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A.加快经济发展B.维护国家统一
C.促进国际合作D.维护国家安全
2.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A.海洋安全B.太空安全C.国防安全D.生物安全
3.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第一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概念,强调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A.十八届三中全会B.十八大
C.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D.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
4.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表述是()。
5.围绕不断提高维护人民安全的能力和水平,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重点做好维护公共安全的措施有()。
A.坚持多方参与、合作共享、风险共治
B.坚持高压态势、严厉惩戒、以儆效尤
C.坚持科技引领、法治保障、文化支撑
D.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
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完善网络治理体系的“牛鼻子”是指()。
A.核心技术自主创新B.加紧网络空间立法
C.完善网络科研成果转化机制D.加大网络基础设施投入
7.下列表述中关于落实国家安全工作责任制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A.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必然要求的组织和实现方式
B.是对国家安全事务层层分工的基本做法
C.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提出的迫切要求
D.是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重要义务
8.政法综治战线一手抓突出问题整治、一手抓社会治理创新,平安建设取得新成就。下列不属于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的是()。
A.专项治理B.依法治理C.系统治理D.末端治理
9.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独立自主
C.对外开放D.和平发展
10.总体国家安全观包含的“国际安全理念”有()个:
A.3B.4C.5D.6
11.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新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的是()。
A.应急体系安全B.卫生安全C.城市安全D.生物安全
12.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年成立。
A.2012B.2013C.2014D.2015
13.已满()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十四周岁B.十六周岁C.十八周岁D.二十周岁
14.有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犯罪行为,危害国家安全的,属于()。
A.背叛国家罪B.间谍罪
C.投敌叛变罪D.为境外非法提供情报罪
15.犯间谍罪,情节较轻的,处()。
A.三年以下有期徒刑B.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C.十年以上有期徒刑D.拘役
16.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应按叛逃罪()。
A.酌情处罚B.从轻处罚C.从重处罚D.加重处罚
17.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的(),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
A.秘密B.机密C.情报D.绝密
18.下列关于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享有的权利说法错误的是()。
A.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委托律师担任辩护人
C.享有拒绝回答侦查人员提问的沉默权
D.享有被告知基本诉讼权利和义务的权利
19.取保候审有两种保证方式,其中保证人担保方式中,保证人不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A.与案件无牵连B.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C.系被取保候审人的近亲属D.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的法律效果是()。
A.可以依法从宽处理B.可以减轻刑事处罚
C.应当依法从宽处理D.应当减轻刑事处罚
21.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为宗旨。
A.人民安全B.政治安全C.经济安全D.社会安全
22.根据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需要,国家依法保护有关机关专门的身份和合法权益,加大()的人身保护和安置保障力度。
A.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B.公安机关工作人员
C.从事国家安全工作人员D.军事机关工作人员
A.12335B.12339C.12345D.12399
2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规定,公民和组织拥有的权利不包括()。
A.起诉权B.控告权C.批评建议的权利D.检举权
2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规定,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不包括()。
A.国家加强边防、海防和空防建设
B.国家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任何煽动颠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行为
C.国家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积极对外扩张
D.为人民创造良好生存发展条件和安定工作生活环境
2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规定,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
A.恐怖主义、霸权主义B.霸权主义、民族主义
C.恐怖主义、极端主义D.民族主义、极端主义
27.国家安全机关的主要任务是()。
A.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
B.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
C.主管情报信息收集、反间谍工作和其他有关国家安全工作
D.保护公共财产和个人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28.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任何()。
A.资金B.协助C.资助D.以上全是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是经()通过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国务院常务会议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0.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基本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A.坚持中央统一领导原则
B.坚持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相结合原则
C.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原则
D.坚持被动防御、依法惩治原则
31.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批准,出示相应证件,可以进入限制进入的有关地区、场所、单位,查阅或者()有关的档案、资料、物品。
A.调阅B.调取C.复印D.复制
3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因侦察间谍行为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措施。
A.勘察B.技术侦查C.讯问D.技术侦察
33.国家安全机关因反间谍工作需要,依法查封、扣押查验中发现存在危害国家安全情形、拒绝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组织和个人的电子通信工具、器材等设备、设施,在危害国家安全的情形消除后,对此项查封、扣押应该()。
A.没收B.及时解除C.变更D.及时调整
34.国家安全机关根据反间谍工作需要,可以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指导有关部门落实反间谍技术防范措施,对存在隐患的部门,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进行反间谍技术防范检查和检测。
A.反间谍技术侦察标准B.反间谍技术保卫标准
C.反间谍技术防范标准D.反间谍技术侦查标准
35.在境外受胁迫或者受诱骗参加敌对组织、间谍组织,从事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及时向()如实说明情况,并有悔改表现的,可以不予追究。
A.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机构
B.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D.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A.国家安全机关或者公安机关B.公安机关
C.司法机关D.国家安全机关
37.()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的,可以限期离境或者驱逐出境。
A.公民B.境外人员C.外国人D.无国籍人
A.12315B.12335C.12339D.110
39.下列关于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反间谍工作任务表述正确的是()。
A.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反间谍工作任务,不受任何单位和社会团体及个人的干涉
B.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依法独立执行反间谍工作任务,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C.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反间谍工作任务,不受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干涉
D.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反间谍工作任务,不受其他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40.为了加强和保障国家情报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根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
A.国家安全法B.宪法C.反间谍法D.刑法
二、多项选择题(30题)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统筹()。
A.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B.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
C.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D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2.《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规定,()等党中央领导和决策的重大事项,必须向党中央请示报告。
A.国家安全B.港澳台侨C.外交D.国防、军队
3.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国家安全工作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并对国家安全工作作出专门部署,提出的四项任务是()。
A.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
B.健全国家安全体系
C.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渗透颠覆破坏活动
D.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4.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做到“五个坚持”,下列选项中属于“五个坚持”的有()。
A.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B.坚持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
C.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
D.坚持立足于防,又有效处置风险
5.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下列选项中属于食品药品监管举措的特征的表述有()。
A.最严厉处罚B.最严肃问责
C.最严禁标准D.最严格监管
6.中国将继续高举()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A.和平B.发展C.合作D.共赢
7.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刑事案件。
A.重大暴力B.特别重大贿赂
C.危害国家安全D.恐怖活动犯罪
8.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在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情节严重的,处()。
C.拘役D.管制
9.为恐怖活动组织、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招募、运送人员的,处(),并处罚金。
A.五年以下有期徒刑B.拘役
C.管制D.剥夺政治权利
10.甲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对甲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B.情节较轻的,对甲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C.即使该罪未规定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也应当对甲剥夺政治权利
D.对甲应当同时并处没收财产
11.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下列不受回避制度制约的人员主要有()。
A.证人B.辩护人C.审判人员D.翻译人员
12.刑事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A.重大暴力犯罪B.重大贪污贿赂犯罪
C.危害国家安全犯罪D.恐怖活动犯罪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根据职责分工,哪些机关依法搜集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信息()。
A.国家安全机关B.检察机关
C.公安机关D.有关军事机关
14.国家健全()的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和使用制度,建立情报信息工作协调机制,实现情报信息的及时收集、准确研判、有效使用和共享。
A.统一归口B.反应灵敏C.准确高效D.运转顺畅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二章依次明确国家安全各领域重点任务,其中属于维护“人民安全”任务是()。
A.国家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国家保卫人民安全
C.国家创造良好生存发展条件和安定工作生活环境
D.国家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6.小张是一名退伍军人,在北京旅游期间,发现旅行团有2名外国游客形迹可疑,多次徘徊在军事管理区附近拍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B.若条件允许,记录该2名游客形迹可疑的证据
C.就近向该军事管理区报告
D.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去理睬
17.反间谍工作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A.中央统一领导B.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相结合
C.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D.积极防御、依法惩治
18.下列属于公民、组织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规定的法定义务是()。
A.支持、协助反间谍工作B.配合反间谍工作
C.依法及时报告发现的间谍行为
D.保守有关反间谍工作的国家秘密
19.在境外受胁迫或者受诱骗参加敌对组织、间谍组织,从事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在()情形下,可以不予追究。
A.及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机构如实说明情况,并有悔改表现的;
B.入境后直接向国家安全机关如实说明情况,并有悔改表现的
C.入境后通过所在单位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如实说明情况,并有悔改表现的
D.入境后直接向公安机关如实说明情况的
20.妨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的违法行为人,区别不同情形,会受到下列()惩处。
A.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B.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由国家安全机关处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
C.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情节较轻的,由国家安全机关处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
21.国家安全机关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应当妥善保管,按照不同情形分别作出下列()处理。
A.涉嫌犯罪的,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处理
B.尚不构成犯罪,有违法事实的,对依法应当没收的予以没收,依法应当销毁的予以销毁
22.“敌对组织”由()确认。
A.各地国家安全机关B.国务院国家安全主管部门
C.国务院公安机关D.军队有关部门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二十五条所称“专用间谍器材”,是指进行间谍活动特殊需要的下列器材()。
A.暗藏式窃听、窃照器材
B.突发式收发报机、一次性密码本、密写工具
C.用于获取情报的电子监听、截收器材
D.其他专用间谍器材。
24.国家建立健全()的国家情报体制。
A.集中统一B.分工协作C.分工负责D.科学高效
A.记过B.警告C.拘留D.判刑
26.国家设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实行()相结合的原则,依靠、动员所有国家机关、武装力量、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和个人共同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
A.专门工作B.基层单位C.上级机构D.群众路线
27.通过反恐怖主义国际合作取得的材料可以在()中作为证据使用,但对方明确要求不得使用的除外。
A.行政诉讼B.行政处罚C.民事诉讼D.刑事诉讼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与其他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开展反恐怖主义合作。
A.国与国的缔结条约B.参加的国际条约
C.平等互惠的原则D.受害国的主观意愿
29.外国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出境()。
A.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但是按照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有关协议,移管被判刑人的除外
B.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决定不准出境的
C.拖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不准出境的
D.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准出境的其他情形。
30.涉及()的商用密码产品,应当依法列入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目录,由具备资格的机构检测认证合格后,方可销售或者提供。
A.国家安全B.国计民生C.商业秘密D.社会公共利益
三、判断题(30题)
核心提示
答题卡(单选题、多选题请在正确答案的“□”里打“√”,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