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法典的原则之二:平等原则(民法典学习(四))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9.24湖北

民法的平等原则,又称为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指民事主体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其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具体地说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平等的人格,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互不隶属、地位平等,各自能够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旨,其合法权益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民法总则》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区别《民法通则》第三条: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自《民法通则》首次确立平等原则,我国的婚姻法、继承法、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全部民事法律均在总则部分宣示维护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是人类社会由身份关系转为契约关系,由契约关系转为人权关系的最集中体现,是对集权等级制度的否定,也是对中国传统人与人的依附关系的否定,是以人为本的民法核心价值的展现。

一、平等原则包括下列内容:

(1)人格平等。

即在法律上不分尊卑贵贱、财富多寡、种族差异、性别差异,一律认为人与人的抽象人格是平等的。

(2)民事主体资格平等。

即所有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3)内容平等。

即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确定上,民法既注重形式平等,还要兼顾实质平等。

(4)保护平等。

即对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益的保护上,要贯彻平等原则的要求。

二、理解平等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

(1)《民法总则》将《民法通则》的“当事人”改为“民事主体”如何理解?

“民事主体”与“当事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当事人”更多地出现在合同法领域,强调权利义务的双方。而“民事主体”范围不仅限于合同双方当事人,而是适用于所有民事领域,因而使用“民事主体”更有利于民法体系的构建。

(2)为何要强调“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民事主体的具体情况,当然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经济地位、经济实力或者其他方面不可能是同样的,也就不可能是平等的;但是这些差别的存在并不影响他们的法律人格和法律地位的平等。平等原则所要求的平等,是程序意义上的平等、过程上的平等、机会上的平等,而不是实质的平等和结果的平等。

(3)将“平等”修改为“一律平等”。

这是强调平等的重要性。

(4)注意平等原则与自愿原则、合法权益受保护原则、公平原则之关系。

平等原则为自愿原则奠定了基础,既然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则民事主体之间不能相互命令、强迫或干涉他人意思,自愿、意思自治才成为可能。

平等原则与合法权益受保护原则的关系上,平等原则的内涵包括了民事主体的利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的含义;但是合法权益受保护强调的是“受保护”,平等原则强调的是“平等地”受保护,两者内涵仍然有差别。

平等原则与公平原则的关系上,两者是完全不同。平等原则是指形式平等和机会平等,公平原则是指实质公平和结果公平。

(5)平等原则与平等主体的区别。

两者功能不同。“平等主体”意在判断一个社会关系是否适用民法来调整;而“平等原则”是在一个社会关系确定地适用民法之后,在调整中不要造成违反形式平等的差别对待。

如一个案件的当事人是否为平等主体,决定其是否适用民法典,这是“平等主体”问题;而该案件在适用民法典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要平等地受到保护,这是“平等原则”问题。

参考资料:

①《民法总论》(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②2017年4月,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条文理解与适用》(主编沈德咏)。

③2017年4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民法总则〉条文理解与司法适用》(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民商事专业委员会编著)。

④2017年5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民法总则评注》(主编陈甦)

THE END
1.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我想学法律,这个决定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知识的海洋与未来的无限可能。法律,不仅是规则和规范的集合,更是一种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手段。我希望通过学习法律,能够深入理解这个世界如何运作,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二、解锁法律之门 要想学好法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知识。这包括宪法、民法典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2.宪法里的平等原则是怎么讲的2. 行政监督,公民可监督并反馈政策执行中的不平等现象;3. 立法保障,确保法律制定和执行中贯彻平等https://www.lawtime.cn/ask/question_34202301.html
3.观点采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的面前?何种平等?(二)在论证平等原则的道德重要性之前,首先需要论证为何平等原则只可能指代法律适用中的平等,而非内容中的平等。这当然不是说在制定法律的时候,立法者不需要对公民予以平等的对待,而是只有将人们进行区分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时,这样做才是道德上能够被允许的。但是,我们认定为基本常识的法律平等原则却不可能对于法律内容上的平等http://ytzy.sdcourt.gov.cn/jningjiaxfy/384939/384941/9287207/index.html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文6篇(全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文(精选6篇)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文 第1篇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00字作文 晚饭後,爸爸妈妈一边看报,一边谈论一宗歌星被廉政公署拘捕的`新闻。报纸说,歌星涉嫌驾车失事,却收买警察,由别人认做司机顶罪。 爸爸说:“现在的年轻人实在太放任了,不但胡作非为,更以为钱是万能!”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w80vb9i.html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精选六篇)这三个方面合起来, 是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完整诠释。具体来说, 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 (1) 一切公民都受法律的平等保护; (2) 一切公民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平等处罚; (3) 任何公民都不得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也不得受到任何歧视。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性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v8squl.html
6.《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第一编法律的本体第一章法律的概念第一节法律的定义一、法与法律1.法:应然法,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客观法则或人类普遍理性要求2.法律:实然法,法律只是法的表现形式二、对法律不同的界说(一)法律命令说:1.主权者下达的以制裁为后盾的普遍命令;2.专制主义(二)法律规则说:1.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结合形成的规则体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
7.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案例.ppt内容提供方:x5511160 大小:1.26 MB 字数: 发布时间:2016-12-04发布于湖北 浏览人气:2307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案例.ppt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https://m.book118.com/html/2016/1129/66740625.shtm
8.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二)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内容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资格上的平等,任何公民不论身份、种族、性别、宗教等的不同,都具有相同的人格尊严和资格,例如,民法规定公民居于相同的民事权利能力,任何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自出生起到死亡时终止。其次,公民发展机会的平等,是指公民在获取发展机会时要平等不得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60713.html
9.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问法百科法律实施的平等,是法律内容平等的客观要求。法律的公正性、权威性、稳定性和严肃性都要求法律实施的平等,如果法律得不到平等的实施,那么,所谓的法律的公正性、权威性、稳定性和严肃性都将不复存在。法律实施的平等是法律内容平等的实现,法律内容的平等是法律实施平等的前提。如果没有平等的法律,无论怎样平等地实施https://www.51wf.cn/view-term-changelist/6815
10.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民法典》之民法基本原则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所有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双方,在民事活动中的行为均应遵循这样的准则。平等原则,最集中地反映了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是民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主要标志,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合同关系当事人的法律要求。 https://m.hi.huatu.com/2022/1215/1277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