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话语体系—理论热点—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话语体系作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在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增强海洋维权的国际话语权方面起着独特作用。然而,近年来某些西方国家出于护持自身海洋霸权的需要,制造出“中国违背公约”“中国应放弃断续线”“中国改变南海现状”等论调,为中国维护海洋正当权益、表达正当诉求带来不小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为了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海洋维权声音,应对西方话语围堵,必须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话语体系,要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词、言之有理、言之有方。

言之有据:挖掘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话语素材

“言之有据”是言说的前提。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话语体系,既要深度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海洋维权话语资源作为理论根据,更要充分挖掘中国海洋维权话语的历史谱系作为立论的事实根据。

深度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海洋维权话语资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话语体系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话语体系构建要回归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培养理论自觉和自主性。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世界市场理论、国际交往理论、资本逻辑理论、全球化理论中梳理海洋维权的话语脉络体系,通过话语诠释视角挖掘海洋维权的理念、动因、方法与目标,厘清马克思主义经典对中国海洋维权话语的理论指导作用。

全方位考察和发掘中国海洋维权话语谱系。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改正协定关税”“振兴中国海军”等号召算起,中国共产党已经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百余年的海洋维权道路探索。在百余年探索实践中,基于“依海救国”“依海图存”“依海图富”“依海图强”不同语境,中国海洋维权话语呈现出“革命型”“生存型”“开放型”“强国型”的谱系和特质,考察各个历史时期海洋维权话语语境、基本内容和主要经验,挖掘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话语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可以为构建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话语体系提供有力的实证基础。诚然,仅凭这些基础的事实根据还不足以构建起中国海洋维权的话语体系,尚且需要对这些话语素材进行更深层次的提炼与加工,打造出具有鲜明标识性的概念和范畴。

言之有词:打造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概念范畴

所谓“言之有词”,就是要对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的实践经验进行抽象凝练和概括,从中提炼出具有标识性的概念和范畴。对于构建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话语体系来说,其概念范畴既要能够反映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的核心内涵,又要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

打造能够反映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核心内涵的概念和范畴。话语体系包含由概念、术语、范畴等构成的复杂符号系统,其中的基本概念与范畴构成了整个话语体系的地基,只有充分提炼和打造主权话语、法理话语、规则话语与制度话语等核心概念和范畴,才能构建起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的理论框架,诠释清楚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质。同时,要充分做好源与流、古与今的融通,避免沦为概念泛化、抽象化的“造词”运动。这要求既要坚守马克思主义关于“真正的共同体”“海洋是各国共有的大道”等论述的指导地位,又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四海一家”“海纳百川”等话语元素,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充分借鉴国外有益的海洋维权话语资源,从思想和理论高度入手,提升海洋维权概念和范畴的质量。

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认可的海洋维权概念和范畴。越是具有世界性的海洋维权话语体系,越是能够对世界海洋维权实践的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这要求我们既要将本土的海洋维权实践经验、智慧结晶与行动方案转化为国际社会能够广泛理解和认可的概念、术语及表达方式,兼顾国外不同受众的文化习惯和特点,又要发掘并传播具有普遍性、流通性和可对话性的价值体系,将中国海洋维权叙事的实践优势转变为话语优势。进入新时代,中国围绕海洋维权提出了诸如“海洋命运共同体”“蓝色伙伴关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一系列理念,既彰显着基于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又符合世界一般性的表述,易于为世界人民理解与接受,是中国海洋维权话语概念和范畴实现创新突破的重要范本。在此基础上,需要继续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国际交流对话,并以理性的态度推动形成共识,创造出更多的海洋维权标识性概念和范畴。

言之有理:深化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理论研究

“言之有理”在于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话语体系构建需要根植于独特的理论与知识。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话语要永远保持理论生命力,就要坚持破立并举、正本清源,着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海洋维权新理论和新话语。

要批判性检视西方海洋维权理论。长久以来,西方“海洋自由论”“海权论”“边缘地带理论”以及“空海一体战”等话语占领了高地,其海洋维权思维框架和研究范式持续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海洋维权观念。若将西式海洋维权理论和知识模式固化为唯一标准,则可能构筑“海洋即文明”“文明即西方”的幻象,使海洋维权的诠释权与主导权牢牢被西方掌控,形成霸权话语在海洋维权领域的宰制。这迫切需要对西方国家提出的海洋维权理论进行批判式考察,比如深入挖掘“海上自由航行”“国际水域”“共有空间”等具体命题的个别适用性,来反驳西式海洋自由主义话语的抽象性,以及通过厘清其历史源流、思想基础、精神实质和话语模式,揭露西方海洋自由主义框架下海洋维权话语的虚假性,破除西方海洋维权理论的“万灵丹”迷思,避免发生理论研究和学术话语的“主权让渡”现象,打破长久以来西方在海洋维权领域带来的“话语逆差”。

推动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话语体系的核心所在,唯有学理严谨和逻辑自洽的话语体系方能赢得广泛而有效的社会认同。就构建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话语体系而言,要针对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的理论主题、基本范畴、逻辑主线和价值内核等基础性问题开展研究,进而推动理论创新。比如,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的基本范畴,就是亟待深入探究的问题,围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新时代主题,需要概括、提炼出哪些“新话语”?又如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一价值内核,西方海洋政治叙事语境中“丛林法则”“强者自由”“赢者通吃”的海洋维权理念与海洋命运共同体语境中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海洋维权理念有哪些区别?如何用更加具体、精准的学术话语来阐释,进而使之能够得到有效区分,这也值得思考。

言之有方:提升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话语国际传播效能

所谓“言之有方”,不仅需要确保“说得出”“说得好”,而且要确保受众“听得到”“听得进”,这不仅需要确保话语的高质量表达,更要注重传播渠道的精准对接,以实现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话语传播的有效性,进而形成与中国海洋维权实践能力相匹配的国际海洋话语权。

融通海洋维权话语表达,打通学术话语、政治话语和大众话语壁垒。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话语体系生发于中国文化场域,难免造成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认知差异和语言壁垒,使得话语难以准确传达。基于此,要发挥不同话语表达形态的作用,打通话语表达途径,提升话语表达张力。在构建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话语体系的过程中,要注重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既要发挥政治话语在表述中国海洋维权政治立场上的严谨、平实的功效,又要推进学术话语的学理化、规范化阐发,讲清楚中国海洋维权的理念目标、立场方针和策略行动等问题,也要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打造群众听得懂、能领会、记得住的海洋维权话语表达,借助具有辨识度的海洋文化符号和形象生动的海洋维权故事,如以“郑和下西洋”“妈祖”“船政文化”等搭建中国海洋维权话语叙事,展示中国海洋维权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文化魅力,以此减少话语传播中的价值偏差,让世界更有效地理解和认可新时代中国海洋维权话语。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项目子项目(20VGQ007)、华南理工大学统战部课题“新时期增加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及影响力的挑战及实现路径研究”(x2sxN5240370)阶段性成果】

THE END
1.法纲绘卷法律法规的抽象谱系法纲绘卷:法律法规的抽象谱系 一、法律法规概述 法律法规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过明确规定行为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这些规范不仅仅限于国家层面,还包括国际组织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 二、国家层面的法律体系 在国家层面,法律体https://www.oqjabrjjyc.cn/jun-lei-cai-pu/366015.html
2.文学动态17.c起草(17.c起草:推动国际法律框架的创新与发展)17.c起草:推动国际法律框架的创新与发展 全球法律框架的变革 17.c的起草标志着国际法律体系在应对新时代挑战时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不仅在传统国际法领域内做出了新的探索,也体现了全球法律体系对跨国问题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新型法律问题的应对 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许多新型法律问题不断涌现。17.c的起http://exam2015.swchina.org/index.php/oppo/iphones/97061767/40237636.shtml
3.《海商法修订草案》蕴含的海商法哲学及修改建议船舶承运人鹿特按《海商法修订草案说明》,“贺荣指出,这次修改准确把握海商实践发展的制度诉求,着力解决规则滞后、规则缺失等突出问题,增强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立足我国既是航运大国又是贸易大国的实际,合理平衡相关行业主体的权责配置,有效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统筹国内和国际,健全具有中国特色、顺应国际趋势的海商法律制度,更好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OGBO1V0514C1PI.html
4.写在中国海事法院成立40周年之际2017年8月,宁波海事法院一审宣判马耳他籍“卡塔利娜”轮船员艾某海上交通肇事案,这是我国海事法院审理的首例海事刑事案件,开启了我国海事审判“三合一”新篇章。新型海事审判体系正在探索构建。 海事审判体系的“四梁八柱”,逐步成为支撑建设海洋强国的“司法脊梁”。 http://ytzy.sdcourt.gov.cn/qdhsfy/394069/394047/30304338/index.html
5.求科普台湾法律体系和大陆法律体系啥关系应该是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吧,这里的大陆不是指我们说的那个大陆。 momo 应该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大法系。大陆法系以德日为主(这里的大陆指的是欧洲大陆,日本近现代法律主要借鉴德国),英美法系顾名思义以英美为主,hk是殖民地也属于英美法系。我国大陆博取众长,在建国之初学过苏联,但发展到现在基本上属于大陆法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4027250/
6.如何加快步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边海防法律体系/赵作明》为基本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界和边境地区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防务法》为主干法,附属《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防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防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地区防务法》,涉及护照、出入境检查、海洋资源管理、外国人管理等法律法规的、有中国特色的边海防法律体系。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22585&page=2
7.国际法考试大纲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学说主要有二元论与一元论两种。一元论认为国际法与国内法同属一个法律体系。二元论认为国际法和国内法分属于两种不同的法律体系。我们认为,国际法和国内法是不同的法律体系,但两者是互相密切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补充的。 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相互关系,在国际层面,就国家遵守国际义务而言,国际https://www.zikao365.com/demo/flz/c504171-examOutline/
8.联邦证据规则》的制定及对我国证据立法的启示韦伯主要在两种意义上使用“形式”这一概念:一是按照抽象的法律规则处理所有具体案件,而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法律体系的独立性和自我完善性,即法律规则的适用不受道德、宗教、政治以及权力者个人意志等实体性要素的影响{4}(P289)。“理性”这一概念在韦伯的著作中也有不同含义:一是指社会由法律支配,二是指法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78.html
9.法理学导论习题解析9、“当法律人在选择法律规范时,他必须以该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为基础,也就是说,他必须对该国的法律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掌握,更为重要的是他要选择一个与他确定的案件事实相切合的法律规范,他不仅要理解和掌握法律的字面含义,还要了解和掌握法律背后的意义。”关于该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449257
10.论海法自体性是海法最为本质的特征,其根基在于海法渊源上的习惯起源性和内容上的规范关联性,决定因素是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和海上活动的共通性。近代大陆法系国家将海法肢解纳入陆上各法律门类,导致理论和实践的缺位与误解。英美法系国家则通过以判例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的构建,辅以衡平法,有效地维系了海法的自体性特征,促进了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62319
11.2020年法考客观题试题(卷一回忆版单选部分)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既是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B.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http://www.dujiaoshou.com/fakao/zhenti/202111088296.html
12.法学留学英国还是日本容易?两国法学有什么不同?日本是中国的邻国,英国和中国的距离比较远,不过英国代表了西方文明的开端,日本也脱亚入欧,极力想融入欧洲的文明。不过英国和日本的很多方面还是有一些差别,比如英国的法律体系属于海洋法律体系,而日本则属于大陆法律体系。法学留学英国还是日本容易?今天小编就向大家做简单的回答,以供各位学子思考。 https://www.idp.cn/yingguo/liuxuexinwen/sudi/447488.html
13.西方国家政府会计的比较及其借鉴德法模式国家的法律体系属于以成文法为特征的欧洲大陆法系;而英美模式国家的法律体系则属于以习惯法为特征的海洋法系。欧洲大陆法系在法律中制定有详细的规则,而海洋法系则以少量的成文法为基础,由法庭加以解释,并建立大量的判例作为补充。联系到政府会计来说,实行欧洲大陆法系的国家,其政府会计原则受法律的影响既广https://www.chinaacc.com/new/287/288/299/2006/1/ad1407192735171600211600.htm?c=61846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