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一般原理于都县信息公开

1.法律的概念法,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并)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辅佐)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社会各阶级)意志的规范(文件)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通常包括下列部门法: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诉讼法。

2.法律德制定(立法):1.立法的概念立法是指由特定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好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2.中国立法指导思想当代中国立法总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立法观。当代中国立法基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3.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4.我国立法的基本程序立法的基本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草案表决稿的表决和法律的公布等四个阶段。(1)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提出是指依法有专门权限的国家机关和个人向立法机关提出创制、修改、补充或废止某项法律的法律案。(2)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审议是指立法机关对已列入会议议程的法律案进行审查和讨论。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经过三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交付表决。(3)法律草案表决稿的表决。这是指立法机关对法律案经过审议后提出的表决稿,正式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的活动。这是整个立法活动中最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一般法律要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或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超过半数通过。(4)法律的公布。这是立法机关将获得通过的法律依法定形式公之于众(社会)的一个法定程序

法律适用的要求:(1)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2)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3)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3.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3)法律关系的构成

法律关系的主体: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

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行为结果;精神产品;人身。

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4.违法行为、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1)违法行为:违反现行法律规定并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行为。

构成:违法主体,违法客体,违法的主观要件,违法的客观要件。

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2)法律责任

与政治责任、道义责任等其他社会责任相比,法律责任有如下特点:第一,法律责任是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而产生的责任。法律上的义务包括法定义务、约定义务以及正确行使权力、权利的义务;第二,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该责任或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定职权和程序,以直接强制手段实施;或由当事人协商主动承担,但以国家强制力作为潜在的保证。

(3)法律制裁

法律制裁是指由专门机关对违法者依其应负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法律制裁主要有以下几种: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违宪制裁。

5.法律实施的监督

(1)法律监督及其构成

法律监督,是指由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导。法律监督的基本构成要素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即法律监督的主体、法律监督的客体和法律监督的内容。法律监督的主体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类: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法律监督的客体是立法、司法和执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的公务活动。通过法律监督促使被监督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正确行使权力。

(2)国家机关的监督

国家机关的监督,是国家机关为保障法律的切实实施所进行的监督。具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和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在我国就是指人民代表大会所进行的监督。

行政机关的监督,又称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存在的法律监督,以及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机关的法律监督。

司法机关的监督,是我国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体包括检察机关的监督和审判机关的监督两种。

(3)社会的监督

指各政党、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

THE END
1.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什么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法律的面貌。 首先,法的本质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这一点反映了法律与社会政治制度之间的紧密关系。在不同的政治体制下,法律会体现不同的权力分配、公共政策和权利保障。例如,在民主制度中,法律可能更加强调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而在专制制http://www.jinzhicheng.com/col_hyzx/202405/4957A7E96A921E45E6BFC4B874BA1568.htm
2.通宇通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保荐人承诺因其为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 者重大遗漏,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将先行赔偿投资者损失。 中国证监会、其他政府部门对本次发行所做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其对发行人股票 的价值或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31600000919_7.shtml
3.()是决定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单选题】职业道德具有广泛性、多样性、( )和具体性。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眼的颜色主要由( )来决定。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职业道德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实践性和(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虹膜由后至前可分为( )四层。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职业道德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b6ddcac5edf2416999820c67d01e7ee1.html?fm=bdbds2dd0b4e411c6bce379b5554f77335bff
4.法律是否具有权威撒于哪些法律有无权威取决于四个方面:1、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2、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反映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3、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一体遵循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4、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id=444217171a721b002201
5.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统一招生考试根据选拔性考试的要求并结合优秀运动员的具体特点,政治课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及其意义的理解。 1. 能熟练掌握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注https://ncre.neea.edu.cn/html1/report/16123/830-1.htm
6.软件开发相关文档的写法Wingsdark● 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限制 ● 硬件、软件、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的条件和限制 ● 可利用的信息和资源 ● 建议开发软件投入使用的最迟时间 2.4 可行性研究方法 2.5 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3.1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3.2 工作负荷 3.3 费用支出:如人力、设备、空间、支持性服务、材料等项开支 3.https://www.cnblogs.com/kaka8384/archive/2010/07/31/1789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