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纪宏:“五四宪法”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四梁八柱”法界资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莫纪宏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视觉中国供图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人民自己制定的宪法。1954年宪法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第一次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建立了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构建了以各级人大作为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为主体的,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在内的国家机构体制机制制度,确立了人民政权具体行使国家权力的组织机构、职权和运行规则;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奠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地位,正确处理了行使具体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与行使国家权力的人民之间的法律关系。上述三项宪法内容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四梁八柱”,现行宪法仍然继受了1954年宪法精神,传承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价值和文化内核,保持了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种宪法精神的继受,1954年宪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1954年宪法的正当性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充分肯定、尊重和延续。在1954年宪法出台之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地位。为什么《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呢?其正当性何在?周恩来同志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的报告》(1953年1月13日)中讲得很清楚。周恩来指出:“当初共同纲领之所以成为临时宪法是因为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执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那么,现在不执行这个职权了,这个职权还之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应该有自己的法律——宪法。”

总之,1954年宪法产生于人民、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人民性特征,反映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事实证明,这种人民性具有恒久的生命力,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坚定不移地在党的领导下,把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制度运行机制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推进和发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人民有权投票、人民也有权监督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政治理念有效落实。

科学精神不仅贯穿于1954年宪法起草过程的始终,而且也体现在1954年宪法每一个条文的具体规定中。正因为1954年宪法自身所确立的宪法制度符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需要,蕴涵在1954年宪法中的宪法精神具有长久生命力。对此,毛泽东同志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有人说,宪法草案中删掉个别条文是由于有些人特别谦虚。不能这样解释。这不是谦虚,而是因为那样写不适当,不合理,不科学。在我们这样的人民民主国家里,不应当写那样不适当的条文。不是本来应当写而因为谦虚才不写。科学没有什么谦虚不谦虚的问题。搞宪法是搞科学。我们除了科学以外,什么都不要相信,就是说,不要迷信。”“搞宪法是搞科学”一语点中了1954年宪法所具有的科学精神,也是我们解释1954年宪法建立起来的新中国宪法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经70年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的最有力理论依据。

1954年宪法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构成了新中国宪法制度背后的重要价值,也成为理解70年来我国宪法制度运行规律的一把理论钥匙。正是依靠宪法背后的科学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才能蒸蒸日上、不断发展,依法治国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宪法,“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进入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体系,成为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的重要命题。

THE END
1.学习《国家安全法》百问百答答:根据《国家安全法》第1条规定,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制定《国家安全法》。 2.《国家安全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国家安全法》共7章84条,主要内容包括:第1章总则,规定了国家安https://www.ztnews.net/article/show-157359.html
2.2020级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2.进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和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育,使大学生逐步养成学法、懂法、用法、护法,维护法律权威,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方法: 1.启发式教学方法 2.讨论式教学方法 3.情景教学法 4.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条件考核项目与要求: http://www.jxxdjsxy.com/jiaowuzaixian/zhuanyeshezhi/2022-06-19/8135.html
3.杨宗科: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立法需求与立法供给第二届法学大家《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第二部分关于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的决策部署,从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等方面,对于加强新时代立法工作提出总体要求,特别是通过部署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工作,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在关系。 https://www.ilawpress.com/material/detail?id=618087944703443968
4.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切实提高立法质量,立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修改法律61件,作出相关法律解释10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30件,共101件;与此同时,国务院制定、修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48946
5.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宪法修正案,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实施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依法颁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设立国家宪法日,实施宪法宣誓制度,完善《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等国家标志法律制度。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和改进备案审查工作,确保法律法规、https://www.xlgy.com/100/133/content_55697.html
6.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保证宪法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保证宪法全 面实施制度体系,建立宪法随时报告制度。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https://www.shuashuati.com/ti/ed088aa1e71c4dad9b99f65912247c99a3.html
7.工会业务知识50.中国职工技术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的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经到会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51.重大隐患排查之“双报告”制度是指定期将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情况报告给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职代会)。 http://www.mzedu.net/display/466764.html
8.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5二、简答题(10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参考答案一答:中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分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参考答案二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确定了国家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624/5032241214003300.shtm
9.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这部法律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了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