在制定、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协调、不衔接的地方, 实现二者的衔接和协调就成为保障二者在中国特色法治体系下发挥各自优势和积极作用的前提基础。当前,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全面推进, 无论是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1226/04/39547964_804493955.shtml
6.我国法律法规的层级效力和制定权摘要: 法律法规体系分为:立法法、法律、法规和规章,法规分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规章分为部门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我国法律法规的层级由高到低分为: 宪法 > 法律 > 行政法规https://www.jianshu.com/p/5e5b2df25ce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